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的背景分 析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阶段
1党和政府空前重视职业教育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 拿出100个亿用于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职 业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政策体系,所有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都能得到国家助学金。
2职业教育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
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和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高,2008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810万人,2008年 全国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2056万人,2009年全国中职校计划招生860万人。
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在办学方针上,明确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模式方面,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 学方面,明确了“两个加强”,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二)德育工作面临新形势
1党和政府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即中央8号文件)公布,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活动、渠道进行了系统规划,进一步明 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及德育课教学的发展方向。
2中职学生出现新变化
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据抽样调查显示,来自农村家庭、 工人家庭、个体工商业者家庭和无业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在3 000元以下的占90%。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中考的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 养成相对缺乏。受传统观念影响,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 鄙薄职业教育的精神压力。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纪意识比较淡薄,遇事容易冲动。
(三)德育课改需要新推进
1上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改的新突破
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更名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由过去的多达9 门的必修课综合整合为4门必修课。设置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充实了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内容。中职德育课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一是要保持德 育课教学内 容的相对稳定,把不同学制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学、必须掌握的内容列为必修课 。二是给各地各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形势的发展、本地区的实际和学校、学生的 需要,自主、及时地安排相关德育课教学内容,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上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改存在的不足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经 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等必修课的内容设置上,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与变 化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
3上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改的经验
德育课改必须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时落实党和政府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 校德育工作的精神,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德育课改必须与德育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统筹 规划、协调推进,德育课教学内容必须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德育课教学方式方法 必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规 律和特点。
二、德育课课改新方案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
(一)新方案的主要内容
1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 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 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 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2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 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选修课包括:“心理健康”。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 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 、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颁布了四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的教 学大纲。
(二)新方案的主要特点
1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时代感更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新方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方案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新方案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本要求。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四门必修课之中。
2进一步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针对性更强
“三贴近”原则是中共中央8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 四大原则之一,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新方案中得 到进一步体现。例如教学内容从强调“基础知识”,拓展为知识、情感、行为,紧密联系生 产实际,社会实际,教育实际;教学目标由认知、运用二维目标变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 、运用”三维目标,增加了“情感态度观念”。
3进一步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实效性更强
职业教育特色是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具体体现,一般表现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 内容、教育模式的特殊性上,直接关系教育效果。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是历次德育课改的追求 ,新方案的职业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突出。例如,单独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 法突出实践性,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关于新方案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的意义
德育课事关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质量,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 一步坚持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等职业 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德 育课改新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 措,是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需要。
(二)加强学校、教师对实施工作的组织和研究
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学校应组织好校本培训,推进现代教育手段在德育课教 学中的广泛运用。
(三)注重发挥德育课教师的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 ,确保教学目标任务实现,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实践性和吸引力,紧密结合社会实 际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实施教学。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阶段
1党和政府空前重视职业教育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 拿出100个亿用于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职 业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政策体系,所有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都能得到国家助学金。
2职业教育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
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和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高,2008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810万人,2008年 全国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2056万人,2009年全国中职校计划招生860万人。
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在办学方针上,明确了“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模式方面,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 学方面,明确了“两个加强”,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二)德育工作面临新形势
1党和政府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即中央8号文件)公布,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活动、渠道进行了系统规划,进一步明 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及德育课教学的发展方向。
2中职学生出现新变化
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据抽样调查显示,来自农村家庭、 工人家庭、个体工商业者家庭和无业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在3 000元以下的占90%。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中考的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 养成相对缺乏。受传统观念影响,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 鄙薄职业教育的精神压力。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纪意识比较淡薄,遇事容易冲动。
(三)德育课改需要新推进
1上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改的新突破
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更名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由过去的多达9 门的必修课综合整合为4门必修课。设置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充实了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内容。中职德育课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一是要保持德 育课教学内 容的相对稳定,把不同学制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学、必须掌握的内容列为必修课 。二是给各地各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形势的发展、本地区的实际和学校、学生的 需要,自主、及时地安排相关德育课教学内容,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上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改存在的不足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经 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等必修课的内容设置上,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与变 化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
3上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改的经验
德育课改必须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时落实党和政府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 校德育工作的精神,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德育课改必须与德育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统筹 规划、协调推进,德育课教学内容必须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德育课教学方式方法 必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规 律和特点。
二、德育课课改新方案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
(一)新方案的主要内容
1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 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 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 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2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 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选修课包括:“心理健康”。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 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 、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颁布了四门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的教 学大纲。
(二)新方案的主要特点
1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时代感更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新方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方案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新方案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本要求。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四门必修课之中。
2进一步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针对性更强
“三贴近”原则是中共中央8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 四大原则之一,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新方案中得 到进一步体现。例如教学内容从强调“基础知识”,拓展为知识、情感、行为,紧密联系生 产实际,社会实际,教育实际;教学目标由认知、运用二维目标变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 、运用”三维目标,增加了“情感态度观念”。
3进一步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实效性更强
职业教育特色是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具体体现,一般表现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 内容、教育模式的特殊性上,直接关系教育效果。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是历次德育课改的追求 ,新方案的职业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突出。例如,单独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 法突出实践性,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关于新方案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的意义
德育课事关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质量,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 一步坚持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等职业 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德 育课改新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 措,是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需要。
(二)加强学校、教师对实施工作的组织和研究
教师应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学校应组织好校本培训,推进现代教育手段在德育课教 学中的广泛运用。
(三)注重发挥德育课教师的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 ,确保教学目标任务实现,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实践性和吸引力,紧密结合社会实 际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实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