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板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的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质量和性能。随着社会时代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模板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施工建设环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提高建筑模板的安装应用技术,从而确保施工建设的安全开展。本文对模板体系的选用原则进行介绍,阐明模板施工技术,探讨模板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和推动模板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内的推广。
关键词:混凝土 ; 建筑结构 ; 模板 ;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需要讲求技术与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不不仅要考虑结构的承重能力和稳固性,各缝隙缝合的严密程度,还要保证能够方便装拆以加快工程进度,并且要确保工程的安全。因此,在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中,严格按照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进行作业,了解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一、关于模板体系的选用原则分析
1.模板体系组成
(1)滑模体系。滑模施工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文明、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材料和用工、降低工程造价等特点,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先进的施工技术。滑模工艺的主要缺点是支撑杆浪费钢材,而且支撑杆易弯曲失稳,有时还会出现混凝土拉裂、建筑物倾斜和扭转等现象。
(2)爬模体系。爬模是以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为承力主体, 通过附着完成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上的爬升支架或大模板和联结爬升支架与大模板的爬升设备, 一物固定, 一物作相对运动, 交替爬升, 以完成模板的爬升、下降、就位、校正等工序。
(3)大模板体系。大模板整体刚度好,混凝土成型质量高;缺点是自重大, 耗钢量多, 平均达110kg/m2 。根据实测, 标准层面积500m2 左右的高层剪力墙体系, 起重机吊运钢模的吊次占标准层总吊次的1/3 。因此, 装拆工作量大, 而大模板面积大,受风力大, 一次性投资大, 而且需要大面积的堆场,通用性差。如连续施工相同的几栋高层建筑,可加快大模板的摊销。
2.模板体系选择的依据:
(1)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情况。模板体系的选择受施工企业机械谩备的制约, 模板的类型、尺寸、重量、装拆都和起重机械有关。施工组织管理,模板体系的选择是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 选择的恰当与否, 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效果, 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工程结构特点。模板的选择应首先满足结构使用功能的要求, 既要保证结构的施工质量, 又要节约资金, 还要加快施工速度。通常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以及不同的结构体系合理地选择模板体系。
(3)根据地区情况和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模板方案的选择和地区情况有关,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有些地区出现了专门的模板设计部门、租赁单位以及工具式模板生产厂家, 使模板的生产、设计日益专门化和社会化。同时, 模板方案的选择和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应尽量发挥企业的优势, 选施工企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模板体系。
二、关于模板施工技术分析
1.穿墙螺杆,墙体模板的穿墙螺杆选用φ16螺栓,施工时需安装塑料套管, 并在塑料套管的两端头套上塑料堵头套管,既防止了漏浆, 又起到模板定位作用, 饰面效果较好。孔眼内后塞BW膨胀止水条和膨胀砂浆。
2.丁字墙、墙体堵头处模板,为防止胀模,施工时将一侧模板( 整模) 延长到另一开间,与该开间内的另一侧模板用穿墙螺杆拉结。外墙模板的支设,墙模板的支设采用专用托件,专用托件利用下层已浇混凝土墙体的最上面的两排穿墙孔眼, 通过螺栓连接专用托件形成模板支撑的操作面, 模板作用在专用托件上。支上层墙体模板时,通过穿墙螺栓将下包板与已浇混凝土墙体贴紧,下包板上口贴紧前,将墙面清理干净,以防因墙面与模板面之间夹渣的存在而产生漏浆。
3.堵头板,墙体端头部位要采用堵头板,因墙体端头部位采用普通方式容易漏浆,为防止漏浆,头板模板在原有板面上再嵌入与墙体相同宽度的板,故堵头板相邻的两块墙体模板要大于实际长度的一个板厚,墙体模板与堵头板间采用柏利夹具连接, 然后再使用钩头螺栓加固。
4.外墙L形柱,外墙部位有部分L形清水混凝土柱,柱端头有穿墙螺栓孔,此处模板按照堵头板进行处理,柱子四周采用槽钢和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5.阴角及阳角模,清水墙体阴角部位采用定型阴角模,阴角模和大模板分别与明缝条搭接, 明缝条用螺栓拉结在模板和角模的边框上,以达到调节缝的目的;阳角部位的模板相互搭接,并有模板夹具夹紧;为防止水泥砂浆从阳角接缝处渗出,一侧的模板端与另一侧模板面的结合处需贴上密封条,以防漏浆如图:
墙体阳角模板配置图
6.梁柱节点,防止漏浆污染已浇筑的混凝土柱,在柱节点模板面板上口粘贴海绵条;同种规格的梁柱节点模板可进行流水施工,方柱柱头模板采用定形柱箍。
7.明缝条,明缝条应在模板进入现场后在工地安装,若提前安装,明缝条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错位,且对面板的损坏较大明缝条从模板下口向上3950mm居中安装。采用“导墙施工法”,墙上梁与墙一次浇筑,垂直于墙体的梁竖向施工缝留在支座内20-30cm。无墙梁或非清水部分采用常规方法留置梁底,梁与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以解决施工缝与明缝条无法统一的难题。根据建筑设计要求,明缝宽20mm深15mm。在外墙下层墙体上利用原有的螺栓孔穿上穿墙螺栓紧固特制的钢支架, 上垫方木以支撑外侧模板。外墙外侧模板下口向下盖过施工缝100mm,并使模板内侧VISA板上的明缝条正好卡进下层墙体施工时预留的明缝内,在接缝处再贴上密封海绵条,以杜绝模板下边出现错台、漏浆。
三、关于模板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架体的稳定性,架体的稳定性随着高支模架体架设的高度的增高而降低。架休越高,重心也就越高,架体就越不稳定。所以,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的布局施工,并且要逐一检查各个节点的连接是否稳固。为了保持支撑系统的稳定,在支模施工过程中可以先从水平支撑和斜撑着手,在安装完成后再逐渐向外延伸。同时,对于临时用的脚板、爬梯也应保证支挂牢靠。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荷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
2.在立杆搭设过程中需要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模板支撑系统下沉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没有仔细选择支撵,没有经过安全验算的支撵难以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二是没有保证措施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所以,在施工前要根据施工的实际状况并根据不同模板材料的特性选择模板类型,并通过验算,对支撑系统进行评估,以确定合理有效的支柱间距,使其拥有足够的承重力。在支撑体系的布局上要合理稳靠,支撑基底要坚实,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逐层加设支撑以分层分散施工荷载。
3.标高超差,由于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设置足够多的标高控制点、没有做模板顶部的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在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过程中没有重视施工设计等问题,会使得工程出现了标高超差。因此,在施工时要设置足够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并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同时,要不断进行引测工作避免误差积累,重视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的正确与稳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标高超差。
4.模板的安装及拆卸
(1)模板安装时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再安设,模板安装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面高程、节点联系及纵横稳定性进行检查,还要验算其支撑系统的刚度、强度,从而保证整体模板的稳定性。模板安装前其表面要涂刷脱模剂,确保拆模时不粘模。使用充气胶囊时,在使用前应经过试压检查,不得漏气,胶套应涂刷隔离剂,气囊还应用间距不大于50cm的定位钢筋框与外模联系予以固定其位置。
(2)根据结构的特点及特殊部位,必要时模板安装要进行试拼,试拼合格后将模板编号排序。拆模后也要分别存放,周转再使用时也要对号入座,这样既能节省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摸板拼装质量,同时也方便施工,又能降低工程成本。
(3)结合结构物的特殊要求,如梁和板的某些部位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密集,且为避免插入式振捣棒对预应力管道的损坏,一般采用附着式振捣。偏心附着式振动器采用梅花型布置,其间距1.0-1.5m有一个附着在侧模上,用专用固定的锁销锁牢,这种侧模的强度、刚度、抗扭性能比一般模板要高。模板之间连接所用的螺栓其强度和牢固性比一般模板要求也高。梁板底模安装要设置预留拱度观测点,以便在浇筑混凝土时,观测和记录其拱度变化。预应力梁施加预应力后梁的两端发生变化较大,为保证梁、板端部底面平整,防止梁底的端部损坏,底模应采用活动式模板。
(4)模板拆卸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需达到的强度,按规定的先后次序拆卸,原则是先拆不承重处,后拆承重处,自上而下依次进行。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澆筑完毕至拆模的时间视当时气候、气温而异,就混凝土强度而言应达到2-5Mpa时,才可以拆除侧模。任何结构物的模板拆除时,切勿猛砸硬拆,要遵守规定的施工作业程序,用于周转的模板要防止碰撞和损坏,要轻拆低放,拆除后的模板要将粘附在模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然后分门别类码放整齐,摸板堆放时其地面应整平且垫方木,将摸板摆直放平,以备下次使用。
总结: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模板工程能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标准,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因此,加强对模板工程施工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郭振强.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J].华章,2011(05).
[2]施则林.建筑工程模板分部工程施工浅析[J].价值工程,2012(06).
[3]王绍民.建筑大模板设计与施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建筑施工,2010(06).
[4]缪正兵.浅谈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与方法[J].价值工程,2012(27).
[5]娄华明.某高层建筑的模板施工技术交底实例[J].建筑安全,2011(05).
[6]欧振伟.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7]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3).
[8]陈明,吴玉书,胡晓武.某大楼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J].消费导刊,2011(04).
关键词:混凝土 ; 建筑结构 ; 模板 ;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需要讲求技术与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不不仅要考虑结构的承重能力和稳固性,各缝隙缝合的严密程度,还要保证能够方便装拆以加快工程进度,并且要确保工程的安全。因此,在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中,严格按照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进行作业,了解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一、关于模板体系的选用原则分析
1.模板体系组成
(1)滑模体系。滑模施工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文明、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材料和用工、降低工程造价等特点,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先进的施工技术。滑模工艺的主要缺点是支撑杆浪费钢材,而且支撑杆易弯曲失稳,有时还会出现混凝土拉裂、建筑物倾斜和扭转等现象。
(2)爬模体系。爬模是以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为承力主体, 通过附着完成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上的爬升支架或大模板和联结爬升支架与大模板的爬升设备, 一物固定, 一物作相对运动, 交替爬升, 以完成模板的爬升、下降、就位、校正等工序。
(3)大模板体系。大模板整体刚度好,混凝土成型质量高;缺点是自重大, 耗钢量多, 平均达110kg/m2 。根据实测, 标准层面积500m2 左右的高层剪力墙体系, 起重机吊运钢模的吊次占标准层总吊次的1/3 。因此, 装拆工作量大, 而大模板面积大,受风力大, 一次性投资大, 而且需要大面积的堆场,通用性差。如连续施工相同的几栋高层建筑,可加快大模板的摊销。
2.模板体系选择的依据:
(1)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情况。模板体系的选择受施工企业机械谩备的制约, 模板的类型、尺寸、重量、装拆都和起重机械有关。施工组织管理,模板体系的选择是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 选择的恰当与否, 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效果, 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工程结构特点。模板的选择应首先满足结构使用功能的要求, 既要保证结构的施工质量, 又要节约资金, 还要加快施工速度。通常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以及不同的结构体系合理地选择模板体系。
(3)根据地区情况和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模板方案的选择和地区情况有关,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有些地区出现了专门的模板设计部门、租赁单位以及工具式模板生产厂家, 使模板的生产、设计日益专门化和社会化。同时, 模板方案的选择和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应尽量发挥企业的优势, 选施工企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模板体系。
二、关于模板施工技术分析
1.穿墙螺杆,墙体模板的穿墙螺杆选用φ16螺栓,施工时需安装塑料套管, 并在塑料套管的两端头套上塑料堵头套管,既防止了漏浆, 又起到模板定位作用, 饰面效果较好。孔眼内后塞BW膨胀止水条和膨胀砂浆。
2.丁字墙、墙体堵头处模板,为防止胀模,施工时将一侧模板( 整模) 延长到另一开间,与该开间内的另一侧模板用穿墙螺杆拉结。外墙模板的支设,墙模板的支设采用专用托件,专用托件利用下层已浇混凝土墙体的最上面的两排穿墙孔眼, 通过螺栓连接专用托件形成模板支撑的操作面, 模板作用在专用托件上。支上层墙体模板时,通过穿墙螺栓将下包板与已浇混凝土墙体贴紧,下包板上口贴紧前,将墙面清理干净,以防因墙面与模板面之间夹渣的存在而产生漏浆。
3.堵头板,墙体端头部位要采用堵头板,因墙体端头部位采用普通方式容易漏浆,为防止漏浆,头板模板在原有板面上再嵌入与墙体相同宽度的板,故堵头板相邻的两块墙体模板要大于实际长度的一个板厚,墙体模板与堵头板间采用柏利夹具连接, 然后再使用钩头螺栓加固。
4.外墙L形柱,外墙部位有部分L形清水混凝土柱,柱端头有穿墙螺栓孔,此处模板按照堵头板进行处理,柱子四周采用槽钢和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5.阴角及阳角模,清水墙体阴角部位采用定型阴角模,阴角模和大模板分别与明缝条搭接, 明缝条用螺栓拉结在模板和角模的边框上,以达到调节缝的目的;阳角部位的模板相互搭接,并有模板夹具夹紧;为防止水泥砂浆从阳角接缝处渗出,一侧的模板端与另一侧模板面的结合处需贴上密封条,以防漏浆如图:
墙体阳角模板配置图
6.梁柱节点,防止漏浆污染已浇筑的混凝土柱,在柱节点模板面板上口粘贴海绵条;同种规格的梁柱节点模板可进行流水施工,方柱柱头模板采用定形柱箍。
7.明缝条,明缝条应在模板进入现场后在工地安装,若提前安装,明缝条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错位,且对面板的损坏较大明缝条从模板下口向上3950mm居中安装。采用“导墙施工法”,墙上梁与墙一次浇筑,垂直于墙体的梁竖向施工缝留在支座内20-30cm。无墙梁或非清水部分采用常规方法留置梁底,梁与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以解决施工缝与明缝条无法统一的难题。根据建筑设计要求,明缝宽20mm深15mm。在外墙下层墙体上利用原有的螺栓孔穿上穿墙螺栓紧固特制的钢支架, 上垫方木以支撑外侧模板。外墙外侧模板下口向下盖过施工缝100mm,并使模板内侧VISA板上的明缝条正好卡进下层墙体施工时预留的明缝内,在接缝处再贴上密封海绵条,以杜绝模板下边出现错台、漏浆。
三、关于模板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架体的稳定性,架体的稳定性随着高支模架体架设的高度的增高而降低。架休越高,重心也就越高,架体就越不稳定。所以,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的布局施工,并且要逐一检查各个节点的连接是否稳固。为了保持支撑系统的稳定,在支模施工过程中可以先从水平支撑和斜撑着手,在安装完成后再逐渐向外延伸。同时,对于临时用的脚板、爬梯也应保证支挂牢靠。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荷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
2.在立杆搭设过程中需要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模板支撑系统下沉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没有仔细选择支撵,没有经过安全验算的支撵难以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二是没有保证措施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所以,在施工前要根据施工的实际状况并根据不同模板材料的特性选择模板类型,并通过验算,对支撑系统进行评估,以确定合理有效的支柱间距,使其拥有足够的承重力。在支撑体系的布局上要合理稳靠,支撑基底要坚实,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逐层加设支撑以分层分散施工荷载。
3.标高超差,由于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设置足够多的标高控制点、没有做模板顶部的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在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过程中没有重视施工设计等问题,会使得工程出现了标高超差。因此,在施工时要设置足够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并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同时,要不断进行引测工作避免误差积累,重视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的正确与稳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标高超差。
4.模板的安装及拆卸
(1)模板安装时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再安设,模板安装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面高程、节点联系及纵横稳定性进行检查,还要验算其支撑系统的刚度、强度,从而保证整体模板的稳定性。模板安装前其表面要涂刷脱模剂,确保拆模时不粘模。使用充气胶囊时,在使用前应经过试压检查,不得漏气,胶套应涂刷隔离剂,气囊还应用间距不大于50cm的定位钢筋框与外模联系予以固定其位置。
(2)根据结构的特点及特殊部位,必要时模板安装要进行试拼,试拼合格后将模板编号排序。拆模后也要分别存放,周转再使用时也要对号入座,这样既能节省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摸板拼装质量,同时也方便施工,又能降低工程成本。
(3)结合结构物的特殊要求,如梁和板的某些部位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密集,且为避免插入式振捣棒对预应力管道的损坏,一般采用附着式振捣。偏心附着式振动器采用梅花型布置,其间距1.0-1.5m有一个附着在侧模上,用专用固定的锁销锁牢,这种侧模的强度、刚度、抗扭性能比一般模板要高。模板之间连接所用的螺栓其强度和牢固性比一般模板要求也高。梁板底模安装要设置预留拱度观测点,以便在浇筑混凝土时,观测和记录其拱度变化。预应力梁施加预应力后梁的两端发生变化较大,为保证梁、板端部底面平整,防止梁底的端部损坏,底模应采用活动式模板。
(4)模板拆卸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需达到的强度,按规定的先后次序拆卸,原则是先拆不承重处,后拆承重处,自上而下依次进行。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澆筑完毕至拆模的时间视当时气候、气温而异,就混凝土强度而言应达到2-5Mpa时,才可以拆除侧模。任何结构物的模板拆除时,切勿猛砸硬拆,要遵守规定的施工作业程序,用于周转的模板要防止碰撞和损坏,要轻拆低放,拆除后的模板要将粘附在模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然后分门别类码放整齐,摸板堆放时其地面应整平且垫方木,将摸板摆直放平,以备下次使用。
总结: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模板工程能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标准,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因此,加强对模板工程施工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郭振强.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J].华章,2011(05).
[2]施则林.建筑工程模板分部工程施工浅析[J].价值工程,2012(06).
[3]王绍民.建筑大模板设计与施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建筑施工,2010(06).
[4]缪正兵.浅谈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与方法[J].价值工程,2012(27).
[5]娄华明.某高层建筑的模板施工技术交底实例[J].建筑安全,2011(05).
[6]欧振伟.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7]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3).
[8]陈明,吴玉书,胡晓武.某大楼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J].消费导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