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初想】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上敬亭山”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又要拉开帷幕了,而“三月三·敬亭山诗会”是其中六大品牌活动之一。我当老师的第一天就向往能带着学生来到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带来的快乐,这正好可以在综合性学习板块中进行一次课外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课的设计,感受“诗意敬亭”与谢朓、李白和宣城梅尧臣等历代大诗人的“美丽之约”,感受“与诗同行”的魅力。
【设计思路】
这是定位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框架内的课外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课课型,包括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是课内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主题活动化、学生主体化、课内外一体化,其目标定位于引领学生在过程中充分利用“敬亭诗山”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学习搜集整理有关描写敬亭山的古诗文,初步学会分类积累、吟诵、欣赏并展示分享成果,渗透宣城这一“上江人文之盛首”“自古诗人地”文化现象的由来。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与特点,以激发学生自我体验,探究、合作的欲望为切入点,又针对学生大多是城区孩子具有思维活泼、组织能力强的特点,特组织上网、采访、交流、踏青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重在活动开展、计划拟定、成果汇报,但教师的指导也不可或缺,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教学设计以板块式、阶梯式呈现,既清晰又简约,拟占用三课时,具体操作板块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搜集诗歌(第一课时)——合作分类(第二课时)——与诗同行(组织课外踏青活动)、欣赏交流——展示汇报(第三课时),以期穿越时空界限,从课内到课外,连接诗文与美景,渗透文化与诗意。
【设计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描写敬亭山的古诗词,增强对诗词的兴趣,并能按一定类别给古诗词分类。
2.通过寻诗、吟诵、诗画、讲故事、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敬亭诗山的魅力。
3.能设计简单的汇报表格,小组编纂诗集。
【教师准备】
《敬亭山诗词赏析》,敬亭山石刻与风景图片,相关表格,制作课件与PPT。
【学生准备】
利用周末设计学习小组的“组名”与“组徽”,设计诗词分类表格,诗词展示汇报会现场布置,诗词专辑。
【活动流程一】
走近江南诗山:遂使敬亭齐五岳
第一板块:调查采访、资料搜集(第一课时)
1.师:又到“三月三,上敬亭山”的时候了,同学们喜欢去敬亭山吗?为什么?(生自由谈)
师简介敬亭山:宣城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云:“故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李白七次登临敬亭山,赋诗四十五首,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还有一位名叫谢朓的太守他也独爱敬亭山,赞美它为“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敬亭山也因“宣城谢守一诗出,遂使声名齐五岳”(刘禹锡语),被誉为“江南诗山”。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整理,查找有关描写敬亭山的古诗。
预设:
敬亭山为什么被称为“江南诗山”?都有哪些描写敬亭山的古诗词呢?
3.布置任务:课外搜集查找有关描写敬亭山的古诗词。
4.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讨论搜集的形式和办法: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考察文化馆、博物馆、宣酒文化园等。
(2)相应分小组,小组合作完成组名与组徽设计,利用周末完成诗词搜集工作。
第二板块:学习分类整理汇编(第二课时)
1.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诗词,在组内推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2.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并由教师拍照整理制作成PPT。
3.按照PPT上整理的目录及背景,各组自由讨论分类方法并学习按照一定类别分类,各小组自领任务,课余进行整理和补充。
学习分类:
预设:
(1)按诗人的朝代分
(南齐)谢朓《游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白居易《窗中列远岫》,刘禹锡《九华山歌》(节选),韩愈,杜牧,刘长卿
(宋)梅尧臣,吴潜
(明)梅鼎祚
(清)梅文鼎,梅清,施闰章
(2)按描写的景物分
寺与诗:杜牧《宣州开元寺南楼》
施闰章《敬亭闲云阁侧寻虎窥泉》
梅尧臣《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
花与诗:谢朓《游东田》
杜牧《江南春》
塔与诗:半山《双塔寺》
吴潜《小重山·怀昭亭》
茶与诗:施闰章《绿雪茶》
(3)按题材分
咏景抒怀:谢朓《抒怀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梅清《敬亭山送春歌》
送别诗:李白《送友人》
梅尧臣《昭亭潭别弟》
(4)按体裁分(略)
4.教师提供按诗人的经历分类模板作为示范。
5.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方法设计表格并合作完成填写。
【活动流程二】
登临江南诗山:屈盘戏马上青山
主题:跟着诗人游敬亭
内容:师生共同寻诗、赏诗、咏诗。
●寻诗路线:梨园—双塔—碑林—广教寺—古昭亭—玉真公主像—皇姑泉—“敬亭绿雪”茶园—翠云庵(原闲云庵)—陵阳峰 ●赏诗:观赏石刻、碑林,拍照,师生同吟。
●咏诗:游戏法,击鼓传花,传到谁手上谁就吟诵一首描写敬亭山的诗歌。(班委会打印好相关诗文提前传发)
●讨论汇报会形式及分组。
【活动流程三】
欣赏江南诗山:相看不厌是敬亭(第三课时)
内容:诗词成果展示会
准备活动:组内推选发言人,可轮流担任,分组进行汇报。
一、诗词故事组
学生根据之前搜集的李白和宣城的故事汇报:
1.师:李白七上敬亭,和友人一起“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何等洒脱!下得山来,纪叟以老春酒盛情款待,何等快意!登临谢朓楼,临风怀谢公,何等风雅!因“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来到桃花潭,留下千古名句,何等悠闲!请听故事小组给大家讲述李白和他们的故事吧。
预设:
(1)李白追随谢朓的故事:《秋登宣城谢朓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师补充:“谢朓楼”因南齐太守谢朓在陵阳峰上筑楼而得名,可登楼北望敬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景象尽收眼底,又被称为“北望楼”,李白登上此楼,登楼凭吊,由景及人,赋诗抒怀。
(2)李白与纪叟的故事:黄泉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3)李白与名士汪伦的故事:根据《赠汪伦》改编。
2.其他学生补充自己搜集到的诗人的故事。
预设:
(1)刘禹锡与崔衍的故事:《赠宣州崔大人见寄》(遥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飞尽柳花初。)
(2)韩愈与“第二故乡”宣城的故事:《游城南十六首》
3.师根据《游宣城泛湖东下》深情讲述陈毅将军与敬亭山的故事:积累诗句:“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二、诗词吟诵组
1.小组展示吟诵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赠汪伦》《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送友人》,杜牧的《江南春》等描写宣城山水的课内名篇。
2.全班练习吟诵吴潜的《小重山·怀昭亭》、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等名篇。
3.自由展示诵读自己喜欢的诗词。
三、诗画欣赏组
小组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并请其他小组为图片配上合适的诗文,师生展示,评价。
四、诗词表演组
1.表演小组在故事组推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词故事编成小剧本,在班级表演。
2.其他小组尝试用教师提供的诗词故事进行改编即兴表演。
预设:
李白与玉真公主的传说。(根据高适的《玉真公主歌》改编)
【活动流程四】
诗词专辑编纂
课外活动:
各组按照自己组搜集和汇报的内容将诗文汇编成册,按照封面、扉页、诗词、插画、排版等分工完成,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一、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地依托综合性学习板块开展语文课外主题活动
将语文课外主题活动课落实到综合性学习板块中,并巧用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与策划,整个活动自成体系又不打乱现有教学流程,占用课时。选题时我也纠结过,矛盾过,最后选择以描写敬亭山的诗词文化为主题,突出了徽风皖韵,起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妙用。事实证明这次活动是有成效的。
二、切实变革学习方式,灵活地将语文课堂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
本次活动从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愿望为开端,以学生自由讨论、自我设计、自由组合、自我选择、相互协作为过程,以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展示为结果,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末,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分头开展诗歌搜集,他们有的摄影,有的走访,有的查阅资料,有的作书面记录……结束时,同学们还认真进行了活动展示和诗词专辑的编纂。
同时这次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敬亭山管委会、太白楼、宣酒文化园等单位都给予学生热情的接待。学生在资料搜集、踏青、展示活动中兴趣浓厚,俨然是小记者、小摄影师、小采风者、小诗人。孩子们第一次以这样独特的视角走近敬亭山,听到那么多耳熟能详的大诗人都在这里流连,不禁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了深深的自豪之感,并在自主搜集的过程中学会了交流、分享、分类、展示与汇报。笔者认为,这样的活动既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本土文化教育和熏陶,更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的良好途径。
三、有效变革评价方式,变被动接受评价到自我认知的觉醒
学生自主搜集的资料、主办的敬亭山诗词欣赏汇报会、编辑的诗集都是这次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成果,这些成果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发展水平,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激励。这种以激励为内涵的评价方式势必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持续发展。
【评析1】
金贤芬老师组织开展的“敬亭诗山 多彩宣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有益尝试。这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两个特点,首先是体现了教师开阔的语文课程资源观。教育从“三月三,上敬亭山”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月着眼,瞄准敬亭诗山这个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把这一资源引入语文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诗歌、感受文化,这不仅是丰富语文学习过程,也是认识家乡、感受家乡文化魅力的过程,对学生是一次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提升的过程。其次是体现了金老师扎实的语文学习实践观。金老师围绕“敬亭诗山”这个独特的课程,不是单一地在课堂上讲解吟诵,而是走出教室,登上敬亭山,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采访搜集,整理分类,吟诵欣赏,使学生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这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自我阅读与鉴赏的能力。特别是活动流程之“欣赏江南诗山,相看不厌是敬亭”的板块设计,多种多样的展示汇报,既是一种交流分享,又是实践学习后的表达与提升,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综合性实践过程、合作性共享环节,学生由此而获得了学习语文的丰厚与快乐。
【评析2】
课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敬亭诗山 多彩宣城》,带着皖南文化特有的灵秀与清新,带着对诗意语文的深度思考和尝试,呈现在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它生动地诠释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1.将课型定位为“课外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课”,体现了开放的语文课程观和语文教学资源观。该设计取材于生活,独具匠心:(1)走近江南诗山:遂使敬亭齐五岳;(2)登临江南诗山:屈盘戏马上青山;(3)欣赏江南诗山:相看不厌是敬亭。这三个单元,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承,犹如自然和谐的系列三部曲,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语文学习资源链。孩子们语文学习的过程,又是体验生活的过程,更是搜集整理资料、感悟诗情画意和才艺展示的过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出书斋,走向课外,走进生活,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对常态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更是语文教育境界的一种质的提升。
2.以诗为媒,走近诗人,走进自然,体现了高雅深厚的文化立意。中国是“诗的国度”。让孩子叩开诗歌的大门,走进神圣的古代诗歌殿堂,品味语言,启迪智慧,体验情感,积淀人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文化使命。宣城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座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富矿,作为宣城市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金老师在《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单元的教学中,积极开发、整合本地域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孩子们登上敬亭,放眼古今,吟诗作画,参悟诗心,体现了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文化视野和责任担当。
3.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经历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展示、自主评价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敬亭诗山 多彩宣城”课外语文主题实践活动,自始至终渗透着一个理念,就是自主和开放。从资料搜集到踏青活动到才艺展示,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教师完全隐蔽为活动的服务者和联络员。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孩子在开放的学习时空、开放的学习资源中,充分彰显个性化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和才艺展示的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知识、能力和独特体验,将是其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市教研室/安徽安庆市教研室/安徽淮南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 刘忠信)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上敬亭山”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又要拉开帷幕了,而“三月三·敬亭山诗会”是其中六大品牌活动之一。我当老师的第一天就向往能带着学生来到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带来的快乐,这正好可以在综合性学习板块中进行一次课外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课的设计,感受“诗意敬亭”与谢朓、李白和宣城梅尧臣等历代大诗人的“美丽之约”,感受“与诗同行”的魅力。
【设计思路】
这是定位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框架内的课外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课课型,包括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是课内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主题活动化、学生主体化、课内外一体化,其目标定位于引领学生在过程中充分利用“敬亭诗山”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学习搜集整理有关描写敬亭山的古诗文,初步学会分类积累、吟诵、欣赏并展示分享成果,渗透宣城这一“上江人文之盛首”“自古诗人地”文化现象的由来。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与特点,以激发学生自我体验,探究、合作的欲望为切入点,又针对学生大多是城区孩子具有思维活泼、组织能力强的特点,特组织上网、采访、交流、踏青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重在活动开展、计划拟定、成果汇报,但教师的指导也不可或缺,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教学设计以板块式、阶梯式呈现,既清晰又简约,拟占用三课时,具体操作板块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搜集诗歌(第一课时)——合作分类(第二课时)——与诗同行(组织课外踏青活动)、欣赏交流——展示汇报(第三课时),以期穿越时空界限,从课内到课外,连接诗文与美景,渗透文化与诗意。
【设计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描写敬亭山的古诗词,增强对诗词的兴趣,并能按一定类别给古诗词分类。
2.通过寻诗、吟诵、诗画、讲故事、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敬亭诗山的魅力。
3.能设计简单的汇报表格,小组编纂诗集。
【教师准备】
《敬亭山诗词赏析》,敬亭山石刻与风景图片,相关表格,制作课件与PPT。
【学生准备】
利用周末设计学习小组的“组名”与“组徽”,设计诗词分类表格,诗词展示汇报会现场布置,诗词专辑。
【活动流程一】
走近江南诗山:遂使敬亭齐五岳
第一板块:调查采访、资料搜集(第一课时)
1.师:又到“三月三,上敬亭山”的时候了,同学们喜欢去敬亭山吗?为什么?(生自由谈)
师简介敬亭山:宣城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云:“故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李白七次登临敬亭山,赋诗四十五首,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还有一位名叫谢朓的太守他也独爱敬亭山,赞美它为“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敬亭山也因“宣城谢守一诗出,遂使声名齐五岳”(刘禹锡语),被誉为“江南诗山”。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整理,查找有关描写敬亭山的古诗。
预设:
敬亭山为什么被称为“江南诗山”?都有哪些描写敬亭山的古诗词呢?
3.布置任务:课外搜集查找有关描写敬亭山的古诗词。
4.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讨论搜集的形式和办法: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考察文化馆、博物馆、宣酒文化园等。
(2)相应分小组,小组合作完成组名与组徽设计,利用周末完成诗词搜集工作。
第二板块:学习分类整理汇编(第二课时)
1.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诗词,在组内推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2.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并由教师拍照整理制作成PPT。
3.按照PPT上整理的目录及背景,各组自由讨论分类方法并学习按照一定类别分类,各小组自领任务,课余进行整理和补充。
学习分类:
预设:
(1)按诗人的朝代分
(南齐)谢朓《游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白居易《窗中列远岫》,刘禹锡《九华山歌》(节选),韩愈,杜牧,刘长卿
(宋)梅尧臣,吴潜
(明)梅鼎祚
(清)梅文鼎,梅清,施闰章
(2)按描写的景物分
寺与诗:杜牧《宣州开元寺南楼》
施闰章《敬亭闲云阁侧寻虎窥泉》
梅尧臣《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
花与诗:谢朓《游东田》
杜牧《江南春》
塔与诗:半山《双塔寺》
吴潜《小重山·怀昭亭》
茶与诗:施闰章《绿雪茶》
(3)按题材分
咏景抒怀:谢朓《抒怀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梅清《敬亭山送春歌》
送别诗:李白《送友人》
梅尧臣《昭亭潭别弟》
(4)按体裁分(略)
4.教师提供按诗人的经历分类模板作为示范。
5.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方法设计表格并合作完成填写。
【活动流程二】
登临江南诗山:屈盘戏马上青山
主题:跟着诗人游敬亭
内容:师生共同寻诗、赏诗、咏诗。
●寻诗路线:梨园—双塔—碑林—广教寺—古昭亭—玉真公主像—皇姑泉—“敬亭绿雪”茶园—翠云庵(原闲云庵)—陵阳峰 ●赏诗:观赏石刻、碑林,拍照,师生同吟。
●咏诗:游戏法,击鼓传花,传到谁手上谁就吟诵一首描写敬亭山的诗歌。(班委会打印好相关诗文提前传发)
●讨论汇报会形式及分组。
【活动流程三】
欣赏江南诗山:相看不厌是敬亭(第三课时)
内容:诗词成果展示会
准备活动:组内推选发言人,可轮流担任,分组进行汇报。
一、诗词故事组
学生根据之前搜集的李白和宣城的故事汇报:
1.师:李白七上敬亭,和友人一起“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何等洒脱!下得山来,纪叟以老春酒盛情款待,何等快意!登临谢朓楼,临风怀谢公,何等风雅!因“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来到桃花潭,留下千古名句,何等悠闲!请听故事小组给大家讲述李白和他们的故事吧。
预设:
(1)李白追随谢朓的故事:《秋登宣城谢朓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师补充:“谢朓楼”因南齐太守谢朓在陵阳峰上筑楼而得名,可登楼北望敬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景象尽收眼底,又被称为“北望楼”,李白登上此楼,登楼凭吊,由景及人,赋诗抒怀。
(2)李白与纪叟的故事:黄泉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3)李白与名士汪伦的故事:根据《赠汪伦》改编。
2.其他学生补充自己搜集到的诗人的故事。
预设:
(1)刘禹锡与崔衍的故事:《赠宣州崔大人见寄》(遥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飞尽柳花初。)
(2)韩愈与“第二故乡”宣城的故事:《游城南十六首》
3.师根据《游宣城泛湖东下》深情讲述陈毅将军与敬亭山的故事:积累诗句:“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二、诗词吟诵组
1.小组展示吟诵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赠汪伦》《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送友人》,杜牧的《江南春》等描写宣城山水的课内名篇。
2.全班练习吟诵吴潜的《小重山·怀昭亭》、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等名篇。
3.自由展示诵读自己喜欢的诗词。
三、诗画欣赏组
小组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并请其他小组为图片配上合适的诗文,师生展示,评价。
四、诗词表演组
1.表演小组在故事组推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词故事编成小剧本,在班级表演。
2.其他小组尝试用教师提供的诗词故事进行改编即兴表演。
预设:
李白与玉真公主的传说。(根据高适的《玉真公主歌》改编)
【活动流程四】
诗词专辑编纂
课外活动:
各组按照自己组搜集和汇报的内容将诗文汇编成册,按照封面、扉页、诗词、插画、排版等分工完成,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一、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地依托综合性学习板块开展语文课外主题活动
将语文课外主题活动课落实到综合性学习板块中,并巧用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与策划,整个活动自成体系又不打乱现有教学流程,占用课时。选题时我也纠结过,矛盾过,最后选择以描写敬亭山的诗词文化为主题,突出了徽风皖韵,起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妙用。事实证明这次活动是有成效的。
二、切实变革学习方式,灵活地将语文课堂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
本次活动从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愿望为开端,以学生自由讨论、自我设计、自由组合、自我选择、相互协作为过程,以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展示为结果,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末,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分头开展诗歌搜集,他们有的摄影,有的走访,有的查阅资料,有的作书面记录……结束时,同学们还认真进行了活动展示和诗词专辑的编纂。
同时这次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敬亭山管委会、太白楼、宣酒文化园等单位都给予学生热情的接待。学生在资料搜集、踏青、展示活动中兴趣浓厚,俨然是小记者、小摄影师、小采风者、小诗人。孩子们第一次以这样独特的视角走近敬亭山,听到那么多耳熟能详的大诗人都在这里流连,不禁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了深深的自豪之感,并在自主搜集的过程中学会了交流、分享、分类、展示与汇报。笔者认为,这样的活动既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本土文化教育和熏陶,更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的良好途径。
三、有效变革评价方式,变被动接受评价到自我认知的觉醒
学生自主搜集的资料、主办的敬亭山诗词欣赏汇报会、编辑的诗集都是这次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成果,这些成果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发展水平,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激励。这种以激励为内涵的评价方式势必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持续发展。
【评析1】
金贤芬老师组织开展的“敬亭诗山 多彩宣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有益尝试。这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两个特点,首先是体现了教师开阔的语文课程资源观。教育从“三月三,上敬亭山”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月着眼,瞄准敬亭诗山这个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把这一资源引入语文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诗歌、感受文化,这不仅是丰富语文学习过程,也是认识家乡、感受家乡文化魅力的过程,对学生是一次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提升的过程。其次是体现了金老师扎实的语文学习实践观。金老师围绕“敬亭诗山”这个独特的课程,不是单一地在课堂上讲解吟诵,而是走出教室,登上敬亭山,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采访搜集,整理分类,吟诵欣赏,使学生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这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自我阅读与鉴赏的能力。特别是活动流程之“欣赏江南诗山,相看不厌是敬亭”的板块设计,多种多样的展示汇报,既是一种交流分享,又是实践学习后的表达与提升,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综合性实践过程、合作性共享环节,学生由此而获得了学习语文的丰厚与快乐。
【评析2】
课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敬亭诗山 多彩宣城》,带着皖南文化特有的灵秀与清新,带着对诗意语文的深度思考和尝试,呈现在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它生动地诠释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1.将课型定位为“课外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课”,体现了开放的语文课程观和语文教学资源观。该设计取材于生活,独具匠心:(1)走近江南诗山:遂使敬亭齐五岳;(2)登临江南诗山:屈盘戏马上青山;(3)欣赏江南诗山:相看不厌是敬亭。这三个单元,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承,犹如自然和谐的系列三部曲,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语文学习资源链。孩子们语文学习的过程,又是体验生活的过程,更是搜集整理资料、感悟诗情画意和才艺展示的过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出书斋,走向课外,走进生活,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对常态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更是语文教育境界的一种质的提升。
2.以诗为媒,走近诗人,走进自然,体现了高雅深厚的文化立意。中国是“诗的国度”。让孩子叩开诗歌的大门,走进神圣的古代诗歌殿堂,品味语言,启迪智慧,体验情感,积淀人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文化使命。宣城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座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富矿,作为宣城市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金老师在《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单元的教学中,积极开发、整合本地域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孩子们登上敬亭,放眼古今,吟诗作画,参悟诗心,体现了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文化视野和责任担当。
3.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经历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展示、自主评价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敬亭诗山 多彩宣城”课外语文主题实践活动,自始至终渗透着一个理念,就是自主和开放。从资料搜集到踏青活动到才艺展示,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教师完全隐蔽为活动的服务者和联络员。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孩子在开放的学习时空、开放的学习资源中,充分彰显个性化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和才艺展示的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知识、能力和独特体验,将是其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市教研室/安徽安庆市教研室/安徽淮南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