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简练,富有情感,具有篇幅短小而含义丰富的特点。如果把汉语比作皇冠的话,古代诗歌就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为古诗所用的语言高度凝练,部分语句与现代语含义大相径庭,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计算机系统将视频、音频、文字有效整合,其强大的交互性让教师可以自由操作各种学习资料。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应用,可以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生平与诗歌的写作背景
古诗的写作内容,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有关。有时候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古诗,是不能领略古诗的深刻内涵的。如明代于谦所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歌语言比较浅显,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出古诗的大体意思,读懂了了石灰不愿安居深山,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的高尚形象。但实质上这仅仅是诗歌的字面意思,如果学生对于谦,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就不会明白这其实是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他不怕牺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情操。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读一读教辅资料上关于于谦的简介,学生也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于谦的为人及其所处环境,更何谈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呢?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教师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个难题。以《石灰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精选几幅明代贪官污吏当道,民不聊生的画面,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解说,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再从网络资源中截选于谦各时期的图像,比如他年轻时读书时的画像,他考中进士时的画像,他担任巡抚时的画像,他慷慨就义的图像,也配上文字解说或者画外音,按顺序播放,让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对于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石灰吟》这首诗,便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让教师把所要呈现的关于古诗作者的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迅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即使是阅读现代文,部分学生也很难想象出文章所描写的画面,更何谈语句含蓄隽永的古诗了。教师一般是采取画面展示和朗读体会的办法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但这两种做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怎么可能通过一幅图画就“真真切切”看到了诗歌描绘的情景。在老师精心指导与示范下,学生可能会把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情感十足,但他们真的很难体会到诗歌的意境。
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可以迎刃而解。“黑云翻墨未遮山”,学生没见过山怎么办?没问题,课件出示一段山雨欲来的视频就是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我们都没去过西湖啊!教师找来一段西湖风景片,里面还自带讲解呢!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不出课堂就能亲眼所见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让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古代诗歌往往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学生朗读时要能正确断句,并通过语气的变化、声调的高低来表现作者在诗内蕴含的情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指导学生断句。例如宋代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其中 “兴尽晚回舟”一句,学生可能读成“兴尽/晚回舟”,也可能读成“兴尽/晚/回舟”。因学生语速较快,如果没有明确出示这两种断句方式,光靠耳朵听老师范读,学生都自认为自己的断句合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两种断句方式同时出示在屏幕上,并浅析两种读法的不同,读错的学生就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学生朗读时给诗歌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或婉约或昂扬,或低沉或高亢,使学生在朗读时更能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多媒体还可以“请”来名家为学生范读,可以在学生读完后为他“鼓掌”。
四、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积累更多古诗
小学课本内安排的古诗篇目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课本上的古诗,而应该让课本内的古诗起好示范领航作用,使学生对同作者的古诗乃至于同类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并不断积累古诗,丰厚学生的古文底蕴。比如教师在教学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时,最好能联系到古诗《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再到杨万里其它的诗歌作品。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教师的工作量可就大了,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教师只需简单制作几幅幻灯片,将杨万里的其余作品呈现在大屏幕上,甚至于连注释都可以同时呈现。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教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计算机系统将视频、音频、文字有效整合,其强大的交互性让教师可以自由操作各种学习资料。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应用,可以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生平与诗歌的写作背景
古诗的写作内容,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有关。有时候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古诗,是不能领略古诗的深刻内涵的。如明代于谦所作《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歌语言比较浅显,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出古诗的大体意思,读懂了了石灰不愿安居深山,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的高尚形象。但实质上这仅仅是诗歌的字面意思,如果学生对于谦,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就不会明白这其实是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他不怕牺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情操。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读一读教辅资料上关于于谦的简介,学生也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于谦的为人及其所处环境,更何谈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呢?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教师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个难题。以《石灰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精选几幅明代贪官污吏当道,民不聊生的画面,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解说,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再从网络资源中截选于谦各时期的图像,比如他年轻时读书时的画像,他考中进士时的画像,他担任巡抚时的画像,他慷慨就义的图像,也配上文字解说或者画外音,按顺序播放,让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对于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读《石灰吟》这首诗,便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让教师把所要呈现的关于古诗作者的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迅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即使是阅读现代文,部分学生也很难想象出文章所描写的画面,更何谈语句含蓄隽永的古诗了。教师一般是采取画面展示和朗读体会的办法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但这两种做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怎么可能通过一幅图画就“真真切切”看到了诗歌描绘的情景。在老师精心指导与示范下,学生可能会把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情感十足,但他们真的很难体会到诗歌的意境。
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可以迎刃而解。“黑云翻墨未遮山”,学生没见过山怎么办?没问题,课件出示一段山雨欲来的视频就是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我们都没去过西湖啊!教师找来一段西湖风景片,里面还自带讲解呢!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不出课堂就能亲眼所见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让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古代诗歌往往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学生朗读时要能正确断句,并通过语气的变化、声调的高低来表现作者在诗内蕴含的情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指导学生断句。例如宋代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其中 “兴尽晚回舟”一句,学生可能读成“兴尽/晚回舟”,也可能读成“兴尽/晚/回舟”。因学生语速较快,如果没有明确出示这两种断句方式,光靠耳朵听老师范读,学生都自认为自己的断句合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两种断句方式同时出示在屏幕上,并浅析两种读法的不同,读错的学生就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学生朗读时给诗歌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或婉约或昂扬,或低沉或高亢,使学生在朗读时更能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多媒体还可以“请”来名家为学生范读,可以在学生读完后为他“鼓掌”。
四、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积累更多古诗
小学课本内安排的古诗篇目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课本上的古诗,而应该让课本内的古诗起好示范领航作用,使学生对同作者的古诗乃至于同类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并不断积累古诗,丰厚学生的古文底蕴。比如教师在教学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时,最好能联系到古诗《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再到杨万里其它的诗歌作品。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教师的工作量可就大了,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教师只需简单制作几幅幻灯片,将杨万里的其余作品呈现在大屏幕上,甚至于连注释都可以同时呈现。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教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