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核医学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方法。方法:分析医院感染监测项目结果后,成立核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重新整理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人员知识培训,定期反馈监测结果,不定期培训和考核相结合等方法。结果:改进措施前后的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0.05 );使用中的消毒剂安尔碘细菌培养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充分认识核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遵守错左流程,保证核医学科配制核素药品及注射环境安全,有效控制交叉感染。
关键词:核医学科 医院感染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nuclear medicine
Jia Xiaojuan Xu Zeqing Han Jun et a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clear medicin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ethod.Methods:The hospital infection monitoring was analysis after the results. A nuclear medicin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team was set up. The job responsibilities was rearranged. And the work standard,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trengthen personnel knowledge training, regular feedback monitoring results, not regular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set up for improving hospital infection. Result: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air training, object surface, and staff hand germicultur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P<0.05). The use of Anerdian disinfectants in germiculture results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To understand nuclear medicin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significance, abide by the wrong left process, ensure that nuclear medicine preparation nuclide medicine and injection of environmental safety, are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 for cross infection.
Keywords:Nuclear medicine Hospital infectio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25-02核医学科是核技术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核医学不同于其它影像学,它是医生根据检查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给病人静脉注射从99MO-99mTc发生器获得的放射性药物示踪剂,通过标记配制成显像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特殊学科,专业范畴涉及医学各个专业。在核素的制备和对病人注射过程中,相关的室间空气、操作流程、工作标准、废物处置等都直接带来交叉感染,因此,核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显得非常必要,一直以来,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要求,核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标准虽然属于三类科室,但实际监测结果不尽人意,基于核医学静脉使用核素的专业特点以及我科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視和改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我院核医学科的制备室、注射室、分装室空气、物体表面、外用消毒剂安尔碘以及工作人员手的采样结果。
1.2 改进措施。成立科室院感控制小组,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卫生员,定期召开会议反馈监测结果,重新整理和制定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和人员培训计划,标示特殊工作区域(操作室、注射室、治疗室),不定期由院感或护理部门培训、检查和考核,要求科室人员知晓科室院感监测项目的名称、标准和采样前的准备。
1.3 标本采样方法。由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样后送检微生物室,样本置370C恒温箱中,培养48h后观察结果,计数菌落总数。采样前准备:①室间取样:制备室、注射室、分装室三个室间通风半小时,常规清洁处理,然后紫外线消毒1小时,在无人活动条件下,将培养皿空气暴露30min。②工作人员手取样:工作人员流动水洗手后由医院感染科人员按规范操作取样。③物体表面有院感人员取样。
1.4 判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核医学科室间空气细菌标准值≤500CFU/m3;使用中的小瓶安尔碘活菌数≤1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标准值≤10 CFU/cm2;工作人员手细菌标准值≤8CFU/cm2。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核医学科院感监测项目合格率(%)
监测项目 改进前改进后监测数合格数合格率(%)监测数合格数合格率(%)P值空气培养363494.4363597.2P<0.05物体表面363288.83636100P<0.05工作人员手363181.1363597.2P<0.05使用中安尔碘36361003636100P>0.053 讨论 目前,关于医院感染的研究与预防措施已有不少报道[1-3],但关于核医学科感染与预防研究不多。多年来科室一直存在对院感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设置责任明确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到赋予责任和相关培训,承担的只是配合角色,被动取样,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问题。从表1中看出改进前四个监测项目的合格率都较低,因此核医学科的医院感染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仅81.1%,说明工作人员不重视手的卫生,洗手马虎,而医务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而规范洗手可使医院感染下降50%[4]。所以科室要求操作前后必须按“六步洗手法”,每日抽查一人,并将六步洗手法帖在洗手池的上方,选用高效对皮肤无刺激的手消毒用品,洗手时间要>2min。配置核素时,要在无菌工作台上进行,配制药物时戴无菌手套。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度,每个病人使用一条止血带,预防交叉感染。尤其是从99MO-99mTc发生器淋洗药物时,将生理盐水瓶严格消毒,取出发生器输入针头的保护套或上次淋洗后保留的小瓶,将输入针头严格消毒,淋洗结束,将另一负压瓶消毒后插入输出针头,保持无菌状态,另外定期检查无菌物品、保证配制放射性显像剂的药物要在有效使用期内。改进措施后,室间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细菌学监测合格率较改进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卫生,职责明确、执行操作标准和流程是有效预防院感的基础。做到室间空气流通,每日治疗完毕后消毒通风;用紫外线灯消毒1h/日,做好使用时间登记,每季度进行照射强度检测。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用500mg/L有效氯擦洗,各室间使用专用拖把。加强卫生员管理,督促检查核医学科废物分类、存放和外运制度。改进措施后空气培养一次不合格,分析原因和紫外线消毒后病人进入治疗有关。而工作人员手不合格是由于采样人员是新员工,未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造成。因此,核医学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部门,其医院感染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控制,健全监测方案,加强对院感重要性的认识和侵入性操作的规范管理,开展目标性监测,警示侵入性操作带来的相关感染发生的可能性[5],让工作人员逐渐养成遵守标准预防的好习惯[6,7],并和相关职能科室加强沟通,请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人员讲课,加大感染知识培训力度,以达到配制放射药品及注射环境安全,多项措施保证核医学科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参考文献
[1] 张小容.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13(3):298-300
[2] 陈燕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0-1121
[3] 徐荣佳.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718
[4] 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5] 王书全,李颖霞,邓钰,等.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477-479
[6] 秦元梅.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06
[7] 缪素萍.医务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的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79-180
关键词:核医学科 医院感染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nuclear medicine
Jia Xiaojuan Xu Zeqing Han Jun et a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clear medicin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ethod.Methods:The hospital infection monitoring was analysis after the results. A nuclear medicin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team was set up. The job responsibilities was rearranged. And the work standard,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trengthen personnel knowledge training, regular feedback monitoring results, not regular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set up for improving hospital infection. Result:The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air training, object surface, and staff hand germicultur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P<0.05). The use of Anerdian disinfectants in germiculture results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To understand nuclear medicin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significance, abide by the wrong left process, ensure that nuclear medicine preparation nuclide medicine and injection of environmental safety, are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 for cross infection.
Keywords:Nuclear medicine Hospital infectio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25-02核医学科是核技术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核医学不同于其它影像学,它是医生根据检查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给病人静脉注射从99MO-99mTc发生器获得的放射性药物示踪剂,通过标记配制成显像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特殊学科,专业范畴涉及医学各个专业。在核素的制备和对病人注射过程中,相关的室间空气、操作流程、工作标准、废物处置等都直接带来交叉感染,因此,核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显得非常必要,一直以来,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要求,核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标准虽然属于三类科室,但实际监测结果不尽人意,基于核医学静脉使用核素的专业特点以及我科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視和改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我院核医学科的制备室、注射室、分装室空气、物体表面、外用消毒剂安尔碘以及工作人员手的采样结果。
1.2 改进措施。成立科室院感控制小组,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卫生员,定期召开会议反馈监测结果,重新整理和制定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和人员培训计划,标示特殊工作区域(操作室、注射室、治疗室),不定期由院感或护理部门培训、检查和考核,要求科室人员知晓科室院感监测项目的名称、标准和采样前的准备。
1.3 标本采样方法。由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样后送检微生物室,样本置370C恒温箱中,培养48h后观察结果,计数菌落总数。采样前准备:①室间取样:制备室、注射室、分装室三个室间通风半小时,常规清洁处理,然后紫外线消毒1小时,在无人活动条件下,将培养皿空气暴露30min。②工作人员手取样:工作人员流动水洗手后由医院感染科人员按规范操作取样。③物体表面有院感人员取样。
1.4 判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核医学科室间空气细菌标准值≤500CFU/m3;使用中的小瓶安尔碘活菌数≤1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标准值≤10 CFU/cm2;工作人员手细菌标准值≤8CFU/cm2。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核医学科院感监测项目合格率(%)
监测项目 改进前改进后监测数合格数合格率(%)监测数合格数合格率(%)P值空气培养363494.4363597.2P<0.05物体表面363288.83636100P<0.05工作人员手363181.1363597.2P<0.05使用中安尔碘36361003636100P>0.053 讨论 目前,关于医院感染的研究与预防措施已有不少报道[1-3],但关于核医学科感染与预防研究不多。多年来科室一直存在对院感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设置责任明确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到赋予责任和相关培训,承担的只是配合角色,被动取样,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问题。从表1中看出改进前四个监测项目的合格率都较低,因此核医学科的医院感染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仅81.1%,说明工作人员不重视手的卫生,洗手马虎,而医务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而规范洗手可使医院感染下降50%[4]。所以科室要求操作前后必须按“六步洗手法”,每日抽查一人,并将六步洗手法帖在洗手池的上方,选用高效对皮肤无刺激的手消毒用品,洗手时间要>2min。配置核素时,要在无菌工作台上进行,配制药物时戴无菌手套。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度,每个病人使用一条止血带,预防交叉感染。尤其是从99MO-99mTc发生器淋洗药物时,将生理盐水瓶严格消毒,取出发生器输入针头的保护套或上次淋洗后保留的小瓶,将输入针头严格消毒,淋洗结束,将另一负压瓶消毒后插入输出针头,保持无菌状态,另外定期检查无菌物品、保证配制放射性显像剂的药物要在有效使用期内。改进措施后,室间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细菌学监测合格率较改进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卫生,职责明确、执行操作标准和流程是有效预防院感的基础。做到室间空气流通,每日治疗完毕后消毒通风;用紫外线灯消毒1h/日,做好使用时间登记,每季度进行照射强度检测。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用500mg/L有效氯擦洗,各室间使用专用拖把。加强卫生员管理,督促检查核医学科废物分类、存放和外运制度。改进措施后空气培养一次不合格,分析原因和紫外线消毒后病人进入治疗有关。而工作人员手不合格是由于采样人员是新员工,未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造成。因此,核医学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部门,其医院感染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控制,健全监测方案,加强对院感重要性的认识和侵入性操作的规范管理,开展目标性监测,警示侵入性操作带来的相关感染发生的可能性[5],让工作人员逐渐养成遵守标准预防的好习惯[6,7],并和相关职能科室加强沟通,请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人员讲课,加大感染知识培训力度,以达到配制放射药品及注射环境安全,多项措施保证核医学科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参考文献
[1] 张小容.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13(3):298-300
[2] 陈燕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0-1121
[3] 徐荣佳.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718
[4] 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5] 王书全,李颖霞,邓钰,等.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477-479
[6] 秦元梅.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06
[7] 缪素萍.医务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的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