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处云南西南部的德宏芒市傣族剪纸,民族特征鲜明,地方特色浓郁,体现了芒市傣族卓越的艺术创造才能。傣族民间剪纸艺人邵梅罕从小酷爱剪纸,常以身边的田园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展现傣乡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乡土气息浓厚。2011年,邵梅罕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关键词】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梅罕;乡土气息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一、芒市傣族剪纸概述
芒市傣族剪纸,反映了傣族质朴的审美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常见的剪纸图案有佛像、神像、佛塔、奘房、龙亭、龙凤、金鸡、孔雀、大象、水牛、麒麟、菩提树、莲花、牡丹花等,体态各异,活脱逼真,不少图案与傣族信仰佛教有关,大致可以归纳为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建筑纹样、几何纹样五大类。
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不同特色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情趣。傣族剪纸是在特定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这一环境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芒市坝子物华天宝,风光迷人,田野稻浪翻滚,凤尾竹婀娜多姿。一座座傣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山青水秀的土地上。高高耸立的佛寺尖顶和巍峨秀丽的佛塔,构成了傣族村寨特有的景观。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傣族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影响着傣族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与风格,使芒市傣族剪纸的风格与内地明显不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伍旱地亚、龚靖国、思华章、邵梅罕、银宗德等人都是傣族民间剪纸能手,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傣乡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劳动。尤其突出的是邵梅罕,她创作的艺术形象粗犷质朴、栩栩如生,她的剪纸作品已成为一张张傣家美好生活的缩影。
二、傣族民间剪纸艺人杰出代表——邵梅罕
邵梅罕,傣族,芒市风平镇弄么村人,196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十三岁读完小学后就辍学回家跟随父母挑粪、插秧、割谷子,当地群众说她样样都行。当问起为什么会情迷剪纸,她说就是爱好而已,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去奘房拜佛,奘房大殿供奉的剪纸佛幡又多又好看,于是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十多年来,她凭借业余爱好创作了无数剪纸作品,展现傣族春耕、秋收、放牧、织布、节庆、歌舞等场景,还有傣族拜佛、唱歌跳舞、谈情说爱……总是反映着幸福生活和美好事物,这可能与她乐观开朗的性格有关。
仅凭一把尖利的剪子、一张红纸,不大一会儿,邵梅罕就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甚至无需画图稿,在脑海里形成图案后,拿起剪刀随手就剪。邵梅罕从来没有接受过艺术方面的专门培训,创作灵感完全来自于生活和自己的天分。她白天干农活,晚上回到家就把白天看到的景象在纸上剪出来了。由于受到内地汉文化的影响,她的作品中还融入了中原地区汉文化的一些元素,比如十二生肖。当地傣族群众盖新房、上奘房、举行节庆活动都请她剪纸。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傣乡剪纸大王”“傣乡剪纸皇后”。云南省授予她“民族民间艺人”“民族民间美术师”等称号。
邵梅罕有个习惯,下地做农活前把纸、剪刀放在小篾箩或筒帕里,随时背在身上,休息的时候便坐在田埂上动手练习剪纸,将田间地头的场景在几张薄纸上剪出来:春耕时节,傣族小伙儿赶着老水牛犁田,小姑娘戴着笋叶帽赤脚在秧田里插秧;金秋时节,浓密的谷穗如海浪般翻滚,傣族女子腰系小竹箩,手执镰刀在金色的田野上收割谷子;为欢庆丰收,傣族群众跳起象脚鼓舞,吹奏起葫芦丝……这些场景都曾经在她的剪纸作品中出现过,还有竹楼里摇着织布机织布的老奶奶,煮稀豆粉的大妈,打着伞、背着小孩的妇女,挑着扁担来回走路的窈窕女子……画面朴实自然,生动有趣。虽然人物造型略显粗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艺术感染力。她常说:“我剪纸就凭印象,一种对生活的印象,这种是外面人学也学不来的。”
在傣族心目中,孔雀是吉祥鳥,它象征着美丽善良、幸福吉祥。德宏自古以来被称为“孔雀之乡”。作品《吉祥如意》(图3)以孔雀作为主题,构图丰满,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势,似乎在诉说,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以开放的胸襟包容世界多元文化。三只美丽孔雀展翅开屏,四周朵朵怒放的牡丹花作为陪衬,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该作品被选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才传承者图文库》。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剪一幅这样的孔雀图对她来说再简单不过。
芒市四季鲜花不断,傣族喜欢剪出千枝万朵钟灵毓秀、风姿各异的鲜花来供奉佛祖。例如莲花、牡丹最多见,还有菊花、茶花、缅桂花、杜鹃花、玫瑰花等,形态万千,妩媚多姿。
邵梅罕的儿子刀岩圆从小在她的熏陶下也学会了剪纸,虽然不如母亲,但也能基本掌握这一项技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邵梅罕拥有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艺术馆——邵梅罕傣族剪纸艺术馆,位于她住宅的前院。这所艺术馆集鉴赏、传承培训等功能为一体,使剪纸技艺在当地广为传播。今年,邵梅罕已经五十多岁了,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已数不清。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剪纸题材越来越丰富,正如她所说,“我做了什么,我就剪什么。” 三、邵梅罕剪纸的艺术特色
邵梅罕对家乡感情深厚,芒市这片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深深影响着她的剪纸风格。居住在这“动植物王国”里,俯首抬头间,随时可看到大自然美妙的投影和亚热带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所以,才有这一幅幅傣乡的竹林、溪水、稻田、奘房、佛塔、菩提,还有各种亚热带植物如槟榔树、芭蕉树、菠萝树、棕榈树……引人入胜,又令人流连忘返。邵梅罕的剪纸图案构成形式大致有单独式、对称式、连续式、适合式,每种形式都有着各自的结构和组织规律。她创作的艺术形象简练概括,只要认为是美的就是合情合理的。色彩单纯、明快,一般用红色,偶用金色、银色等,让剪纸光彩亮丽。在处理艺术形象时,不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而是舍去细节抓主要特点剪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再稍做修饰,追求繁中求简的美感,让观者一目了然,也许这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根据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多使用组合的方法,物象之间必须粘连,而且连接自然。由于在平面的纸上剪制图案,就形成各种形态的线条,有的线条浑厚、稚拙,有的线条秀丽、灵动。她还特别注意线条的粗细、疏密的合理分布,使其呈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除此之外,阳纹和阴纹的相互配合使用也是剪纸的造型规律,两种剪法混用可使艺术效果更为丰富。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使不同结构的图案构成傣族剪纸的形式美。
三十多年来,邵梅罕做梦也没想到,她靠着一把剪刀,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2010年,邵梅罕带着她的剪纸作品参加上海世博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大胆展示自己高超的剪纸技艺。2014年5月,第6届墨西哥城友好文化博览会上,邵梅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之一,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这次文化博览会,向拉丁美洲的艺术爱好者自豪地展示了来自德宏芒市的傣族剪纸。当她带着作品去美国华盛顿参展时,没想到许多美国人对她的剪纸作品饶有兴趣,争相购买,用她的话说:“一卖就卖得了美元”!她在剪纸领域的成就,折服了大批剪纸艺术的研究专家,她多次受邀到云南省高校授课,作品被推介到美国、日本等地。
四、结语
艺术的源头和水来自民间,艺术创作必须依靠生活的体验、心灵的积累,只有生活这片土壤才能孕育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看着邵梅罕的作品,仿佛已经走出了喧嚣的闹市,走进了宁静的乡村,心灵找到了安然的居所。如果再仔细地品味她的作品,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傣乡的情感和眷恋,更有对幸福吉祥的期盼与追求。邵梅罕的剪纸不仅有画面,更有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与灵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小小的傣族剪纸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在走向都市,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蚌小云.与傣家如影随形的艺术——芒市傣族剪纸艺术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郝云华.德宏傣族剪纸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
[3]王艳琦.傣族剪纸———活色生香的民间艺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4]刀莹.人、佛、自然的交融——傣族剪纸特色[J].民艺之窗,2004.
[5]张雁梅,傅东云.谈傣族剪纸图案的应用及艺术特色[J].艺术理论,2010.
作者简介:蚌小云(1985-),女,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艺术学专业,毕业后任教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外美術史论及民族民间艺术。
【关键词】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梅罕;乡土气息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一、芒市傣族剪纸概述
芒市傣族剪纸,反映了傣族质朴的审美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常见的剪纸图案有佛像、神像、佛塔、奘房、龙亭、龙凤、金鸡、孔雀、大象、水牛、麒麟、菩提树、莲花、牡丹花等,体态各异,活脱逼真,不少图案与傣族信仰佛教有关,大致可以归纳为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建筑纹样、几何纹样五大类。
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不同特色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情趣。傣族剪纸是在特定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这一环境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芒市坝子物华天宝,风光迷人,田野稻浪翻滚,凤尾竹婀娜多姿。一座座傣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山青水秀的土地上。高高耸立的佛寺尖顶和巍峨秀丽的佛塔,构成了傣族村寨特有的景观。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傣族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影响着傣族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与风格,使芒市傣族剪纸的风格与内地明显不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伍旱地亚、龚靖国、思华章、邵梅罕、银宗德等人都是傣族民间剪纸能手,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傣乡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劳动。尤其突出的是邵梅罕,她创作的艺术形象粗犷质朴、栩栩如生,她的剪纸作品已成为一张张傣家美好生活的缩影。
二、傣族民间剪纸艺人杰出代表——邵梅罕
邵梅罕,傣族,芒市风平镇弄么村人,196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十三岁读完小学后就辍学回家跟随父母挑粪、插秧、割谷子,当地群众说她样样都行。当问起为什么会情迷剪纸,她说就是爱好而已,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去奘房拜佛,奘房大殿供奉的剪纸佛幡又多又好看,于是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十多年来,她凭借业余爱好创作了无数剪纸作品,展现傣族春耕、秋收、放牧、织布、节庆、歌舞等场景,还有傣族拜佛、唱歌跳舞、谈情说爱……总是反映着幸福生活和美好事物,这可能与她乐观开朗的性格有关。
仅凭一把尖利的剪子、一张红纸,不大一会儿,邵梅罕就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甚至无需画图稿,在脑海里形成图案后,拿起剪刀随手就剪。邵梅罕从来没有接受过艺术方面的专门培训,创作灵感完全来自于生活和自己的天分。她白天干农活,晚上回到家就把白天看到的景象在纸上剪出来了。由于受到内地汉文化的影响,她的作品中还融入了中原地区汉文化的一些元素,比如十二生肖。当地傣族群众盖新房、上奘房、举行节庆活动都请她剪纸。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傣乡剪纸大王”“傣乡剪纸皇后”。云南省授予她“民族民间艺人”“民族民间美术师”等称号。
邵梅罕有个习惯,下地做农活前把纸、剪刀放在小篾箩或筒帕里,随时背在身上,休息的时候便坐在田埂上动手练习剪纸,将田间地头的场景在几张薄纸上剪出来:春耕时节,傣族小伙儿赶着老水牛犁田,小姑娘戴着笋叶帽赤脚在秧田里插秧;金秋时节,浓密的谷穗如海浪般翻滚,傣族女子腰系小竹箩,手执镰刀在金色的田野上收割谷子;为欢庆丰收,傣族群众跳起象脚鼓舞,吹奏起葫芦丝……这些场景都曾经在她的剪纸作品中出现过,还有竹楼里摇着织布机织布的老奶奶,煮稀豆粉的大妈,打着伞、背着小孩的妇女,挑着扁担来回走路的窈窕女子……画面朴实自然,生动有趣。虽然人物造型略显粗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艺术感染力。她常说:“我剪纸就凭印象,一种对生活的印象,这种是外面人学也学不来的。”
在傣族心目中,孔雀是吉祥鳥,它象征着美丽善良、幸福吉祥。德宏自古以来被称为“孔雀之乡”。作品《吉祥如意》(图3)以孔雀作为主题,构图丰满,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势,似乎在诉说,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以开放的胸襟包容世界多元文化。三只美丽孔雀展翅开屏,四周朵朵怒放的牡丹花作为陪衬,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该作品被选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才传承者图文库》。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剪一幅这样的孔雀图对她来说再简单不过。
芒市四季鲜花不断,傣族喜欢剪出千枝万朵钟灵毓秀、风姿各异的鲜花来供奉佛祖。例如莲花、牡丹最多见,还有菊花、茶花、缅桂花、杜鹃花、玫瑰花等,形态万千,妩媚多姿。
邵梅罕的儿子刀岩圆从小在她的熏陶下也学会了剪纸,虽然不如母亲,但也能基本掌握这一项技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邵梅罕拥有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艺术馆——邵梅罕傣族剪纸艺术馆,位于她住宅的前院。这所艺术馆集鉴赏、传承培训等功能为一体,使剪纸技艺在当地广为传播。今年,邵梅罕已经五十多岁了,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已数不清。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剪纸题材越来越丰富,正如她所说,“我做了什么,我就剪什么。” 三、邵梅罕剪纸的艺术特色
邵梅罕对家乡感情深厚,芒市这片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深深影响着她的剪纸风格。居住在这“动植物王国”里,俯首抬头间,随时可看到大自然美妙的投影和亚热带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所以,才有这一幅幅傣乡的竹林、溪水、稻田、奘房、佛塔、菩提,还有各种亚热带植物如槟榔树、芭蕉树、菠萝树、棕榈树……引人入胜,又令人流连忘返。邵梅罕的剪纸图案构成形式大致有单独式、对称式、连续式、适合式,每种形式都有着各自的结构和组织规律。她创作的艺术形象简练概括,只要认为是美的就是合情合理的。色彩单纯、明快,一般用红色,偶用金色、银色等,让剪纸光彩亮丽。在处理艺术形象时,不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而是舍去细节抓主要特点剪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再稍做修饰,追求繁中求简的美感,让观者一目了然,也许这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根据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多使用组合的方法,物象之间必须粘连,而且连接自然。由于在平面的纸上剪制图案,就形成各种形态的线条,有的线条浑厚、稚拙,有的线条秀丽、灵动。她还特别注意线条的粗细、疏密的合理分布,使其呈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除此之外,阳纹和阴纹的相互配合使用也是剪纸的造型规律,两种剪法混用可使艺术效果更为丰富。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使不同结构的图案构成傣族剪纸的形式美。
三十多年来,邵梅罕做梦也没想到,她靠着一把剪刀,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2010年,邵梅罕带着她的剪纸作品参加上海世博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大胆展示自己高超的剪纸技艺。2014年5月,第6届墨西哥城友好文化博览会上,邵梅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之一,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这次文化博览会,向拉丁美洲的艺术爱好者自豪地展示了来自德宏芒市的傣族剪纸。当她带着作品去美国华盛顿参展时,没想到许多美国人对她的剪纸作品饶有兴趣,争相购买,用她的话说:“一卖就卖得了美元”!她在剪纸领域的成就,折服了大批剪纸艺术的研究专家,她多次受邀到云南省高校授课,作品被推介到美国、日本等地。
四、结语
艺术的源头和水来自民间,艺术创作必须依靠生活的体验、心灵的积累,只有生活这片土壤才能孕育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看着邵梅罕的作品,仿佛已经走出了喧嚣的闹市,走进了宁静的乡村,心灵找到了安然的居所。如果再仔细地品味她的作品,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傣乡的情感和眷恋,更有对幸福吉祥的期盼与追求。邵梅罕的剪纸不仅有画面,更有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与灵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小小的傣族剪纸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在走向都市,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蚌小云.与傣家如影随形的艺术——芒市傣族剪纸艺术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郝云华.德宏傣族剪纸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
[3]王艳琦.傣族剪纸———活色生香的民间艺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4]刀莹.人、佛、自然的交融——傣族剪纸特色[J].民艺之窗,2004.
[5]张雁梅,傅东云.谈傣族剪纸图案的应用及艺术特色[J].艺术理论,2010.
作者简介:蚌小云(1985-),女,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艺术学专业,毕业后任教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中外美術史论及民族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