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的进击之道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可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被誉为我国经济的“蓝色名片”,其发展策略随经济形势变化而持续调整焕新。
  打造区域经贸稳定器
  作为世界港口大国,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2019年中国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8亿TEU,世界排名前十的集装箱港中,我国占据7个席位(上海、深圳、宁波、香港、广州、青岛、天津);2019年末,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2893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20个……而2020年1-9月,全国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060562万吨,同比增长3.0%;1-9月,全国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260万TEU;与之对应的是,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海上物流通道的强劲脉动,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序运转。
  这得益于我国的港口发展策略得当。2014年左右,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放缓,行业进入成熟期,为避免区域港口间的竞争矛盾,大规模的港口整合势在必行。以浙江省为例,其全省港口一体化整合后,促進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港口运营高效化、市场竞争有序化、港口服务现代化,形成了港口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良好的整合效果成为范例为其他拥有港口的省市所效仿;目前,已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沿海港口群,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谈及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深度合作时表示,“随着中国与东盟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调整逐步加快,相互贸易和投资活动不断扩大,对港口和物流服务的需求将迅速上升,中国和东盟港口城市之间加强港口设施、物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趋凸显。需要加强港口城市合作机制建设,围绕港口城市数字化建设开展多方城市合作;加强港口城市间政策沟通,促进人才交流,分享知识和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开放基础设施投资准入,扩大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研发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准入开放;共同推进数字城市、智慧港口和智能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实行数字有序安全跨境互享制度和政策;推进港口服务业和临港产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类似策略实则也适宜我国与其他区域经济体的港口合作建设进程。
  特色化运营凸显优势
  特色经营方式亦是我国港口的重要发展特色。比如,秦皇岛港、黄骅港上演我国煤炭港口的“双雄争霸”,2019年秦皇岛港和黄骅港分别完成煤炭吞吐量1.93亿吨、1.99亿吨;日照港拥有国内吃水最深的1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2个,近5年来煤炭吞吐量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冶金煤和焦炭吞吐量均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始建于2004年的曹妃甸港是全国最大的进口铁矿石接卸港,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全年到港铁矿石超1亿吨;舟山港承担着长江经济带90%以上的油品中转量,拥有全国约40%的油品储备量,是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石化企业的原料基地;锦州港与日照港分别为内贸粮第一大港与进口粮第一大港;防城港硫磺进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港的集装箱运量自2010年跃居全球第一后再未失落榜首之位,2019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30.3万标准箱。
  我国的港口多是陆向腹地型港口,更好服务本国内陆经济发展是其重要任务和使命。更有专家表示,我国港口已经完成从单一的运输港向运输港+工业港的转变,未来将向运输港+工业港+商贸物流港和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转变,同时向港产城融合转变。
  内河融通海运,水运、空运与铁路运输的综合发展被视为拓展重点,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珏慧提出加快推进内河集装箱运输大发展,优化长三角港口群集疏运体系,形成公铁水集疏运的组合效应,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目前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量基数还较小,在大物流的集疏运体系中分担率比较低,仅占区域港口总吞吐箱量的1%左右,有很大发展空间。为此,需要国家交通运输部协调做好长三角各省市规划对接、航道升级、打通河海直达等相关工作。”
  从“机械”到“智慧”
  受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的快速拓进,从传统港口向智能化港口发展成为全球港口的升级方向,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2019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港口绿色、智慧、安全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全国港口发展水平整体跃升,主要港口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若干个枢纽港口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引领全球港口绿色发展、智慧发展。
  相关港口建设目标的提出,底气来源于我国港口近年来于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懈探索与累累成果。2019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智慧港口区块链平台”成功上线并全面开放试用;2019年9月,长江中游首个5G智慧港口——湖北省花山港“5G智慧港口”项目建成投入运行;2019年末,厦门远海码头港区实现5G网络的全覆盖;2020年年初,宁波市梅山港区实现5G+龙门吊远程控制规模化应用,成功试验5G+无人驾驶集卡应用……智慧港口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容。
其他文献
10月13日,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在成都开幕。本届展会以“‘双循环’格局下产业走势”为主题,“展+会+论坛”为核心活动,吸引了来自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全球300多家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参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问题是本次展会聚焦的重点热点。据了解,目前成渝两市环保主营收入已达1700多亿,占全国环保产业主营收入的10%,正在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
期刊
为贯彻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4月启动2020年度关键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申报招标,其招标领域包括基础软件、融合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10个方向,以期形成关键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  2020年7月18日,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国信安信息产业基地有限公
期刊
世界各国所颁布的日趋明晰与完善的环境保护政策为污染治理行业开启了新的维度,该领域背后的市场潜力、经济动力与不断出新的科技力量同样功不可没。  道阻且长,勉力前行  受疫情影响,生产活动的一度大幅减少会让日渐不堪重负的地球环境变好么?答案显然令人失望了。据全球能源监管机构的数据显示,疫情导致今年全球碳排放大幅下降,但却可能大幅削弱了各方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从而导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放缓,对此国际能源署执
期刊
10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成都“十四五”发展的意见建议。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为成都带来新机遇、赋予新使命。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培育新兴动能,增强比较优势,提高治理能力,科学谋划好“十四五”发展、展望更长远的城市未来,通过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加快迈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期刊
打开中国地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如果将成渝地区这个“第四增长极”与其他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将形成一个占全国经济总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间,形成“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国区域经
期刊
人机协作已经成为机器人发展的重要趋势,几乎所有的机器人头部企业都已在此细分领域重点布局。人机协作将更加常态化么?人机协作机器人作为人类的得力伙伴,帮助我们在诸多行业共同完成工作。有相关领域的业者表示,“我们相信,人类和技术——无论是机器人还是新生事物——能够共同完成比单独工作多得多的任务。”这个有着诸多待解难题的探索课题,正在不断试错亦不惧试错的路途上稳步向前。  生產中的人机协作  “机器人还能
期刊
“成都港”获批  10月9日,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成都港總体规划》近日获正式批复,成都港划分为锦江港区、沱江港区、三岔湖港区,形成以“两江一湖”港区为主、其他港点为补充的总体格局,将成为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成都平原区域协调发展、融入长江经济带。  福州加速建设5G智慧地铁  福州地铁集团、中国电信福州分公司与中兴通讯于10月10日签署5G+智慧地铁合作框架协议,打造中国
期刊
中国“卖地式”的城市经营模式,虽然以制度红利获取了大量的资金,弥补了城市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维持了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但是目前的运营效率的大幅度降低,为日后长期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城市政府征地招商引资模式的动力来源是增加政府的预算内收入和GDP。但是从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看,能够在这两项上取得最大收益的是工业的持续发展。  在西方的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进入中期以后,服务业逐
期刊
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已经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存留下不小的安全风险,比如个人信息被泄露后滥用、高仿APP甚至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在掌心时代,网络安全的本质仍是技术对抗,保障APP的安全运营与操作离不开网络安全技术和产业的有力支撑。  掌心时代守护安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中国内地网民规
期刊
节庆经济所获不菲,当传统节庆已经不能满足各方商业力量的营销需求,“造节”应运而生。从线上到线下,电商、品牌与企业围绕各式人造节日量身打造各种营销活动,掀起了创意与消费的狂欢浪潮。当然,造节营销需要思考“品效合一”、和消费者走得更近的“参与感”,并结合对市场的洞察,提出更多创新的玩法。  自给自足的营销需求  若以最直白的說法来阐述电商、平台和企业、品牌们造节的目的,那就是“刺激消费”,商业世界从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