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取职场友谊是一种智慧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sh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职场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人人都是竞争对手。其实说这话或有这种想法的人,已经在潜意识中将职场看成了一个战场,当你身披铠甲处处设防时,那么,便谈不上友谊或是情谊了。其实,即使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对一个势均力敌值得尊敬的对手,我们也会平生出几许敬意和惺惺相惜的知已感,更何况在天天共事的office里,职场友谊确实存在。可是正如我们对爱情不应该期待太高一样,对友谊我们应该有更明智豁达的态度。每天亲热的问候、情绪低落时鼓励的语言以及出现问题时同舟共济的努力等等,都是职场友谊。如果在你期待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为你全权代理你份内的工作时,遭到拒绝或是在晋升机会面前各自表现毫不谦让,就怀疑职场友谊的存在,那确实是你对友谊的期待程度太高了,并且自己也没有将心比心。其实,所有那些都是正常的,就好像小时候你的姐妹在争抢玩具时各不相让一样,难道你会因此怀疑你们之间的亲情吗?所以,职场友谊的最大障碍在于你的心理问题,降低期望值,你会突然发现,并非人人都尔虞我诈、斤斤计较、小人嘴脸。
  其次,赢取职场友谊最好的方式是主动的姿态,你必须相信人是感情的动物,天生冷漠和习惯拒绝并不是人的长项,只要主动一点,伸出手去,被握紧的可能性远远高于被拒绝。
  最后,你需要了解职场友谊八大忌讳:
  忌暴躁易怒。你不能容忍任何事、任何人,一旦觉得吃了亏就弄得惊天动地,非常大声地发泄怒气,而且总是有话反驳别人,吵闹之后才会变得理智。这样谁会容忍你呢?心怀叵测的对手还会故意挑衅你,让别人觉得你缺乏自控,性格失常,试想谁会和这样的人做朋友?更别提工作中的友谊了。
  忌单打独斗。过于明显地考虑个人利益,会使你受到排斥,一旦给别人造成没有协作能力只会打小算盘的印象,将很难消除消极的影响,在职场上,你不能事事领先,也不是事事只有一个获胜者,在提工作建议和作工作报告时,不要完全摆脱同事的协作,只想奋力突显自己,出风头,那样一两次还可以,多了,谁都会讨厌你。
  忌敏感脆弱。对你说好话,也会联想到不好的方面去,同事会觉得你是个林妹妹,上司稍稍的批评都能让你憋闷数天,总之只要是关系到你的事,给人的印象一定是小心小心再小心,这样的你能交到朋友吗?
  忌顽固执拗。你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所有事物的标准,认为别人的想法行不通,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殊途同归的事常常存在,不是只有一条路通向罗马,所以,在工作团队中,听一听别人的想法或采纳赞同是一种素质。否则,别人对你的评价就是自以为是,不知变通。
  忌懒惰。谁会和一个懒惰的人做朋友,也许你不会去争夺功劳,但是事实是你也不会去做实事,和你一起作partener,必须具有单打独斗的能力,事必躬亲,这样会很累很累,于是和你做朋友也成为奢侈的事了。
  忌小喇叭。你天生对是非敏感,虽然你个性不坏,但就是管不住一张嘴。虽然你认为你只对关系密切的朋友说三道四,但是你的这一特色会让别人都对你心存疑惑,谁会信任你呢?也许哪天你就把好朋友的秘密泄露出去了。
  忌遭遇。所谓物以类聚,仅只是衣饰上的邋遢就足以让你在这个以貌取人的社会上难以立足了,更别提在工作上的混乱邋遢会使你变得让人厌恶。试想如果工作告一段落,而老板或同事想从整个大局上按程序检查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或者从你的资料中得到一些启发,却统统没机会,因为你的办公系统是团队中最乱七八糟的,那么,你在这个团队中就彻底完了。没有人相信你能有组织有条理地进行一项工作,谁还愿意和这样一个上司眼中的沙粒做朋友呢?
  忌缺乏基本的工作礼貌。在办公室里谈话,习惯于打断别人,不计场合地公开表示反对,这真是让同仁尴尬的一件事。如确实有意见,在确保对方不心生芥蒂的情况下,私下提出才不失为好方法。
  总之,职场的友谊确实是比较脆弱的。但如果你修炼到家,用一份理智和一份善意来经营,赢得好的人缘和友情并不是梦想。
其他文献
传统立卷方式的种种弊端,已不适应办公自动化快速发展的要求,立卷改革已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废弃立卷,以“件”为单位,还是“卷”“件”结合都是一种创新做法。作为高校档案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科技国际化的多种形式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促进我国的自主创新,特别是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过度的工作压力会造成员工高血压、烦躁、焦虑、忧愁、工作效率降低、合作性差、缺勤、频繁跳槽等等各种反应,如何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帮助员工很好地应对压力,正在成为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企业的压力管理主要从工作压力来源、员工压力反应和员工的自身特点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调整与减少压力来源,帮助员工改变自身状况,促使员工更好地应对压力。但在设计压力管理方案之前,应该先了解员工目前的压力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