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及中央、中革军委等共8.6万余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11月初,中央红军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摧毁敌碉堡上百座,胜利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二道封锁线后进入湖南汝城。11月5日,中央和中革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出发,向湖南与广东交界处的宜章前进,拟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不料蒋介石识破了红军的走向,任命湘军头子何键为“追剿”总司令,指挥湘军、桂军和蒋系薛岳、周浑元部,重兵围堵红军。红军在汝城遭到敌军的抵抗,迫于形势只好放弃汝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汝城有一个文明乡,过去叫文明司。11月6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文明司,红军卫生部、干部团进驻沙洲村。
红军来到沙洲村,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许多村民都上山躲了起来。村民徐解秀因为坐月子,又裹着小脚,只好留下来在家带孩子。
留守的村民很快发现,这次来的部队和以往只会抢东西的白军不同。战士们打扫卫生、清扫街道,看见家门口有柴火就动手帮户主劈柴火,看见水桶里没有水了就帮户主去挑水。不少红军战士疲乏了,也不进村民家门,就在街头、场院里和衣而睡,碰上雨雪天,战士们就挤在屋檐下躲避。
一天,有三位女红军来到徐解秀家,跟她拉家常,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叫老乡们不要怕,回到家里来。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但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只有一张木架床,床上只有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女红军们在急行军中丢弃了行装,只带着一条棉被,徐解秀母子就和三位女红军挤在一张床上,合盖一条被子,而徐解秀的丈夫则睡在门口的草堆上守护着她们。
三位女红军在徐解秀家里住了三天,她们同吃同劳动,有空还帮着带孩子、烧火煮饭,闲暇时给徐解秀夫妇讲革命道理。
三天后,三位女红军要回部队。临行前,女红军们决定把这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夫妇,但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三位女红军见说服不了徐解秀,就不由分說地把被子往床上一扔,抽身就往村外跑,徐解秀赶紧抱起被子,拼命地追了出去。她们在村口推来搡去,相互谦让。一位女红军就从背包中找出一把剪刀,把那条被子剪成了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另外半条她们自己带走。女红军对她说:“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崭新的被子来。”
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那半条被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
徐解秀夫妇送女红军们走过泥泞的田埂,到了山边时,天快黑了。徐解秀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因为是小脚,走路困难,自己不能送,就嘱咐丈夫一定要把红军姐妹安全地送出大山。丈夫当时和她讲好,把女红军们送回部队就返回。可是,这一走,三位女红军战士和徐解秀的丈夫从此杳无音信,也许残酷的战争早已夺走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但在徐解秀的心里,他们一直还活在人世间,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
红军离开沙洲村后,敌人尾随占据了村子,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迫村民们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村民们都不说,敌人就挨家挨户搜。女红军留给徐解秀的半床被子被敌人搜了出来,敌人把她抓了起来,严加审讯。但徐解秀咬紧牙关,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红军的消息。敌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她拖到祠堂里罚跪半天后便放了。
腥风血雨的十几年过去了,革命胜利的喜讯传来了,但徐解秀却没有等到女红军和亲人的音信。她继续在盼望着女红军和亲人的归来,每年一到当年女红军离开村子的那几天,她都要顶着寒风在和女红军分手的路口张望,每次一等就是大半天,青丝变成白发,年年如此。
1984年11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见到了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徐解秀老人。
老人问罗开富:“你能见到红军吗?”
罗开富答道:“能见到。”
老人便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了敌人要来看我的呀!”
老人说到这里,早已泪流满面。现场的人都沉默着,眼角都湿润了。
之后,徐解秀老人领着罗开富来到一间十六七平方米的厢房。厢房四周只有一个小窗,比较昏暗,床上竖有四根竹竿,木质的床腿和竹竿都因年代久远而发亮了。
老人说:“那三个姑娘走后,我就没有再搬动过。心里总在想,红军姑娘一定会回来看我的。”
她抚摸了一下床头继续说:“我们五个人,两个女红军睡一头,我们母子和另一位女红军睡一头,横盖着她们的被子。”
“三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二十岁,心也好,你们说,仅有的一条被子能把半条送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我丈夫送她们上山时,她们还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被呢。’现在我已有被子了,只盼望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了。”
罗开富擦了擦泪水,握着老人的手说:“徐大妈,我一定向红军汇报,尽力帮你找到她们。”老人点点头说:“找到就好,找不到你也要回来看看我呀。”
当晚,罗开富含泪写下了《当年赠被情意浓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新闻报道,随后在《经济日报》刊发。稿件发出后,立即引起了邓颖超、蔡畅、康克清、刘英等老红军的高度重视。在邓颖超的亲自过问下,一场寻找三位女红军的活动在全国展开了。遗憾的是,英雄已无觅处,三位红军姑娘或许早成雪山英魂,或许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后来,邓颖超等老红军还委托记者代表所有的红军战士,给徐解秀老人送去了一床崭新的棉被。北京电视台摄制的关于半条被子的专题片播放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委托北京电视台编导送去由他们签名的一条新被子。
1991年腊月,临终前的徐解秀老人还念念不忘三位女红军和她的丈夫,念念不忘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送给穷人的半条被子。她虽然不懂什么革命的大道理,但她知道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她更加懂得,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跟着红军走。她还叮嘱后人:这座老房子不能拆啊!在她心中,那三位女红军和她的丈夫还会回到这座老房子。徐解秀老人去世后,家里人把她安葬在村后的小山坡上,那里与老屋遥遥相对。为了革命,徐解秀失去了自己的丈夫,57年的等待是漫长的,然而老人并不寂寞,因为她心中始终保留着信念。她深信,总有一天,丈夫会回来的,三个女红军也一定会回来看她的。
11月初,中央红军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摧毁敌碉堡上百座,胜利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二道封锁线后进入湖南汝城。11月5日,中央和中革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出发,向湖南与广东交界处的宜章前进,拟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不料蒋介石识破了红军的走向,任命湘军头子何键为“追剿”总司令,指挥湘军、桂军和蒋系薛岳、周浑元部,重兵围堵红军。红军在汝城遭到敌军的抵抗,迫于形势只好放弃汝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汝城有一个文明乡,过去叫文明司。11月6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文明司,红军卫生部、干部团进驻沙洲村。
红军来到沙洲村,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许多村民都上山躲了起来。村民徐解秀因为坐月子,又裹着小脚,只好留下来在家带孩子。
留守的村民很快发现,这次来的部队和以往只会抢东西的白军不同。战士们打扫卫生、清扫街道,看见家门口有柴火就动手帮户主劈柴火,看见水桶里没有水了就帮户主去挑水。不少红军战士疲乏了,也不进村民家门,就在街头、场院里和衣而睡,碰上雨雪天,战士们就挤在屋檐下躲避。
一天,有三位女红军来到徐解秀家,跟她拉家常,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叫老乡们不要怕,回到家里来。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家中。但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只有一张木架床,床上只有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女红军们在急行军中丢弃了行装,只带着一条棉被,徐解秀母子就和三位女红军挤在一张床上,合盖一条被子,而徐解秀的丈夫则睡在门口的草堆上守护着她们。
三位女红军在徐解秀家里住了三天,她们同吃同劳动,有空还帮着带孩子、烧火煮饭,闲暇时给徐解秀夫妇讲革命道理。
三天后,三位女红军要回部队。临行前,女红军们决定把这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夫妇,但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三位女红军见说服不了徐解秀,就不由分說地把被子往床上一扔,抽身就往村外跑,徐解秀赶紧抱起被子,拼命地追了出去。她们在村口推来搡去,相互谦让。一位女红军就从背包中找出一把剪刀,把那条被子剪成了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另外半条她们自己带走。女红军对她说:“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崭新的被子来。”
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那半条被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
徐解秀夫妇送女红军们走过泥泞的田埂,到了山边时,天快黑了。徐解秀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因为是小脚,走路困难,自己不能送,就嘱咐丈夫一定要把红军姐妹安全地送出大山。丈夫当时和她讲好,把女红军们送回部队就返回。可是,这一走,三位女红军战士和徐解秀的丈夫从此杳无音信,也许残酷的战争早已夺走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但在徐解秀的心里,他们一直还活在人世间,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
红军离开沙洲村后,敌人尾随占据了村子,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迫村民们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村民们都不说,敌人就挨家挨户搜。女红军留给徐解秀的半床被子被敌人搜了出来,敌人把她抓了起来,严加审讯。但徐解秀咬紧牙关,始终没有透露半点红军的消息。敌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她拖到祠堂里罚跪半天后便放了。
腥风血雨的十几年过去了,革命胜利的喜讯传来了,但徐解秀却没有等到女红军和亲人的音信。她继续在盼望着女红军和亲人的归来,每年一到当年女红军离开村子的那几天,她都要顶着寒风在和女红军分手的路口张望,每次一等就是大半天,青丝变成白发,年年如此。
1984年11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见到了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徐解秀老人。
老人问罗开富:“你能见到红军吗?”
罗开富答道:“能见到。”
老人便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了敌人要来看我的呀!”
老人说到这里,早已泪流满面。现场的人都沉默着,眼角都湿润了。
之后,徐解秀老人领着罗开富来到一间十六七平方米的厢房。厢房四周只有一个小窗,比较昏暗,床上竖有四根竹竿,木质的床腿和竹竿都因年代久远而发亮了。
老人说:“那三个姑娘走后,我就没有再搬动过。心里总在想,红军姑娘一定会回来看我的。”
她抚摸了一下床头继续说:“我们五个人,两个女红军睡一头,我们母子和另一位女红军睡一头,横盖着她们的被子。”
“三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二十岁,心也好,你们说,仅有的一条被子能把半条送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我丈夫送她们上山时,她们还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被呢。’现在我已有被子了,只盼望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了。”
罗开富擦了擦泪水,握着老人的手说:“徐大妈,我一定向红军汇报,尽力帮你找到她们。”老人点点头说:“找到就好,找不到你也要回来看看我呀。”
当晚,罗开富含泪写下了《当年赠被情意浓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新闻报道,随后在《经济日报》刊发。稿件发出后,立即引起了邓颖超、蔡畅、康克清、刘英等老红军的高度重视。在邓颖超的亲自过问下,一场寻找三位女红军的活动在全国展开了。遗憾的是,英雄已无觅处,三位红军姑娘或许早成雪山英魂,或许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后来,邓颖超等老红军还委托记者代表所有的红军战士,给徐解秀老人送去了一床崭新的棉被。北京电视台摄制的关于半条被子的专题片播放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委托北京电视台编导送去由他们签名的一条新被子。
1991年腊月,临终前的徐解秀老人还念念不忘三位女红军和她的丈夫,念念不忘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送给穷人的半条被子。她虽然不懂什么革命的大道理,但她知道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她更加懂得,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跟着红军走。她还叮嘱后人:这座老房子不能拆啊!在她心中,那三位女红军和她的丈夫还会回到这座老房子。徐解秀老人去世后,家里人把她安葬在村后的小山坡上,那里与老屋遥遥相对。为了革命,徐解秀失去了自己的丈夫,57年的等待是漫长的,然而老人并不寂寞,因为她心中始终保留着信念。她深信,总有一天,丈夫会回来的,三个女红军也一定会回来看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