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适应初中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需要,尝试从心理学角度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分析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他们对历史的感悟,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教育职能 初中历史 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面临求学以来的第一次分流,或进入高中继续深造,或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参与技术的培训和教育,这显示了初中教育的基础性;或直接参与社会的竞争,接受社会的选拔,体现了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相似性,即普及性。另一方面是身心快速成长和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知觉、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待锻煉和提高。这一时期是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及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体现了初中教育的教育性。
初中历史课程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历史课程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四有青年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从中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学习能力;初步学会从历史事实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锻炼思维并感受历史的学科魅力及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初中历史学习肩负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任。因而历史教学首先需要了解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其次历史课程的实施应该以综合活动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再次结合初中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进行历史教学。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一种感性认知迅速发展、理性思考处于萌芽的状态。对现象的认识较全面,但对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认识不足。具体来说,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识记具有目的性,对教师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要点,可以自觉认知;对学习的知识能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并且根据需要抽取有效信息加以运用。初中生识记朝着有意性发展。学生对识记的材料进行选择,并不仅限于有兴趣的材料;从识记方法上,初中生机械记忆占主要成分,而分析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注意分配能力。
2.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能力是认知的核心成分。初中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即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才能进行。进入初二阶段,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初三年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3.想象发展的特点。初中生想象具有目的性,能够有目标的想象而不全是不着边际的空想;他们的想象力富有创造性,能突破常规思维;想象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和兴趣性,但有时带有虚构的特点。
二、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职能几点意见
根据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历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对历史的感悟,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其竞争与合作品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前提,也是人类思维不断进步的动力。儿童的好奇心是最宝贵的推动力,推动他们不断求知并在困境中战胜难题。传统观点认为历史教学无非是将一些过去的死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对于历史人们是敬畏的,它的修改和纠正是历史学家们和考古学家们的事情。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定论问题,历史老师都不敢涉猎,更何况学生呢?因而教学中,教师对历史难题是回避的。有些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脑子里会产生很多奇异妙想和疑问。历史教师首先要对他们的好奇心及时表扬,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或者可以把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以待日后解决;其次分析问题时,注意从各个方面全面进行思考。
2.历史学习不等于识记单纯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人类历史的伟大和浩瀚,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增强学生的历史自豪感和责任心。西方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从此中国进入屈辱的近代史,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一次次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场面,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当时中国清政府、爱国知识分子及老百姓对此的态度。历史发展虽然是单向的,不可以重复,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一定程度上再现当时场景,从而让他们在创设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思考历史。
3.历史与现实是一对矛盾,看似不可逾越,事实上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因而历史教育不可能离开现实社会。历史老师一定要时刻注意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历史上“今天”发生的事情;邀请社区内的老人给学生讲过去的事情;也可以先放映历史专题片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写观后感;也可以采用报纸杂志上的新闻引发学生的谈论。
4.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其竞争与合作品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区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对象可以选择当地英雄人物、企业家或革命前辈,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将采访过程记录下来,书写成文,字数可以不限制,只要能说明问题,理清思路即可。把历史学科课程与活动相结合,重视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历史客观性的理解,;增强对历史的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促使他们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活动中无形中培养他们合作习惯,以及对问题探究的精神。
针对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的作用。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积累、思考和分析。用科学方法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到最好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以教育为强国的根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育职能 初中历史 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面临求学以来的第一次分流,或进入高中继续深造,或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参与技术的培训和教育,这显示了初中教育的基础性;或直接参与社会的竞争,接受社会的选拔,体现了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相似性,即普及性。另一方面是身心快速成长和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知觉、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待锻煉和提高。这一时期是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及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体现了初中教育的教育性。
初中历史课程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历史课程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四有青年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从中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学习能力;初步学会从历史事实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锻炼思维并感受历史的学科魅力及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初中历史学习肩负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任。因而历史教学首先需要了解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其次历史课程的实施应该以综合活动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再次结合初中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进行历史教学。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一种感性认知迅速发展、理性思考处于萌芽的状态。对现象的认识较全面,但对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认识不足。具体来说,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识记具有目的性,对教师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要点,可以自觉认知;对学习的知识能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并且根据需要抽取有效信息加以运用。初中生识记朝着有意性发展。学生对识记的材料进行选择,并不仅限于有兴趣的材料;从识记方法上,初中生机械记忆占主要成分,而分析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注意分配能力。
2.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能力是认知的核心成分。初中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即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才能进行。进入初二阶段,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初三年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3.想象发展的特点。初中生想象具有目的性,能够有目标的想象而不全是不着边际的空想;他们的想象力富有创造性,能突破常规思维;想象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和兴趣性,但有时带有虚构的特点。
二、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职能几点意见
根据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历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对历史的感悟,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其竞争与合作品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前提,也是人类思维不断进步的动力。儿童的好奇心是最宝贵的推动力,推动他们不断求知并在困境中战胜难题。传统观点认为历史教学无非是将一些过去的死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对于历史人们是敬畏的,它的修改和纠正是历史学家们和考古学家们的事情。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定论问题,历史老师都不敢涉猎,更何况学生呢?因而教学中,教师对历史难题是回避的。有些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脑子里会产生很多奇异妙想和疑问。历史教师首先要对他们的好奇心及时表扬,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或者可以把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以待日后解决;其次分析问题时,注意从各个方面全面进行思考。
2.历史学习不等于识记单纯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人类历史的伟大和浩瀚,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增强学生的历史自豪感和责任心。西方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从此中国进入屈辱的近代史,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一次次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场面,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当时中国清政府、爱国知识分子及老百姓对此的态度。历史发展虽然是单向的,不可以重复,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一定程度上再现当时场景,从而让他们在创设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思考历史。
3.历史与现实是一对矛盾,看似不可逾越,事实上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因而历史教育不可能离开现实社会。历史老师一定要时刻注意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历史上“今天”发生的事情;邀请社区内的老人给学生讲过去的事情;也可以先放映历史专题片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写观后感;也可以采用报纸杂志上的新闻引发学生的谈论。
4.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其竞争与合作品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区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对象可以选择当地英雄人物、企业家或革命前辈,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将采访过程记录下来,书写成文,字数可以不限制,只要能说明问题,理清思路即可。把历史学科课程与活动相结合,重视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历史客观性的理解,;增强对历史的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促使他们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活动中无形中培养他们合作习惯,以及对问题探究的精神。
针对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的作用。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积累、思考和分析。用科学方法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到最好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以教育为强国的根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