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这是毫无疑问的。指导小学生多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就是以读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先生每教一篇课文,首先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读,直到背下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
小学生的阅读往往带有盲目性,我们应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小学生的阅读要循序渐进,每个层次、阶段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如低年级学生应以朗读、理解词句的意义,读懂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学生应从朗读向默读过渡,在理解词句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课文能分清主次;高年级学生朗读、默读并重,应以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为主,读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导小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还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通过社会生活实践直接感知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如组织学生讲故事,编班级墙报,搞小创作等,使他们实实在在地体验到阅读是学习和生活的迫切需要,从而增强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把握儿童阅读的心理,调动他们阅读的情感,运用语言、图画、音响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其次,在阅读实践中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开展复述课文比赛、背诵课文竞赛、阅读比赛、“说话擂台”、朗诵会、课外阅读汇报等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和读书辅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教学情感、教材创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才能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即从掌握语言文字到理解具体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到运用语言文字。要完成这个过程,在阅读中一定要经历“读—想—说—写”的自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阅读的目标要求,设计好导读的思考题。导读的思路可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层次展开。如在“说”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通过精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根据需要灵活地复述。
在明确阅读内容的基础上要加强能力技巧的训练,要注重读的形式的多样化。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大力采用的,也是最重要的阅读方法。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阅读的方法。这是学习语文的必要过程,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朱自清先生在早年就提出:“教育上的朗诵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基础技能的训练,又是艺术素质的培养;既能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朗读既然是一种基本技能和艺术素质,这就需要对小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逐步培养提高。首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朗读,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颠倒,句读分明。其次,要求学生朗读自如,不凝滞,不夹生,熟练而且有一定的节奏。第三,就是朗读的艺术化、表情化,讲究朗读的停顿、语调和语速等。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著名播音员赵忠祥说过:“对诵读者来说,通过对小说、散文、诗歌的诵读,并通过自己的声音形象地呈现出文字的艺术形象,或者说在某些方面丰富了这个形象,这也是一种再创造。”这种高水平的读书方法,需要经历艰苦而又严格的训练。
默读,是一种用眼睛看,用脑子思考,不出声地阅读文字的读书方法。这种阅读方式的明显特点,就是学生只有视觉和大脑的活动,而不必考虑发音、停顿、语调等问题。和朗诵一样,它是阅读教学最经常采用的、极为重要的训练方式,它不仅可用于讲读课文,还可应用于自读课文。默读也是一项独特的能力,小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它仍将是最主要的获取文字信息和书本知识的手段。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由大声朗读到轻声念诵的过程。也就是说没有诵读的训练,小学生就不会默读。在指导小学生默读时,我们要特别强调读的速度。阅读能力通常包括理解力、记忆力和速度。这三个方面构成了阅读能力的整体。速读,有信息的检索作用,叶圣陶先生强调:“阅读当然越快越好,可以经济时间,但是得以了解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速读以书本为基础,又以理解为先决条件。读得快,又理解得快,记得也快,这就是阅读的高效率。研究资料表明,默读可使阅读速度提高50%,甚至一倍以上,在知识量、专业书籍急剧增多的今天,更需要这种速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一些速读的方式,如扫视法,即以扫视语句为特征的整体性阅读;提要法,主要培养小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以提取文章的各段要求来加快阅读的速度。当然,阅读的速度同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材料的深浅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强化训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才能快速地提高阅读的水平。
(责编 莫彩凤)
一、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
小学生的阅读往往带有盲目性,我们应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动机。小学生的阅读要循序渐进,每个层次、阶段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如低年级学生应以朗读、理解词句的意义,读懂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学生应从朗读向默读过渡,在理解词句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课文能分清主次;高年级学生朗读、默读并重,应以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为主,读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导小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还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通过社会生活实践直接感知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如组织学生讲故事,编班级墙报,搞小创作等,使他们实实在在地体验到阅读是学习和生活的迫切需要,从而增强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把握儿童阅读的心理,调动他们阅读的情感,运用语言、图画、音响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其次,在阅读实践中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开展复述课文比赛、背诵课文竞赛、阅读比赛、“说话擂台”、朗诵会、课外阅读汇报等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和读书辅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教学情感、教材创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才能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即从掌握语言文字到理解具体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到运用语言文字。要完成这个过程,在阅读中一定要经历“读—想—说—写”的自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阅读的目标要求,设计好导读的思考题。导读的思路可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层次展开。如在“说”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通过精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根据需要灵活地复述。
在明确阅读内容的基础上要加强能力技巧的训练,要注重读的形式的多样化。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大力采用的,也是最重要的阅读方法。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阅读的方法。这是学习语文的必要过程,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朱自清先生在早年就提出:“教育上的朗诵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基础技能的训练,又是艺术素质的培养;既能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朗读既然是一种基本技能和艺术素质,这就需要对小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逐步培养提高。首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朗读,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颠倒,句读分明。其次,要求学生朗读自如,不凝滞,不夹生,熟练而且有一定的节奏。第三,就是朗读的艺术化、表情化,讲究朗读的停顿、语调和语速等。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著名播音员赵忠祥说过:“对诵读者来说,通过对小说、散文、诗歌的诵读,并通过自己的声音形象地呈现出文字的艺术形象,或者说在某些方面丰富了这个形象,这也是一种再创造。”这种高水平的读书方法,需要经历艰苦而又严格的训练。
默读,是一种用眼睛看,用脑子思考,不出声地阅读文字的读书方法。这种阅读方式的明显特点,就是学生只有视觉和大脑的活动,而不必考虑发音、停顿、语调等问题。和朗诵一样,它是阅读教学最经常采用的、极为重要的训练方式,它不仅可用于讲读课文,还可应用于自读课文。默读也是一项独特的能力,小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它仍将是最主要的获取文字信息和书本知识的手段。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由大声朗读到轻声念诵的过程。也就是说没有诵读的训练,小学生就不会默读。在指导小学生默读时,我们要特别强调读的速度。阅读能力通常包括理解力、记忆力和速度。这三个方面构成了阅读能力的整体。速读,有信息的检索作用,叶圣陶先生强调:“阅读当然越快越好,可以经济时间,但是得以了解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速读以书本为基础,又以理解为先决条件。读得快,又理解得快,记得也快,这就是阅读的高效率。研究资料表明,默读可使阅读速度提高50%,甚至一倍以上,在知识量、专业书籍急剧增多的今天,更需要这种速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一些速读的方式,如扫视法,即以扫视语句为特征的整体性阅读;提要法,主要培养小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以提取文章的各段要求来加快阅读的速度。当然,阅读的速度同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材料的深浅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强化训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才能快速地提高阅读的水平。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