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5日,在英国肯辛顿宫,英国女王、其他王室成员及英国贵族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云南红茶。近年来,滇红茶的国际声誉开始大幅提升,得益其“南亚战略”。
今年3月,滇红集团与斯里兰卡伊尔皮提雅公司共同投资4亿美元,合作建立的第一家清洁化生茶茶叶企业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滇红功夫红茶,双方将整合种植、加工、市场等资源,打造一个国际化的精品茶品牌。
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表示,滇红与印度、肯尼亚等国企业的合作也在计划之中。
滇红只是众多寻求“南亚商机”的云南企业之一。距离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简称“南博会”)落幕已有一段时间,但滇企与南亚国家的深入合作才刚刚开始。
取经东博会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云南昆明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热闹过。4月20日,“2013中国绿公司年会”在昆明召开,上千名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汇聚春城。而在6月6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让这座西南的省会城市增添了国际化色彩。
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以及与南亚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云南省近年来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多,已成为中国对南亚开放的重要基地。
而为了办好第一届面向南亚的大型盛会,云南把已经在广西南宁举办了十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看作是可资借鉴的模板。
“南宁有浓厚的东盟味。”一位曾多次参观考察南宁的云南省商务厅人士告诉《支点》记者,整个南宁城的建设规划,尤其是东盟商务区、东盟经济园区都体现出最直观的定位,从城市坐标到服务功能化的聚集,营造了中国最显眼的“东盟专属区”特征。相比而言,昆明规划更多的是一个城市自我发展的建设升级。
或许是第一次举办南博会尚缺经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昆明还没有在环境上形成有南亚特色的商业、文化和生活服务圈,这显然难以对南亚客商形成长期聚集的吸引力和归属感。
如果说东盟特色只是表象的话,那么东盟会给南宁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则是,让它真正有了开放意识。如今,整个广西对外开放都围绕着东盟推动,把博览会作为桥梁,甚至于广西各地的展会、经贸活动都在向东盟会聚拢——从政界、工商界、文化界的交流,到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都形成了面向东盟的向心力。
云南省贸促会副秘书长谭云表示,虽然多年来云南也通过举办中国—南亚论坛、南亚国家商品展以及孟中印缅商务论坛等活动来推动与南亚各国的合作,平台机制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但从全国整体水平比较,商贸、投资规模仍然较低,云南企业走向南亚的步伐还不够快。举办南博会,云南能否将机遇转为成效,既要借力,更要举力。
由内地变口岸
42个国家和地区,2100多家境内外企业参展,以旅游闻名的云南,在经贸方面同样展现出了它的吸引力。
据统计,南博会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67个,签约金额5956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合作项目409个,总投资5378亿元;外资项目58个,协议外资94.34亿美元,比上届昆交会增长58.6%。
举办南博会的目的是创造对接机会,而不是创造展会经济效益。南博会期间,超过千亿的投资都指向了滇中产业新区,而在滇中产业新区分设的台湾工业园、华侨工业园又激发出新的构想。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段钢提出,泰国正大集团已经在这里投资建设泰国产业园区,未来云南也可以尝试规划南亚产业园区。在南博会的催动下,滇中产业新区将酝酿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南亚国家和云南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服务业对接制造业,由于历史原因,云南的产业结构多是资源导向型,没有拿得出手的外向型制造业品牌。由“内地”变“口岸”的身份转变后,这样的经济结构给云南带来了不少难题。云南要做中国面向南亚的门户,就不能只把自己当作中转站。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崇理表示,承接中国东部一流产业和央企入滇,都是助推云南对外开放的好办法。南博会不能仅仅办成一个省的南博会,如何利用这一平台聚集全国之力,是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考量。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称,商务部会继续帮助云南进一步拓展南亚国家的市场,让云南企业走出去,同时也将南亚国家的企业引进来,使贸易和投资更为便利化,从而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更加平衡。
南博会过后,云南不应该只是想着输出什么到南亚,还应该了解南亚国家缺少什么,云南对此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这样才能形成互补。
在一次研讨会上,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龙东林指出,南亚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层次比较落后,而云南和全国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将会使得云南转变为物流输出地,从而占据国际性物流产业链的高端。此外,物流业升级后,还会带动云南加工业和制造业的改变。
他介绍说,南亚国家多为农业大国,但农业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云南可以输出在机电、化工、现代农业技术等优势。此外,以化工产业为例,云南的磷化产业规模大、技术层次高,这对云南输出贸易将会产生巨大效益。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利君预测,云南的制造业和南亚国家的服务业、信息产业将形成高度互补。“印度的信息产业在全世界都很先进,他们的金融业、服务业和生物制药也处于世界顶端水平,我们在输出制造业和农业的同时,也要输入他们的先进技术。”陈利君对本刊记者说。
大企业探路
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列入了国家战略,这是让很多省份羡慕的“金字招牌”。但如何用好,吸引更多投资,挑战仍很严峻。
南亚各国人口共计20亿,无疑是充满商机的大市场。但是,云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与南亚的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而云南与南亚的贸易额只占到了10亿美元左右。
南博会是云南打开局面的契机。对此,云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应担当起探路者角色,进而带动关联性中小企业的介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如果仅仅依靠中小民营企业去试水,最多只能做到小商品贸易,对贸易推动和产业合作升级起不到显著的拉动作用。 在龙东林看来,云南作为中国与南亚接壤最多的省份,这些年来在经贸、文化交流上日趋频繁,作为中国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云南担负着沟通国内与南亚的商贸联系,促进相互之间的往来的任务,需要搭建一个大型平台。
他还认为,在目前全国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国内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市场将资源运送出去,南博会将起到物流、桥梁作用。“第一步是搭建一个商品展示平台,但背后应该是通过商品进行商业接触。”龙东林认为,由商品延伸到商贸,最后发展为文化和政治,这才是南博会应该具备的战略思维。
此前,昆明曾举办多届南亚商品展,但这个商品交易平台最后却沦为了买卖小商品和特产的集市,交易的商品档次也很低下。
“南博会不应该成为这样简单的推销商品的平台。”陈利君对《支点》记者说,博览会上的销售只是一小部分,真正要做的应该是促成南亚与中国及云南的大型企业进行长远合作。
在陈利君看来,南亚商品展既然更名为南博会,就应该勾勒出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提高交易商品的档次,促进投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促进双方政治及民间友谊,这些都是这个平台背后应该具有的功能。
“要扩大双方的人员交流,了解南亚国家的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以适应对方的需求。还要加大人才的培养,此前的会展之所以变成了小商品交易,一个原因就是缺乏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陈利君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提醒说,要考虑到云南与广西的竞争因素。广西先走一步,举行了东博会,云南跟随其后办南博会,双方或多或少都会有竞争。两个国际性的展会一定要将区域分割明确,使各自有主打的区域,避免资源重复和无序竞争。
外交使命
南博会的背后,是中国与南亚建立良好政治关系的结果。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设想,得到了南亚各国政府的一致认同,并表示要共同推动。
云南又一次迎来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打开一张世界地图,寻找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最近通道,目光一定会锁定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孟加拉国驻华大使穆哈迈德·阿齐祖尔·哈克形象地将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比喻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南博会的举办使南方丝绸之路重回地图。
从事中国与南亚政治关系研究的孙士海分析指出,这些年中国与南亚政治关系缓和,商业交流的频繁使多方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近年来,南亚经济在国内消费需求大幅上升、外部资本大量涌入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下不断增长,不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且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和世界重要的新兴市场。
陈利君指出,尽管2012年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再加上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一旦世界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南亚各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其经济增长率仍然有望保持较高水平,这会推动世界经济中心进一步向亚太转移。
去年,南亚国家都纷纷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尤其是加强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在双方的经贸合作中,由于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合作受中印双边经贸合作的影响大。
2012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总额达93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南亚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国,南亚国家则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投资目的地。
从南亚国家商品展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作为一个以经促政、立足亚太、走向世界的战略部署,南博会将在中国外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经贸,还是政府和学术界,都是一个难得的外交平台。” 在首届南博会现场,资深外交官吴建民这样形容这次盛会。
可以预见的是,南博会在向西南开放重要门户的建设当中,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不久的将来,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西亚国家以及环印度洋地区的,包括一些非洲国家,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毫无疑问,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向印度洋,还是向南亚敞开大门,云南这座“桥头堡”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支点杂志2013年8月刊)
今年3月,滇红集团与斯里兰卡伊尔皮提雅公司共同投资4亿美元,合作建立的第一家清洁化生茶茶叶企业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滇红功夫红茶,双方将整合种植、加工、市场等资源,打造一个国际化的精品茶品牌。
滇红集团董事长王天权表示,滇红与印度、肯尼亚等国企业的合作也在计划之中。
滇红只是众多寻求“南亚商机”的云南企业之一。距离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简称“南博会”)落幕已有一段时间,但滇企与南亚国家的深入合作才刚刚开始。
取经东博会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云南昆明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热闹过。4月20日,“2013中国绿公司年会”在昆明召开,上千名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汇聚春城。而在6月6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让这座西南的省会城市增添了国际化色彩。
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以及与南亚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云南省近年来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多,已成为中国对南亚开放的重要基地。
而为了办好第一届面向南亚的大型盛会,云南把已经在广西南宁举办了十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看作是可资借鉴的模板。
“南宁有浓厚的东盟味。”一位曾多次参观考察南宁的云南省商务厅人士告诉《支点》记者,整个南宁城的建设规划,尤其是东盟商务区、东盟经济园区都体现出最直观的定位,从城市坐标到服务功能化的聚集,营造了中国最显眼的“东盟专属区”特征。相比而言,昆明规划更多的是一个城市自我发展的建设升级。
或许是第一次举办南博会尚缺经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昆明还没有在环境上形成有南亚特色的商业、文化和生活服务圈,这显然难以对南亚客商形成长期聚集的吸引力和归属感。
如果说东盟特色只是表象的话,那么东盟会给南宁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则是,让它真正有了开放意识。如今,整个广西对外开放都围绕着东盟推动,把博览会作为桥梁,甚至于广西各地的展会、经贸活动都在向东盟会聚拢——从政界、工商界、文化界的交流,到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都形成了面向东盟的向心力。
云南省贸促会副秘书长谭云表示,虽然多年来云南也通过举办中国—南亚论坛、南亚国家商品展以及孟中印缅商务论坛等活动来推动与南亚各国的合作,平台机制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但从全国整体水平比较,商贸、投资规模仍然较低,云南企业走向南亚的步伐还不够快。举办南博会,云南能否将机遇转为成效,既要借力,更要举力。
由内地变口岸
42个国家和地区,2100多家境内外企业参展,以旅游闻名的云南,在经贸方面同样展现出了它的吸引力。
据统计,南博会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67个,签约金额5956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合作项目409个,总投资5378亿元;外资项目58个,协议外资94.34亿美元,比上届昆交会增长58.6%。
举办南博会的目的是创造对接机会,而不是创造展会经济效益。南博会期间,超过千亿的投资都指向了滇中产业新区,而在滇中产业新区分设的台湾工业园、华侨工业园又激发出新的构想。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段钢提出,泰国正大集团已经在这里投资建设泰国产业园区,未来云南也可以尝试规划南亚产业园区。在南博会的催动下,滇中产业新区将酝酿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南亚国家和云南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服务业对接制造业,由于历史原因,云南的产业结构多是资源导向型,没有拿得出手的外向型制造业品牌。由“内地”变“口岸”的身份转变后,这样的经济结构给云南带来了不少难题。云南要做中国面向南亚的门户,就不能只把自己当作中转站。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崇理表示,承接中国东部一流产业和央企入滇,都是助推云南对外开放的好办法。南博会不能仅仅办成一个省的南博会,如何利用这一平台聚集全国之力,是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考量。
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称,商务部会继续帮助云南进一步拓展南亚国家的市场,让云南企业走出去,同时也将南亚国家的企业引进来,使贸易和投资更为便利化,从而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更加平衡。
南博会过后,云南不应该只是想着输出什么到南亚,还应该了解南亚国家缺少什么,云南对此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这样才能形成互补。
在一次研讨会上,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龙东林指出,南亚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层次比较落后,而云南和全国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将会使得云南转变为物流输出地,从而占据国际性物流产业链的高端。此外,物流业升级后,还会带动云南加工业和制造业的改变。
他介绍说,南亚国家多为农业大国,但农业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云南可以输出在机电、化工、现代农业技术等优势。此外,以化工产业为例,云南的磷化产业规模大、技术层次高,这对云南输出贸易将会产生巨大效益。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利君预测,云南的制造业和南亚国家的服务业、信息产业将形成高度互补。“印度的信息产业在全世界都很先进,他们的金融业、服务业和生物制药也处于世界顶端水平,我们在输出制造业和农业的同时,也要输入他们的先进技术。”陈利君对本刊记者说。
大企业探路
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列入了国家战略,这是让很多省份羡慕的“金字招牌”。但如何用好,吸引更多投资,挑战仍很严峻。
南亚各国人口共计20亿,无疑是充满商机的大市场。但是,云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与南亚的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而云南与南亚的贸易额只占到了10亿美元左右。
南博会是云南打开局面的契机。对此,云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应担当起探路者角色,进而带动关联性中小企业的介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如果仅仅依靠中小民营企业去试水,最多只能做到小商品贸易,对贸易推动和产业合作升级起不到显著的拉动作用。 在龙东林看来,云南作为中国与南亚接壤最多的省份,这些年来在经贸、文化交流上日趋频繁,作为中国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云南担负着沟通国内与南亚的商贸联系,促进相互之间的往来的任务,需要搭建一个大型平台。
他还认为,在目前全国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国内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市场将资源运送出去,南博会将起到物流、桥梁作用。“第一步是搭建一个商品展示平台,但背后应该是通过商品进行商业接触。”龙东林认为,由商品延伸到商贸,最后发展为文化和政治,这才是南博会应该具备的战略思维。
此前,昆明曾举办多届南亚商品展,但这个商品交易平台最后却沦为了买卖小商品和特产的集市,交易的商品档次也很低下。
“南博会不应该成为这样简单的推销商品的平台。”陈利君对《支点》记者说,博览会上的销售只是一小部分,真正要做的应该是促成南亚与中国及云南的大型企业进行长远合作。
在陈利君看来,南亚商品展既然更名为南博会,就应该勾勒出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提高交易商品的档次,促进投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促进双方政治及民间友谊,这些都是这个平台背后应该具有的功能。
“要扩大双方的人员交流,了解南亚国家的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以适应对方的需求。还要加大人才的培养,此前的会展之所以变成了小商品交易,一个原因就是缺乏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陈利君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秀山提醒说,要考虑到云南与广西的竞争因素。广西先走一步,举行了东博会,云南跟随其后办南博会,双方或多或少都会有竞争。两个国际性的展会一定要将区域分割明确,使各自有主打的区域,避免资源重复和无序竞争。
外交使命
南博会的背后,是中国与南亚建立良好政治关系的结果。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设想,得到了南亚各国政府的一致认同,并表示要共同推动。
云南又一次迎来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打开一张世界地图,寻找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最近通道,目光一定会锁定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孟加拉国驻华大使穆哈迈德·阿齐祖尔·哈克形象地将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比喻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南博会的举办使南方丝绸之路重回地图。
从事中国与南亚政治关系研究的孙士海分析指出,这些年中国与南亚政治关系缓和,商业交流的频繁使多方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近年来,南亚经济在国内消费需求大幅上升、外部资本大量涌入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下不断增长,不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且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和世界重要的新兴市场。
陈利君指出,尽管2012年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再加上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一旦世界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南亚各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其经济增长率仍然有望保持较高水平,这会推动世界经济中心进一步向亚太转移。
去年,南亚国家都纷纷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尤其是加强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在双方的经贸合作中,由于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合作受中印双边经贸合作的影响大。
2012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总额达93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南亚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国,南亚国家则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投资目的地。
从南亚国家商品展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作为一个以经促政、立足亚太、走向世界的战略部署,南博会将在中国外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经贸,还是政府和学术界,都是一个难得的外交平台。” 在首届南博会现场,资深外交官吴建民这样形容这次盛会。
可以预见的是,南博会在向西南开放重要门户的建设当中,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不久的将来,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西亚国家以及环印度洋地区的,包括一些非洲国家,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毫无疑问,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向印度洋,还是向南亚敞开大门,云南这座“桥头堡”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支点杂志2013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