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天里,我和我家的狗一起坐在纱门前等着我外公下班的情景。我的童年生活在一個60年代建立起来的铁路职工社区里,鳞次栉比的房檐、蜿蜒曲折的小巷以及弄堂里穿行不息,即便在最炎热的夏季都携带着丝丝凉意的穿堂风,一并构成了这个南方小城的80印象。孩子和狗都热切地期盼着这个家的老主人,而夏天的风总是先将老主人回家的消息告诉小狗,孩子看着狗撒疯雀跃的样子,也欢快了起来。
如果说评选十种对人类文明影响重大的动物,犬类必列其中。犬类以其灵敏的嗅觉,健壮的体魄以及合群的性格,陪伴了人类文明走过了至少1.5万年的时间。由于漫长的驯化过程,犬类根据人类的需要被特训成不同种类。既有乖巧伶俐的宠物犬,又有凶猛好斗的战斗犬,也有尽职尽责的工作犬。直到今天,纵然我们被高科技装备武装,但是各种犬类的身影仍然出现在侦查、缉毒、排爆、安保、搜救等行动的第一现场。
犬类以其灵敏的嗅觉,健壮的体魄以及合群的性格,陪伴了人类文明走过了至少1.5万年的时间。
探案精英
任何行为必将留下痕迹,这便是司法侦查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但是一些狡猾的罪犯会小心翼翼地隐藏几乎所有明显的痕迹,他们会一一抹去自己的指纹,打扫自己的毛发,斩断所有可以与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线索。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抹去他们在现场和作案工具上遗留下来的气味。对于犬类而言,每个人的气味都是如此的不同,使得它们指认罪犯几乎毫无压力。为了让犬类的这种能力充分发挥,波兰与荷兰的警方建立了一套人体气味鉴别程序,而不少北美的法院采纳了这种程序。这便意味着警犬们终于可以坐在证人席上指认罪犯了。
但是并非所有警犬都能获此殊荣,只有一种名为寻血猎犬(bloodhound)的犬种所提供的证据,才可能被法庭采信。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产生嗅觉的原因说起。气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被人所感受,实际上是由于鼻子与气味源某种程度的接触。气味源中能够呈现出气味的成分,以分子的形式挥发到空气中,再由鼻子里的嗅觉细胞捕获并发出相关信息,负责嗅觉的神经将这条信息传递到大脑,再由大脑判断这是什么气味。因此下次如果一位窈窕淑女擦身而过却又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假如列位看官能寻得住那一缕袅袅余香,也不要觉得茫然扼腕,因为你的鼻子和她体内的信息素分子已经亲密接触过了;当然各位要是进了那五谷轮回的道场被一股恶臭给熏出来,大家也别急着庆幸自己逃得快,因为你的鼻子已经和那一尊尊金菩萨里的甲基吲哚成分亲密接触了,这儿我也不提醒各位人的鼻腔和口腔是连通的了。
现在把话说回来,我们发现嗅觉的灵敏与否,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鼻子里嗅觉细胞的多少和鼻腔里一次能容纳多少包含气味分子的空气。前者说的是质,是对一团气体中气味分子采样能力的强弱问题;后者说的是量,是一次采样所可以利用的样本数量多少的问题。人类的鼻腔里面含有大约500万个嗅觉细胞,而一条腊肠犬的鼻腔里都能容纳1.25亿个以上的嗅觉细胞,一条猎狐犬的嗅觉细胞已经达到了1.47亿个以上。但是两个犬种都还不能胜任警犬的工作,我们常见的黑背警犬,也就是德国牧羊犬,拥有超过2.25亿个嗅觉细胞。而我们前文提到的寻血猎犬,它的嗅觉细胞数量已经突破了3亿个!不仅如此,寻血猎犬那大约15厘米长的大鼻子能容纳大量的样本空气。这两者造就了寻血猎犬能够追踪14天以前留下的细微气味的超凡能力。
稽查先锋
作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平头老百姓,机场海关几乎是我们一睹稽查犬尊容的唯一场所了。它们不仅昭示了一种稽查力量的存在,而且确确实实作为一种有效的稽查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仅以缉毒为例,20世纪50年代,德国最先使用警犬搜查毒品,1978年的意大利,警方利用缉毒犬查获了3143公斤各类毒品,占当时意大利全国查获毒品数量的79%。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使用专业的缉毒犬进行缉毒工作,中国海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关区设立了29个缉毒犬队,仅在2009年一年中,利用缉毒犬查货的走私毒品案件就达到100起之多。
2002年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监狱里发生的一个事件,更让人对缉毒犬的能力刮目相看。在这场事件中,女性犯罪嫌疑人在胸罩内藏匿了少量的大麻,这些大麻与咖啡、胡椒以及薄荷味的乳膏混装在一起,而从这团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想象是什么气味的东西当中,缉毒犬找到了那包大麻。
在一线工作的缉毒犬们,对于它们的出身没有太多要求。一般的缉毒犬都会选择服从命令并且注意力集中的中型工作犬充当。因为它们需要直接与大量平民百姓接触,因此过大的体型会对民众造成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在机场海关见到藏獒的原因。
坊间有流言说训练缉毒犬时,需要先让它们沾染毒瘾,这样缉毒犬们就可以对毒品极度敏感。这种说法自然是无比荒诞的。首先毒品对于犬类而言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物质,在现实行动中,有不少缉毒犬就是因为在发现毒品后咬开包装袋,或舔舐散落的毒品而导致急性中毒,甚至丧命的案例。在训练中虽然会使用毒品样品,培养缉毒犬对各种毒品气味的敏感性,但是毒品特有的气味和吸食毒品是两回事。其次,缉毒犬找到毒品后的兴奋反映不是源自于毒品本身,而是源自于训练。在缉毒犬的训练中,训练员会设计一系列搜寻游戏,将带有毒品气味的各种物品随机藏在训练场的各处,如果缉毒犬找得到,训练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正是通过这种游戏,建立起找到毒品=获得奖励的条件反射,才让缉毒犬对寻找毒品的工作尽心尽责。再次,我们知道在现实工作中,查获毒品是随机发生的事件,或许工作一天也不会查获一起贩毒案件,或许一天之内查获几起,无法人为控制。如果缉毒犬都是瘾君子,那么怎么保证它们在工作中不会毒瘾大发,丧失工作能力?即便通过某种方式满足了毒瘾,谁又能相信处在嗨翻状态下的缉毒犬的判断呢?
当然缉毒工作也不是缉毒犬的独角戏,缉毒犬不会说话,但是往往一个表情,一次犹豫,一个姿态都包含了一定信息。而这种信息也只有长期和缉毒犬耳鬓厮磨的训练员才能读得懂。
如果说评选十种对人类文明影响重大的动物,犬类必列其中。犬类以其灵敏的嗅觉,健壮的体魄以及合群的性格,陪伴了人类文明走过了至少1.5万年的时间。由于漫长的驯化过程,犬类根据人类的需要被特训成不同种类。既有乖巧伶俐的宠物犬,又有凶猛好斗的战斗犬,也有尽职尽责的工作犬。直到今天,纵然我们被高科技装备武装,但是各种犬类的身影仍然出现在侦查、缉毒、排爆、安保、搜救等行动的第一现场。
犬类以其灵敏的嗅觉,健壮的体魄以及合群的性格,陪伴了人类文明走过了至少1.5万年的时间。
探案精英
任何行为必将留下痕迹,这便是司法侦查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但是一些狡猾的罪犯会小心翼翼地隐藏几乎所有明显的痕迹,他们会一一抹去自己的指纹,打扫自己的毛发,斩断所有可以与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线索。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抹去他们在现场和作案工具上遗留下来的气味。对于犬类而言,每个人的气味都是如此的不同,使得它们指认罪犯几乎毫无压力。为了让犬类的这种能力充分发挥,波兰与荷兰的警方建立了一套人体气味鉴别程序,而不少北美的法院采纳了这种程序。这便意味着警犬们终于可以坐在证人席上指认罪犯了。
但是并非所有警犬都能获此殊荣,只有一种名为寻血猎犬(bloodhound)的犬种所提供的证据,才可能被法庭采信。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产生嗅觉的原因说起。气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被人所感受,实际上是由于鼻子与气味源某种程度的接触。气味源中能够呈现出气味的成分,以分子的形式挥发到空气中,再由鼻子里的嗅觉细胞捕获并发出相关信息,负责嗅觉的神经将这条信息传递到大脑,再由大脑判断这是什么气味。因此下次如果一位窈窕淑女擦身而过却又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假如列位看官能寻得住那一缕袅袅余香,也不要觉得茫然扼腕,因为你的鼻子和她体内的信息素分子已经亲密接触过了;当然各位要是进了那五谷轮回的道场被一股恶臭给熏出来,大家也别急着庆幸自己逃得快,因为你的鼻子已经和那一尊尊金菩萨里的甲基吲哚成分亲密接触了,这儿我也不提醒各位人的鼻腔和口腔是连通的了。
现在把话说回来,我们发现嗅觉的灵敏与否,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鼻子里嗅觉细胞的多少和鼻腔里一次能容纳多少包含气味分子的空气。前者说的是质,是对一团气体中气味分子采样能力的强弱问题;后者说的是量,是一次采样所可以利用的样本数量多少的问题。人类的鼻腔里面含有大约500万个嗅觉细胞,而一条腊肠犬的鼻腔里都能容纳1.25亿个以上的嗅觉细胞,一条猎狐犬的嗅觉细胞已经达到了1.47亿个以上。但是两个犬种都还不能胜任警犬的工作,我们常见的黑背警犬,也就是德国牧羊犬,拥有超过2.25亿个嗅觉细胞。而我们前文提到的寻血猎犬,它的嗅觉细胞数量已经突破了3亿个!不仅如此,寻血猎犬那大约15厘米长的大鼻子能容纳大量的样本空气。这两者造就了寻血猎犬能够追踪14天以前留下的细微气味的超凡能力。
稽查先锋
作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平头老百姓,机场海关几乎是我们一睹稽查犬尊容的唯一场所了。它们不仅昭示了一种稽查力量的存在,而且确确实实作为一种有效的稽查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仅以缉毒为例,20世纪50年代,德国最先使用警犬搜查毒品,1978年的意大利,警方利用缉毒犬查获了3143公斤各类毒品,占当时意大利全国查获毒品数量的79%。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使用专业的缉毒犬进行缉毒工作,中国海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关区设立了29个缉毒犬队,仅在2009年一年中,利用缉毒犬查货的走私毒品案件就达到100起之多。
2002年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监狱里发生的一个事件,更让人对缉毒犬的能力刮目相看。在这场事件中,女性犯罪嫌疑人在胸罩内藏匿了少量的大麻,这些大麻与咖啡、胡椒以及薄荷味的乳膏混装在一起,而从这团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想象是什么气味的东西当中,缉毒犬找到了那包大麻。
在一线工作的缉毒犬们,对于它们的出身没有太多要求。一般的缉毒犬都会选择服从命令并且注意力集中的中型工作犬充当。因为它们需要直接与大量平民百姓接触,因此过大的体型会对民众造成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在机场海关见到藏獒的原因。
坊间有流言说训练缉毒犬时,需要先让它们沾染毒瘾,这样缉毒犬们就可以对毒品极度敏感。这种说法自然是无比荒诞的。首先毒品对于犬类而言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物质,在现实行动中,有不少缉毒犬就是因为在发现毒品后咬开包装袋,或舔舐散落的毒品而导致急性中毒,甚至丧命的案例。在训练中虽然会使用毒品样品,培养缉毒犬对各种毒品气味的敏感性,但是毒品特有的气味和吸食毒品是两回事。其次,缉毒犬找到毒品后的兴奋反映不是源自于毒品本身,而是源自于训练。在缉毒犬的训练中,训练员会设计一系列搜寻游戏,将带有毒品气味的各种物品随机藏在训练场的各处,如果缉毒犬找得到,训练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正是通过这种游戏,建立起找到毒品=获得奖励的条件反射,才让缉毒犬对寻找毒品的工作尽心尽责。再次,我们知道在现实工作中,查获毒品是随机发生的事件,或许工作一天也不会查获一起贩毒案件,或许一天之内查获几起,无法人为控制。如果缉毒犬都是瘾君子,那么怎么保证它们在工作中不会毒瘾大发,丧失工作能力?即便通过某种方式满足了毒瘾,谁又能相信处在嗨翻状态下的缉毒犬的判断呢?
当然缉毒工作也不是缉毒犬的独角戏,缉毒犬不会说话,但是往往一个表情,一次犹豫,一个姿态都包含了一定信息。而这种信息也只有长期和缉毒犬耳鬓厮磨的训练员才能读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