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前后30a气候因子的变化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根据宣城市1971—2000年及1981—2010年的两个30a的旬、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降水量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值及变化,根据分析的结果,针对宣城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及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气候因子;差值;变化;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147-03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a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研究发现,气候的变化越来越朝着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方向发展。
  本文根据宣城市1971—2000年及1981—2010年前后两个30a的旬、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值及变化,分析其对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且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及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宣城市气象局的1981—2010年与1971—2000年的2个30a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
  2 资料分析
  2.1 平均气温资料分析 通过以下的数据图表来进行逐项分析。其中包括,表1为1981—2010年与1971—2000年30a旬(月)平均气温对比差值表。
  从图1~图4平均气温线性图表的分析来看,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也就是说,从1—12月,它们之间的差值是逐渐减小的。从月平均值差线性值来计算,基本上是以0.027 5℃/月的速度递减。上旬的波动梯度最大,下旬最小,中旬介于两者之间。比如,在较冷的2月份的增温最明显,在较热的8月月差值却是0℃,在8月上旬竟然还是-0.2℃。从这一分析来看,未来的暖冬和凉夏会时有发生的。
  2.2 月平均降水量分析 从平均累计降水线性图表的分析来看,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也就是,从1—12月,它们之间的差值是逐渐减小的,从月平均值差线性值来计算,以0.233 3℃/月的速度递减(表2、图5)。
  2.3 平均气温及平均降水量差值和均值所占百分比分析 由于每月的气温和降水的基数是不一样的,如果单从具体的差值分析,还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解释数据变化的现象。下面我们试着用前后两个30a的差值与前后两个30a的均值的所占的百分比来分析,表3和表4及图6和图7中的Tq30和Rq30分别代表前30a(1971—2000年)的累年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Th30和Rh30分别代表后30a(1981—2010年)的累年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就是表中第四行的差值;Tjz和Rjz分别代表前后两个30a的累年月平均气温和累年月降水的平均值;T%和R%分别代表累年月平均气温和累年月平均降水量前后30a的差值与前后30a均值的百分比,如下式所示: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从以上4个图表分析发现,气温还是西高东低,和前面分析基本一致,其中2月份的增温现象最明显;降水却是两头偏高,中间偏低,分别是1月最高,12月与11月及7月次之;9月最低,10月次低,5月和3月再次之。从以上分析来看,首先,气温升高月份与降水增多月不是明显的线性相关,比如2月份就比较明显,虽然2月份的气温升高最明显,但2月份的降水增长率在全年来看却是倒数的。其次,全年的降水量有趋于均衡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冬季的12月和1月降水增速加大,而夏季的6月降水增速在减少,7、8月份的降水增速不及冬季增速的50%。值得注意的是,秋季9、10月份降水减少明显,还有春季的3—5月份,降水也有减少的趋势。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不仅要注意日趋严重秋旱还要注意春旱,同时还要防止冬季的降水增多趋势所带来的冬季防涝以及病虫害的频发现象。
  3.2 建议 冬季的增温和降水的变化,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更多的病虫危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的变化密不可分,因此,要密切注意气候的变化情况,随时分析气候的变化规律,同时关注当地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提前做好病虫害的科学防治,为确保当地的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的产量稳中有升提供有效的保证。
  无公害的生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立,是离不开气候的变化影响的。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通过试验研究出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无公害生物病虫害防治体系。逐步形成在病害发生时做到以菌抑菌,在虫害发生时做到以虫治虫的无公害的技术防治体系。病虫害生物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的机理不同,它构建了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病菌和害虫不容易产生抗药性,更重要的是没有药物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公害的生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立,目前在宣城市还是新兴的生物科技,要普及和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首先,需要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指导、引领和支持,并且要大力宣传普及。其次,在科技研发方面要有所投入,加大科技人员的培训,同时要不断引进有关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再次,要让广大农民理解,接受并能应用到平时的农业生产中。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初步完成无公害的生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张玉芳.近50年四川省水稻生长潜力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7):813-820.
  [2]陈兆波.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现状与科技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专刊):446-450.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以无患子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 6种育苗密度D1 (5cm×25cm)、D2 (20cm×20cm)、D3 (20cm×15cm)、D4 (20cm×10cm)、D5 (15cm×10cm)、D6 (10cm×10cm) ,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苗高在生长前期随育苗密度变化不明显,生长中期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后期受密度影响不明显;幼苗地径、幼苗根
本文从介观电路中经典运动方程出发,运用正则变换的方法研究耗散介观电容电阻电感耦合电路的量子化问题,结果表明其哈密顿量等价于两个独立的谐振子的哈密顿量之和.
摘 要:通过示范园筛选出小麦新品种西农369、西农836、西农585进入区试程序,建议继续进行西农511、西农112、西农109的示范,停止小偃23、小偃12、普冰107示范。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示范;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44-02  1 示范实施基本情况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0个,分别为西农109、
摘 要:该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安徽省气象自动观测网资料对北京时间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阜阳市沿淮地区强降水过程的环流形势、地面流场、散度及水汽通量散度进行了空间上与时间上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势力较强,其在南北位置上较为稳定少移,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吹向淮河流域,与之前的西北干冷空气汇合,促使降水开始增大;低空辐合引起垂直运动,随之出现强烈的辐合辐散,引发垂直对流产生,是此次
摘 要:2012—2016年,安徽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简称“千增工程”下同),全省累计完成造林659 666hm2,主攻丘陵、巩固山区、提升平原,取得新突破,建设成效显著。该文通过大量事实,认真总结了工程实施中的主要特点、成效,充分肯定了成功经验与做法,指出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森林增长工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
目的:了解人工植物浮岛在锦江河中的净化效果,通过浮游生物变化分析人工植物浮岛在治理锦江河中的作用。方法:在铜仁市锦江河市区段以美人蕉、菖蒲、空心菜为材料设置人工植
摘 要:该文通过调查分析连江县松枯死木的发生现状和防控情况,结果表明:琯头镇、敖江镇、东岱镇等地区的松枯死木数量发生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控,并且依据发生的实际制定了适宜当地的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林分改造和植物检疫,为连江县的松林健康提供保障,为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江县;松材线虫病;现状;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摘 要:通过采用宽流量双管稀相气力输送系统能够满足烟草企业对大流量、宽调节范围的烟草物料进行气力输送的工艺要求,并且相对传统的气力输送系统,造价低,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经济性好。  关键词:宽流量双管稀相;气力输送;大流量;宽调节范围;经济性好  中图分类号 TH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28-03  1 气力输送系统及宽流量双管稀相气力输送系统产生的背
摘 要:为了拓宽基层农业气象台站的“三农”服务领域,该文结合莱州近几年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同期YE0-KAL612水质分析仪观测数据,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期间地下水位深度变化。结果表明:冬春持续干旱过程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人为采水进行大田灌溉导致水位反复变化;夏季强降水过程使地下水位持续升高,且不同强度的降水地下水位表现不同;冬季暴雪过程引起水位变化与地面积雪融化时间基本同步;固态降水较液态降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