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界·践有为:构建融合共生的“营地教育”育人生态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0418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泸州市教育实践基地作为首批全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乐学无界,践知有为”为办学理念,守初心、担使命,谱写实践教育新篇章。2018年11月,泸州市教育实践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以下简称“营地”)。在推进“营地教育”的过程中,营地坚持破实践课程脱离社会实际之困局、攻实践活动难以有效组织之难关、解实践课程设计目标单一之难题,积极探索“营地教育”实践活动模式和规律,形成了“一核引领、三为育人、四链支撑、五维聚力”的“营地教育”育人生态。
  一、一核引领:强化实践育人目标引领
  实践育人是营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核心。营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让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多元化方式,强化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发明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坚持将实践育人的目标内化为营地“三为育人、四链支撑、五维聚力”的科学指引。
  二、三为育人:构建实践育人目标体系
  营地践行“乐学无界,践知有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为生、为人和为学为核心的“三为”实践育人目标体系。
  1.懂为生之道
  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理念为支撑,打造了“三生教育”课程,将该系列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衔接,让课程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以“天地人事”之教,涵“生命自觉”之育,旨在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2.明为人之道
  通过集体食宿、自主管理、集体研学等形式,强化学生集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宿舍、食堂文明守护员”行动,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在实现集体利益过程中的个人责任感;通过团建课程以及围绕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国情市情、国防科工、自然生态等主题设计的研学课程,强化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教育,让学生从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引导学生成为有品德之人、有品质之人、有品位之人。
  3.知为学之道
  营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守望盐业文明·传承工匠精神”等主题的综合实践和研学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实践课程中,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为学之术、培养为学之能、遵循为学之道。
  三、四链支撑:搭建实践育人课程支架
  根据实践育人目标,营地搭建形成了包含兴趣链、知识链、实践链和能力链在内的实践育人课程支架,注重增强实践育人的内生动力。
  1.抓住兴趣链
  营地积极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贴近学生个体生活,着眼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在兴趣的基础上生成课程。比如,研学课程“探秘恐龙世界”以“我与恐龙有个约会”为主线进行课程构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与来自一亿六千万年前的友好使者相识、相知、相处、相惜、相约,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验高校生活·探索医学奥秘”研学课程设计则抓住医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体验妈妈怀孕开始,让学生将课程内容与个体建构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这门课程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连接知识链
  营地面向学生现有能力,搭建学习支架,设法调动学生自主性,结合中小学学科课程,跨学科整合课程内容,以PBL模式按选题指导、资料收集、信息整理、成果展示的流程进行教学。所谓PBL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学生通过对井盐进行钻探,了解自贡地质结构,学习古人先进的钻探技术,探究古代盐税历史,了解茶马古道的形成过程;在映秀震中纪念馆,学生可以体会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大爱精神,也能从科学角度认识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发生后我们该怎么办等问题,从而引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3.注重实践链
  营地一直将学生的实践体验放在第一位,通过“亲历—形成—检验—反思”四个阶段,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在“法护成长”实践课程中,学生首先通过法治馆学习法律常识,而后通过模拟法庭情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自发总结形成认识,沉浸式体验运用法律的程序步骤,最后反思实践,获得成长。机器人课程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试错的同时,组织、参与、鼓励学生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平台。
  4.关注能力链
  营地围绕校内外实践,强化实践课程在兴趣链、知识链、实践链落地落实,时刻关注学生在问题探究、行为观察、现象分析中的价值生成。例如,在研学课程中,学生通过选题、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实践探索、成果展示等环节,掌握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和必备能力;在“体验高校生活·探索医学奥秘”研学课程中,学生体悟生命来之不易,懂得了為生之道,明确了为人之道,知道了为学之道,不断促成核心素养的达成。
  四、五维聚力:打造实践育人生态环境
  营地从组织保障、协同成长、立体课程、教师成长、多元评价五个维度统筹规划、协同发力,打造“五维聚力”的实践育人生态环境。
  1.组织保障体系
  在硬件设施资源上,营地建设有高标准户外拓展训练场、运动场、乐学农场、人民防空教育馆、法治馆、非遗传承体验馆、心理健康体验馆、励志馆、禁毒馆、科普活动中心等专题教育场馆和实践教室,全方位保障营地实践育人的实施环境。此外,营地在课程资源上具有显著优势,区域内自然、人文资源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课程资源,区域内的基地、资源点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营地充分利用基地在资源、综合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根据不同资源联合开发课程,进行不同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形成了一小时、两小时和三小时研学圈,常态化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营地积极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的实践教育格局,建立了包含区县社区教育学院、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教育学习中心在内的中小学生实践阵地网络,为学生提供法制宣传、禁毒宣传、志愿服务等多种社区实践和社区服务机会。   2.协同成长体系
  营地作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和研学课程的专门实施机构,在资源统筹、师资等方面具有优势,理应成为区域综合实践和研学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心,通过集体研讨、课程打磨、上示范课等方式,带动周边基地、学校实践课程质量提升。营地努力构建“营地 教培中心 学校”的协同成长体系。协同区县教培中心,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帮助区域提升研学基地课程质量。建立“营地 学校”研学课程实施模式,通过与学校在资源共享、师资交流、课程订制、研学运行机制探索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解决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联系不紧密,研学课程行前、行中和行后衔接度不高、延展性不强的问题,同时促进学校在课程理解、课程开发、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规范化、科学化。
  3.立体课程体系
  学生在营地的实践活动时间相对较少,然而部分考察探究性的实践项目需要较长周期,学生需要在行前了解活动目的地基本情况,行后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后续拓展性学习。所以,基于这个现状,营地构建了“线上 线下”的课程体系。学生来营地之前,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先导学习,了解营地及所要学习实践的课程,做好实践前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激发学习兴趣。来到营地后,及时记录实践过程,认真开展实践活动。离开营地后,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后续拓展性学习,并在平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与评价,保证探究实践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实现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营地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围绕“三种模式教育”(交流互动、实践体验、感悟创新)、“四类教育主题”(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五种特色活动”(礼仪教育、感恩教育、传统工艺、家政体验、体能拓展)创设专题教育类、民族民俗文化教育类、科技创新类、生存体验类、素质拓展类综合实践课程100余门。同时,营地还开发了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和自然生态五大板块在内的24条市内外研学线路,系统构建出“线上 线下”“营地 研学”的立体课程体系。
  4.教师成长体系
  开发课程、组织实践活动先要赋能教师。教师是整个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核心,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是推动实践课程落地生根的根本举措。营地以“思想理论深入、方法深入、行动深入”三深入模式为师资成长搭建赋能体系。通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申报和研学活动、参加教育部装备中心组织的实践课程评比、参加全国研学营地课程交流、建立泸州市教育实践基地智库、开展教师培训以及推进综合实践和研學线路与课程质量提升年等多种形式助力教师成长,促进教师更好地把握和设计符合课程要求、体现课程特点的课程内容,更好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5.多元评价体系
  营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让学生审视自我行为后作出反思性评价,让学生参照他人行为作出对照性评价,让参与实践活动全过程的教师作出阶段性评价和终结评价,以此形成“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的多维度评价模式。活动结束后,营地还将根据学生每项活动的表现,汇总课程评语、学生课表、住宿等情况生成学生成长档案和营地学分证书,构建实践活动的多元评价体系。
  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泸州市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营地的枢纽和中心作用,形成了“一核引领、三为育人、四链支撑、五维聚力”的“营地教育”育人生态,构建了以为生、为人和为学为主体的“三为”实践育人目标体系,课程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100多门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了市内外研学线路24条。营地实践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日趋凸显,其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未来,营地将继续秉承“乐学无界,践之有为”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育人的春风里茁壮生长。
  【于文全 四川省泸州开放大学实践教育学院副院长,讲师;魏乐乐,四川省泸州开放大学实践教育学院助教;郑敏,四川省泸州开放大学实践教育学院助教】
  责任编辑︱赵 庭
其他文献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素养之一,笔者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谈对学生这一素养的培养,供同仁讨论。  我将《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整合为“甲午之危”、“甲午之战”、“甲午之殇”、“甲午之思”四大板块,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激发学生以古鉴今,学以致用,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去。通过运用情境教学、图表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史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等历史教学策略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作为参与精准扶贫的央企的一员,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点心得和体会,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央企扶贫责无旁贷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作为央企,我
他相信,手机POS机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最主流的交易结算方式。  2000年,从武汉某中专毕业后,楚坤怀揣1000元,只身一人到北京打拼。和其他创业者一样,楚坤的成长是一部励志史,做过游泳教练,做过电话营销业务员,最难熬的时候住过地下室。  如今,楚坤与妻子都迁至河北燕郊,生活美满,父母住在同一小区,12岁的大儿子读小学六年级,公司主营业务稳定且专注:盒子支付与金融贷款。  楚坤的朋友非常佩服他的
治理择校热的逻辑,应该是先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在这个情况下,家长自愿选择就近入学。  赵玲一家居住在北京市丰台区,为了孩子将来能够进入西城区上学,夫妻二人早早就买了西城的学区房。  可是,最近赵玲把手里的西城学区房出售了,虽是上世纪80年代老房子,却卖出10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50多平方米面积,总价高达500万元,挂出去几天就卖掉了。  赵玲说:“学区房热度会降温,不如趁政策落地前处理掉。”  赵玲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慈善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是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的光荣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首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成功创办。8年来“公益慈善论坛”已成为中国公益慈善方面深具公信力、备受关注的盛事之一。  论坛
减压体验  临近年中,工作上的事越来越多,情绪也越来越焦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还感觉生活也变得枯燥无味。来试用以下几个简单的办法,还原简单心境,为生活充电吧!  启动“一键还原”  电脑系统里有这个软件,可以一下让电脑恢复到刚刚装好或当初你设定好的最佳状态,再次得以快速地运行。在生活里我们也经常需要“还原”:将前一阵做错事的懊悔彻底丢掉,将一直没有沟通好的一件事情彻底完结,将手机里没用的电话
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的安康市,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平地少、山地多,交通闭塞,贫困程度深。  近年来,安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攻坚克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正努力走具有安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安康市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安康
历史区域演变图,表现的是历史疆域、事件范围甚至是文明的发展演变,蕴含的内容丰富。“由于展现的时空范围长,时距特征也很复杂,除了起始和终结之外,还有中断、接续、衍生等各种情况,在空间上复杂多变”,[1]是时空观念体现和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6年10月浙江省历史选考第29题为例,探讨时空观教学。  一  以下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
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吸引着全球数十亿人民的眼球。我家五口人都是体育迷,随着奥运圣火的再次点燃,全家人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为中国体育代表队加油打气、呐喊助威,期待中国人再一次站在奥林匹克之巅,笑傲世界,唯吾独尊。  每一次奥运会,我和家人都会守在电视机旁当中国队的铁杆粉丝。我家有个“传统习惯”,每赶上重大节日,都要以诗助兴,搞场赛诗会。像奥运会这样的重大赛事,可是全世界人民的狂欢节,更是无诗不
苏州在全国地级市民生发展指数排名中喜獲第一,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励和鞭策。  10月19日,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携手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等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民生研究课题组发布了《2016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报告对全国262个地级市民生发展指数进行了排名。我荣幸地作为地级市代表,领取了民生发展第一的奖牌。  近些年,苏州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5年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