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尴尬的境界,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有些题目已经讲过多次,但依然没有几个同学能真正做到理解与学会。如果想要妥善处理这一问题,那么只有把数学课堂从原来的抽象向具体转变,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着从抽象到具体小学数学教学观的转变展开论述,供以借鉴。
关键词:抽象;具体;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重要。只有教师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观念,才能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所谓科学的教学行为,就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行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才能让教学行为变得科学呢?笔者以为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理论转化为具体应用技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价值,达到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一、模拟场景,优化教学模式
例如,我在进行加减法相关的教学工作时,通常会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情境预设来强化教学工作效果,组织学生相互配合进行扮演,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学生分别扮演客户和商家,模拟整个购物流程),对加减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我让两位学生模拟了一次杂货店零售的流程,学生A准备模拟买四包4块钱一包的糖果,为帮助学生对加减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为这组学生设立了一个先设置条件:如何在买完糖果后让学生B(扮演店主)直接找给学生A面值五元的人民币。学生思考后发现四包糖果共计十六元(4+4+4+4=16),而学生A给学生B二十元后将找回零钱四元(20-16=4),故学生A需要多给学生B一元(4+1=5)。我认为学生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对照,在模拟过程中印证对应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而完成抽象的数学知识到具体应用的变化。
例如,学生A和学生B在模拟过程中对计算的总价与补差价等相关知识点就获得了较为直观的理解,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知识积累不深,枯燥的数字运算无法使其领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对数学知识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而情景模拟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这个教学例子当中,我回顾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优化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的优化不应当是空洞的,教学模式的优化最好是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只要这个场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那就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所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指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这样就能让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
二、课后探索,锻炼数学能力
小学生的日常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时间很难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故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强调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进而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目的。大部分地区学校的课后复习依然是通过大批量的习题完成的,此类巩固复习方式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且效率低下,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我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进而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转换为具体的应用技巧。
例如,我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模拟扮演后,和家长一起去超市或者菜市场完成一次采购,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购物和付款,并要求学生记下购物过程和交易价格,在下次课堂上和同学分享。一位学生热爱运动,准备买一副羽毛球拍和羽毛球,该学生的家长给了他200元,最终他挑中了一副168元的羽毛球拍,并买了一桶总价为12元的羽毛球,共花費180元(168+18=180),他将剩下的20元(200-180=20)全部还给了父母。此类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技巧,帮助学生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三、家校双向教学,体会数学魅力
众所周知,家庭与学校是学生的两大生活场所,所以数学教学活动中也应当充分利用好家庭这一优势,与家长保持友好的往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家长可以让学生拿一定数量的筷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其对数有一定的认识;带着孩子上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让孩子付款,其目的是让他们初步认识小数的概念,同时引导其进行计算,倘若计算正确那么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或是精神奖励。显然学生在帮助家长做事的时候,不但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而且能促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学科素养,那么就不能只是局限于抽象化的教学中,而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其在具体化的教学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林.从抽象到具体: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观念[J].数学教学通讯,2020(13):88.
[2]张冲.从抽象到具体:小学数学教学观的转变[J].基础教育研究,2017(03):34.
关键词:抽象;具体;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重要。只有教师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观念,才能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所谓科学的教学行为,就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行为。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才能让教学行为变得科学呢?笔者以为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理论转化为具体应用技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价值,达到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一、模拟场景,优化教学模式
例如,我在进行加减法相关的教学工作时,通常会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情境预设来强化教学工作效果,组织学生相互配合进行扮演,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学生分别扮演客户和商家,模拟整个购物流程),对加减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我让两位学生模拟了一次杂货店零售的流程,学生A准备模拟买四包4块钱一包的糖果,为帮助学生对加减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为这组学生设立了一个先设置条件:如何在买完糖果后让学生B(扮演店主)直接找给学生A面值五元的人民币。学生思考后发现四包糖果共计十六元(4+4+4+4=16),而学生A给学生B二十元后将找回零钱四元(20-16=4),故学生A需要多给学生B一元(4+1=5)。我认为学生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对照,在模拟过程中印证对应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而完成抽象的数学知识到具体应用的变化。
例如,学生A和学生B在模拟过程中对计算的总价与补差价等相关知识点就获得了较为直观的理解,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知识积累不深,枯燥的数字运算无法使其领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对数学知识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而情景模拟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这个教学例子当中,我回顾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优化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的优化不应当是空洞的,教学模式的优化最好是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只要这个场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那就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所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指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这样就能让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
二、课后探索,锻炼数学能力
小学生的日常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时间很难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故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强调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进而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目的。大部分地区学校的课后复习依然是通过大批量的习题完成的,此类巩固复习方式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且效率低下,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我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进而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转换为具体的应用技巧。
例如,我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模拟扮演后,和家长一起去超市或者菜市场完成一次采购,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购物和付款,并要求学生记下购物过程和交易价格,在下次课堂上和同学分享。一位学生热爱运动,准备买一副羽毛球拍和羽毛球,该学生的家长给了他200元,最终他挑中了一副168元的羽毛球拍,并买了一桶总价为12元的羽毛球,共花費180元(168+18=180),他将剩下的20元(200-180=20)全部还给了父母。此类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技巧,帮助学生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三、家校双向教学,体会数学魅力
众所周知,家庭与学校是学生的两大生活场所,所以数学教学活动中也应当充分利用好家庭这一优势,与家长保持友好的往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家长可以让学生拿一定数量的筷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其对数有一定的认识;带着孩子上超市买东西,结账的时候让孩子付款,其目的是让他们初步认识小数的概念,同时引导其进行计算,倘若计算正确那么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或是精神奖励。显然学生在帮助家长做事的时候,不但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而且能促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学科素养,那么就不能只是局限于抽象化的教学中,而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其在具体化的教学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林.从抽象到具体: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观念[J].数学教学通讯,2020(13):88.
[2]张冲.从抽象到具体:小学数学教学观的转变[J].基础教育研究,2017(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