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好英语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英语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这个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英语;情感教学;主体教学;语境教学
“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众所周知,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課堂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学生的大脑起作用的。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既有接受信息的一面,又有发出信息的另一面。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双向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交流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科学地而不是随意地参与,要在接受来自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控制和调整这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这个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不能只看课讲得如何生动,如何熟练,更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调动起来,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学生的方法是否正确,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学生的智力是否得到开发,如果不把学生看作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无从谈起。
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现象仍很普遍,还是传统的老一套。实践证明,没有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就不能互动,就不存在信息的反馈。要想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如下三方面。
一、注重情感教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由被逼去学到愿意去学,将会调动学生的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己的教学有更大的成果,学生有更大的进步。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体,教师在学习英语中起主导作用。师生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之上的。
二、落实主体教学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好比“演员”,而学生只是普通的“观众”,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配角”,这种学习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使他们的潜能意识受到扼制,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改进这种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应该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去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应想尽办法让学生动起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的欲望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而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
三、善用语境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供一个逼真的语言情景,使静态的或动态的画面场景声像并茂地映入学生的眼帘,进入学生的耳中,强化和丰富学生的听力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的开口欲望,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真实的情景能将真实的生活带进教室,使语言自然融入背景之中,为学生感知环境中的真实用语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学生会运用学到的知识,从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强认知的效果,把新学到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波.英语新课标中符号互动论观点解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5).
【关键词】英语;情感教学;主体教学;语境教学
“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众所周知,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課堂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学生的大脑起作用的。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既有接受信息的一面,又有发出信息的另一面。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双向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交流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科学地而不是随意地参与,要在接受来自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控制和调整这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这个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不能只看课讲得如何生动,如何熟练,更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调动起来,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学生的方法是否正确,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学生的智力是否得到开发,如果不把学生看作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无从谈起。
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现象仍很普遍,还是传统的老一套。实践证明,没有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就不能互动,就不存在信息的反馈。要想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如下三方面。
一、注重情感教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由被逼去学到愿意去学,将会调动学生的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己的教学有更大的成果,学生有更大的进步。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体,教师在学习英语中起主导作用。师生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之上的。
二、落实主体教学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好比“演员”,而学生只是普通的“观众”,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配角”,这种学习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使他们的潜能意识受到扼制,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改进这种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应该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去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应想尽办法让学生动起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的欲望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激励作用,而学生则是活动的主体。
三、善用语境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供一个逼真的语言情景,使静态的或动态的画面场景声像并茂地映入学生的眼帘,进入学生的耳中,强化和丰富学生的听力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的开口欲望,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真实的情景能将真实的生活带进教室,使语言自然融入背景之中,为学生感知环境中的真实用语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学生会运用学到的知识,从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强认知的效果,把新学到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波.英语新课标中符号互动论观点解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