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和核心素质。地理作为一门中学必修的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也在高中文科综合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地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优势,更可以让给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获益匪浅。然而,目前的高中地理教育只是立足于课本,更注重让学生学习考试知识和得分技巧,并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质。因此,本文在分析目前高中地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质,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问题探究
1 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高中教育制度属于文理分科制,地理属于文科学科。在三大文科学科里,地理是较为特殊的。相比政治和历史而言,地理的教学不单单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还涉及逻辑性思考和计算公式,因此地理也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地理之所以被划分为文科,主要是因为它涉及的知识大多较为人文,比如地图、气候、环境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只需要反复记忆便可以掌握。但地理同时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当涉及到地球的经纬度、时间季节的更替、山体水流的变化等时,就需要学生运用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需要做一定公式计算[1]。这对习惯了“死记硬背”的文科生来说,是一项较为高难度的工作。许多高中地理教师都发现了这一现象,但并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更别提找到好的策略去解决这一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学不好地理,主要原因是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过于零散,将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割裂了,没有形成宏观的整体思维。当碰到需要灵活思考的地理问题时,学生往往很难将知识整合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找解题思路。究其原因,这正是没有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果。地理是一个需要学生有“整体”和“联系”思维能力的学科,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地理学科中感受到乐趣和与现实的联系,才能改变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质的策略
2.1创新教学模式和理念
要培养高中生在地理学科的“整体”和“联系”思维,就需要教师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和学习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体系化。目前,受限于地理教材的编撰,各个体系的知识都是零散分布的,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编排整理,却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因此,需要高中地理老师具备知识整合的能力,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梳理,让零散的知识变得连贯而有逻辑。对于课本中较为抽象和难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跳出教材,利用其它方式,如多媒体设备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可以在相关的教育网站上下载教育专题片,给学生展示如地球的诞生、地球的运行、潮汐和光影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都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难通过想象力来掌握。在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宇宙、对地球或其他星球的基本观念。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的教学模式,可以直接地让学生在模拟地球运行中,感受地球的四季变化、光照变化、甚至温度带的自然划分[2]。这样的方式既跳出课本又不偏离课本,学生对于新颖的教学模式也更有接受度,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将原本固有和死板的文字,通过头脑的二次整合变成易于理解的东西。
2.2注重探究式学习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也应该适当转变角色,不能只作为单纯的知识传送者,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的状况,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很有效的,具体表现在:教师首先制定明确具体的并具有探究意义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行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并制定详细的任务方案。小组成员通过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和深入分析,开展实践活动并撰写实验报告。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感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教师可以从四季变化和昼夜更替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分小组收集相关知识并分组谈论,研究出地球运动的规律,最后在班级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3]。通过这样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教师灌输性的教学方式更有教学效果。
2.3知识与案例结合,渗透人地协调观念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除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应该拓展学生的地理常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对地理有所感知。高中地理教学主要围绕人和地理的关系展开,在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比如,在地理教学中有涉及到可持续发展,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关于出行的辩论赛,探讨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之间的利弊,让学生针对两种出行方式谁好谁坏进行辩论,在探讨中认清交通工具与我们生活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既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和消化,也增强了人地协调观念。这样将知识和生活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4]。
3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意识,在未来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者就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和理念,加强探究性学习,并将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感知地理这门学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饶干东.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对策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4-06.
[2]湯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4):15-17.
[3]陈胜庆.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J].地理教学,2015,(5):13-15.
[4]张国庆.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3-25.
作者简介:
胡晓晖 出生年月:1978.12 性别:男 籍贯:湖北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一 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邮政编码:430208 单位: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问题探究
1 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高中教育制度属于文理分科制,地理属于文科学科。在三大文科学科里,地理是较为特殊的。相比政治和历史而言,地理的教学不单单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还涉及逻辑性思考和计算公式,因此地理也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地理之所以被划分为文科,主要是因为它涉及的知识大多较为人文,比如地图、气候、环境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只需要反复记忆便可以掌握。但地理同时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当涉及到地球的经纬度、时间季节的更替、山体水流的变化等时,就需要学生运用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需要做一定公式计算[1]。这对习惯了“死记硬背”的文科生来说,是一项较为高难度的工作。许多高中地理教师都发现了这一现象,但并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更别提找到好的策略去解决这一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学不好地理,主要原因是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过于零散,将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割裂了,没有形成宏观的整体思维。当碰到需要灵活思考的地理问题时,学生往往很难将知识整合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找解题思路。究其原因,这正是没有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果。地理是一个需要学生有“整体”和“联系”思维能力的学科,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地理学科中感受到乐趣和与现实的联系,才能改变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质的策略
2.1创新教学模式和理念
要培养高中生在地理学科的“整体”和“联系”思维,就需要教师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和学习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将课本上的知识体系化。目前,受限于地理教材的编撰,各个体系的知识都是零散分布的,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编排整理,却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因此,需要高中地理老师具备知识整合的能力,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梳理,让零散的知识变得连贯而有逻辑。对于课本中较为抽象和难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跳出教材,利用其它方式,如多媒体设备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可以在相关的教育网站上下载教育专题片,给学生展示如地球的诞生、地球的运行、潮汐和光影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都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难通过想象力来掌握。在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宇宙、对地球或其他星球的基本观念。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的教学模式,可以直接地让学生在模拟地球运行中,感受地球的四季变化、光照变化、甚至温度带的自然划分[2]。这样的方式既跳出课本又不偏离课本,学生对于新颖的教学模式也更有接受度,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将原本固有和死板的文字,通过头脑的二次整合变成易于理解的东西。
2.2注重探究式学习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也应该适当转变角色,不能只作为单纯的知识传送者,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的状况,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很有效的,具体表现在:教师首先制定明确具体的并具有探究意义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行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并制定详细的任务方案。小组成员通过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和深入分析,开展实践活动并撰写实验报告。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感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教师可以从四季变化和昼夜更替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分小组收集相关知识并分组谈论,研究出地球运动的规律,最后在班级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3]。通过这样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教师灌输性的教学方式更有教学效果。
2.3知识与案例结合,渗透人地协调观念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除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应该拓展学生的地理常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对地理有所感知。高中地理教学主要围绕人和地理的关系展开,在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比如,在地理教学中有涉及到可持续发展,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关于出行的辩论赛,探讨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之间的利弊,让学生针对两种出行方式谁好谁坏进行辩论,在探讨中认清交通工具与我们生活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既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和消化,也增强了人地协调观念。这样将知识和生活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4]。
3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意识,在未来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者就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和理念,加强探究性学习,并将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感知地理这门学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饶干东.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对策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4-06.
[2]湯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4):15-17.
[3]陈胜庆.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J].地理教学,2015,(5):13-15.
[4]张国庆.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3-25.
作者简介:
胡晓晖 出生年月:1978.12 性别:男 籍贯:湖北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一 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邮政编码:430208 单位: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