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误解新课程改革的含义
本次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呢?首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可是,有一部分人却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把以前的所有教学方法和方式完全改变,重新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我们还是要保留,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使教学方法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误区二:课程改革过于流于形式
(一)教学内容较深较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虽然我市大多数学校已经选用了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可是还有一部分县、镇或是乡村的学校并没有应用新编的教材,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教材。这些学校在大喊着“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口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课上,为学生讲一些较为繁锁、难于理解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进而失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教学形式过于花俏。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搞好“四个调整”。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四个调整就是要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其实,无论怎样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一些解决心理问题和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我们发现,有些心理健康课一节课下来过程很流畅,课的设计思路很完整,活动组织很新颖,孩子们玩儿得也很愉快,可是孩子们只是高兴地玩过就算了,并没有真正学到了什么或是掌握了什么技巧与能力,这样的课虽然体现了新课程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师生互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从根本上,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大的发展与提高。
(三)心理训练活动不适当。在上心理健康课时,教师们都会为这一节课设计一个或多个心理训练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们更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如小组合作能力、手脑并用的能力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心理课都适于做心理训练,如谈话式(或座谈式)的心理课、新生刚入学的心理课或应对突发性问题的心理辅导课等;还有的教师只注重了心理训练的形式,对训练的组织、参加的人员、训练的内容、结果都没有精心的准备,导致心理训练被迫停止或教师难以驾驭课堂。这样的心理训练活动不仅达不到最终的训练目的,如果组织不好,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各种消极情绪或使他们产生心理矛盾或心理问题。
误区三:过分依重教材
有些教师觉得心理健康教育课很难教,是因为教材所给的内容不像语文、数学有一些读读写写的内容,也不像社会、品德、自然等学科有课文或是科学知识,教材所反映的内容是一些心理问题及心理现象,要比别的学科难理解得多。但是新编的教材篇幅较小,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一课的内容从头看到尾也用不了几分钟的时间,这就使得一些教师为了使这一课的内容能占满整节课的时间,连一幅很简单的一看就懂的配字图片都让学生读上几遍,虽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实质上还是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不应该过分依重教材,不要有那种教材上有的内容就讲,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就不讲的心理,教师在课前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应该适当添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或精心设计一些活动,使教学内容充实一些。
误区四:心理咨询室的虚设
自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心理咨询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几乎能够有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都相应地开展的心理咨询的工作,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可是这些硬件设施的应用却不尽人意。去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填写工作也成了学校的负担。结果心理咨询室成了虚设,完全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误区五:学校不够重视
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还有些学校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到正常工作日程上,而是上级教育部门来组织活动或检查时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什么活动或检查时,就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忽略了。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
本次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呢?首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可是,有一部分人却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把以前的所有教学方法和方式完全改变,重新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我们还是要保留,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使教学方法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误区二:课程改革过于流于形式
(一)教学内容较深较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虽然我市大多数学校已经选用了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可是还有一部分县、镇或是乡村的学校并没有应用新编的教材,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教材。这些学校在大喊着“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口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多数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课上,为学生讲一些较为繁锁、难于理解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进而失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教学形式过于花俏。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搞好“四个调整”。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四个调整就是要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其实,无论怎样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一些解决心理问题和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我们发现,有些心理健康课一节课下来过程很流畅,课的设计思路很完整,活动组织很新颖,孩子们玩儿得也很愉快,可是孩子们只是高兴地玩过就算了,并没有真正学到了什么或是掌握了什么技巧与能力,这样的课虽然体现了新课程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师生互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从根本上,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大的发展与提高。
(三)心理训练活动不适当。在上心理健康课时,教师们都会为这一节课设计一个或多个心理训练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们更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如小组合作能力、手脑并用的能力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心理课都适于做心理训练,如谈话式(或座谈式)的心理课、新生刚入学的心理课或应对突发性问题的心理辅导课等;还有的教师只注重了心理训练的形式,对训练的组织、参加的人员、训练的内容、结果都没有精心的准备,导致心理训练被迫停止或教师难以驾驭课堂。这样的心理训练活动不仅达不到最终的训练目的,如果组织不好,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各种消极情绪或使他们产生心理矛盾或心理问题。
误区三:过分依重教材
有些教师觉得心理健康教育课很难教,是因为教材所给的内容不像语文、数学有一些读读写写的内容,也不像社会、品德、自然等学科有课文或是科学知识,教材所反映的内容是一些心理问题及心理现象,要比别的学科难理解得多。但是新编的教材篇幅较小,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一课的内容从头看到尾也用不了几分钟的时间,这就使得一些教师为了使这一课的内容能占满整节课的时间,连一幅很简单的一看就懂的配字图片都让学生读上几遍,虽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实质上还是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不应该过分依重教材,不要有那种教材上有的内容就讲,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就不讲的心理,教师在课前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应该适当添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或精心设计一些活动,使教学内容充实一些。
误区四:心理咨询室的虚设
自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心理咨询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几乎能够有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都相应地开展的心理咨询的工作,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可是这些硬件设施的应用却不尽人意。去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填写工作也成了学校的负担。结果心理咨询室成了虚设,完全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误区五:学校不够重视
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还有些学校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到正常工作日程上,而是上级教育部门来组织活动或检查时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什么活动或检查时,就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忽略了。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