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提出具体措施,以产业改革、绿色能源推广、合理的城镇规划以及多元治理主体四个方面进行着手生态环境保护,促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绿色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治理;绿色金融;绿色城镇
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由于过度依赖于重工业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那么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产业发展为主,在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之下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绿色产业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生产经济中以绿色技术为主,从事绿色生产活动的社会服务体系。绿色产业的主力军是环保产业,我国在意识到生态环境重要性之后进行的绿色环保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进行绿色产业的变革,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污染项目治理不足
当前制约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是污染项目的治理不足,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第一,部分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设置不足,在园区内未设置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导致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受到制约。第二,虽然政府在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但是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以经济利益为主,导致防治污染的举措并未完备实施,这也给企业所在的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第三,部分畜禽类的养殖企业未实行统一的规划体系,甚至部分为家庭养殖,这种不完善的养殖方式给周边的环境和周围的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乡村环境整治不足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中,乡村环境整治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方面乡村位置偏远,虽然有公路电力等基础建设项目,但是引用水等并未完全进入乡村,这就导致乡村用水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给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的灌溉等带来了不便之处。另一方面乡村垃圾处置仍旧采取简易焚烧或者露天堆放等方式,直接对大气、地下水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影响乡村的生存环境。乡村条件不足,部分小企业之间相互隐瞒,政府治理的执法难度也比较大,使得乡村环境治理更加困难。
(三)发展规划及生态体制建设不足
生态环境建设需要与所处区域的发展规划相互协调,从乡镇发展来说,并不是每个乡镇都有自身的经济优势,这也造成基层政府无法针对乡镇开展特色产业。而部分基层政府就算开展了特色产业,在发展规划方面无法与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契合,有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生态补偿措施、环境损坏奖惩机制并未完全建立或者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整体生态改善受到影响。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措施
(一)推进城镇产业改革,发挥绿色金融支持
推进城镇的产业改革,根据当地的特色将产业体系从高污染、高排放转变为高科技含量、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保证绿色产业的低碳环保性能,将绿色产业发展壮大转变为区域的支撑产业。为了在转型期间维持区域的经济状况,需要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为存量优化。根据国家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绿色改造。第二为提升增量。严格制定企业准入标准,在加大绿色产业扶持力度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旅游业,促使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点企业。为了确保绿色产业成功转型,需要大力推进绿色产业技术支撑和绿色金融支持,以创新基础和资金支持为助力,促进城镇的产业改革。
(二)開发推广绿色能源,推进绿色硬件升级
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经济支柱的绿色企业转型,还可以从基建方面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技术发展,推进城市及乡镇的绿色硬件升级,从而在根源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在城镇建设中,加大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扶持力度,以低消费、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实现居民生活的高效能发展。在交通领域开展绿色转型,促使低碳生活的推进,有效的减少尾气排放以及大气污染,提升居民的生活效率和生活幸福感,促进居民的生存环境建设。与此同时,公共建筑开展绿色建设标准,可以有效的提升居民的节能情况,推进当代的建筑低碳化建设。另一方面推进绿色能源使用,加大风能或者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力度,有效推进煤炭企业的优化改革,促使城镇居民使用的能源结构的转变。
(三)合理规划城镇空间,推动绿色城镇建设
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将产业的布局和人口的布局进行合理分配,缓解区域土地的紧张,推进绿色城镇建设,促使城镇可持续发展。此时需要将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以及各行业的发展区域,将自然资源的承受力度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城镇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或者资源浪费。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可以在规划土地的时候进行产业集中布局,加大区域内的相关产业整合力度,促使城市的功能集合优化。与此同时,城镇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着重当地的人文历史的传承与发扬,将本地的传统文化蕴含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去,促使城镇的绿色人文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可以给城镇布局和区域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四)推动多元主体治理,完善生态治理格局
绿色发展并不仅仅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还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在新媒体时代,企业、社会组织、媒体以及公众需要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以多元化的主体协同政府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在此期间,政府需要加大自身的政策宣传力度,并与各级主体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促使各级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多元主体齐头并进助力生态治理格局。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只有相关主体之间信息的良好沟通,才有助于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使环境污染情况的曝光,督促各级主体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着力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方面都是极大的助力。因此,绿色产业的发展是紧抓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有力整改,紧抓环保薄弱项,依据宏观调控和政府的合理布局,将这些薄弱项进行整理制约,促使绿色产业在祖国大地遍地生花,助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茂兴,叶琪.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绿色发展——兼评环境与发展不相容论[J].经济研究,2017,52(06):17-30.
[2]张艳.新时代中国特色绿色发展的经济机理、效率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8.
[3]刘家露.绿色发展新理念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贵州大学,2019.
(作者单位:榆林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关键词】绿色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治理;绿色金融;绿色城镇
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由于过度依赖于重工业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那么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产业发展为主,在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之下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绿色产业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生产经济中以绿色技术为主,从事绿色生产活动的社会服务体系。绿色产业的主力军是环保产业,我国在意识到生态环境重要性之后进行的绿色环保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加大力度进行绿色产业的变革,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污染项目治理不足
当前制约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是污染项目的治理不足,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第一,部分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设置不足,在园区内未设置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导致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受到制约。第二,虽然政府在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但是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以经济利益为主,导致防治污染的举措并未完备实施,这也给企业所在的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第三,部分畜禽类的养殖企业未实行统一的规划体系,甚至部分为家庭养殖,这种不完善的养殖方式给周边的环境和周围的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乡村环境整治不足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中,乡村环境整治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方面乡村位置偏远,虽然有公路电力等基础建设项目,但是引用水等并未完全进入乡村,这就导致乡村用水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给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的灌溉等带来了不便之处。另一方面乡村垃圾处置仍旧采取简易焚烧或者露天堆放等方式,直接对大气、地下水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影响乡村的生存环境。乡村条件不足,部分小企业之间相互隐瞒,政府治理的执法难度也比较大,使得乡村环境治理更加困难。
(三)发展规划及生态体制建设不足
生态环境建设需要与所处区域的发展规划相互协调,从乡镇发展来说,并不是每个乡镇都有自身的经济优势,这也造成基层政府无法针对乡镇开展特色产业。而部分基层政府就算开展了特色产业,在发展规划方面无法与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契合,有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生态补偿措施、环境损坏奖惩机制并未完全建立或者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整体生态改善受到影响。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措施
(一)推进城镇产业改革,发挥绿色金融支持
推进城镇的产业改革,根据当地的特色将产业体系从高污染、高排放转变为高科技含量、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保证绿色产业的低碳环保性能,将绿色产业发展壮大转变为区域的支撑产业。为了在转型期间维持区域的经济状况,需要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为存量优化。根据国家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绿色改造。第二为提升增量。严格制定企业准入标准,在加大绿色产业扶持力度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旅游业,促使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点企业。为了确保绿色产业成功转型,需要大力推进绿色产业技术支撑和绿色金融支持,以创新基础和资金支持为助力,促进城镇的产业改革。
(二)開发推广绿色能源,推进绿色硬件升级
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经济支柱的绿色企业转型,还可以从基建方面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技术发展,推进城市及乡镇的绿色硬件升级,从而在根源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在城镇建设中,加大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扶持力度,以低消费、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实现居民生活的高效能发展。在交通领域开展绿色转型,促使低碳生活的推进,有效的减少尾气排放以及大气污染,提升居民的生活效率和生活幸福感,促进居民的生存环境建设。与此同时,公共建筑开展绿色建设标准,可以有效的提升居民的节能情况,推进当代的建筑低碳化建设。另一方面推进绿色能源使用,加大风能或者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力度,有效推进煤炭企业的优化改革,促使城镇居民使用的能源结构的转变。
(三)合理规划城镇空间,推动绿色城镇建设
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将产业的布局和人口的布局进行合理分配,缓解区域土地的紧张,推进绿色城镇建设,促使城镇可持续发展。此时需要将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以及各行业的发展区域,将自然资源的承受力度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城镇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或者资源浪费。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可以在规划土地的时候进行产业集中布局,加大区域内的相关产业整合力度,促使城市的功能集合优化。与此同时,城镇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着重当地的人文历史的传承与发扬,将本地的传统文化蕴含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去,促使城镇的绿色人文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可以给城镇布局和区域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四)推动多元主体治理,完善生态治理格局
绿色发展并不仅仅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还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在新媒体时代,企业、社会组织、媒体以及公众需要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以多元化的主体协同政府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在此期间,政府需要加大自身的政策宣传力度,并与各级主体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促使各级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多元主体齐头并进助力生态治理格局。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只有相关主体之间信息的良好沟通,才有助于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使环境污染情况的曝光,督促各级主体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着力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方面都是极大的助力。因此,绿色产业的发展是紧抓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有力整改,紧抓环保薄弱项,依据宏观调控和政府的合理布局,将这些薄弱项进行整理制约,促使绿色产业在祖国大地遍地生花,助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茂兴,叶琪.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绿色发展——兼评环境与发展不相容论[J].经济研究,2017,52(06):17-30.
[2]张艳.新时代中国特色绿色发展的经济机理、效率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8.
[3]刘家露.绿色发展新理念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贵州大学,2019.
(作者单位:榆林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