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六十大寿刚过,整个紫禁城人人满面春风,无不为此盛事而喜气倍增。
这天晚上,乾清宫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乾隆正大宴群臣。他夹起一块羊肉,嚼后顿觉索然无味,忽然想起什么,长叹一声:“朕虽吃遍天下美味,可都难比羊杂汤!”
旁边的侍膳太监小桂子小心问道:“皇上,难道味道不可口?”乾隆摇摇头:“唉,几年过去了,当年卫辉府老郭家羊杂汤至今还让朕念念不忘啊!”说到这里,他手指刘墉,说:“刘爱卿,你可还记得,当年到河南微服私访,在街上喝羊杂汤一事?”
刘墉听后,马上离席,站起来回道:“启禀万岁,臣记得,当时皇上大赞其味美醇正,不愧为中原一绝。”乾隆感叹道:“是啊,没想到小小卫辉府竟然藏龙卧虎,区区一碗羊杂汤竟然让朕至今难忘。”
刘墉心中一动,趁机说道:“皇上既然如此挂怀,何不去河南体察民情,顺便故地重游?”
这时,留京祝寿的河南巡抚鄂敏马上站起身来,急声回道:“皇上既然想喝老郭家羊杂汤,这有何难,招郭家厨师进宫来,亲自做一碗即可。”
皇上要是去河南巡察,本是好事,可他这般阻拦,却是另有原因。
原来黄河上个月泛滥决堤,数千村庄被淹,而卫辉府一带首当其冲,受灾严重。可鄂敏早把去年治河之款挪作他用,为了怕皇上怪罪治河不力,他只说淹了几个小村庄。
可刘墉私下听闻事情并不像鄂敏所奏,他深知受灾民众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怎奈自己势单力薄,再加上和为鄂敏打马虎眼,乾隆又逢六十大寿,喜听吉言,故而对刘墉所奏未加理睬。
和见状,马上附和道:“皇上大寿刚过,本该休养身心,静享太平,依臣看还是依鄂大人所言,招老郭家厨师进宫,万事皆全。”
几日之后,郭家掌柜郭丰年便到了御膳房。当天晚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杂汤端到乾隆面前,乾隆闻了闻汤的味道,眉头微皱,又轻呷了一口,连连摇头:“这味儿不对啊,和大前年在店里喝的不一样。依朕之见,做汤首要便是水要纯正,其次料要正宗,我看这汤味不正,许是京城之水太硬,不如卫辉府所取黄河的水软。还有,那河南之羊自小啜饮黄河之水,吃平原茂草长大,当然和京城圈养的牲畜有天壤之别。”
小桂子一听,心领神会:“万岁爷放心,小的明白,这就去办。”
鄂敏马上通过驿站,快马加鞭,三日之内,便把上好的水和产自卫辉府的几只活羊悉数运到。乾隆于是把和、鄂敏以及刘墉等爱臣宣进宫来,准备齐享美味羊汤。
可当滚烫的羊汤端到大家面前,乾隆细细闻来,却道:“怎么还是缺点儿什么,和记忆中的香气终是有细微不同。”
皇上的话刚说完,小桂子吓得双腿颤抖着答道:“皇,皇上,这都是按您的嘱咐准备的,掌勺人、食料、用水全都是那老郭家的做法,怎么会还不对味呢?”
鄂敏起身道:“皇上,我看那老郭头肯定是故意显拙,不肯做好此汤,让皇上如此扫兴,此为欺君之罪,留之何用?”
一直在低头沉思的刘墉回道:“皇上请细细思量,那郭丰年何尝不想为皇上做好此汤光耀店面,可惜,他还差一味料没下,故不如皇上当年所喝正宗。”
乾隆一听,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问道:“还差一味料?那老头儿真是胆大包天。”
刘墉笑道:“皇上息怒,其实这味料,郭老头儿也不知道,不过臣却心明如镜,知是何物。”
乾隆哈哈大笑:“刘爱卿在和朕说笑吧,你什么时候也成厨子了?”
刘墉回道:“皇上如若不信,敬请五日之后,再品尝此汤,臣定会让皇上您满意。”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鄂敏一眼,“只不过,这味料还要请鄂敏大人帮忙才是。”
鄂敏答道:“刘大人不必客气,只要能让皇上高兴,臣在所不辞,一切听刘大人吩咐。”
刘墉离席之后,找到鄂敏如此这般交代完毕,鄂敏惊道:“刘大人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做岂不是大不敬?”
刘墉正色道:“鄂大人不必担心,刘某人既然敢在皇上面前夸下海口,自有我的安排,记住,一定要按我说的去做,不得有半点偏差,一定要原汁原味的。”鄂敏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这天中午,小桂子禀道:“皇上,御膳房已把羊杂汤准备好,正等您移驾品尝。只是,按刘大人和鄂大人吩咐,这次用膳,需到御花园去。”
乾隆一听,心里一乐,问道:“去御花园?朕倒要看看这刘墉到底搞什么名堂。”
乾隆一到御花园,只见花园门口正对自己的是一座巨大的黄绸拦起的屏障,屏障前面已经摆好桌椅碗碟。乾隆坐下后,一个传菜太监立刻把一碗扣着盖儿的汤从屏障侧面端了上来,小桂子轻轻地掀开盖儿,乾隆顿时精神一振,微闭起双眼,叹道:“果是旧味,没错,一模一样,这次味儿正了!”于是喝了一口,叫道,“就是这个味儿!”
乾隆抬头问道:“刘爱卿,真有你的,不过,你说的那味料到底是什么,现在可以告诉朕了吧。”
刘墉笑道:“当然可以,现在请皇上转身向后看。”
乾隆侧过身,只见不知何时黄绸屏障已移走,在身后草地上跪着十几个农家汉子,身上的衣服脏破不堪,更令他惊奇的是,那群人旁边竟然拴着两头驴和一头牛,那驴泥巴裹身,而牛的屁股下面竟然还有一坨屎。
乾隆马上站起身来,怒指刘墉:“大胆刘墉,竟然牵牛拉驴来御花园,成何体统?”
刘墉跪在地上,从容答道:“皇上息怒,这正是臣给皇上这碗汤配的料啊。为了让皇上安心用完这碗汤,臣特意让人用布包住驴嘴和牛嘴,以免它们发出声音惊到圣驾。”
“胡说八道,分明是在捉弄朕,这哪是什么汤料?”乾隆气得脸上红一块白一块。
鄂敏眼见皇上震怒,马上回道:“启奏皇上,此事与臣无关,是刘墉让奴才在卫辉府郭家老店的街道上拉来的,还说非要那条街的不可,而且这些人来京城后不许洗澡,并说要保证什么原汁原味。”
刘墉笑道:“皇上,鄂大人说得没错,这些才是保证郭家羊汤原汁原味的材料啊。皇上还记得吗,大前年,您到卫辉府微服私访时,当时喝的羊汤正是在乡野村夫游走、村舍牲畜横行的街上喝的。诸味嗅为先,前两次没了他们,自然缺少那次臣与您所用之汤的味道,需知那湯味是掺杂着百姓之气味的呀。”说到这里,刘墉大声喊道,“皇上,这汤味正宗与否皆源于民,无民之味,其淡无比!”
乾隆皇帝听完这话,神情由怒转喜,又由喜转惊,连忙拉起刘墉:“爱卿所言极是。”说着,一挥手对那群老百姓说,“你们也起来吧。” 刘墉对那些人说:“快向皇上说说你们今年收成怎么样?”
此时,鄂敏抬头瞪了一眼刘墉,又笑着对那些百姓说:“既然刘大人要你们说,你们一定要如实讲来。”
十几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年轻人低眉看了一眼鄂敏,说道:“皇上,今年我们收成不错,就是旁边有个村被淹了几亩地,官府及时赈灾了,我们都不缺吃不缺穿,这都是皇上您的恩泽!”刘墉一听,失望地叹了口气。
乾隆淡淡一笑,转头对刘墉说:“刘爱卿啊,你刚才说得没错,正宗之味源自于民,朕这一国之主自然也不能远民太久,朕想好了,就按你说的,过两天就启程前去河南视察民情。对了,这次我们还是微服私访,为了不透露风声,鄂大人就不要提前回去了,时刻陪在朕身边。”
鄂敏一听,吓得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滚,一下子瘫在地上,哭道:“皇上,奴才该死,为了不在皇上大寿之时给您添堵,奴才谎报了灾情,其实河南这次受灾包括卫辉府在内二十余县被淹,上百万人……”
乾隆大骂道:“好你个鄂敏,朕这一唬就把你唬出真话来了。真是大逆不道,欺君罔上!”说完,摆摆手,两个侍卫便把鄂敏拖了下去。
年轻男子见状,马上跪在地上:“皇上饶命,都是鄂大人指示我们这样说的。”
乾隆和蔼地说:“朕恕你们无罪。”转过头又对刘墉说:“刘爱卿,真是难为你如此处心积虑,都怪朕借着过六十大寿的高兴劲儿,听信了和和鄂敏的话。”
“可皇上怎么今天又相信臣的话,主动提出去河南呢?”刘墉面露不解之色。 乾隆苦笑着说:“朕又不是傻子,你看他们个个瘦得皮包骨、面色蜡黄,还硬说有吃有喝。”接着,他郑重其事地对刘墉说,“现在,朕准许你全权处理河南灾情,即日前去户部着手赈灾事宜。”
说完,他长叹一声:“今日之汤,让朕品出很多道理,你的话警醒了朕,这天下第一味啊,正是百姓之味,而治国何尝不是如此,久居庙堂,不融于民,耳必塞,言必堵啊。”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
(段明 图)
这天晚上,乾清宫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乾隆正大宴群臣。他夹起一块羊肉,嚼后顿觉索然无味,忽然想起什么,长叹一声:“朕虽吃遍天下美味,可都难比羊杂汤!”
旁边的侍膳太监小桂子小心问道:“皇上,难道味道不可口?”乾隆摇摇头:“唉,几年过去了,当年卫辉府老郭家羊杂汤至今还让朕念念不忘啊!”说到这里,他手指刘墉,说:“刘爱卿,你可还记得,当年到河南微服私访,在街上喝羊杂汤一事?”
刘墉听后,马上离席,站起来回道:“启禀万岁,臣记得,当时皇上大赞其味美醇正,不愧为中原一绝。”乾隆感叹道:“是啊,没想到小小卫辉府竟然藏龙卧虎,区区一碗羊杂汤竟然让朕至今难忘。”
刘墉心中一动,趁机说道:“皇上既然如此挂怀,何不去河南体察民情,顺便故地重游?”
这时,留京祝寿的河南巡抚鄂敏马上站起身来,急声回道:“皇上既然想喝老郭家羊杂汤,这有何难,招郭家厨师进宫来,亲自做一碗即可。”
皇上要是去河南巡察,本是好事,可他这般阻拦,却是另有原因。
原来黄河上个月泛滥决堤,数千村庄被淹,而卫辉府一带首当其冲,受灾严重。可鄂敏早把去年治河之款挪作他用,为了怕皇上怪罪治河不力,他只说淹了几个小村庄。
可刘墉私下听闻事情并不像鄂敏所奏,他深知受灾民众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怎奈自己势单力薄,再加上和为鄂敏打马虎眼,乾隆又逢六十大寿,喜听吉言,故而对刘墉所奏未加理睬。
和见状,马上附和道:“皇上大寿刚过,本该休养身心,静享太平,依臣看还是依鄂大人所言,招老郭家厨师进宫,万事皆全。”
几日之后,郭家掌柜郭丰年便到了御膳房。当天晚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杂汤端到乾隆面前,乾隆闻了闻汤的味道,眉头微皱,又轻呷了一口,连连摇头:“这味儿不对啊,和大前年在店里喝的不一样。依朕之见,做汤首要便是水要纯正,其次料要正宗,我看这汤味不正,许是京城之水太硬,不如卫辉府所取黄河的水软。还有,那河南之羊自小啜饮黄河之水,吃平原茂草长大,当然和京城圈养的牲畜有天壤之别。”
小桂子一听,心领神会:“万岁爷放心,小的明白,这就去办。”
鄂敏马上通过驿站,快马加鞭,三日之内,便把上好的水和产自卫辉府的几只活羊悉数运到。乾隆于是把和、鄂敏以及刘墉等爱臣宣进宫来,准备齐享美味羊汤。
可当滚烫的羊汤端到大家面前,乾隆细细闻来,却道:“怎么还是缺点儿什么,和记忆中的香气终是有细微不同。”
皇上的话刚说完,小桂子吓得双腿颤抖着答道:“皇,皇上,这都是按您的嘱咐准备的,掌勺人、食料、用水全都是那老郭家的做法,怎么会还不对味呢?”
鄂敏起身道:“皇上,我看那老郭头肯定是故意显拙,不肯做好此汤,让皇上如此扫兴,此为欺君之罪,留之何用?”
一直在低头沉思的刘墉回道:“皇上请细细思量,那郭丰年何尝不想为皇上做好此汤光耀店面,可惜,他还差一味料没下,故不如皇上当年所喝正宗。”
乾隆一听,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问道:“还差一味料?那老头儿真是胆大包天。”
刘墉笑道:“皇上息怒,其实这味料,郭老头儿也不知道,不过臣却心明如镜,知是何物。”
乾隆哈哈大笑:“刘爱卿在和朕说笑吧,你什么时候也成厨子了?”
刘墉回道:“皇上如若不信,敬请五日之后,再品尝此汤,臣定会让皇上您满意。”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鄂敏一眼,“只不过,这味料还要请鄂敏大人帮忙才是。”
鄂敏答道:“刘大人不必客气,只要能让皇上高兴,臣在所不辞,一切听刘大人吩咐。”
刘墉离席之后,找到鄂敏如此这般交代完毕,鄂敏惊道:“刘大人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做岂不是大不敬?”
刘墉正色道:“鄂大人不必担心,刘某人既然敢在皇上面前夸下海口,自有我的安排,记住,一定要按我说的去做,不得有半点偏差,一定要原汁原味的。”鄂敏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这天中午,小桂子禀道:“皇上,御膳房已把羊杂汤准备好,正等您移驾品尝。只是,按刘大人和鄂大人吩咐,这次用膳,需到御花园去。”
乾隆一听,心里一乐,问道:“去御花园?朕倒要看看这刘墉到底搞什么名堂。”
乾隆一到御花园,只见花园门口正对自己的是一座巨大的黄绸拦起的屏障,屏障前面已经摆好桌椅碗碟。乾隆坐下后,一个传菜太监立刻把一碗扣着盖儿的汤从屏障侧面端了上来,小桂子轻轻地掀开盖儿,乾隆顿时精神一振,微闭起双眼,叹道:“果是旧味,没错,一模一样,这次味儿正了!”于是喝了一口,叫道,“就是这个味儿!”
乾隆抬头问道:“刘爱卿,真有你的,不过,你说的那味料到底是什么,现在可以告诉朕了吧。”
刘墉笑道:“当然可以,现在请皇上转身向后看。”
乾隆侧过身,只见不知何时黄绸屏障已移走,在身后草地上跪着十几个农家汉子,身上的衣服脏破不堪,更令他惊奇的是,那群人旁边竟然拴着两头驴和一头牛,那驴泥巴裹身,而牛的屁股下面竟然还有一坨屎。
乾隆马上站起身来,怒指刘墉:“大胆刘墉,竟然牵牛拉驴来御花园,成何体统?”
刘墉跪在地上,从容答道:“皇上息怒,这正是臣给皇上这碗汤配的料啊。为了让皇上安心用完这碗汤,臣特意让人用布包住驴嘴和牛嘴,以免它们发出声音惊到圣驾。”
“胡说八道,分明是在捉弄朕,这哪是什么汤料?”乾隆气得脸上红一块白一块。
鄂敏眼见皇上震怒,马上回道:“启奏皇上,此事与臣无关,是刘墉让奴才在卫辉府郭家老店的街道上拉来的,还说非要那条街的不可,而且这些人来京城后不许洗澡,并说要保证什么原汁原味。”
刘墉笑道:“皇上,鄂大人说得没错,这些才是保证郭家羊汤原汁原味的材料啊。皇上还记得吗,大前年,您到卫辉府微服私访时,当时喝的羊汤正是在乡野村夫游走、村舍牲畜横行的街上喝的。诸味嗅为先,前两次没了他们,自然缺少那次臣与您所用之汤的味道,需知那湯味是掺杂着百姓之气味的呀。”说到这里,刘墉大声喊道,“皇上,这汤味正宗与否皆源于民,无民之味,其淡无比!”
乾隆皇帝听完这话,神情由怒转喜,又由喜转惊,连忙拉起刘墉:“爱卿所言极是。”说着,一挥手对那群老百姓说,“你们也起来吧。” 刘墉对那些人说:“快向皇上说说你们今年收成怎么样?”
此时,鄂敏抬头瞪了一眼刘墉,又笑着对那些百姓说:“既然刘大人要你们说,你们一定要如实讲来。”
十几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年轻人低眉看了一眼鄂敏,说道:“皇上,今年我们收成不错,就是旁边有个村被淹了几亩地,官府及时赈灾了,我们都不缺吃不缺穿,这都是皇上您的恩泽!”刘墉一听,失望地叹了口气。
乾隆淡淡一笑,转头对刘墉说:“刘爱卿啊,你刚才说得没错,正宗之味源自于民,朕这一国之主自然也不能远民太久,朕想好了,就按你说的,过两天就启程前去河南视察民情。对了,这次我们还是微服私访,为了不透露风声,鄂大人就不要提前回去了,时刻陪在朕身边。”
鄂敏一听,吓得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滚,一下子瘫在地上,哭道:“皇上,奴才该死,为了不在皇上大寿之时给您添堵,奴才谎报了灾情,其实河南这次受灾包括卫辉府在内二十余县被淹,上百万人……”
乾隆大骂道:“好你个鄂敏,朕这一唬就把你唬出真话来了。真是大逆不道,欺君罔上!”说完,摆摆手,两个侍卫便把鄂敏拖了下去。
年轻男子见状,马上跪在地上:“皇上饶命,都是鄂大人指示我们这样说的。”
乾隆和蔼地说:“朕恕你们无罪。”转过头又对刘墉说:“刘爱卿,真是难为你如此处心积虑,都怪朕借着过六十大寿的高兴劲儿,听信了和和鄂敏的话。”
“可皇上怎么今天又相信臣的话,主动提出去河南呢?”刘墉面露不解之色。 乾隆苦笑着说:“朕又不是傻子,你看他们个个瘦得皮包骨、面色蜡黄,还硬说有吃有喝。”接着,他郑重其事地对刘墉说,“现在,朕准许你全权处理河南灾情,即日前去户部着手赈灾事宜。”
说完,他长叹一声:“今日之汤,让朕品出很多道理,你的话警醒了朕,这天下第一味啊,正是百姓之味,而治国何尝不是如此,久居庙堂,不融于民,耳必塞,言必堵啊。”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
(段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