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收获语言知识,还要发展思维,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插上有力的翅膀。
  [关键词]:英语教学 思维 效率 层次 交际性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设计出有灵性、有价值、有深度的课堂问题一直是自己不懈的追求,今天,我愿意拾起记忆的绿叶,还其原貌,将自己的思考、收获与各位朋友共享。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收获语言知识,还要发展思维,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插上有力的翅膀。然而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些问题如Do you sleep everyday?(你每天都睡觉吗?)就缺少信息沟通,再加上单调的问法,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开发学生的思维背道而驰。那么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突出针对性,切忌“面面大把抓”
  当我们提一个问题时,应结合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找准切入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不要面面俱到、频繁琐碎。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第二单元“购物”这一话题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本单元开始部分的图片并依次提问:
  You can see a clever girl in this picture.(在图片里你能看见一位很可爱的小女孩。)
  Where is she? (她在哪?)
  What is she doing?(她正在干什么?)
  What does she want to buy?(她想要买什么?)
  通过逐一回答:
  She is in the shop.(她在商店里。)
  She is shopping.(她正在购物。)
  She wants to buy shoes.(她想要买鞋。)
  直接引出重点词汇shop,shopping,buy,同时也向学生点明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即有关购物的话题。这样的提问直接贴合教学的需要,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话题,呈现新的概念,远比再讨论“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吗”等问题要有实效得多。
  二、体现层次性,切忌“一股脑呈现”
  新知识要通过巧妙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学生。那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也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反之,如果一次性地通过提问把新知识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困难,收效自然甚微,更达不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在一次故事教学中,我运用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故事讲的是非常可爱的小猴子Monkey到森林里去玩,它看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松果想去摘取。在这个森林里面还有其他小动物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进而学习表示方位的介词。在认识故事之前,我给孩子们呈现了一个 Guessing game(猜一猜)的活动,将一个nut(坚果)放在自己的手里,然后让孩子们一起来猜What’s in my hand?(我手里的是什么?)孩子们在猜测当中学习了新词nut,随后又问Do you like nuts?What kind of animals likes nuts?(你喜欢坚果吗?哪种动物喜欢坚果?)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引出了故事当中另外一个新词squirrel(松鼠)。在学习故事的时候呢,我同样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故事:There are some animals you know in the story,Who are they?Let’s watch.(故事中有许多你认识的动物,都有谁呢?)在这个问题的支持下,孩子们通过多媒体课件认识了故事中的人物。紧接着我又问这么多的动物Where are they?它们都在哪呢?让孩子们再一次的来从视听的角度学习介词in(在……里面),on(在……上面),under(在……下面)。之后,老师用回忆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来梳理不同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活泼可爱的Monkey在故事当中有什么变化吗?How’s monkey’s feeling in the story?这是我在理解深化环节提出的问题。孩子们通过思索这个问题,了解到Monkey由一开始的非常高兴地来摘nut,到找不到它的nut 就变成very sad,又到最后找到了nut变回happy,这一情绪上的变化,正是故事情节的变化,学生抓住了这一主线,有助于他们对故事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最后,我又提问:Monkey找到了它的nut,What is Monkey going to do?拿到这个nut之后,它会去做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了故事后的活动。孩子们就会去猜测,Monkey会不会把nut 送给它的好朋友呢?它的好朋友又都在哪呢?通过对故事的后续,又回到知识点in,on,under的运用上,让孩子们继续在活动当中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三、关注交际性,切忌“明知故问”
  我们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来交际的。那么课堂中所提的问题就要遵循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真交际”,避免学生盲目操练句型。
  在教学“I can’t find…, Where’s…?”(我找不到……了,它在哪?)句式时,我在课前就把自己的书、笔、玩具等东西藏在教室里,不让学生发现。然后在课上提问:My English book is in the classroom. But I can’t find it. Where’s my book ? You can guess.(我的英语书就在教室里,但我找不到它了,你能猜猜我的书在哪吗?)学生进行猜测,教师到相应的地点寻找,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由于答案的不确定,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师生的交流也是在“找东西”这个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展开,体现了一种真实交际。如果我们把书放在讲桌上,再提问“I can’t find my book. Where’s my book ?”学生回答“It’s on the desk.”那么学生只是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机械的语句操练,这就是一种“假交际”,属于毫无交际意义的“明知故问”了。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实践,借助设疑巧问,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灵动的翅膀,在英语的殿堂展翅翱翔,让英语教学奏出更美妙的乐章!
其他文献
在尤溪人工林生态站内,对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凋落物数量、组成、动态、养分归还量及分解作用的定位研究表明,杉木林生态系统年均落量为1.06t.hm^-2,杉木凋落各组分占总总量的比例表明为:叶〉枝
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对MOOC的继承、完善和超越,把优质的MOOC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对教学模式的重建与创新。基于SPOC理念,本文开展了对环境微生物学课
头痛作为临床上的症状极为常见,从中西医对头痛的认识来浅谈头痛的治疗和用药。分析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头痛的预防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