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病虫害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林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树木的正常生长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破坏林区的生态平衡。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进行辅助管理,并加快构建森林病虫害标准防治体系,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笔者主要从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以及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的具体的构建策略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从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山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是两大威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防火意识也明显得到了增强,发生山林火灾的次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病虫害的问题比较严重,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研究,构建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保护森林资源。
1 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工林面积越来越大,森林病虫害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由于部分地区的人工林质量较低,所以森林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反而病虫害泛滥,所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主要通过监测预报、建议封锁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来解决主要的森林病虫害问题,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原因在于缺乏规范的技术规范作为指导,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标准化能够使得森防技术路线顺畅执行,也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科技兴林,科技兴防”的号召。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2.1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原则。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的每个环节都应制定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确保每项标准都是适合该区域森林的发展状况。第二,坚持全面性和继承性原则。关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方面面,同时学习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已经建成的体系。第三,坚持系统性原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环紧扣一环,系统性强调的就是体系中的标准要全面配套。第四,坚持先进性原则,与时俱进,防治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调整着的。第五,坚持可预见性和可充性原则。由于标准体系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很多还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所以有些不成熟但具备实践意义的也可纳入其中。
2.2 构建目标
2.2.1 满足依法治林的需要
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是符合《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相关内容和精神的,而这套标准主要发挥补充作用,推动依法治林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
2.2.2 满足规范技术行为的需要
技术含量高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突出特点,从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角度来看,一套引种审批、风险评估、跟踪监管的体系标准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从监测预报的角度来看,一套针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技术流程也显得非常重要;从防治技术来看,只有在标准技术的引导下,防治行为才会显得更加科学合理。
2.2.3 满足技术推广的需要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较大的差别,技术标准可以使得各个病虫害发生区按照当地的现实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而且在制定各项技术标准时,要与现代的新兴科技相结合,让这些成果随着技术标准的出台得到实施,从而在之后的工作中进行推广。
2.3 框架
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特点和类别,可以将标准体系划分为外来有害生物管理、森林植物检疫管理、森林虫害综合治理、其他有害生物的防治、病虫害防治药剂相关使用要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标准的层次划分,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基础标准指的是病虫害的代码、灾害等级、森林病虫害预报基本术语、危险性分析等;通用标准有审批程序、确定检疫对象、划分疫区、损失评估、制定防治指标、化学药剂以及生物药剂的使用等;专用标准的内容是最丰富的,包含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操作技术流程、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流程以及防治技术流程。从标准的性质来看,还可以分成检疫系列为主的强制性标准和以技术流程为主的推荐性标准。
而这些标准的制定都是建立在充分考虑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求基础上的,并且受国际发展局势的影响,认为我国应该制定更高标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框架。
本文主要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基本原則框架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标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相应,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来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以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当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这个体系框架一定会得到应用推广。
(作者单位:710400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林业工作站)
从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山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是两大威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防火意识也明显得到了增强,发生山林火灾的次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病虫害的问题比较严重,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研究,构建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保护森林资源。
1 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林业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工林面积越来越大,森林病虫害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由于部分地区的人工林质量较低,所以森林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反而病虫害泛滥,所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主要通过监测预报、建议封锁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来解决主要的森林病虫害问题,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原因在于缺乏规范的技术规范作为指导,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标准化能够使得森防技术路线顺畅执行,也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科技兴林,科技兴防”的号召。
2 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2.1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原则。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的每个环节都应制定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确保每项标准都是适合该区域森林的发展状况。第二,坚持全面性和继承性原则。关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方面面,同时学习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已经建成的体系。第三,坚持系统性原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环紧扣一环,系统性强调的就是体系中的标准要全面配套。第四,坚持先进性原则,与时俱进,防治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调整着的。第五,坚持可预见性和可充性原则。由于标准体系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很多还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所以有些不成熟但具备实践意义的也可纳入其中。
2.2 构建目标
2.2.1 满足依法治林的需要
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是符合《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相关内容和精神的,而这套标准主要发挥补充作用,推动依法治林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
2.2.2 满足规范技术行为的需要
技术含量高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突出特点,从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角度来看,一套引种审批、风险评估、跟踪监管的体系标准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从监测预报的角度来看,一套针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技术流程也显得非常重要;从防治技术来看,只有在标准技术的引导下,防治行为才会显得更加科学合理。
2.2.3 满足技术推广的需要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较大的差别,技术标准可以使得各个病虫害发生区按照当地的现实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而且在制定各项技术标准时,要与现代的新兴科技相结合,让这些成果随着技术标准的出台得到实施,从而在之后的工作中进行推广。
2.3 框架
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特点和类别,可以将标准体系划分为外来有害生物管理、森林植物检疫管理、森林虫害综合治理、其他有害生物的防治、病虫害防治药剂相关使用要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标准的层次划分,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基础标准指的是病虫害的代码、灾害等级、森林病虫害预报基本术语、危险性分析等;通用标准有审批程序、确定检疫对象、划分疫区、损失评估、制定防治指标、化学药剂以及生物药剂的使用等;专用标准的内容是最丰富的,包含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操作技术流程、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流程以及防治技术流程。从标准的性质来看,还可以分成检疫系列为主的强制性标准和以技术流程为主的推荐性标准。
而这些标准的制定都是建立在充分考虑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求基础上的,并且受国际发展局势的影响,认为我国应该制定更高标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体系框架。
本文主要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基本原則框架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标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相应,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来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以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当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这个体系框架一定会得到应用推广。
(作者单位:710400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