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吉田熊次社会教育思想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52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吉田熊次(1874-1964)是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著名的社会教育家。他提出一系列社会教育理论,对日本近现代社会教育体系化、制度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吉田熊次社会教育思想,有利于为我国社会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日本;吉田熊次;社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53-02
  吉田熊次1874年出生在日本。190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后入该校研究生院专攻教育学和伦理学。1916年,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主持该校教育學研究室工作。1934年退休后,被聘为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兼文部省国民精神文化所研究部部长。吉田熊次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社会教育学原论》《西洋教育史概况》等。
  一、吉田熊次社会教育思想的内涵
  日本社会教育思想产生于明治时期,社会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大教宣布运动与文明开化运动。受欧洲国家影响,日本于1871(明治四)年建立图书馆与博物馆。19世纪末,日本出现了“通俗教育”活动,主要对象以学校教育以外的农村青少年为主,主要的目的就是“教化”民众。吉田熊次的社会教育思想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萌芽的。1904年吉田熊次留学德国、法国,深受德国社会教育家影响。他认为“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外一般的教育作用的总称,以备有多样的教养训练的设施及机关,使一般国民自由选择利用为本旨”[1]。他说社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无论如何的事项,若其结果有贡献于社会的改善发达,或有教育效果及于社会的成员活动者,皆属之。故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因其究极的目的,是想养成有教养的公民,有贡献于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故可以成为广义的社会教育。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外的领域,直接的图社会的改善发达,以资完成做社会人的人格者而言。”[2]他指出“实业补习教育、青年训练、图书馆、博物馆之常设的社会教育机关,以至讲习会、讲演会、展览会等临时设施,如男女青少年团体修养机关、其他教化事业、体育运动、或如学校以外的特殊儿童的保护设施等……总言之社会教育既是教育,则有贡献于国民的知的、美的、道德的、身体的等各方面的向上发达,以助长完成其为社会人,而育成良好的日本国民”[3]。
  二、吉田熊次社会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青少年社会教育
  吉田熊次把青少年分为两种形式,即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与“失学者”。他指出“仅靠学校教育,绝不算充分。尤其在现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状态,青少年的有妨碍其身心的健全发达的现象……故宜有社会教育以补充之”[4]。因此,他认为在学校教育中的青少年,开展社会教育是有必要的。20世纪初期,文部省颁布了《小学校令》,规定对小学免收学费,并在1907(明治四十)年实施6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很多青少年大多只接受小学教育,所以对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开展社会教育也颇为重要。
  1931(昭和六)年文部省对全国壮丁的教育程度进行了调查。根据文部省统计,在全国被调查的青少年总人口约62万人,中等学校以上的学历的青少年仅仅86000余人,小学与半途退学的青少年占据了70%以上。为此,吉田熊次指出国家建立童子军与“青年团”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少年是很有必要的。“童子军的训练上可使人发生强感者,则为巧于利用少青年的兴趣……能教之以团体生活使与自然相亲,促其自发的活动,一面养成其服务的观念。”[5]他也重视女童子军教育,“如制作小包、制作抹布或做针织、编物、磨小刀及汤匙等劳作”。[6]女童子军年龄在16岁以上的可以成立游骑士班,游骑士的教育的内容为“一是公共服务,例如关于辅助女子警察、儿童保护、母性学校等。二是团的事物。三是计时。四是关于修养娱乐等事项”[7],并对毕业的游骑士颁发技能章。
  日本的青少年团体起源于各部落的“青年组”,但那一时期的“青年组”多以青年娱乐与社交为目的。明治初期,政府对“青年组”进行了改造,这时的宗旨是为国家服务、培养爱国情怀,如在日俄战争时期青年团体积极支援战场。吉田熊次认为“国运进展之基础,有须于青年修养之甚多,望诸子能努力于顾内外情势,各尽其本分,以奋励协力,而达成所期之目的”[8]。但需要指出的是他认为童子军与青少年团体应接受日本政府的管制,灌输青少年忠君爱国等封建思想,这是其思想的不足之处。
  (二)成人的社会教育
  吉田熊次认为成人的社会教育是“成丁以上男女”总称,并从两方面分析成年人接受社会教育意义重大。其一,“盖国运的隆盛,有关于一般国民的教养与训练甚大”[9]。其二,“像日本的不过只受六年义务教育的国民全部之大部分国家……六年间所受的所谓道德教育及国民教育的基础,并生活必需的普通知识技能,应付现代这样复杂的社会,其能充分活动与否颇为疑问”[10]。
  吉田熊次为此向文部省建议在“全国各地大学及直辖学校,开设社会教育公开演讲及讲习会”[11]。他认为讲习会虽然规模较小、经费有限,但可以对成人“资思想善导、常识及趣味向上、科学知识普及、及生活改善的教化”[12]等作用。日本文部省以成人教育课为中心来实施成人教育事业,在施行成人教育讲座方面,吉田熊次认为成年人可以利用夜间或星期日等业余时间每周上二至三次最佳。
  文部省当时很重视妇女教育,开设了“母亲讲座”,1931(昭和六)年,北海道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东京、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新潟、熊本的医科大学等10所左右学校相继成立“母亲讲座”。吉田熊次说“其趣旨在教育增家庭教育之责任的母亲。学科选择母之修养、儿童之教养等家庭教育及家庭生活上最必要的事项而教授之”[13]。并认为母亲的素养越高,其儿童愈健全。同时他指出“母亲对于时局问题,有相当的理解,可使子女的思想不致落伍,且充分了解青年心理,则可以成为子女的相谈得、相手者、指导者,带起解决一切……不久的将来,当然可发生效果”[14]。   另外,吉田熊次也重视对劳务者(劳动者)教育。他说“其趣旨在图一般劳务者的教养向上。以使中坚劳务者更成为健全的公民,同时成为优秀的产业人为目的”[15]。对劳务者(劳动者)可分为长期讲座、短期讲座两种形式。长期讲座教授的内容为“日本国民精神、日本及外国之近世历史、地理,同时也教授道德、宗教、艺术、政治、法律、自然科学、关于生活及职业的指导,另外还有关于趣味、娱乐、保健的指导等”[16]。昭和七年在东京、大阪、横滨等地开设10所“讲座”机构,对劳务者(劳动者)的“讲座”也是不收取任何费用。“各所的听讲者大体约四五十人。其学历以寻常小学校毕业及高等小学校毕业者最多,其次以实业补习学校后期毕业者为多。就职业别而观,金属工厂、机械器具工业、化学工业等最多。”[17]文部省在同年也针对劳务者(劳动者)设立17所短期讲习会,教授的内容为“时事问题、思想问题、产业问题、人事管理、体育、卫生、趣味、娱乐等”[18]。吉田熊次认为成人教育的设施应有政府开设。另外,当时日本成年人多在工厂、商店、矿山等地方工作,对其实施社会教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他建议政府要完善劳动法规以保障成人接受社会教育。
  三、结语
  吉田熊次是日本近现代著名的社会教育家,早年留学德国、法国,回国后积极地投身于日本社会教育体系化、制度化建设。他提出的一系列社会教育理论,不仅在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教育理论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民国时期大夏大学教授马宗荣、吴学信等相继师承于吉田熊次。第一,要加强社会教育的设施建设。吉田熊次认为社会教育设施可以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音乐厅、动物园、植物园等一般性教育机关,也包括综合性教育机关,如大学可以兼办社会教育。可以借鉴吉田熊次优良的教育经验,发挥好各级各类学校以及社会教育资源。第二,也要推进社会教育立法工作,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立法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而我国社会教育立法仍然处于“起步”与“构思”阶段。第三,建立服务全民终身教育教育体系。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所以个人也要保持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2.
  [2](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2.
  [3](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8.
  [4](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07.
  [5](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19.
  [6](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20.
  [7](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20.
  [8](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33.
  [9](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51.
  [10](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 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51.
  [11](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 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63.
  [12](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 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63.
  [13](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 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75.
  [14](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 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77.
  [15](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 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76.
  [16](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 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77.
  [17](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78.
  [18]( 日 ) 吉田熊次.社会教育的设施及理论[M]. 马宗荣译.上海:中华书局,1935:178.
  作者简介:
  張龙威,男,安徽亳州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小说的叙述需要通过叙述方式的选择、视角的运用、叙述的语调与节奏的掌握来体现小说叙述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叙述的形式感,表达虚构的内容并表现小说家的独特审美认识与审美意蕴。  【关键词】 视角;小说;人物;叙述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35-02  小说虚构的表达是靠叙述来实现的,叙述作为话语虚构社会现
期刊
【摘要】 《文心雕龙》以《诗经》为标准评价作品,刘勰在文章纲领、文体论、创作论、文学评论层面对《诗经》进行了阐释。他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认为《诗经》为多种文体的滥觞,是文学创作的范式,并以其为例阐述了文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刘勰;《文心雕龙》;《诗经》;阐释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28-02  
期刊
【摘要】 暴力美学指的是文艺作品中形式营造暴力场景,使血腥场面呈现出视觉美感,弱化其残忍。刘慈欣的作品在大胆、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之余,带有个人风格的美学特质,即强烈的宗教感、命运感与孤独感。借用电影界的暴力美学,来对刘慈欣作品进行批评,不失为一种另类方式,以揭示暴力美学在小说批评中运用的意义价值。  【关键词】 暴力;暴力书写;审美批评;本能宣泄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钱钟书先生精通多国语言,不仅对于中国文化融贯古今,对于西方文学也颇为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学贯中西。他曾写下《谈中国诗》来向国外学者介绍中国诗,然而言语和感情都颇具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初读时疑觉钟先生不喜中国文化的陈旧迂腐,再加研读惊觉先生之于国家的赤子之心和中国文化的自信溢于言表。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也原是如此。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谈中国诗》以及其所包含的钱钟书先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期刊
【摘要】 威廉 · 迪恩 · 豪威尔斯是美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塞拉斯 · 拉帕姆的发迹》也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著作。小说描写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从发迹到破产的经历,揭示了新兴富豪和波士顿旧贵族之间的道德和社会冲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贵族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应运而生。因此,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塞拉斯 · 拉帕姆的发迹》,通过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
期刊
【摘要】 短篇小说集《逃离》是门罗代表作之一,其中同名短篇“逃离”中不乏女性哥特元素的存在,作品主题的时代内涵有其探讨价值。运用女性哥特主义视角,从封闭空间意象、两性關系和恐惧心理三方面元素可分析作品中独立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泯灭。作品启示了意识之意识问题对独立女性的重要性,对封闭精神空间、和谐两性关系、恐惧心理认知等更多元讨论可深化女性意识的内涵。  【关键词】 女性哥特;《逃离》;独立女性;女性意
期刊
【摘要】 格雷厄姆 · 格林的《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是其宗教系列小说之一,国内国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写作特征、主题、人物形象等,没有脱离“宗教”二字。小说内涵丰富,仅从宗教探讨显然不够。本文试图分析文本中的殖民话语,揭露格林潜在的殖民意识。  【关键词】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殖民意识;文化他者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 早在古希腊,人们对于幸福就有了初步的概念,苏格拉底对于幸福是这样理解的:美德便是幸福。卢梭对幸福的看法是 : 幸福是做一个有适度财富的人。伊壁鸠鲁则把幸福看作是对生活的满足。在对“幸福”概念的解释上,他们在保留差异的同时彼此具有相似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见解之上进行了新的构思。学者在研究幸福时,则都是在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幸福体系之上的。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进行阐述,也描述其对于现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海洋文学的研讨和研究在中国越来越受重视,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整体研究、个案研究、关联性研究三方面梳理国内关于“海洋文学大师”康拉德的海洋小说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康拉德海洋小说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  【关键词】 康拉德;海洋小说;研究;问题;展望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
期刊
【摘要】 费尔巴哈以及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将人的实践活动与历史脱离,认为历史的发展、生成过程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角度对“人的本质”思想做了论述,将人融入了社会历史领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本国国情,对此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与发展。  【关键词】 人的本质;人民群众;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