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山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突出,是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该研究根据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农村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事粮食生产的老年农民比其他农民投入更多的劳动时间,不会影响粮食产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使农村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动态变化,土地流转加快促使种粮大户出现,机械化水平提高可以减少粮食生产对劳动力的过多依赖。因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没有影响,完善土地流转可以保证粮食生产向着更合理的方向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生产
中图分类号 S-9;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286-03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on Grain Production—A Case of Fengni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CHENG Yan, JIANG Xuemei, ZHOU Jianhua*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is outstanding and we have to face this for a longtime. In this paper, the survey data from Fengni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on grain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derly farmers engaged more time i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han other farmers causing no negative effects on grain output;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migration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rural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the long term. Farmers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roduction system for themselves.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help to form large size grain production farms and the promoted level of mechanization reduced the degree of reliance on labor force i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hus,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has no impact on grain production. Improving land transfer mechanism will be good choice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ag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bor; Aging; Food production
隨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加剧了我国农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当中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4.97%[1]。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导致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会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影响,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了解答。
有的学者认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有负面作用,会威胁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2]。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进而影响了农业产出[3-4]。从不同年龄农民的个体特征角度来看,老年农民体能下降,更加倾向于种植易于耕种的品种,使作物种植单一化。体能限制也使老年农民对农田疏于管理,造成农田经营粗放化,精耕细作无法实现进而影响粮食产出[5]。老年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影响科学种田,不利于农业现代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6-7]。但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农民的生产决策遵循家庭内部集体决策,这将使老年农民和年轻农民在种植决策上不存在差异,也不会影响作物种植结构,两者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的主要要素投入水平也不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使得农业人口老龄化不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产生影响[8-9]。短期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老年农民转而会加大对农业资本设备的投入,采用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使之将人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因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没有影响[10]。
应该看到,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会持续进行,山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在我国也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笔者利用河北省丰宁县近300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农民的劳动投入情况和农户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趋势,动态分析了农户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所采取的措施,从而分析其对粮食生产的长期影响。
1 调查研究概况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山地面积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具有典型的山区特征。为了解山区农民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笔者于2013年8月在丰宁县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包括了3个乡15个村299户农户家庭。经过对所调查农户数据进行筛选,最后得到有效农户数据共281份。调查样本分布见表1。 样本农户家庭成员基本特征见表2。被调查农户每年平均粮食生产时间为37.5 d,平均外出误工时间为219.8 d。调查区域户均耕地面积为0.45 hm2,家庭平均人口为3.81人。调查范围内,纯农业家庭只占23.5%,有27.8%的家庭只有老年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根据国家规定,60岁以上农民被认为是老年农民。该研究被调查的183个6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中,从事粮食生产的有117人,占所调查老年农民的639%。如此多的老年农民从事粮食生产,使总的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达到了50.1岁。另外,在调查涉及的18~60岁666个农村劳动力中,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为251人,外出务工人数为300人,占比45.0%。可以看出,调查地区内60岁以下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使得老年农民承担起家庭粮食生产任务。因此,该研究主要分析老年农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变化趋势 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内出现的现象,存在动态变化的特征,与其对应的概念是老龄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率将发生变化。虽然无法准确知道未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率,但可以从已有的数据分析未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变化趋势。
调查样本2012和2008年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变化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
(1)2012年与2008年相比较,50岁年龄段以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均有减少,尤其是30~39岁年龄段的农业生产人数有大幅减少趋势,这与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吻合。由于外出务工可以获得较农业生产更多的非农收入,大量年轻农民离开土地,转移到城市中去。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离开土地较早,既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又缺乏对农业活动的兴趣,将来回归土地重新进行粮食生产的可能性较小,造成当前特有的农村人口从向城市转移的不可逆性。
(2)50岁以上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增加,但50~59岁人群增加的人数较少,60岁以上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大幅增加。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多家庭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由家中的老年人承担。
从目前的农业生产趋势来看,部分年轻农民开始退出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多的老年农民进入农业生产当中。这给粮食生产带来的问题主要有2个:
(1)50~59岁的农民未来10年后也将步入老龄阶段,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将越来越明显,那么,老年农民与年轻农民相比,对粮食生产有没有影响。
(2)从农业人口动态变化来看,一方面,部分现在60岁以上的农民可能会因为体力、健康问题在未来1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也退出粮食生产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不可逆性,将使未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数量减少,出现“谁来种地”的新问题。
下文从以上两方面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2 老年农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根据2012年数据分析老年农民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样本调查数据显示,老年农民总人数占全部农民总人数的23.4%,而老年农民总的农业劳动时间占全部农民总的农业劳动时间的39.8%,可以看出老年农民在粮食生产上投入时间较多。
以农民个体为考察对象,分析老年农民与其他农民在农业劳动时间上的差异。对不同年龄段农民进行分层,并计算出不同年龄段农民一年当中农业劳动时间所占比重,反映了农民在农业劳动时间和非农业劳动时间上的分配比例(表4)。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农民一年当中用于农业劳动的时间比重增加,尤其是60岁之后的老年农民农业劳动时间比重增加幅度加快。这进一步说明了老年农民在粮食生产上比其他年龄段农民投入了更多的劳动时间。
老年农民在土地上投入更多劳动时间的原因可以从机会成本角度给予解释,老年农民体力下降,难以胜任外出务工的工作,机会成本较低。老年农民可以通过延长农业劳动时间进行精耕细作,就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因此,虽然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的体力下降,但老年农民会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弥补体力下降的不足。
2.3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长期影响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粮食生产在长期内存在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隐患,但这一隐患并不会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调查数据显示,老龄化促使农村粮食生产组织形式改变,并推动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3.1 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土地流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调查范围内情况来看,2008年之前土地流转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47%,其中,流转到年轻农户手中的土地面积占4.00%,流转到老年农户手中的土地面积占0.47%,且多为外出务工儿女的土地;2008~2012年样本农户土地流转面积增加了近一倍,占土地总面积的8.41%,其中,流转到年轻农户手中的土地面积占7.97%,流转到老年农户手中的土地占0.44%(表5)。 可以看出,随着老年农民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将手中的土地流转到专门从事粮食生产的年轻农民手中。在未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下,土地流转既减少了粮食生产对老年农民的依赖,又有利于形成种粮大户,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种粮大户这一新的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将是未来粮食生产的主体。
2.3.2 机械服务的专业化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调查发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逐渐提高,许多农民自己没有机械,但会租用他人机械,这也能使机械发挥规模效益。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民的机械服务支出在增加。如表6所示,调查范围内农户2012年机械服务总支出为68 009.15元,比2008年的3 694.00元增加了84.1%。其中,年轻农户机械服务支出增加了84.9%,老年农户机械服务支出增加了82%。可以看出老龄化虽然会带来农业劳动力减少,但未来的一个趋势就是农民将更多地使用机械来代替减少的劳动力。
因此,长期来看,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增加,农村的土地流转将会增加,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将发生变化,种粮大户开始出现,机械化水平提高,节约了农业劳动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有效避免老龄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长期来看,农户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生产方式,采取适当的方法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政策适当,这个过程对粮食生产不会造成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该研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背景下提出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并从老龄化的长期变化维度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农民能够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弥补因体力下降对粮食产出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未来我国山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会减少,但市场机制带动下的土地流转和机械化可以提高土地规模效益,种粮大户等新的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这就避免了老龄化带来的长期影响。
因此,短期内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上应当更多地关注老年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从长远来看,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将来老年农民的土地能顺利流转到到种粮大户手中,避免出现抛荒弃耕,同时国家应当保证充足的高标准农田,保住耕地红线。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胥璐,李宏伟,屈锡华.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3(1):50-51.
[3] 陈锡文,陈昱阳,张建军.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2):39-46,111.
[4] 彭大雷,黄利民,刘成武,等.农业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随州市银山坡村农户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19192-19196.
[5] 乔领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69-371.
[6] 李旻,赵连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12-18,110.
[7] 李澜,李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6):61-66,111.
[8] 杨志武,钟甫宁.农户种植业决策中的外部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7-33.
[9] 胡雪枝,钟甫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7):29-39.
[10] 林本喜,邓衡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4):15-25,46.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生产
中图分类号 S-9;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286-03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on Grain Production—A Case of Fengni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CHENG Yan, JIANG Xuemei, ZHOU Jianhua*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is outstanding and we have to face this for a longtime. In this paper, the survey data from Fengni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on grain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derly farmers engaged more time i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han other farmers causing no negative effects on grain output;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migration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rural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the long term. Farmers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production system for themselves.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help to form large size grain production farms and the promoted level of mechanization reduced the degree of reliance on labor force i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hus,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ging has no impact on grain production. Improving land transfer mechanism will be good choice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ag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bor; Aging; Food production
隨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加剧了我国农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当中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4.97%[1]。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导致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会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影响,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了解答。
有的学者认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有负面作用,会威胁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2]。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进而影响了农业产出[3-4]。从不同年龄农民的个体特征角度来看,老年农民体能下降,更加倾向于种植易于耕种的品种,使作物种植单一化。体能限制也使老年农民对农田疏于管理,造成农田经营粗放化,精耕细作无法实现进而影响粮食产出[5]。老年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影响科学种田,不利于农业现代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6-7]。但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农民的生产决策遵循家庭内部集体决策,这将使老年农民和年轻农民在种植决策上不存在差异,也不会影响作物种植结构,两者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的主要要素投入水平也不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使得农业人口老龄化不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产生影响[8-9]。短期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老年农民转而会加大对农业资本设备的投入,采用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使之将人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因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没有影响[10]。
应该看到,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会持续进行,山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在我国也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笔者利用河北省丰宁县近300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农民的劳动投入情况和农户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趋势,动态分析了农户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所采取的措施,从而分析其对粮食生产的长期影响。
1 调查研究概况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山地面积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具有典型的山区特征。为了解山区农民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笔者于2013年8月在丰宁县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包括了3个乡15个村299户农户家庭。经过对所调查农户数据进行筛选,最后得到有效农户数据共281份。调查样本分布见表1。 样本农户家庭成员基本特征见表2。被调查农户每年平均粮食生产时间为37.5 d,平均外出误工时间为219.8 d。调查区域户均耕地面积为0.45 hm2,家庭平均人口为3.81人。调查范围内,纯农业家庭只占23.5%,有27.8%的家庭只有老年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根据国家规定,60岁以上农民被认为是老年农民。该研究被调查的183个6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中,从事粮食生产的有117人,占所调查老年农民的639%。如此多的老年农民从事粮食生产,使总的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达到了50.1岁。另外,在调查涉及的18~60岁666个农村劳动力中,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为251人,外出务工人数为300人,占比45.0%。可以看出,调查地区内60岁以下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使得老年农民承担起家庭粮食生产任务。因此,该研究主要分析老年农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变化趋势 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内出现的现象,存在动态变化的特征,与其对应的概念是老龄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率将发生变化。虽然无法准确知道未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率,但可以从已有的数据分析未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变化趋势。
调查样本2012和2008年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变化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
(1)2012年与2008年相比较,50岁年龄段以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均有减少,尤其是30~39岁年龄段的农业生产人数有大幅减少趋势,这与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吻合。由于外出务工可以获得较农业生产更多的非农收入,大量年轻农民离开土地,转移到城市中去。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离开土地较早,既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又缺乏对农业活动的兴趣,将来回归土地重新进行粮食生产的可能性较小,造成当前特有的农村人口从向城市转移的不可逆性。
(2)50岁以上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增加,但50~59岁人群增加的人数较少,60岁以上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大幅增加。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多家庭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由家中的老年人承担。
从目前的农业生产趋势来看,部分年轻农民开始退出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多的老年农民进入农业生产当中。这给粮食生产带来的问题主要有2个:
(1)50~59岁的农民未来10年后也将步入老龄阶段,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将越来越明显,那么,老年农民与年轻农民相比,对粮食生产有没有影响。
(2)从农业人口动态变化来看,一方面,部分现在60岁以上的农民可能会因为体力、健康问题在未来1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也退出粮食生产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不可逆性,将使未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数量减少,出现“谁来种地”的新问题。
下文从以上两方面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2 老年农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根据2012年数据分析老年农民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样本调查数据显示,老年农民总人数占全部农民总人数的23.4%,而老年农民总的农业劳动时间占全部农民总的农业劳动时间的39.8%,可以看出老年农民在粮食生产上投入时间较多。
以农民个体为考察对象,分析老年农民与其他农民在农业劳动时间上的差异。对不同年龄段农民进行分层,并计算出不同年龄段农民一年当中农业劳动时间所占比重,反映了农民在农业劳动时间和非农业劳动时间上的分配比例(表4)。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农民一年当中用于农业劳动的时间比重增加,尤其是60岁之后的老年农民农业劳动时间比重增加幅度加快。这进一步说明了老年农民在粮食生产上比其他年龄段农民投入了更多的劳动时间。
老年农民在土地上投入更多劳动时间的原因可以从机会成本角度给予解释,老年农民体力下降,难以胜任外出务工的工作,机会成本较低。老年农民可以通过延长农业劳动时间进行精耕细作,就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因此,虽然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的体力下降,但老年农民会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弥补体力下降的不足。
2.3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长期影响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粮食生产在长期内存在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隐患,但这一隐患并不会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调查数据显示,老龄化促使农村粮食生产组织形式改变,并推动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3.1 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土地流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调查范围内情况来看,2008年之前土地流转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47%,其中,流转到年轻农户手中的土地面积占4.00%,流转到老年农户手中的土地面积占0.47%,且多为外出务工儿女的土地;2008~2012年样本农户土地流转面积增加了近一倍,占土地总面积的8.41%,其中,流转到年轻农户手中的土地面积占7.97%,流转到老年农户手中的土地占0.44%(表5)。 可以看出,随着老年农民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将手中的土地流转到专门从事粮食生产的年轻农民手中。在未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下,土地流转既减少了粮食生产对老年农民的依赖,又有利于形成种粮大户,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种粮大户这一新的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将是未来粮食生产的主体。
2.3.2 机械服务的专业化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调查发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逐渐提高,许多农民自己没有机械,但会租用他人机械,这也能使机械发挥规模效益。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民的机械服务支出在增加。如表6所示,调查范围内农户2012年机械服务总支出为68 009.15元,比2008年的3 694.00元增加了84.1%。其中,年轻农户机械服务支出增加了84.9%,老年农户机械服务支出增加了82%。可以看出老龄化虽然会带来农业劳动力减少,但未来的一个趋势就是农民将更多地使用机械来代替减少的劳动力。
因此,长期来看,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增加,农村的土地流转将会增加,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将发生变化,种粮大户开始出现,机械化水平提高,节约了农业劳动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有效避免老龄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长期来看,农户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生产方式,采取适当的方法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政策适当,这个过程对粮食生产不会造成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该研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背景下提出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并从老龄化的长期变化维度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农民能够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弥补因体力下降对粮食产出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未来我国山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会减少,但市场机制带动下的土地流转和机械化可以提高土地规模效益,种粮大户等新的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这就避免了老龄化带来的长期影响。
因此,短期内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上应当更多地关注老年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从长远来看,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将来老年农民的土地能顺利流转到到种粮大户手中,避免出现抛荒弃耕,同时国家应当保证充足的高标准农田,保住耕地红线。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胥璐,李宏伟,屈锡华.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3(1):50-51.
[3] 陈锡文,陈昱阳,张建军.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2):39-46,111.
[4] 彭大雷,黄利民,刘成武,等.农业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随州市银山坡村农户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19192-19196.
[5] 乔领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69-371.
[6] 李旻,赵连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12-18,110.
[7] 李澜,李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6):61-66,111.
[8] 杨志武,钟甫宁.农户种植业决策中的外部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27-33.
[9] 胡雪枝,钟甫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7):29-39.
[10] 林本喜,邓衡山.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4):15-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