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的氛围仍然很浓,部分学校在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他们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物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做演示实验时,从出示仪器到进行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通过教师的提示,使学生明确观察的中心和范围,掌握观察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捕捉“奇”的现象,去粗取精,从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我还让学生掌握全面观察、对比观察、重点观察、归纳观察等观察方法,在实验中充分观察物理现象,使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力求清晰、完整、深刻,然后归纳、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探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仪器,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发现其工作原理吗?你能改进这些仪器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接着,采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定性地了解电流热效应与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更好理解焦耳定律的公式。我经常让学生上台帮助做演示实验,面对全班学生,他们会更加细心、全面地观察现象,这比教师演示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又如在讲摩擦力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是否相同,通过观察——思考——再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时我利用旧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放开手脚做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某一物理过程将会产生什么物理现象,实验的目的就是对物理现象进行多角度分析和研究。现象的发生受规律支配,现象背后隐藏着规律,但规律并不会伴随现象的产生而显现出来,需要对现象分析后才能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知识的限制,要把现象背后的规律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一实验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我的做法是先设计一些循序渐进的题目让学生思考,降低难度。例如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我设计以下题目:1.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怎样? 2.小车放在水平的讲台上处于什么状态?要使它运动应该怎么办?当它运动起来后,还受推力作用吗?3.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会停下来?如果小车不受摩擦力的作用还会停下来吗?4.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呢?既然不受摩擦力的情况无法实现,我们可以用逐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来研究,即我们把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观察比较小车的运动情况。怎样减小摩擦呢? 5. 让小车分别在毛巾、纸板、玻璃等不同表面上运动。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6.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实践,这样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也自然提高,规律也自然能找出来。
三、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物理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就隐藏在实验数据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概括出物理规律,也可让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误差。例如在“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我采用列表对比法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在电阻不变情况下,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随之增大几倍;在电压不变情况下,电阻增大几倍,电流也随之缩小几倍;从而归纳得出结论。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实验中,引导学生采用数学计算方法从而归纳得出结论。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实验中,巧妙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发现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处理数据,然后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不断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责任编辑 罗峰
一、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做演示实验时,从出示仪器到进行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通过教师的提示,使学生明确观察的中心和范围,掌握观察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捕捉“奇”的现象,去粗取精,从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我还让学生掌握全面观察、对比观察、重点观察、归纳观察等观察方法,在实验中充分观察物理现象,使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力求清晰、完整、深刻,然后归纳、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探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仪器,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发现其工作原理吗?你能改进这些仪器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接着,采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定性地了解电流热效应与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更好理解焦耳定律的公式。我经常让学生上台帮助做演示实验,面对全班学生,他们会更加细心、全面地观察现象,这比教师演示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又如在讲摩擦力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是否相同,通过观察——思考——再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时我利用旧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放开手脚做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某一物理过程将会产生什么物理现象,实验的目的就是对物理现象进行多角度分析和研究。现象的发生受规律支配,现象背后隐藏着规律,但规律并不会伴随现象的产生而显现出来,需要对现象分析后才能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知识的限制,要把现象背后的规律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一实验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我的做法是先设计一些循序渐进的题目让学生思考,降低难度。例如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我设计以下题目:1.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怎样? 2.小车放在水平的讲台上处于什么状态?要使它运动应该怎么办?当它运动起来后,还受推力作用吗?3.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为什么会停下来?如果小车不受摩擦力的作用还会停下来吗?4.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呢?既然不受摩擦力的情况无法实现,我们可以用逐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来研究,即我们把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观察比较小车的运动情况。怎样减小摩擦呢? 5. 让小车分别在毛巾、纸板、玻璃等不同表面上运动。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6.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实践,这样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也自然提高,规律也自然能找出来。
三、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物理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就隐藏在实验数据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概括出物理规律,也可让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误差。例如在“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我采用列表对比法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在电阻不变情况下,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随之增大几倍;在电压不变情况下,电阻增大几倍,电流也随之缩小几倍;从而归纳得出结论。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实验中,引导学生采用数学计算方法从而归纳得出结论。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实验中,巧妙运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发现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处理数据,然后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不断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