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由于作者出身越南,赴日留学后,嫁与日本人,按照日本婚后女方改男方之姓的习惯,所以作者之名是以日本人的姓氏“佐藤”,辅以越南名(Thuy Uyen),遂成“佐藤トゥイウェン(Sato Thuy Uyen)”,“Thuy Uyen”汉越字似为“瑞渊”,故在此按中文翻译习惯,写成“佐藤瑞渊”,其作: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2017年。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01(2017)03-0108-05
佐藤瑞渊①的《越南〈二十四孝〉研究》可谓是越南儒学“孝”问题研究领域的一部补白之作。该作是佐藤向关西大学东亚文化研究课所提交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改订而成。对其特色和学术贡献,佐藤的導师吾妻重二先生在《序》中有五点概述:(1)几乎网罗殆尽越南《二十四孝》相关的29种版本,对其作者、成书年代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2)首次究明越南《二十四孝》话本所属《日记故事》统系,展现出《二十四孝》话本的越南特色;(3)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通过《二十四孝》话本之流传,凸显出越南儒学“作为社会教化手段之儒教”和“作为伦理道德之儒教”的越南思想特色;(4)由于越南《二十四孝》话本多以越南喃字写成,而作者将此首次迻译为日语,所以也具有喃字研究方面的意义;(5)由于越南《二十四孝》话本不仅仅属于越南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容之一,而且在中、朝、韩、日也有流传,所以该项研究也展现出吾妻重二先生所属之关西大学东亚文化交涉学研究中心所倡导的“东亚文化交涉学”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另外,吾妻重二先生也对越南出身、已为人妇的佐藤,边照顾家庭边攻读博士所付出的辛劳和三年即能写完博士论文获得学位之付出甚为赞许和感佩。确实,诚如吾妻重二先生所言,佐藤为此项研究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以及该作所具有的学术意义和贡献,着实令人感佩。
越南作为东亚儒教文化圈的一员,一直坚持被视为儒教国家不可或缺的祭祀行为和科举制度长达数个世纪,迄今相关儒家文化传统和历史遗留仍是件件可循、斑斑在目。可以说,越南儒学及相关问题,乃是理解越南和东亚文化圈不可绕行的重要论域之一。但关于越南儒学的研究,其实甚为薄弱,即便在越南学界,从事儒学研究者,以笔者寡见所限,也不过屈指可数之陈重金(Tran Trong Kim)、梅国莲(Mai Quoc Lien)、阮生计 (Nguyen Sinh Ke)、团黎江(Doan Le Giang)、谢玉莲 (Ta Ngoc Lien)、范大尹(Pham Dai Doan)、丁克顺(Dinh Khac Thuan)等数人。之所以越南儒学研究薄弱,其原因也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资料收集不易是其一,但最难的是识读,具言之,该研究不仅要求读懂汉喃文献,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中国先秦经典基础,这也应是研究前近代东亚历史和文化的共同基础。就目前情势而言,即便是收集和整理越南儒教相关文献,也并非易事。作者围绕越南《二十四孝》进行研究,查询和收集相关文献多有奔波。按其所述,曾在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大阪大学图书馆、天理大学图书馆、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远东大学图书馆)、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越南(国家图书馆、汉喃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情报院、胡志明市综合科学图书馆)等地收集资料。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2017年,第470頁。因此,这本著作所收集的29种文献资料,在文献学上堪为无上功业。这也是该作最大的贡献所在。
尽管越南的儒学从中国传来,但何时传至越南,其显著特点何在?对此,一直存在争议,便有儒学公元前赵佗传入说、公元29年以后锡广·仁延传入说、2世纪士夑传入说等诸家之说。其中,士夑传入说有较多支持者,作者也从此说。由于自李朝1070年建文庙、1075年始兴科举,儒学受官方支持至1919科举废除,儒学作为国家文教制度和意识形态延续800年以上,所以称越南为儒教国家则为事实。但比起儒教的源发地中国,越南的儒学呈现出务实和实用主义的倾向性。虽然越南科举从中国移植以来未曾中辍,但越南儒学更重视“辞章”而非“义理”。这也是越南儒学异于中国、朝鲜、日本的一个显著特征。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5頁。最直接的一个例证则是越南儒学中没有“阳明学”,虽然有胡季犛、朱文安、黎贵惇、吴时任、邓芳泰等著名儒者,但观其论述则可以明显感知出越南儒者在义理层面的挖掘并没有达到一个相当的哲学高度,而儒学在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教化方面对越南政治和社会影响很大,所以越南儒学体现出重视“德治”和“孝道”、“孝·义”结合等特点,比起“忠”更重视“孝”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伦理性。故而,“孝”不仅在黎朝的《国朝刑律》中被“法律化”和“政治化”,而且亦被写入村落共同体的乡约中。即便到了近代沦为法国殖民时,新式中小学《国文教科书》中仍编排“二十四孝”孝子故事彰显和宣传“孝”道。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17頁。从此意义上来说,《二十四孝》话本故事的宣传和重视,乃是透视越南儒教特征最为重要的纲目之一。这也即是作者此项研究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以章节编排之序,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越南儒学与《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又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对其作者多有争论,一说元代郭居敬、一说郭子仪、一说郭守正、一说郭居业,但一般认可郭居敬说者居多。在中国,《二十四孝》话本或在此基础上改编的故事或图集在基层社会渗透和民间流传主要是随着明代国家权力伸入乡村、推行乡村礼治教化之后才出现的。此后,《二十四孝》衍化为三个主要的系统:郭居敬编撰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系统、日用类书性质的《日记故事》系统、《孝行录》系统。这三大系统的记载方法和二十四孝孝子的顺序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8頁。其中,《孝行录》主要是经过朝鲜传至日本,孝子的排列顺序和人物与《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系统和《日记故事》系统有一定差异,其编纂出自朝鲜。越南的《二十四孝》话本属于《日记故事》。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7頁。 在越南“孝”不仅是政治法规,也是乡规民约,还是个人立身行事的最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即便是今日,以“劝孝”为形式的“孝道”运动,也是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这也与越南传统之“祖先祭祀”密切关联,视为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63頁。越南《二十四孝》话本的典型代表是李文馥的《二十四孝演歌》。该作的最大特点即越南特色是李文馥以越南“六八体”诗歌形式用越南国语字改写而成,适合越南社会实情,流传极为广泛,已被翻译成现代越南语于今仍受重视。在作者调查披露的29种藏本中,属于李文馥《二十四孝》系统的有17种,李文馥系统以外的有12种。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80頁。由于越南的《二十四孝》话本主要以越南喃字之国语音表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儒学“越南化”过程中以越南喃字为载體所展现出的文化传播等特点和思想史意涵。因此,在这一方面似乎有更大的一个探讨空间或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发掘。
二、李文馥与《二十四孝演歌》
李文馥的《二十四孝演歌》是《二十四孝》“越南化”的最成功样本,其人亦可谓是“儒学越南化”的先驱。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92頁。李文馥乃是中国明人移居越南后的第六代,又因他历经阮朝明命、绍治、嗣德三朝,位极人臣,颇具政治外交历练,多有汉诗文和喃字作品传世,《二十四孝演歌》是其流传最为广泛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98頁。其作品主要是明命时期作为如清使臣旅居广东、思念亲人,并受同行之陈秀颖等人激励而成,经作者的考证可确知《二十四孝演歌》写于明命16年(1835)阴历10月。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101頁。全文416句、1912字,由导入(前8句)、正文(9—408句)和结论(409—416句)构成,取“六八”诗文体,以越南国语字喃写成,呈现24孝子的孝行故事。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103頁。
作者除了对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和《咏二十四孝》之藏本、成书、作者、文本形态及体裁等作详细介绍外,主要工作是将《二十四孝演歌》全文进行了日语翻译,从对喃字的校订和翻译过程可见作者在喃字读解和日语翻译方面的语文能力。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104—202頁。李文馥用喃字改写而成的《二十四孝演歌》和《咏二十四孝》,展现了中国儒教的《二十四孝》话本如何传至越南、以越南国语字的喃字和“六八体”形式“越南本土化”这样一个过程。其中,有着非常多可供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的课题,比如对于这一“汉语→喃字→越南语→日语”过程,应如何理解“翻译”与文化传播?再比如在这一过程中像李文馥这样的官僚知识人的行为与文化交流及本土化关系。
作者对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的探讨并未集中在其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意象和意义,而集中处理的主要问题是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的相关文献问题。据作者考察,属于《日记故事》系统的《二十四孝》共有《万历三十九年》版、《宽文九年》版、《二十四孝原编》版、《赵子固二十四孝画合璧》版、《二十四孝》原本版这五大代表性的版本藏于日本、中国和美国的图书馆。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216—222頁。在对收入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的《掇拾杂记》与《二十四孝》原本、《万历三十九》年版、《宽文九年》版、《二十四孝原编》版、《赵子固二十四孝画合璧》版的孝子顺序、文本内容进行比对后,认为《二十四孝》原本乃《掇拾杂记》之底本,并指出《掇拾杂记》由李文馥所加或减之处,亦并非原封不动地抄袭,《掇拾杂记》在《二十四孝》原本以外,也参考了其他文献。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259頁。同时,作者还对各大版本之《二十四孝》中的所载二十四位孝子之图版进行了一一比对,发现在《掇拾杂记》及李文馥系图版中,有五幅图片仅见于越南各本。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08頁。这一事实也表明越南《二十四孝》所具有的“越南化”特征。
三、李文馥系之外的其他越南《二十四孝》文献
在越南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李文馥统系的《二十四孝》之外,亦有其他《二十四孝》话本、演歌和诗画形态存在,而且显示出了越南儒学和“孝道”的本土特色。作者集中探讨了其中三种。
第一类是阮朝绵寯所撰之《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这也是29种《二十四孝》相关文献中唯一一种由皇族所撰著的作品。比起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詠二十四孝诗》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情形,皇子绵寯所撰之《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主要是作为皇室子孙的礼教训导读物,流传于皇室内部。绵寯,字阳贤,乃明命帝之子,著作除《雅堂诗集》外,还有注释作品《孝经立本》和注释并用喃字写就的《孝经国音衍义歌》。现存汉喃研究院的《孝经国语歌》会集了其《孝经国音衍义哥》《活世生机孝子光传》和《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三种。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20頁。《补正二十四孝衍义歌》共308句、2156字,其中欠字74个,2082字可判读,亦由导入(前8句)、24个孝子诗作正文(9—280句)和结语(281—280句)构成。其内容乃分帝王部、孔门部、老人部、文夫部、孩童部和妇女部6类,以“双七八六体”和喃字诗歌呈现24个孝子的故事。从总体上来看,其内容有一些增加、分类和写作手法有一些变更,但在统系上仍属《日记故事》系。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24頁。作者也仍如同对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的处理手法,花大量篇幅将其翻译为日语。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24—339頁。
《四十八孝诗画全集》是邓辉将中国朱文公的《二十四孝原编》和高月槎的《二十四孝别急》收录并对部分内容加以改编而成。邓辉历经阮朝明命、绍治、嗣德三朝,官至鸿胪寺卿,在阮朝政治、军事、外交和教育文化领域均有官场历练,有多种诗集、文抄和序跋留世。《四十八孝诗画全集》刊行于嗣德二十年丁卯冬十月(1867年旧历10月)。作者经过对《四十八孝诗画全集》所收之《二十四孝原编》和中国《丛刊》所收之《二十四孝原编》从孝子顺序、内容构成和图片比对发现,除了改动一些避讳字和个别词句外,总体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72頁。作者认为图谱有一些些微的变化,但笔者对其所载之图片细细观察发现,其所谓的细微变化,应是版刻印刷和保存污迹所致,可以判断二者应属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本。同时,作者也对《四十八孝诗画全集》所收之《二十四孝别集》和中国的《二十四孝别集》从孝子顺序、内容和图片进行了比对发现,虽然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但个别地方有省略和简略化倾向。概而言之,邓辉的《四十八孝诗画全集》虽然大体上是忠实于中国《丛刊》所收之原本,但按照越南的避讳方式改字且邓辉将个人所作七言绝句写入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这也是越南汉文文献的一大特色。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95頁。 与《二十四孝演歌》广布于民间、《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流传于皇室,或许流传不甚广泛的由黄高启所编纂的收录20个越南人孝子故事的《西南二十八孝演歌》《西南二十八孝演歌》的越南汉喃文为《西南二十八孝演歌》,在此直接以汉字表示。 无疑乃是最“越南化”的一部“孝道”作品。从其成书来看,作者应该说是黄高启和张甘榴两位更契合实际一些:最初黄高启用喃字将越南孝子故事以“子须孝亲”为题在《东洋杂志》连载,张甘榴读后便将20个越南人和4个法国人、1个意大利人、1个美国人、1个英国人和1个日本人总共28个西洋及日本人的孝子故事用喃字“双七八六体”诗体形式加以编订。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409頁。题名中的“西”指的是西方国家,“南”指的是“越南”,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解读为《世界二十八孝演歌》。 28个孝子的顺序分别是越南皇帝、皇女、官吏、民众和外国人,计28首诗、496句、3472字,另有范春魁的3首诗(36句、252字)和范元蛤的1首诗(20句、140字)。28首诗,20首是越南人的孝子故事,8首是西洋人和日本人的孝子故事,大体可看做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越南孝子故事,前12句是导入,13—320句是主体诗部分;第二部分321—328句是西洋和日本人孝子的“导入”、329—492句是主体诗部分、493—496句是结语。由于该书成书时间是20世纪初法国殖民时期,所以除了越南人孝子外,在外国人孝子部分法国人最多,其次是意大利人、美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但没有中国人。这一情况,按照作者的解释乃是“反映了越南随着民族自觉而将目光扩向欧洲和亚洲这一20世纪初的潮流。”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411頁。
与诞生于19世纪的《二十四孝演歌》和《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不同的是,由于《西南二十八孝演歌》出现在20世纪初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越南新知识分子也开始开眼看世界,所以不仅在内容上关注到西方和日本的孝子,而且在文献上也用了国语字(现代越南语正书),尽管国语字仅110字不算多,但也反映了國语字逐渐进入书写领域和文化传播领域,这也是20世纪初期文献的一大特征。作者也是花大量篇幅将其翻译为日语。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414—447頁。
由于《西南二十八孝演歌》所记的孝子主要是越南人,所以它可谓是越南“孝”道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对“孝”共分了10大类型:敬亲型、养亲型、奉亲型、追慕型、忠孝型、孝悌型、苦孝型、礼孝型、顺孝型、爱亲型。对此,作者简要概括出越南“孝”思想的7大特点:(1)孝与忠密切关联;(2)孝的对象,不仅是父母,也广及祖父母和祖先亲人;(3)孝不仅尊亲,还维系着家风、家礼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4)孝离不开礼;(5)孝,爱护、顺从和敬奉双亲,但有时也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名誉和权利;(6)孝含悌而行仁;(7)孝,不分阶级、国籍、贵贱、男女、长幼、老弱,是世人不可或缺、最基本的践行之道。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448—451頁。
总而言之,通观作者的此项研究,以笔者浅见,至少带来这样几点启发:(1)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越南《二十四孝》话本文献进行调查、收集、查找以及对29种主要版本的一项比对研究,以笔者查询资料的经验推断,作者查询资料最麻烦的地方恐怕不是日本和巴黎,而是越南国内的各个图书机构,其收集资料和整理文献之辛劳和所费心血,令人无比感佩;(2)将李文馥的《二十四孝演歌》、绵寯皇子的《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和黄开启与张甘榴的《西南二十八孝演歌》翻译为日语,这一“喃字→日语”的翻译行为本身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作者导师吾妻重二先生所倡导的“东亚交涉学”的文化内涵;(3)作者对越南《二十四孝》话本及其相关内容的研究,也为越南儒学研究、尤其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身体力行的范例;(4)尽管作者对越南“孝”思想的挖掘和梳理,尚未能在“孝”的义理层面,“孝”在政治治理、宗教祭祀、家族社会关系以及随时代变迁呈现的延续、断裂和重构等领域,甚至作为儒教之“孝”与佛教、民间信仰等关系领域有深入论述,但它至少开启了这样一种可供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责任编辑:冯雅)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01(2017)03-0108-05
佐藤瑞渊①的《越南〈二十四孝〉研究》可谓是越南儒学“孝”问题研究领域的一部补白之作。该作是佐藤向关西大学东亚文化研究课所提交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改订而成。对其特色和学术贡献,佐藤的導师吾妻重二先生在《序》中有五点概述:(1)几乎网罗殆尽越南《二十四孝》相关的29种版本,对其作者、成书年代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文献学意义;(2)首次究明越南《二十四孝》话本所属《日记故事》统系,展现出《二十四孝》话本的越南特色;(3)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通过《二十四孝》话本之流传,凸显出越南儒学“作为社会教化手段之儒教”和“作为伦理道德之儒教”的越南思想特色;(4)由于越南《二十四孝》话本多以越南喃字写成,而作者将此首次迻译为日语,所以也具有喃字研究方面的意义;(5)由于越南《二十四孝》话本不仅仅属于越南传统思想文化的内容之一,而且在中、朝、韩、日也有流传,所以该项研究也展现出吾妻重二先生所属之关西大学东亚文化交涉学研究中心所倡导的“东亚文化交涉学”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另外,吾妻重二先生也对越南出身、已为人妇的佐藤,边照顾家庭边攻读博士所付出的辛劳和三年即能写完博士论文获得学位之付出甚为赞许和感佩。确实,诚如吾妻重二先生所言,佐藤为此项研究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以及该作所具有的学术意义和贡献,着实令人感佩。
越南作为东亚儒教文化圈的一员,一直坚持被视为儒教国家不可或缺的祭祀行为和科举制度长达数个世纪,迄今相关儒家文化传统和历史遗留仍是件件可循、斑斑在目。可以说,越南儒学及相关问题,乃是理解越南和东亚文化圈不可绕行的重要论域之一。但关于越南儒学的研究,其实甚为薄弱,即便在越南学界,从事儒学研究者,以笔者寡见所限,也不过屈指可数之陈重金(Tran Trong Kim)、梅国莲(Mai Quoc Lien)、阮生计 (Nguyen Sinh Ke)、团黎江(Doan Le Giang)、谢玉莲 (Ta Ngoc Lien)、范大尹(Pham Dai Doan)、丁克顺(Dinh Khac Thuan)等数人。之所以越南儒学研究薄弱,其原因也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资料收集不易是其一,但最难的是识读,具言之,该研究不仅要求读懂汉喃文献,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中国先秦经典基础,这也应是研究前近代东亚历史和文化的共同基础。就目前情势而言,即便是收集和整理越南儒教相关文献,也并非易事。作者围绕越南《二十四孝》进行研究,查询和收集相关文献多有奔波。按其所述,曾在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大阪大学图书馆、天理大学图书馆、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远东大学图书馆)、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越南(国家图书馆、汉喃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情报院、胡志明市综合科学图书馆)等地收集资料。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2017年,第470頁。因此,这本著作所收集的29种文献资料,在文献学上堪为无上功业。这也是该作最大的贡献所在。
尽管越南的儒学从中国传来,但何时传至越南,其显著特点何在?对此,一直存在争议,便有儒学公元前赵佗传入说、公元29年以后锡广·仁延传入说、2世纪士夑传入说等诸家之说。其中,士夑传入说有较多支持者,作者也从此说。由于自李朝1070年建文庙、1075年始兴科举,儒学受官方支持至1919科举废除,儒学作为国家文教制度和意识形态延续800年以上,所以称越南为儒教国家则为事实。但比起儒教的源发地中国,越南的儒学呈现出务实和实用主义的倾向性。虽然越南科举从中国移植以来未曾中辍,但越南儒学更重视“辞章”而非“义理”。这也是越南儒学异于中国、朝鲜、日本的一个显著特征。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5頁。最直接的一个例证则是越南儒学中没有“阳明学”,虽然有胡季犛、朱文安、黎贵惇、吴时任、邓芳泰等著名儒者,但观其论述则可以明显感知出越南儒者在义理层面的挖掘并没有达到一个相当的哲学高度,而儒学在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教化方面对越南政治和社会影响很大,所以越南儒学体现出重视“德治”和“孝道”、“孝·义”结合等特点,比起“忠”更重视“孝”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伦理性。故而,“孝”不仅在黎朝的《国朝刑律》中被“法律化”和“政治化”,而且亦被写入村落共同体的乡约中。即便到了近代沦为法国殖民时,新式中小学《国文教科书》中仍编排“二十四孝”孝子故事彰显和宣传“孝”道。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17頁。从此意义上来说,《二十四孝》话本故事的宣传和重视,乃是透视越南儒教特征最为重要的纲目之一。这也即是作者此项研究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以章节编排之序,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越南儒学与《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又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对其作者多有争论,一说元代郭居敬、一说郭子仪、一说郭守正、一说郭居业,但一般认可郭居敬说者居多。在中国,《二十四孝》话本或在此基础上改编的故事或图集在基层社会渗透和民间流传主要是随着明代国家权力伸入乡村、推行乡村礼治教化之后才出现的。此后,《二十四孝》衍化为三个主要的系统:郭居敬编撰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系统、日用类书性质的《日记故事》系统、《孝行录》系统。这三大系统的记载方法和二十四孝孝子的顺序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8頁。其中,《孝行录》主要是经过朝鲜传至日本,孝子的排列顺序和人物与《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系统和《日记故事》系统有一定差异,其编纂出自朝鲜。越南的《二十四孝》话本属于《日记故事》。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7頁。 在越南“孝”不仅是政治法规,也是乡规民约,还是个人立身行事的最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即便是今日,以“劝孝”为形式的“孝道”运动,也是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这也与越南传统之“祖先祭祀”密切关联,视为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63頁。越南《二十四孝》话本的典型代表是李文馥的《二十四孝演歌》。该作的最大特点即越南特色是李文馥以越南“六八体”诗歌形式用越南国语字改写而成,适合越南社会实情,流传极为广泛,已被翻译成现代越南语于今仍受重视。在作者调查披露的29种藏本中,属于李文馥《二十四孝》系统的有17种,李文馥系统以外的有12种。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80頁。由于越南的《二十四孝》话本主要以越南喃字之国语音表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儒学“越南化”过程中以越南喃字为载體所展现出的文化传播等特点和思想史意涵。因此,在这一方面似乎有更大的一个探讨空间或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发掘。
二、李文馥与《二十四孝演歌》
李文馥的《二十四孝演歌》是《二十四孝》“越南化”的最成功样本,其人亦可谓是“儒学越南化”的先驱。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92頁。李文馥乃是中国明人移居越南后的第六代,又因他历经阮朝明命、绍治、嗣德三朝,位极人臣,颇具政治外交历练,多有汉诗文和喃字作品传世,《二十四孝演歌》是其流传最为广泛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98頁。其作品主要是明命时期作为如清使臣旅居广东、思念亲人,并受同行之陈秀颖等人激励而成,经作者的考证可确知《二十四孝演歌》写于明命16年(1835)阴历10月。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101頁。全文416句、1912字,由导入(前8句)、正文(9—408句)和结论(409—416句)构成,取“六八”诗文体,以越南国语字喃写成,呈现24孝子的孝行故事。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103頁。
作者除了对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和《咏二十四孝》之藏本、成书、作者、文本形态及体裁等作详细介绍外,主要工作是将《二十四孝演歌》全文进行了日语翻译,从对喃字的校订和翻译过程可见作者在喃字读解和日语翻译方面的语文能力。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104—202頁。李文馥用喃字改写而成的《二十四孝演歌》和《咏二十四孝》,展现了中国儒教的《二十四孝》话本如何传至越南、以越南国语字的喃字和“六八体”形式“越南本土化”这样一个过程。其中,有着非常多可供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的课题,比如对于这一“汉语→喃字→越南语→日语”过程,应如何理解“翻译”与文化传播?再比如在这一过程中像李文馥这样的官僚知识人的行为与文化交流及本土化关系。
作者对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的探讨并未集中在其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意象和意义,而集中处理的主要问题是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的相关文献问题。据作者考察,属于《日记故事》系统的《二十四孝》共有《万历三十九年》版、《宽文九年》版、《二十四孝原编》版、《赵子固二十四孝画合璧》版、《二十四孝》原本版这五大代表性的版本藏于日本、中国和美国的图书馆。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216—222頁。在对收入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的《掇拾杂记》与《二十四孝》原本、《万历三十九》年版、《宽文九年》版、《二十四孝原编》版、《赵子固二十四孝画合璧》版的孝子顺序、文本内容进行比对后,认为《二十四孝》原本乃《掇拾杂记》之底本,并指出《掇拾杂记》由李文馥所加或减之处,亦并非原封不动地抄袭,《掇拾杂记》在《二十四孝》原本以外,也参考了其他文献。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259頁。同时,作者还对各大版本之《二十四孝》中的所载二十四位孝子之图版进行了一一比对,发现在《掇拾杂记》及李文馥系图版中,有五幅图片仅见于越南各本。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08頁。这一事实也表明越南《二十四孝》所具有的“越南化”特征。
三、李文馥系之外的其他越南《二十四孝》文献
在越南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李文馥统系的《二十四孝》之外,亦有其他《二十四孝》话本、演歌和诗画形态存在,而且显示出了越南儒学和“孝道”的本土特色。作者集中探讨了其中三种。
第一类是阮朝绵寯所撰之《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这也是29种《二十四孝》相关文献中唯一一种由皇族所撰著的作品。比起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詠二十四孝诗》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情形,皇子绵寯所撰之《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主要是作为皇室子孙的礼教训导读物,流传于皇室内部。绵寯,字阳贤,乃明命帝之子,著作除《雅堂诗集》外,还有注释作品《孝经立本》和注释并用喃字写就的《孝经国音衍义歌》。现存汉喃研究院的《孝经国语歌》会集了其《孝经国音衍义哥》《活世生机孝子光传》和《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三种。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20頁。《补正二十四孝衍义歌》共308句、2156字,其中欠字74个,2082字可判读,亦由导入(前8句)、24个孝子诗作正文(9—280句)和结语(281—280句)构成。其内容乃分帝王部、孔门部、老人部、文夫部、孩童部和妇女部6类,以“双七八六体”和喃字诗歌呈现24个孝子的故事。从总体上来看,其内容有一些增加、分类和写作手法有一些变更,但在统系上仍属《日记故事》系。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24頁。作者也仍如同对李文馥《二十四孝演歌》的处理手法,花大量篇幅将其翻译为日语。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24—339頁。
《四十八孝诗画全集》是邓辉将中国朱文公的《二十四孝原编》和高月槎的《二十四孝别急》收录并对部分内容加以改编而成。邓辉历经阮朝明命、绍治、嗣德三朝,官至鸿胪寺卿,在阮朝政治、军事、外交和教育文化领域均有官场历练,有多种诗集、文抄和序跋留世。《四十八孝诗画全集》刊行于嗣德二十年丁卯冬十月(1867年旧历10月)。作者经过对《四十八孝诗画全集》所收之《二十四孝原编》和中国《丛刊》所收之《二十四孝原编》从孝子顺序、内容构成和图片比对发现,除了改动一些避讳字和个别词句外,总体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72頁。作者认为图谱有一些些微的变化,但笔者对其所载之图片细细观察发现,其所谓的细微变化,应是版刻印刷和保存污迹所致,可以判断二者应属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本。同时,作者也对《四十八孝诗画全集》所收之《二十四孝别集》和中国的《二十四孝别集》从孝子顺序、内容和图片进行了比对发现,虽然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但个别地方有省略和简略化倾向。概而言之,邓辉的《四十八孝诗画全集》虽然大体上是忠实于中国《丛刊》所收之原本,但按照越南的避讳方式改字且邓辉将个人所作七言绝句写入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这也是越南汉文文献的一大特色。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395頁。 与《二十四孝演歌》广布于民间、《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流传于皇室,或许流传不甚广泛的由黄高启所编纂的收录20个越南人孝子故事的《西南二十八孝演歌》《西南二十八孝演歌》的越南汉喃文为《西南二十八孝演歌》,在此直接以汉字表示。 无疑乃是最“越南化”的一部“孝道”作品。从其成书来看,作者应该说是黄高启和张甘榴两位更契合实际一些:最初黄高启用喃字将越南孝子故事以“子须孝亲”为题在《东洋杂志》连载,张甘榴读后便将20个越南人和4个法国人、1个意大利人、1个美国人、1个英国人和1个日本人总共28个西洋及日本人的孝子故事用喃字“双七八六体”诗体形式加以编订。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409頁。题名中的“西”指的是西方国家,“南”指的是“越南”,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解读为《世界二十八孝演歌》。 28个孝子的顺序分别是越南皇帝、皇女、官吏、民众和外国人,计28首诗、496句、3472字,另有范春魁的3首诗(36句、252字)和范元蛤的1首诗(20句、140字)。28首诗,20首是越南人的孝子故事,8首是西洋人和日本人的孝子故事,大体可看做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越南孝子故事,前12句是导入,13—320句是主体诗部分;第二部分321—328句是西洋和日本人孝子的“导入”、329—492句是主体诗部分、493—496句是结语。由于该书成书时间是20世纪初法国殖民时期,所以除了越南人孝子外,在外国人孝子部分法国人最多,其次是意大利人、美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但没有中国人。这一情况,按照作者的解释乃是“反映了越南随着民族自觉而将目光扩向欧洲和亚洲这一20世纪初的潮流。”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411頁。
与诞生于19世纪的《二十四孝演歌》和《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不同的是,由于《西南二十八孝演歌》出现在20世纪初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越南新知识分子也开始开眼看世界,所以不仅在内容上关注到西方和日本的孝子,而且在文献上也用了国语字(现代越南语正书),尽管国语字仅110字不算多,但也反映了國语字逐渐进入书写领域和文化传播领域,这也是20世纪初期文献的一大特征。作者也是花大量篇幅将其翻译为日语。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414—447頁。
由于《西南二十八孝演歌》所记的孝子主要是越南人,所以它可谓是越南“孝”道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对“孝”共分了10大类型:敬亲型、养亲型、奉亲型、追慕型、忠孝型、孝悌型、苦孝型、礼孝型、顺孝型、爱亲型。对此,作者简要概括出越南“孝”思想的7大特点:(1)孝与忠密切关联;(2)孝的对象,不仅是父母,也广及祖父母和祖先亲人;(3)孝不仅尊亲,还维系着家风、家礼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4)孝离不开礼;(5)孝,爱护、顺从和敬奉双亲,但有时也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名誉和权利;(6)孝含悌而行仁;(7)孝,不分阶级、国籍、贵贱、男女、长幼、老弱,是世人不可或缺、最基本的践行之道。佐藤トゥイウェン:《ベトナムにおける「二十四孝」の研究》,第448—451頁。
总而言之,通观作者的此项研究,以笔者浅见,至少带来这样几点启发:(1)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越南《二十四孝》话本文献进行调查、收集、查找以及对29种主要版本的一项比对研究,以笔者查询资料的经验推断,作者查询资料最麻烦的地方恐怕不是日本和巴黎,而是越南国内的各个图书机构,其收集资料和整理文献之辛劳和所费心血,令人无比感佩;(2)将李文馥的《二十四孝演歌》、绵寯皇子的《补正二十四孝传衍义歌》和黄开启与张甘榴的《西南二十八孝演歌》翻译为日语,这一“喃字→日语”的翻译行为本身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作者导师吾妻重二先生所倡导的“东亚交涉学”的文化内涵;(3)作者对越南《二十四孝》话本及其相关内容的研究,也为越南儒学研究、尤其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身体力行的范例;(4)尽管作者对越南“孝”思想的挖掘和梳理,尚未能在“孝”的义理层面,“孝”在政治治理、宗教祭祀、家族社会关系以及随时代变迁呈现的延续、断裂和重构等领域,甚至作为儒教之“孝”与佛教、民间信仰等关系领域有深入论述,但它至少开启了这样一种可供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责任编辑: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