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维度:一是民主与科学,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者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好三个维度的关系,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键词:三个维度;相互关系;推进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29-01
一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三个维度
1.民主与科学。笔者认为民主与科学应该作广义理解,其不仅包含了民主科学思想,又涵盖了民主与科学制度。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民族经济有了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孕育着新的革命,为先进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经过五四运动,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二 三个维度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1.民主与科学是基础.民主与科学思想、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基础与制度条件。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可以说明这一点。从思想层面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期间掀起了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从民主科学的制度方面讲,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毕竟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相对民主的制度,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权利。这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重要条件。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来看。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发展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李大钊经过深入分析认识到,俄国革命者之所以能够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从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来看。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终落脚点,因为我们吸收、传播马克思主义最终目的就是运用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探索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澤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围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三 把握好三个维度的关系,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从民主思想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民主意识是发展民主的基础。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思想观念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此环境下,要想及时扫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中的障碍,必须坚持和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民主意识。公民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权利,能否自发地行使各项事务民主权利,是民主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民主建设程度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要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的突出地位,加强党公民主意识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占领思想制高点,加强公民民主意识教育。
2.从民主制度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也需要“规矩”来制约,这里的“规矩”就是制度。制度不是永远都不变的,它必须以人为本,根据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能够符合当时的要求。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完善民主制度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切实落实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选举权。2.完善民主生活制度。建立民主生活质量评估制度,民主生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制度本身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稳定性。
3.从宣传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必须着眼于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感召力、亲和力,创新理论思维和话语体系,从传统文化、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那里发掘理论语言的内涵,把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结合起来,将逻辑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用生动活泼、通俗晓畅、平易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帮助人们化解思想困惑,廓清思想迷雾。还要拓展理论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创新理论传播的方式和方法,既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继续开展各种理论宣传普及活动,积极营造学理论、用理论的良好氛围,又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切实掌握网络的理论话语权和传播主动权,不断探索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使之成为大力推广科学理论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白亚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探讨》;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陈金山.《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和路径选择》;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章萌,邹芳莲.《从认知走向认同--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老区建设;2010年16期
[4]汪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层次》;理论导刊;2011年03期
关键词:三个维度;相互关系;推进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29-01
一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三个维度
1.民主与科学。笔者认为民主与科学应该作广义理解,其不仅包含了民主科学思想,又涵盖了民主与科学制度。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民族经济有了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孕育着新的革命,为先进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经过五四运动,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二 三个维度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1.民主与科学是基础.民主与科学思想、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基础与制度条件。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可以说明这一点。从思想层面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期间掀起了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从民主科学的制度方面讲,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毕竟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相对民主的制度,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权利。这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重要条件。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来看。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发展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李大钊经过深入分析认识到,俄国革命者之所以能够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从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来看。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终落脚点,因为我们吸收、传播马克思主义最终目的就是运用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探索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澤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围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三 把握好三个维度的关系,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从民主思想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民主意识是发展民主的基础。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思想观念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此环境下,要想及时扫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中的障碍,必须坚持和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民主意识。公民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权利,能否自发地行使各项事务民主权利,是民主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民主建设程度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要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的突出地位,加强党公民主意识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占领思想制高点,加强公民民主意识教育。
2.从民主制度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也需要“规矩”来制约,这里的“规矩”就是制度。制度不是永远都不变的,它必须以人为本,根据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能够符合当时的要求。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完善民主制度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切实落实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选举权。2.完善民主生活制度。建立民主生活质量评估制度,民主生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制度本身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稳定性。
3.从宣传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必须着眼于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感召力、亲和力,创新理论思维和话语体系,从传统文化、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那里发掘理论语言的内涵,把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结合起来,将逻辑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用生动活泼、通俗晓畅、平易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帮助人们化解思想困惑,廓清思想迷雾。还要拓展理论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创新理论传播的方式和方法,既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继续开展各种理论宣传普及活动,积极营造学理论、用理论的良好氛围,又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切实掌握网络的理论话语权和传播主动权,不断探索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使之成为大力推广科学理论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白亚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探讨》;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陈金山.《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和路径选择》;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章萌,邹芳莲.《从认知走向认同--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老区建设;2010年16期
[4]汪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层次》;理论导刊;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