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发展与儒家价值教育的资源

来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 ,其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所带来的影响更是备受关注。经济全球化引生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难题 ,并对教育尤其提出了挑战。从价值教育角度看 ,全球化问题的基本性质仍是科技工业文明下人的主体丧失与价值失落之问题。儒家之教的核心即是价值教育 ,儒家伦理价值的根本精神 ,是自觉精神与理性精神 ,是对人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的注重。这种关注内在心灵贯通、修性成德的教化 ,是全球化与资讯的时代所必需的。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n academia today, and its impact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fields is even more of a concer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given rise to a series of global problems and posed particular challenges to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education, the basic nature of the globalization issue is still the issue of the loss of human subjects and the loss of value unde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re of Confucianism teaching is the value education, the fundamental spirit of Confucianism’s ethical values, the consciousness spirit and the rational spirit, and the emphasis on human’s subjectivity and autonomy. This kind of concern that the inner soul is penetrat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ous virtue is necessary for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源于其存在论根基。以“现实的个人”为存在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 ,实现了哲学的当代性。而“现实的个人”的形成则经历了“自我
通过对某型坦克乘员在高温、噪声和近似实战条件下持续作业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和研究,初步探索了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和有关的生理和心理参数值,这对今后制定
从历史观层次看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后发展国家利用内部和外部有利条件追赶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的超常态发展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类型不是单一而是多样的 ;世界交往中各个民族
历经战国末期诸侯混战、秦朝暴虐统治和汉初休养生息 ,建构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已成为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西汉经学是以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适应当朝统治为前提的。它一经
加强对"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是领导干部道德原则和规范在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领导干部的一系列行为中能表现出来的比较
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有着对道德的深刻洞见,他认为感知在我们的道德行为中有着重要作用。而大多数人的道德感知又是错误的。因此通过苏格拉底方法,教育和启发人们,如何识别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人人熟知的掌故,对于“五斗米”的意义前人共有三种解释:陶渊明 的俸禄,督邮的俸禄,江州刺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笔者认为这三种说法都值得商榷,
墨子“兼爱”思想之伦理学建构,包括:“天志”为根源的价值论、情境认识论、推类方法论及权衡利害的道德实践等部分。本文是顺着认知、思维、行为的脉络考察相关的原典资料,
孔子认为德性是情感受到教化所产生的一种优良的品质,并由此建构起其德性理论。拟从传统与生活两个层面,通过对“智”、“仁”、“勇”三达德和忠恕之道的分析,阐述孔子德性
本文试析中学生嫉妒心理的特点、产生原因及克服嫉妒心理的一般方法。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ealousy, their caus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