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而学校的物质建设则逐渐的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脚步,严重的限制了高等院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所以相应的物质形态的建设成为高等院校的主要问题,其中高等院校扩建问题尤的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高等院校新校区的建设的详细情况,进行高等院校扩建规划设计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扩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从整体区域系统上出发,以城市设计手法为参考,进行高校扩建
1.1高校扩建校区面临着的城市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的物质建设逐渐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脚步,在此校区的扩建则是不可逆转的。高校在扩建校区时,新校区的地址一般都是在城市郊区的单独区域内或者是市区规划的高等校园内进行选址。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建设中,城市的郊区区域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在此高校扩建新校区的地址选择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传统内向型的校园管理模式基本已经确定了高校扩建后新校区的布置格局,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会导致高校扩建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校园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和内部特色的设计上,所以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扩建,都是追求内向型的校园布置格局,或者说高校扩建的新校区内部空间的特色规划设计是当前高校扩建的一种默认方式。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脚步中,以及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中,这种传统的内向新校园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脚步中,从一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教育功能单元出现的新扩建的校区,整体上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此则必须考虑其对城市规划空间上或者是界面限定上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校园扩建所选的地址往往都会被城市规划成具有一定密度的路网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校园的整体性如何不被破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在此也要明白,校园功能区的划分是否会能够影响到学校社会功能的有效连接,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新校区的建设是否具有社会化服务的活力,所以在此一定要整体性的考虑问题。
比如某学校进行新校区的扩建中,新校区的地址选择在沙河高教园区西南角,新校区的内部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区、实验区、学生公寓区、学生服务区、校园绿化区以及相应的大楼代征地,面积总共大约为97.22公顷,中标的校园规划方案是将校园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的,从园林化以及网络化的设计理念出发,是一种良好的内部空间秩序校园模式,但是在高校扩建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的规划进行相应的扩建,而城市规划的道路则穿过了校园内部,这种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校园的整体性,同时校园原有规划的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设计相叠加,对城市化规划的设计与高校扩建的校区内部的格局产生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1.2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高校扩建规划设计的探讨,而高校则扩建都相应的选择了在城市中,所以在此必须将扩建的新校区作为一个小单元,然后从城市的宏观规划来看该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内容则是对该城市体型环境进行三维物质空间形态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设计空间的艺术处理和相应的美学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中,最重要、基础的就是能够使市民能够舒适居住、活动。我们在进行高校扩建规划设计时,也要相应的引进城市设计的手法来对新校区区域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建立起与城市发展格局互不影响的校园内部格局。
下面以某高校的扩建进行上述问题的探讨,河南机电高校扩建的新校区所选位置为新乡市科教园区,占地面积达到10平方千米,而中标的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与当地城市规划有冲突,城市规划中有一条道路从学校内部穿过,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完整性。通过高层的不断讨论研究,综合讨论出该校区在该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面临学校内部横穿一条道路的情况下,根据当地地理特征以及当地城市规划设计,相应的提出了分合皆宜的建设格局,也就是将新校区分为两个主要区域,再将两个空间中心分别规划到南北两块用地上,再将两个区域进行连接就整合到了一个整体。
这时就形成了三个核心空间通过贯穿南北的一条轴线和一条生活景观轴线联系的一个整体校园。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建设的是公共教学区和公共实验区以及科研院系办公区,分别错落在校园北部中。二期则相应的在南校区建设了图书馆、院系楼群、科技广场等,这时南北两个校区没有交叉,则需要在中间建设一个连接区。在分析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之后,在两区中间设立了一个小广场作为两个校区的连接区,保证了校区整体性。
2场地特色的表明,人文底蕴的建设
2.1高校扩建的新校区中个性化问题
在高校扩建规划设计的探索中,在新校区功能构成这一方面上具有显著的成就,其中主要包括内容:首先以教学区的结构、生活区的结构以及体育运动区的结构形成简单的功能构架,其次以环形为主的道路加强校园内部各个功能块的联系,第三设计校园生态区,这样不仅仅能够增添校园的生态人文气息,也增添了校园的活力等。
这种校区的结构设计经过实践证明之后可以說是有效的,适用于迅速起步大规模校区的建设。如果对于一些基地缺乏特征景观的区域进行新校区的建设,这种结构设计就会导致新校区的整体缺乏个性,如果这种构造设计理念很难和当地城市发展的趋势进行联系,这样就容易使新校园形成自成一体的局面。
2.2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2.1增添校区基地的景观元素
针对性的想要解决上述问题,新校园基地的景观元素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在此可以将校园基地的景观作为应对措施的一个解决观点,这样就能够使其校园规划设计能够满足上述的整体规划。在江南大学的校园设计中,就有效的利用了景观元素,也就是沿中央曲水觞步行带的利用,不仅仅使校区的功能区能够清晰明了,同时还使得校园内部空间和太湖风景区以及长广溪绿化带能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这种校园增添的景观元素与原有水系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江南水乡街道的文化气息,使江南大学的校园设计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间接的创造了校园的特色。
2.2.2向新校区增添人文元素
针对上述问题来说,除了增添利用各种自然元素外,还可以适当将人文元素增添到校园中去,增加校园的文化底蕴,同样也使得校园形成特色。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就是如此,这所校区地理位置三面环水,学校内部也独具一格,具有三座小山丘,可以说是山清水秀,在进行校园的设计时保留了原有特色,并将其作为了生态中心,同时学校还通过增添当地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传统书院的文化元素,设计了岭南书院,使整座大学充满了文化气息,营造了高素质大学校园的特色。
3校园环境与校园建筑的相关契合设计
3.1高校扩建校园中校园建筑设计出现的问题
高校扩建校园内部的建筑设计往往一次性的就规划完成,各个功能区内的建筑单体一般用地都比较平衡,根据区域空间的大小进行设计,这种建筑单体的设计也能够做到基础校园整体性能维护作用,但是作为更高层次的校园规划设计来说,校园功能区域内的建筑单体的设计的引导一般具有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用规划代替了常规的建筑设计,这样的设计就会使校园空间略显单调;另一种就是用建筑群体的设计代替了常规的规划设计,这种建筑的设计方法对建筑形式、建筑构图的因素考虑比较全面,有可能因为对建筑艺术性、美感原则的过渡涉及,最后导致对功能区内的空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在一些校园设计的特殊情况中,不同的功能区的建筑群体是由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的,这样校园内部的建筑个体就不能够很好的和整座校园进行有机的契合。所以在此在进行校园的规划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校园内部建筑个体与校园整体、校园的自然环境是否能够有机的契合。
3.2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校扩建的校区建筑设计最基本的要符合当地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对详细的规划设计要相应的给予机动性,坚持环境引导与契合控制有机的结合,给建筑师留有设计余地。在河南机电高等院校的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就相应做出了有机的措施,对校园主体建筑单体做出了正确的引导以及正确的要求工作。
首先从宏观上对校园的景观系统做出了规划设计,在校园的设计中,学术轴线开始于南主干道上的广场门口处,向北到科技广场,其间通过图书馆、图书馆与公共教学楼的前面的广场、人文广场等。学术轴线是构成了校园的主骨架,在宏观上确定了学术轴线上的单体建筑的格调和形象。
其次从微观上讲要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活动场所上出发,在分析该校园使用功能空间上时,对校园的建筑群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对仪式性空间和非仪式性空间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不要在设计中单一、简单的设计,要和建筑群体的功能相辉映,增添这些场所的活力。
4结束语
高校扩建规划设计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高校的设计规划要从该校的校园文化、自然环境、城市文化等信息综合出发,设计出一个和主校区特色相联系的文化特色新校园。
参考文献
[1]荣燕.浅析高校新、改、扩建工程资本结构最优决策的选择.《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2]袁丽琰.高校图书馆扩建中的绿色设计意识——以石家庄铁道学院图书馆扩建设计为例.《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年5期
[3]李继浩,王金刚.浅谈高校校园规划发展现状和未来构想.《华章》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校扩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从整体区域系统上出发,以城市设计手法为参考,进行高校扩建
1.1高校扩建校区面临着的城市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的物质建设逐渐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脚步,在此校区的扩建则是不可逆转的。高校在扩建校区时,新校区的地址一般都是在城市郊区的单独区域内或者是市区规划的高等校园内进行选址。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建设中,城市的郊区区域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在此高校扩建新校区的地址选择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传统内向型的校园管理模式基本已经确定了高校扩建后新校区的布置格局,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会导致高校扩建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校园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和内部特色的设计上,所以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扩建,都是追求内向型的校园布置格局,或者说高校扩建的新校区内部空间的特色规划设计是当前高校扩建的一种默认方式。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脚步中,以及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中,这种传统的内向新校园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脚步中,从一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教育功能单元出现的新扩建的校区,整体上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此则必须考虑其对城市规划空间上或者是界面限定上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校园扩建所选的地址往往都会被城市规划成具有一定密度的路网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校园的整体性如何不被破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在此也要明白,校园功能区的划分是否会能够影响到学校社会功能的有效连接,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新校区的建设是否具有社会化服务的活力,所以在此一定要整体性的考虑问题。
比如某学校进行新校区的扩建中,新校区的地址选择在沙河高教园区西南角,新校区的内部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区、实验区、学生公寓区、学生服务区、校园绿化区以及相应的大楼代征地,面积总共大约为97.22公顷,中标的校园规划方案是将校园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的,从园林化以及网络化的设计理念出发,是一种良好的内部空间秩序校园模式,但是在高校扩建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的规划进行相应的扩建,而城市规划的道路则穿过了校园内部,这种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到了校园的整体性,同时校园原有规划的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设计相叠加,对城市化规划的设计与高校扩建的校区内部的格局产生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1.2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高校扩建规划设计的探讨,而高校则扩建都相应的选择了在城市中,所以在此必须将扩建的新校区作为一个小单元,然后从城市的宏观规划来看该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内容则是对该城市体型环境进行三维物质空间形态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设计空间的艺术处理和相应的美学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中,最重要、基础的就是能够使市民能够舒适居住、活动。我们在进行高校扩建规划设计时,也要相应的引进城市设计的手法来对新校区区域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建立起与城市发展格局互不影响的校园内部格局。
下面以某高校的扩建进行上述问题的探讨,河南机电高校扩建的新校区所选位置为新乡市科教园区,占地面积达到10平方千米,而中标的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与当地城市规划有冲突,城市规划中有一条道路从学校内部穿过,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完整性。通过高层的不断讨论研究,综合讨论出该校区在该城市的发展方向。
在面临学校内部横穿一条道路的情况下,根据当地地理特征以及当地城市规划设计,相应的提出了分合皆宜的建设格局,也就是将新校区分为两个主要区域,再将两个空间中心分别规划到南北两块用地上,再将两个区域进行连接就整合到了一个整体。
这时就形成了三个核心空间通过贯穿南北的一条轴线和一条生活景观轴线联系的一个整体校园。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建设的是公共教学区和公共实验区以及科研院系办公区,分别错落在校园北部中。二期则相应的在南校区建设了图书馆、院系楼群、科技广场等,这时南北两个校区没有交叉,则需要在中间建设一个连接区。在分析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之后,在两区中间设立了一个小广场作为两个校区的连接区,保证了校区整体性。
2场地特色的表明,人文底蕴的建设
2.1高校扩建的新校区中个性化问题
在高校扩建规划设计的探索中,在新校区功能构成这一方面上具有显著的成就,其中主要包括内容:首先以教学区的结构、生活区的结构以及体育运动区的结构形成简单的功能构架,其次以环形为主的道路加强校园内部各个功能块的联系,第三设计校园生态区,这样不仅仅能够增添校园的生态人文气息,也增添了校园的活力等。
这种校区的结构设计经过实践证明之后可以說是有效的,适用于迅速起步大规模校区的建设。如果对于一些基地缺乏特征景观的区域进行新校区的建设,这种结构设计就会导致新校区的整体缺乏个性,如果这种构造设计理念很难和当地城市发展的趋势进行联系,这样就容易使新校园形成自成一体的局面。
2.2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2.1增添校区基地的景观元素
针对性的想要解决上述问题,新校园基地的景观元素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在此可以将校园基地的景观作为应对措施的一个解决观点,这样就能够使其校园规划设计能够满足上述的整体规划。在江南大学的校园设计中,就有效的利用了景观元素,也就是沿中央曲水觞步行带的利用,不仅仅使校区的功能区能够清晰明了,同时还使得校园内部空间和太湖风景区以及长广溪绿化带能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这种校园增添的景观元素与原有水系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江南水乡街道的文化气息,使江南大学的校园设计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间接的创造了校园的特色。
2.2.2向新校区增添人文元素
针对上述问题来说,除了增添利用各种自然元素外,还可以适当将人文元素增添到校园中去,增加校园的文化底蕴,同样也使得校园形成特色。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就是如此,这所校区地理位置三面环水,学校内部也独具一格,具有三座小山丘,可以说是山清水秀,在进行校园的设计时保留了原有特色,并将其作为了生态中心,同时学校还通过增添当地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传统书院的文化元素,设计了岭南书院,使整座大学充满了文化气息,营造了高素质大学校园的特色。
3校园环境与校园建筑的相关契合设计
3.1高校扩建校园中校园建筑设计出现的问题
高校扩建校园内部的建筑设计往往一次性的就规划完成,各个功能区内的建筑单体一般用地都比较平衡,根据区域空间的大小进行设计,这种建筑单体的设计也能够做到基础校园整体性能维护作用,但是作为更高层次的校园规划设计来说,校园功能区域内的建筑单体的设计的引导一般具有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用规划代替了常规的建筑设计,这样的设计就会使校园空间略显单调;另一种就是用建筑群体的设计代替了常规的规划设计,这种建筑的设计方法对建筑形式、建筑构图的因素考虑比较全面,有可能因为对建筑艺术性、美感原则的过渡涉及,最后导致对功能区内的空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在一些校园设计的特殊情况中,不同的功能区的建筑群体是由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的,这样校园内部的建筑个体就不能够很好的和整座校园进行有机的契合。所以在此在进行校园的规划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校园内部建筑个体与校园整体、校园的自然环境是否能够有机的契合。
3.2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校扩建的校区建筑设计最基本的要符合当地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对详细的规划设计要相应的给予机动性,坚持环境引导与契合控制有机的结合,给建筑师留有设计余地。在河南机电高等院校的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就相应做出了有机的措施,对校园主体建筑单体做出了正确的引导以及正确的要求工作。
首先从宏观上对校园的景观系统做出了规划设计,在校园的设计中,学术轴线开始于南主干道上的广场门口处,向北到科技广场,其间通过图书馆、图书馆与公共教学楼的前面的广场、人文广场等。学术轴线是构成了校园的主骨架,在宏观上确定了学术轴线上的单体建筑的格调和形象。
其次从微观上讲要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活动场所上出发,在分析该校园使用功能空间上时,对校园的建筑群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对仪式性空间和非仪式性空间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不要在设计中单一、简单的设计,要和建筑群体的功能相辉映,增添这些场所的活力。
4结束语
高校扩建规划设计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高校的设计规划要从该校的校园文化、自然环境、城市文化等信息综合出发,设计出一个和主校区特色相联系的文化特色新校园。
参考文献
[1]荣燕.浅析高校新、改、扩建工程资本结构最优决策的选择.《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2]袁丽琰.高校图书馆扩建中的绿色设计意识——以石家庄铁道学院图书馆扩建设计为例.《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年5期
[3]李继浩,王金刚.浅谈高校校园规划发展现状和未来构想.《华章》 .201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