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促进语文能力、智力与思想认识的发展。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影响着学生学习课文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训练的效果与教育的作用。
一、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课文内容有主有次,叙述有详有略,这都由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教学时如何处理,既要从课文着眼,也要针对学生实际。但是教师往往不避琐细地对课文详写部分加以分析,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得也非常有限。对于文章略写的部分,又不联系课文的整体去细究,简单化地处理过去。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内容搞不清楚,学生的体会也难得全面、深入。为了积极处理课文内容,教师应该从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入手。备课时教师应该理清楚课文有哪些内容,是怎样叙述的,与中心思想有什么联系。
下面对《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内容,作个简单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四段。中间两段是主要的,是对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的具体叙述。头尾两段是次要的,是对“飞夺”的作用与意义的简要说明。课文的中间两段各分两层。两层内容也有主次之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叙述虽不如具体经过那么详细,但是对突出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直接拿教师的理解去教学,还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跟教师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课文的故事感兴趣。喜欢有具体情节的内容,其它的则不留意。要么粗粗一看,要么跳过去。由于不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对中心思想也就难得完整而明确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再调换理解的角度,用心体会学的甘苦。
从学生角度来看《飞夺泸定桥》,抢时间与攻天险的具体经过富有吸引力。文章叙述得详细,文字并不难懂,自己阅读可以体会到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其它内容一扫而过,不甚理解,更不能跟上述内容联系起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就受到限制,学生佩服红军的行动,对于这行动产生的根源与意义却缺乏认识。
调换角度理解,教师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心沟通了,处理起来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课堂上要抓好中间两段内容的理解。这是课文主要部分,具体表现中心思想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抓好了,学生才满足,才有收获。对这两段内容怎样处理,还要细致考虑。两段的前一层都偏重于问题的说明,意思含在词句中,间接地表现中心思想。学生阅读时又不留意,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两段的后一层则相对地减少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这些内容具体,叙述也比较详细,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学生又感兴趣。他们不耐烦教师琐细的分析,希望独立地读一读。有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的明确理解,体会红军战斗行动时,学生就能够自觉联系红军肩负的任务和面临的困难。在深入领会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受到革命理想教育。
在课文中,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主要的,也是作者详写的,这正是文章“强”的所在。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次要的,也是作者略写的,这正是文章“弱”的地方。如果文章强的地方没有什么难懂的,教师可以减少指导,加强学生的自学。遇到文章弱的地方,学生理解有困难又妨碍了深入理解中心时,教师还要加强指导。这就是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这是把课文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处理课文内容的一条思路。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深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抓住主线,开阔思路
在课堂上,常常是按内容叙述的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几段。逐段分析之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地处理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文章由词句段结构而成。词句段联系起来反映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把分析文章结构与揣摩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思路结合起来,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得深入、透彻一些,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就能够灵活。这里结合《鸬鹚》这篇课文来谈。
下面是对《鸬鹚》一文的简单分析:
竖着看表格的中间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了渔人用鸬鹚捉鱼的经过。把这张表格纵横联系起来看,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十分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捉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它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小湖有静有动,鸬鹚的活动给它增添了美丽。鸬鹚训练有素,与渔人配合默契,是渔人的好帮手。这又离不开渔人。可以想见为训练这水鸟,渔人付出了劳动,倾注了感情。不孤立地分析文章的结构,而与体会作者的思路结合起来,对课文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认识就不局限了。像《鸬鹚》这一课,除了从三段来看之外,还可以从小湖、鸬鹚、渔人这三者的联系变化来看。认识文章的部分与整体的思路开阔了,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就相应地灵活起来。《鸬鹚》这篇课文,可以按习惯做法,从结构入手分三段处理。还可以变换方法,从认识事物入手,处理课文内容。先让学生看不同的时间里,湖面有什么变化,体会小湖的美丽。再让学生看湖面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鸬鹚是怎样捉鱼、打破小湖平静的,体会鸬鹚的可爱。然后让学生看谁使鸬鹚这样可爱,从课文哪些地方能体会到渔人为它付出的劳动与感情。这样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给课文分段,把文章结构理一理。文章的结构形式与思想内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处理课文内容,可以从结构入手,但不能忽视与作者思路的联系;也可以从认识事物入手,但不能忽视与分析结构形式相结合。至于从哪方面入手,应该视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而定。像《鸬鹚》这篇课文,结构比较简单,而内容的含蕴却比较丰富。透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体会到小湖是美丽的,鸬鹚是可爱的。美丽可爱的事物都离不开人的劳动与感情。
只要抓住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这条主线,拓宽理解课文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思路,就能够摸索到积极助学的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
一、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课文内容有主有次,叙述有详有略,这都由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教学时如何处理,既要从课文着眼,也要针对学生实际。但是教师往往不避琐细地对课文详写部分加以分析,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得也非常有限。对于文章略写的部分,又不联系课文的整体去细究,简单化地处理过去。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内容搞不清楚,学生的体会也难得全面、深入。为了积极处理课文内容,教师应该从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入手。备课时教师应该理清楚课文有哪些内容,是怎样叙述的,与中心思想有什么联系。
下面对《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内容,作个简单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可以分为四段。中间两段是主要的,是对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的具体叙述。头尾两段是次要的,是对“飞夺”的作用与意义的简要说明。课文的中间两段各分两层。两层内容也有主次之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叙述虽不如具体经过那么详细,但是对突出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直接拿教师的理解去教学,还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跟教师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课文的故事感兴趣。喜欢有具体情节的内容,其它的则不留意。要么粗粗一看,要么跳过去。由于不注意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对中心思想也就难得完整而明确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再调换理解的角度,用心体会学的甘苦。
从学生角度来看《飞夺泸定桥》,抢时间与攻天险的具体经过富有吸引力。文章叙述得详细,文字并不难懂,自己阅读可以体会到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其它内容一扫而过,不甚理解,更不能跟上述内容联系起来。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就受到限制,学生佩服红军的行动,对于这行动产生的根源与意义却缺乏认识。
调换角度理解,教师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心沟通了,处理起来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课堂上要抓好中间两段内容的理解。这是课文主要部分,具体表现中心思想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抓好了,学生才满足,才有收获。对这两段内容怎样处理,还要细致考虑。两段的前一层都偏重于问题的说明,意思含在词句中,间接地表现中心思想。学生阅读时又不留意,教学时应该加强指导。两段的后一层则相对地减少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这些内容具体,叙述也比较详细,直接表现中心思想,学生又感兴趣。他们不耐烦教师琐细的分析,希望独立地读一读。有了对抢时间的关键性和攻天险的艰巨性的明确理解,体会红军战斗行动时,学生就能够自觉联系红军肩负的任务和面临的困难。在深入领会中心思想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受到革命理想教育。
在课文中,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主要的,也是作者详写的,这正是文章“强”的所在。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是次要的,也是作者略写的,这正是文章“弱”的地方。如果文章强的地方没有什么难懂的,教师可以减少指导,加强学生的自学。遇到文章弱的地方,学生理解有困难又妨碍了深入理解中心时,教师还要加强指导。这就是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这是把课文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处理课文内容的一条思路。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深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抓住主线,开阔思路
在课堂上,常常是按内容叙述的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几段。逐段分析之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地处理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文章由词句段结构而成。词句段联系起来反映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把分析文章结构与揣摩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思路结合起来,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得深入、透彻一些,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就能够灵活。这里结合《鸬鹚》这篇课文来谈。
下面是对《鸬鹚》一文的简单分析:
竖着看表格的中间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了渔人用鸬鹚捉鱼的经过。把这张表格纵横联系起来看,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十分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捉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它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小湖有静有动,鸬鹚的活动给它增添了美丽。鸬鹚训练有素,与渔人配合默契,是渔人的好帮手。这又离不开渔人。可以想见为训练这水鸟,渔人付出了劳动,倾注了感情。不孤立地分析文章的结构,而与体会作者的思路结合起来,对课文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认识就不局限了。像《鸬鹚》这一课,除了从三段来看之外,还可以从小湖、鸬鹚、渔人这三者的联系变化来看。认识文章的部分与整体的思路开阔了,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就相应地灵活起来。《鸬鹚》这篇课文,可以按习惯做法,从结构入手分三段处理。还可以变换方法,从认识事物入手,处理课文内容。先让学生看不同的时间里,湖面有什么变化,体会小湖的美丽。再让学生看湖面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鸬鹚是怎样捉鱼、打破小湖平静的,体会鸬鹚的可爱。然后让学生看谁使鸬鹚这样可爱,从课文哪些地方能体会到渔人为它付出的劳动与感情。这样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给课文分段,把文章结构理一理。文章的结构形式与思想内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处理课文内容,可以从结构入手,但不能忽视与作者思路的联系;也可以从认识事物入手,但不能忽视与分析结构形式相结合。至于从哪方面入手,应该视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而定。像《鸬鹚》这篇课文,结构比较简单,而内容的含蕴却比较丰富。透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体会到小湖是美丽的,鸬鹚是可爱的。美丽可爱的事物都离不开人的劳动与感情。
只要抓住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这条主线,拓宽理解课文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思路,就能够摸索到积极助学的处理课文内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