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g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传统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有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立国建国之本,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世界东方的精神支柱。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先进文化部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得以延续的根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许多人经济宽裕了,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部分人精神生活却极度空虚,崇洋媚外,移居海外、留学学子定居海外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部门的思考,许多外国大学,甚至部分中小学校都将我们的教育家孔子搬过去了,还开设了研究中国、学习中国的各种形式的“汉学”机构,而我们的一些“国人”却丢了自己的传统而盲目崇洋媚外,真有点“猴子搬包谷”“捡了籽麻,丢了西瓜”的味道。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比我们自己的好,不能不令人感叹。
  在历届中央领导人的不断努力下,我们又开始反思自己,正视自己,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文化的行列,这足以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号召国人要学习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纳入高考、中考命题范围,这无疑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决策。我们应为之振奋和深感欣慰。这为挽救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发展和创新中华文明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为部分“国人”开了一剂救济的药方。中国久经考验的历久不衰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世界东方的民族魂,当今时代的部分青年失去精神支柱,缺乏中华民族应有的凝聚力,从根源上说,就是不了解中国本身的传统文化,找不到自己的根而盲目造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有些让人担忧,不说学生不懂,就是一些教师对传统文化都是知之甚少,因而,学校教育要搞好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教师传统文化常识的培训,积极打造传统文化主阵地,努力让传统文化熏陶国人的心灵,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和法宝。
  在国家开设的众多学科中,各学科所涵盖的传统文化不尽相同,本人认为在语文学科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十分有意义。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展好了,也会带动其他学科传统文化的落实。长时间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许多传统文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中国是诗的国度,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可以说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世界文化领域的奇葩。试问:有几人真正的懂唐诗宋词?仅此就可见证一般。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提高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多教给学生一些传统文化常识,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民族魂,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深刻体会到自己祖国的伟大,自己民族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确立自信,促其自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道理;知道努力学习是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好,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了才能真正的扬眉吐气;也会知道因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深感自豪!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5000年留下的古籍大约在20万种以上,每种又分为无数部,无数卷。由此看来,一个人从哇哇坠地就读书到90岁断气的那一天,即使穷其一生啥也不做,只读这20万种古籍也绝不可能完成。据说,毛泽东一生读了大量的典籍,但他一生也才读了3400种书。所以,我们常人读的书就更少了。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除文字部分外,还有绘画、书法、音乐、雕塑、武术、中医、围棋、陶瓷、建筑等。
  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我们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全部涉及,因此只能取其精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来读。要选准方向,一如既往,不能盲目。那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选经典。应纵观中国历史,广泛收集经典,从中挑选出若干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学习。
  第二,要诵读经典。将经典选择好之后,就要认真读,细细品味,取其精华,弃其糟泊,为我所用。
  第三,要背经典。没有积累,何谈收获,“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是无知者的借口。
  第四,要用经典。只学不用,就是白学。学富五车而不用,和守财奴有什么区别!
  第五,要传经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历朝历代哲人先贤的智慧结晶,不能半途而废,我们要继承下去。
  第六,要扬经典。只有继承,没有光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总之,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做得更好更实,必须勇于肩负责任,勤于思考、善于继承,敢于创新,才能让中华優秀传统文化成为一颗永悬东方的明珠。
其他文献
一所学校则是一个小集体,教师无疑是集体中的主导者。在当今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教师工作能力与教学水平貌似被拘禁,失去了最初的血气方刚。少了外界的“光合作用”,教学先进性必然进步缓慢,坐井观天的现状让人不思进取。状态差的时候就想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有自我独立意识的时候又倾向于开放性的活跃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还颇具雏形……种种问题因人而异,错误的方式,偏激的想法人人都会遇到,也许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提倡创新的时代,树立全民族人民的创新意识,建立一个属于我们国家创新体系的教育系统,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判断现代化教育有效性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有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幼儿教育是我国教学的根本,在每个人今后的教育经历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美术教育又是幼儿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有重要价值。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应当被我们提到
期刊
一、老百姓的环保意识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却非常差。面对我国的环境状况我国一位环保局长气愤地说:“我国的环境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政府为使我们的生活、工作有一个优美的环境,很抓环境综合治理。为此,政府在整治城乡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街道一天扫几遍、街道周围的公路也派人打扫,政府还派专人定期打捞清理小溪里面漂浮的杂物。许多
期刊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重要作用
期刊
语文教学,由于富有人文性和情感性,尤其需要凸显个性。个性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打造个性化课堂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目前,我们的课堂彰显不了师生的个性,那么,如何打造个性化的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就结合自身实践,谈谈肤浅看法。  一、发挥独特的风格,做有个性化的教师  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打造个性化课堂的关键。有个性的教师,课堂能不断地吸引学生,展现无穷的魅力,能不断掀起课堂高潮,让课堂充满
期刊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 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创设的情景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来呈现问题,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一旦这种好奇心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将会表现出旺
期刊
凡是听过窦桂梅老师课的,都有一个同感,只能听讲,来不得记笔记,只能和听课的学生跟着窦老师一路通行,去感受,去体验,去享受。下面是听窦桂梅老师上的《游园不值》一课的随笔。凭借印象,谈一下听课体会。  一、行至山尽头,坐看云外天,那个美啊  窦老师一出场,就带着炉火,激情燃烧,感情浓烈,举手投足,风风火火。伴随着一首动听的歌曲,引领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与整个大会场一下子融为了一体。  花红无语
期刊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一年级主要以识字为主,虽然我接触一年级的时间不长,但是下面就识字教学及其对学生读写方面的促进,谈一下我的认识与感受。  一、识字教学的必要性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
期刊
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45%的时间用于听,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以看出“听”在我们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我们并没有把“听”这项技能放在首位,甚至当“读”和“写”的时间与“听”和“说”的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很多情况下,会舍弃“听”和“说”的时间。所以形象的说,我们是在用眼睛学英语,而不是用耳朵学英语。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需要作
期刊
一、小学美术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过程,评价方式简单化  不少老师在评价作业时,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只是简单评出“优、良、及格、不及格”,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力以及年龄与个性特征。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改正和指导,学生的优点得不到赏识和鼓励,造成学生只关心自己所得的等级和分数,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加追寻,对成功的经验不予总结。  (二)不重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