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史观是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科理论中涌现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其中钱乘旦先生明确提出要以现代化为主题来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钱乘旦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
现代化史观是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科理论中涌现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钱乘旦先生明确提出要以现代化为主题来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新近由钱乘旦先生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本文主要关注其第一卷即《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以下简称《总论卷》)正是从现代化史观来编撰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最新成果。《总论卷》从一个宏观的视角、以现代化为主题来揭示世界近现代的总体历程。
在作者看来,现代化之所以在欧洲首先出现,是源于西欧中世纪独特的社会结构。其独特的土地占有形式、权力结构、意识形态及存在于体制外的商业和城市力量使得资本主义首先在欧洲出现,加之1500年左右西欧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比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和商业精神的扩展等更是为此准备了条件,农业文明受到冲击,欧洲文明开始转向。此时欧洲“在发展的趋势上而不是在发展的水平上走到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前面”。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意义。
但起点并不意味着启动。当时西欧的许多国家都具备这一准备条件,但是英国率先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而不是最先形成民族国家、最早开始海外扩张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在作者看来是因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要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因为经济的起飞需要有合适的政治条件,对已经具备了准备因素的各个国家而言,谁先克服了个人专制,谁就率先走上现代化。英国首先迈出了这一步,它就得以成为先行者,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者由此提出现代化启动的三个政治条件,即克服专制、国家的统一和国家的独立。这可说是本书考察各国现代化的一个中心视角。
关于工业革命何以在英国首先发生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有许多的争论,有归因于地理因素的,有说是得益于殖民掠夺的,有认为是因为商业发动较早的,有说是因为农奴制瓦解得较早的,也有人认为是圈地运动的开展,还有说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是到英国独有而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条件中去寻找,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政治领域。因为对现代化的起点和启动阶段作了区分,作者对专制王权这一民族国家的早期表现形式的作用有一个历史性的判断。作者认为在早期,专制王权的确立为国家的统一和独立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越到后来,其阻碍作用越明显,不克服专制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历史上法国只有等到七月王朝建立克服专制走上立宪的道路后才开始真正进入工业化时期,美国也是直到独立后才开始了现代化的大踏步前进的。
当现代化在英美法等国启动后,它就对周围国家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他们急起直追,于是现代化开始扩展到邻近的西欧北欧国家,随后波及中欧、南欧、东欧,并随着这些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殖民扩张向世界各个角落推进,现代化也由此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因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现代化在各国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主题是这套书其他几卷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面对现代化这一完全不同的新文明,各国社会都在发生全面的转型,这一过程是在不断的冲突与整合中逐渐完成的,尤其是对那些因殖民扩张而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潮流中来的国家而言,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的,尤其是对那些原有文明积淀深厚的国家来说,“新”与“旧”之间的冲突就更加激烈,社会也更加动荡。
对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众多曲折和反复,作者从现代化启动的三个政治条件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拉美的原因在于“独立时未能及时建立统一的民族和民族国家,权威缺失,致使各拉美国家花费太多的精力来构建现代国家和现代民族”。非洲许多国家的贫穷与动荡,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成构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任务,没能很好地完成内部整合的过程。
在对《总论卷》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先现代化在西欧的准备阶段、启动阶段、成熟与发展阶段、全球扩张阶段和发达国家出现的后现代阶段。这种阶段划分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即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衡量尺度。虽然作者是从政治领域出发探究现代化的启动的,但政治条件的成熟是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前提,是为了工业革命的发动。所以说,工业文明是判断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主要依据。尽管对什么是现代化,学界一直在进行着许多讨论,经济学家主要从工业与服务业在社会中占有的比重或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政治学家主要以政治结构的分化和政治参与程度来解释现代化;社会学家则从社会分层和社会整合程度来看待现代化水平;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结构的变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但作者在文字背后一直将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看做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总论卷》因其“导论”性质,故而无法关注细节与详情,但分述的其他九卷则可弥补其不足。总之,《世界现代化历程》这一著作是我国历史学界以现代化的新世界史观来编撰世界近现代历史的一个有益探索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历史研究领域争鸣局面的一种具体体现。评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
其中钱乘旦先生明确提出要以现代化为主题来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钱乘旦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
现代化史观是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科理论中涌现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钱乘旦先生明确提出要以现代化为主题来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新近由钱乘旦先生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本文主要关注其第一卷即《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以下简称《总论卷》)正是从现代化史观来编撰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最新成果。《总论卷》从一个宏观的视角、以现代化为主题来揭示世界近现代的总体历程。
在作者看来,现代化之所以在欧洲首先出现,是源于西欧中世纪独特的社会结构。其独特的土地占有形式、权力结构、意识形态及存在于体制外的商业和城市力量使得资本主义首先在欧洲出现,加之1500年左右西欧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比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和商业精神的扩展等更是为此准备了条件,农业文明受到冲击,欧洲文明开始转向。此时欧洲“在发展的趋势上而不是在发展的水平上走到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前面”。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意义。
但起点并不意味着启动。当时西欧的许多国家都具备这一准备条件,但是英国率先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而不是最先形成民族国家、最早开始海外扩张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在作者看来是因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要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因为经济的起飞需要有合适的政治条件,对已经具备了准备因素的各个国家而言,谁先克服了个人专制,谁就率先走上现代化。英国首先迈出了这一步,它就得以成为先行者,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者由此提出现代化启动的三个政治条件,即克服专制、国家的统一和国家的独立。这可说是本书考察各国现代化的一个中心视角。
关于工业革命何以在英国首先发生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有许多的争论,有归因于地理因素的,有说是得益于殖民掠夺的,有认为是因为商业发动较早的,有说是因为农奴制瓦解得较早的,也有人认为是圈地运动的开展,还有说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是到英国独有而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条件中去寻找,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政治领域。因为对现代化的起点和启动阶段作了区分,作者对专制王权这一民族国家的早期表现形式的作用有一个历史性的判断。作者认为在早期,专制王权的确立为国家的统一和独立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越到后来,其阻碍作用越明显,不克服专制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历史上法国只有等到七月王朝建立克服专制走上立宪的道路后才开始真正进入工业化时期,美国也是直到独立后才开始了现代化的大踏步前进的。
当现代化在英美法等国启动后,它就对周围国家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他们急起直追,于是现代化开始扩展到邻近的西欧北欧国家,随后波及中欧、南欧、东欧,并随着这些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殖民扩张向世界各个角落推进,现代化也由此进入全球扩张阶段。因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现代化在各国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主题是这套书其他几卷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面对现代化这一完全不同的新文明,各国社会都在发生全面的转型,这一过程是在不断的冲突与整合中逐渐完成的,尤其是对那些因殖民扩张而被迫卷入现代化的潮流中来的国家而言,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的,尤其是对那些原有文明积淀深厚的国家来说,“新”与“旧”之间的冲突就更加激烈,社会也更加动荡。
对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众多曲折和反复,作者从现代化启动的三个政治条件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拉美的原因在于“独立时未能及时建立统一的民族和民族国家,权威缺失,致使各拉美国家花费太多的精力来构建现代国家和现代民族”。非洲许多国家的贫穷与动荡,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成构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任务,没能很好地完成内部整合的过程。
在对《总论卷》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先现代化在西欧的准备阶段、启动阶段、成熟与发展阶段、全球扩张阶段和发达国家出现的后现代阶段。这种阶段划分的背后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即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衡量尺度。虽然作者是从政治领域出发探究现代化的启动的,但政治条件的成熟是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前提,是为了工业革命的发动。所以说,工业文明是判断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主要依据。尽管对什么是现代化,学界一直在进行着许多讨论,经济学家主要从工业与服务业在社会中占有的比重或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政治学家主要以政治结构的分化和政治参与程度来解释现代化;社会学家则从社会分层和社会整合程度来看待现代化水平;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结构的变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但作者在文字背后一直将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看做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总论卷》因其“导论”性质,故而无法关注细节与详情,但分述的其他九卷则可弥补其不足。总之,《世界现代化历程》这一著作是我国历史学界以现代化的新世界史观来编撰世界近现代历史的一个有益探索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历史研究领域争鸣局面的一种具体体现。评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