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 体重控制 喂料量是影响种鸡体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周定期称重是检验喂料量是否准确的主要依据。①体重控制原则:紧跟手册标准走;体重不符合,可对料量进行调整;4周末母鸡体重应达标或略超标20~40克。特小鸡增重可快一些,特大鸡增重应慢一些。②全群称重:一般3~4周进行首次全群称重(对均匀度不好的鸡群),全群称重结束,根据大、中、小鸡的平均体重确定料量;要坚持正确的称重原则,即“定时(限饲日)、定人、定位、定器(称重器具)、定精(称的精度)、定比(称重的比例,育雏育成期公鸡10%、母鸡15%)。同时,应准确计算鸡群的平均体重、均匀度和离均度,实际抽样称重的数量应回归到标准抽样称重比例进行计算,避免出现计算偏差。准确称重计算后,对体重变化异常的鸡群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决不能拖延。
7. 狠抓均匀度 影响均匀度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管理,但以管理为主。育雏期均匀度主要是指体重、体型、骨骼、器官、公母体型配比、抗体水平等的均匀度。控制均匀度应从雏鸡1日龄开始,始终使用一种方法来监测种鸡生长发育的情况。注意饲喂程序、早期蛋白的摄入对均匀度的影响,公、母鸡4周龄前使用育雏料,以促进骨骼的生长。采用小鸡单独饲养、提供充足有效的料位和水位、正确进行断喙、及时合理的分群等措施提高均匀度。对笼内及笼间均匀度较好的可利用限饲日、免疫日、周末称重调整鸡群;对均匀度较好、离均度较差的鸡群重点关心和整群;对均匀度、离均度都差的鸡群必要时进行全群称重。提高均匀度重点要搞好饲养管理,分栏饲养只是补救方法。
8. 重视种公鸡的培育 ①种公鸡4周末的体重应达到690克。早期的生长发育决定体型,并影响将来的受精率。②种公鸡生产性能好坏取决于良好的育雏管理,所以要制定好育雏计划并严格执行。种公鸡育雏要有足够的空间,垫纸要预温干燥,育雏设备应足够,提供足够的料器和水器,育雏区域光照强度足够且均匀,饮水温度应预温至室温,雏鸡到达时就应使用常规的饮水设备,因为饮水设备的变换对雏鸡是很大的应激。育雏开始阶段可以增加额外的饮水设备,但要尽早拿走。③种公鸡要饲喂足够的育雏料,使其体型发育良好,避免开产前过肥或太瘦;保持料盘饲料新鲜,不能断料;必要情况下(体重不达标)延长光照时间,使种公鸡能采食到足够的饲料。
9. 精确断喙 5~7日龄对种鸡进行断喙,能有效控制啄癖、防止饲料的浪费。断喙器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经常更换刀片;断喙前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C,断喙后多加些粉料有助于创口愈合,并及时检查有无流血现象出现。
10. 正确免疫 选择切实可靠的疫苗,实施精确有效到位的免疫操作,注重免疫质量,不空免和漏免,不能打穿针;注意活苗之间的免疫间隔;对免疫用器正确消毒;滴眼、滴口、刺种等免疫时必须做到“三核对”(名称、计量、有效期);定期对抗体进行检测,以确保抗体滴度的一致性。
11. 减少应激 每次疫病的发生都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生产中80%的问题是由保温、通风、饮水、饲料和光照不足而引起的;要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思想,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把减少应激当做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务来抓。①减少育雏应激。育雏期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饲养密度过大、垫纸潮湿、通风不良、霉菌毒素等造成的应激,特别是霉菌扰乱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生长缓慢。②降低粉尘。粉尘直接影响雏鸡健康,据测定,在容纳1000只鸡的笼养鸡舍里,每天可从空气中收集到0.45千克灰尘。粉尘可使皮肤感受器的功能受到影响,体温调节受到破坏,会引起灰尘性结膜炎,对呼吸道产生破坏,还会降低免疫应答反应。③重视疫病的预防。笼养育雏期的主要疾病有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法氏囊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要提前做好预防。同时,肉种鸡笼养过程中,因其生长速度快,相对的硬件设施如对鸡笼的要求就相对要高,并且需要给予充足的空间,建议使用专门的肉种鸡笼进行饲养。在笼养过程中,特别是3~8周期间,肉种鸡极易出现关节问题,应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④创造适宜的条件,给雏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2. 减少育雏差错 育雏时如出现差错,会影响到育成,进而造成产蛋不良的后果。育雏差错包括温度太低或太高、前5天光照强度不够、饲养密度过大、饲料质量差、饮水空间不足、通风不良、断喙止血不良、育雏料使用时间短、球虫感染、霉菌毒素感染等,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3. 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①建立健全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对易感鸡群进行预防性投药;不断改善饲养环境,精心细致管理,减少应激,重视现场管理。②加强消毒。消毒可以使鸡群更健康,可以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③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工作人员进出生产区要淋浴消毒、更换衣鞋;生活区与生产区、净道与污道要严格分开;砻糠、饲料、物品、设备等要熏蒸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或同一场尽量减少饲养批次;死淘鸡必须从污道进入尸房;饲养人员不得窜舍,不得将任何物品、食品带入生产区。防疫是疾病防治的根本,只有正确做好防疫工作,才能防止疾病发生。④建立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随时搞好舍内外卫生,消灭昆虫及老鼠,减少病菌宿主或载体,减少有害气体的附着,确保鸡群健康,提高生产性能。
14. 总结 ①逐渐更换饮水器。从雏鸡入舍的第一天开始,就应培训鸡只学会使用常规的饮水器;使用辅助饮水器有利于雏鸡尽早喝到水,但撤走辅助饮水器的过程应循序渐进,以免一部分鸡暂时不适应常规饮水器,从而影响将来鸡群的均匀度及生产性能。②逐渐过渡料槽。从料盘(桶)过渡到料槽的过程也应循序渐进,避免一部分鸡只不适应新的喂料器,而影响到正常的吃料。③细心观察。在雏鸡吃料和饮水的过程中,要积极巡视鸡舍,认真观察鸡群,检查各点温度是否均衡、是否有贼风,注意是否有异常叫声。雏鸡的行为和鸣叫声能表明鸡只是否舒适,过于喧闹最常见的原因是温度不太适宜。若发现雏鸡扎堆应及时疏散,并找出原因予以解决。笼养育雏密度较大,每次喂料时均要仔细观察雏鸡的采食速度、精神状态、粪便颜色、羽毛脱换等情况。④实行精细化管理。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加上细心周到的照顾,才能培育出良好的鸡群。要做到手勤、眼勤、口勤、腿勤、脑勤,育雏期应特别注意鸡数准、防串笼、重视湿度防脱水、断喙防感染、防鼠害、防疾病等。⑤细致做好记录。每天详细认真记录死淘、耗料、采食速度、饮水量、温度、湿度、用药、免疫、光照、称重等数据,以便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指导以后的生产。⑥认真检查。在早期生长的任何阶段出现体重不达标或食欲不振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避免在育雏后期由于均匀度不好及重要生殖器官发育受阻而产生不良后果。抽样称重与体重标准和预计的情况不符时进行第二次称重,以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发现潜在的问题,如喂料错误、饮水问题、串群、疫病等。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邮编:226103)
7. 狠抓均匀度 影响均匀度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管理,但以管理为主。育雏期均匀度主要是指体重、体型、骨骼、器官、公母体型配比、抗体水平等的均匀度。控制均匀度应从雏鸡1日龄开始,始终使用一种方法来监测种鸡生长发育的情况。注意饲喂程序、早期蛋白的摄入对均匀度的影响,公、母鸡4周龄前使用育雏料,以促进骨骼的生长。采用小鸡单独饲养、提供充足有效的料位和水位、正确进行断喙、及时合理的分群等措施提高均匀度。对笼内及笼间均匀度较好的可利用限饲日、免疫日、周末称重调整鸡群;对均匀度较好、离均度较差的鸡群重点关心和整群;对均匀度、离均度都差的鸡群必要时进行全群称重。提高均匀度重点要搞好饲养管理,分栏饲养只是补救方法。
8. 重视种公鸡的培育 ①种公鸡4周末的体重应达到690克。早期的生长发育决定体型,并影响将来的受精率。②种公鸡生产性能好坏取决于良好的育雏管理,所以要制定好育雏计划并严格执行。种公鸡育雏要有足够的空间,垫纸要预温干燥,育雏设备应足够,提供足够的料器和水器,育雏区域光照强度足够且均匀,饮水温度应预温至室温,雏鸡到达时就应使用常规的饮水设备,因为饮水设备的变换对雏鸡是很大的应激。育雏开始阶段可以增加额外的饮水设备,但要尽早拿走。③种公鸡要饲喂足够的育雏料,使其体型发育良好,避免开产前过肥或太瘦;保持料盘饲料新鲜,不能断料;必要情况下(体重不达标)延长光照时间,使种公鸡能采食到足够的饲料。
9. 精确断喙 5~7日龄对种鸡进行断喙,能有效控制啄癖、防止饲料的浪费。断喙器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经常更换刀片;断喙前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C,断喙后多加些粉料有助于创口愈合,并及时检查有无流血现象出现。
10. 正确免疫 选择切实可靠的疫苗,实施精确有效到位的免疫操作,注重免疫质量,不空免和漏免,不能打穿针;注意活苗之间的免疫间隔;对免疫用器正确消毒;滴眼、滴口、刺种等免疫时必须做到“三核对”(名称、计量、有效期);定期对抗体进行检测,以确保抗体滴度的一致性。
11. 减少应激 每次疫病的发生都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生产中80%的问题是由保温、通风、饮水、饲料和光照不足而引起的;要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思想,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把减少应激当做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务来抓。①减少育雏应激。育雏期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饲养密度过大、垫纸潮湿、通风不良、霉菌毒素等造成的应激,特别是霉菌扰乱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生长缓慢。②降低粉尘。粉尘直接影响雏鸡健康,据测定,在容纳1000只鸡的笼养鸡舍里,每天可从空气中收集到0.45千克灰尘。粉尘可使皮肤感受器的功能受到影响,体温调节受到破坏,会引起灰尘性结膜炎,对呼吸道产生破坏,还会降低免疫应答反应。③重视疫病的预防。笼养育雏期的主要疾病有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法氏囊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要提前做好预防。同时,肉种鸡笼养过程中,因其生长速度快,相对的硬件设施如对鸡笼的要求就相对要高,并且需要给予充足的空间,建议使用专门的肉种鸡笼进行饲养。在笼养过程中,特别是3~8周期间,肉种鸡极易出现关节问题,应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④创造适宜的条件,给雏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2. 减少育雏差错 育雏时如出现差错,会影响到育成,进而造成产蛋不良的后果。育雏差错包括温度太低或太高、前5天光照强度不够、饲养密度过大、饲料质量差、饮水空间不足、通风不良、断喙止血不良、育雏料使用时间短、球虫感染、霉菌毒素感染等,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3. 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①建立健全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对易感鸡群进行预防性投药;不断改善饲养环境,精心细致管理,减少应激,重视现场管理。②加强消毒。消毒可以使鸡群更健康,可以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③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工作人员进出生产区要淋浴消毒、更换衣鞋;生活区与生产区、净道与污道要严格分开;砻糠、饲料、物品、设备等要熏蒸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或同一场尽量减少饲养批次;死淘鸡必须从污道进入尸房;饲养人员不得窜舍,不得将任何物品、食品带入生产区。防疫是疾病防治的根本,只有正确做好防疫工作,才能防止疾病发生。④建立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随时搞好舍内外卫生,消灭昆虫及老鼠,减少病菌宿主或载体,减少有害气体的附着,确保鸡群健康,提高生产性能。
14. 总结 ①逐渐更换饮水器。从雏鸡入舍的第一天开始,就应培训鸡只学会使用常规的饮水器;使用辅助饮水器有利于雏鸡尽早喝到水,但撤走辅助饮水器的过程应循序渐进,以免一部分鸡暂时不适应常规饮水器,从而影响将来鸡群的均匀度及生产性能。②逐渐过渡料槽。从料盘(桶)过渡到料槽的过程也应循序渐进,避免一部分鸡只不适应新的喂料器,而影响到正常的吃料。③细心观察。在雏鸡吃料和饮水的过程中,要积极巡视鸡舍,认真观察鸡群,检查各点温度是否均衡、是否有贼风,注意是否有异常叫声。雏鸡的行为和鸣叫声能表明鸡只是否舒适,过于喧闹最常见的原因是温度不太适宜。若发现雏鸡扎堆应及时疏散,并找出原因予以解决。笼养育雏密度较大,每次喂料时均要仔细观察雏鸡的采食速度、精神状态、粪便颜色、羽毛脱换等情况。④实行精细化管理。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加上细心周到的照顾,才能培育出良好的鸡群。要做到手勤、眼勤、口勤、腿勤、脑勤,育雏期应特别注意鸡数准、防串笼、重视湿度防脱水、断喙防感染、防鼠害、防疾病等。⑤细致做好记录。每天详细认真记录死淘、耗料、采食速度、饮水量、温度、湿度、用药、免疫、光照、称重等数据,以便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指导以后的生产。⑥认真检查。在早期生长的任何阶段出现体重不达标或食欲不振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避免在育雏后期由于均匀度不好及重要生殖器官发育受阻而产生不良后果。抽样称重与体重标准和预计的情况不符时进行第二次称重,以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发现潜在的问题,如喂料错误、饮水问题、串群、疫病等。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邮编:22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