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银行一直将农村金融扶贫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然而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足,农民金融知识和市场意识缺乏的宏观背景下,农行如何有效体现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骨干地位及服务“三农”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本文以农行江西分行金融帮扶原中央苏区县——广昌县贯桥村的具体实践为例,对如何创新农村金融扶贫、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扶贫;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当前,国家正致力于研究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高度重视扶贫制度的创新。近年来,农行响应中央号召,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农村金融扶贫,在培育农村金融产品和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推陈出新,农村金融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农行江西分行金融帮扶贯桥村的主要措施及产业金融服务模式
1.帮扶点贯桥村基本情况
广昌县历史上是原中央苏区北大门,集革命老区县、国家重点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西部政策延伸县于一体。贯桥村位于该县驿前镇北部,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高虎脑战役的主战场。贯桥村下辖13个村小组,人口1551人,耕地1677亩、山林20846亩,以种植水稻、白莲、泽泻、烟叶为主业。由于地处深山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该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全村近一半人口处贫困状态,是广昌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扶贫点。同时产业发展结构单一、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等因素也是困扰该村发展的瓶颈。
2.主要扶贫工作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输血”扶贫。农行江西分行于2012年-2013年两年间,共组织捐赠了540余万元资金,全面开展对贯桥村的“输血式”扶贫。经过近两年帮扶工作,完成了贯桥村红军小学、红军医院、村民安置房、村庄道路、农贸市场等民生工程建设,经过改造,贯桥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下一步,还将继续对贯桥村进行太阳能热水器安置、自来水工程及土坯房、红色教育基地旧址改造等项目援建,真正做到了“政府满意、苏区受益、群众受惠”。
(2)助推产业发展壮大,做好“造血”扶贫。在努力帮扶建设民生工程的同时,着重在产业“造血”上下功夫。一是加强金融扶持。对符合农行信贷政策的农户进行扶持;尤其对贯桥村在外务工、有一技之长的回村创业人员,农行提供5-20万元的农户小额贷款给予资金支持,并由当地政府对种植户贷款进行贴息,大力帮助贯桥村发展白莲、烤烟、油茶三大特色农业产业。这个模式随之被推广到广昌全县,两年内共向广昌县发放贷款22051万元,受惠农户931户。二是加强信息支持。利用全省农行员工和客户资源,帮助当地农户、商户及企业提供生产、销售及行业信息,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为贯桥村特色农产品白莲、茶薪菇设计印制了包装盒、手挽袋和宣传折页,打造“高虎脑”品牌,引入合作社统一收购,目前已收购白莲2万余斤、茶薪菇1万余斤。三是推广金融服务。在贯桥村设立“金穗惠农通”便民服务点,主要提供查询、转账、小额取现、消费支付等业务办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村口银行”带来的便捷服务。
(3)实施科教帮扶策略,做好“智力”扶贫。始终把科教扶贫和业务帮扶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开办了“三农”讲堂,邀请农业专家举办水稻科学生产知识和党的惠农政策等系列讲座,聘请农技专家到当地示范种植,帮助村民提升科学生产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成效非常明显。
3.产业金融服务示范模式(以烟叶为例)
(1)金融服务目标。两年内在广昌县拓展烟农6000户,实施农户贷款投放2亿元;代理8个烟叶主产县(市)烟叶收购款支付及香烟销售款回笼。广昌县为传统烟叶种植县,纳入本金融服务覆盖的8个烟叶主产县(市)之一,提高当地烟叶产业经济附加值,促使当地烟叶种植农户增收。
(2)金融服务方案。根据江西烟叶产业运作模式,基于产业链资金流向为其提供信贷融资服务和支付结算服务。烟叶产业链主要资金流向如下图所示:
①信贷融资服务。对农资经销商和农机具经销商,向其发放个人援助业贷款满足其资金需求,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周转量,重点支持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资经销商,以及年销售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农机具经销商。同时为降低风险,对发放给烟农、经销商的贷款采取烟草公司担保、公务员担保和多户联保的方式进行担保。②支付结算服务。建设县域烟叶产业链支付结算体系,按照“机到村、卡到户、钱到账”的原则,加大烟叶种植集中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全面代理烟草公司有关款项的收付结算业务,降低烟叶产业链现金交易比例。③主要举措。一是加大资源配置。组建服务团队,按照“专业化”、“专家化”的原则,分省、市、县三级成立烟叶产业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优先安排信贷规模,对重点项目、重点客户贷款实行信贷计划单列,有效满足烟叶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二是优化信贷政策。根据烟叶产业链上各类客户的特点,对信贷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效率。三是完善服务机制。建立联动机制,健全合作机制,下放审批权限,不断为江西烟叶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四是加强银企合作。积极与各级烟草公司开展沟通协作,借助烟草公司力量筛选客户,让烟草公司为烟农向农行贷款提供担保,以及通过烟草公司对烟农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其生产技能,监测气象灾害、病虫害等风险。
二、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盲点和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通过地方政府和当地金融机构在丰富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农村金融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总体上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金融机构服务薄弱 由于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及县以下基层营业网点进行大量裁撤及业务收缩,逐步淡出了农村地区,贫困山区和边远山区更是“首当其冲”。目前,大部分乡镇只有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还设有金融服务网点,且乡镇营业所机构仅仅提供农村存款和结算等业务办理,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空白地带。
2.金融信贷支持乏力
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变化影响较大,农民还款来源缺乏保障,农村信贷业务效益低、风险高,金融机构更愿意把资金投向流动性强、盈利性好、安全性高的项目上。出于控制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普遍层层上收信贷管理权限,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原则与政府服务“三农”的政策性要求之间矛盾凸显。
3.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在失去市场竞争外在压力及出于自身发展内在要求的双重作用下,金融创新容易失去原动力。加之很多基层网点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和技术职称低等现象,熟悉基层业务环境的金融产品研发人员缺乏,创新缺乏人力资源支撑,农村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各类农村经济主体逐渐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4.信用中介服务缺位
征信、评级、担保、保险、法律等中介服务都是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有待培育、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村信用担保、信贷保险等金融中介机构严重缺位,导致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有效抵押财产缺乏,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要求。
三、对农行创新农村金融扶贫和金融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建议
贫困地区发展缓慢,不仅是缺资金,还缺知识、缺信息、缺技术。因此,农行在金融支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既要“扶贫”,更要“扶智”。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调整物理网点布局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电子服务渠道体系建设,打通贫困落后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协助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解决农村金融“管理乱”的问题
农村金融扶贫创新首先要以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础,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才有基础。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当地农村信用体系建立。通过搭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了金融机构、地方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信息交流。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政府行政资源,协助金融机构开展农户贷款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建立、完善客户经济档案和账户管理,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评定工作。通过整合信用服务资源,有效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和风险。
2.农村信贷担保模式,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
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融资难题,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和保障体系,探索扩大农村融资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催生、组建一批政策性、专业性农业担保机构,建立信誉担保、保证贷款体系,不断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模式,为农户和涉农企业发展生产提供担保。农行要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降低贫困地区农民贷款准入门槛,扩大农村信贷规模,使绝大多数有生产能力的农户能够得到信贷支持。
3.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村信贷“风险大”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的脆弱性,农民风险抵御能力弱,涉农信贷资金风险大,造成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强,影响了涉农信贷的持续投放。针对此种现象,要探索建立涉农贷款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制度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同时加强对农户农技的指导和知识的普及,加大对农业灾害和市场变化的预警,通过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农户等多个主体实现贷款风险的分摊和缓释,防止或减少不可抗力等因素所造成的损失。
4.“财政贴息+银行让利”模式,解决农村区域“贷款贵”的问题
要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财政与金融的有效配合,破解“贷款贵”这一瓶颈。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增加各级财政涉农贷款专项贴息资金的同时,制定健全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补助补偿等优惠政策,创新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激励机制。农行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降低农村金融成本,加强与政府的联动,普及推广“双联惠农贷款”等模式,推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真正做到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水养鱼”。
参考文献:
[1]农行江西分行关于《中央苏区广昌县扶贫开发工作配套帮扶方案》
[2]熊娜,陈池波.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实证研究.武汉金融,2013(2)
[3]蔡昉.中国收入差距和贫困研究.金融研究,2011(10)
[4]罗楚亮.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和农村贫困.经济研究,2012(2)
【关键词】农村金融扶贫;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当前,国家正致力于研究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高度重视扶贫制度的创新。近年来,农行响应中央号召,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农村金融扶贫,在培育农村金融产品和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推陈出新,农村金融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农行江西分行金融帮扶贯桥村的主要措施及产业金融服务模式
1.帮扶点贯桥村基本情况
广昌县历史上是原中央苏区北大门,集革命老区县、国家重点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西部政策延伸县于一体。贯桥村位于该县驿前镇北部,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高虎脑战役的主战场。贯桥村下辖13个村小组,人口1551人,耕地1677亩、山林20846亩,以种植水稻、白莲、泽泻、烟叶为主业。由于地处深山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该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全村近一半人口处贫困状态,是广昌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扶贫点。同时产业发展结构单一、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等因素也是困扰该村发展的瓶颈。
2.主要扶贫工作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输血”扶贫。农行江西分行于2012年-2013年两年间,共组织捐赠了540余万元资金,全面开展对贯桥村的“输血式”扶贫。经过近两年帮扶工作,完成了贯桥村红军小学、红军医院、村民安置房、村庄道路、农贸市场等民生工程建设,经过改造,贯桥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下一步,还将继续对贯桥村进行太阳能热水器安置、自来水工程及土坯房、红色教育基地旧址改造等项目援建,真正做到了“政府满意、苏区受益、群众受惠”。
(2)助推产业发展壮大,做好“造血”扶贫。在努力帮扶建设民生工程的同时,着重在产业“造血”上下功夫。一是加强金融扶持。对符合农行信贷政策的农户进行扶持;尤其对贯桥村在外务工、有一技之长的回村创业人员,农行提供5-20万元的农户小额贷款给予资金支持,并由当地政府对种植户贷款进行贴息,大力帮助贯桥村发展白莲、烤烟、油茶三大特色农业产业。这个模式随之被推广到广昌全县,两年内共向广昌县发放贷款22051万元,受惠农户931户。二是加强信息支持。利用全省农行员工和客户资源,帮助当地农户、商户及企业提供生产、销售及行业信息,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为贯桥村特色农产品白莲、茶薪菇设计印制了包装盒、手挽袋和宣传折页,打造“高虎脑”品牌,引入合作社统一收购,目前已收购白莲2万余斤、茶薪菇1万余斤。三是推广金融服务。在贯桥村设立“金穗惠农通”便民服务点,主要提供查询、转账、小额取现、消费支付等业务办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村口银行”带来的便捷服务。
(3)实施科教帮扶策略,做好“智力”扶贫。始终把科教扶贫和业务帮扶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开办了“三农”讲堂,邀请农业专家举办水稻科学生产知识和党的惠农政策等系列讲座,聘请农技专家到当地示范种植,帮助村民提升科学生产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成效非常明显。
3.产业金融服务示范模式(以烟叶为例)
(1)金融服务目标。两年内在广昌县拓展烟农6000户,实施农户贷款投放2亿元;代理8个烟叶主产县(市)烟叶收购款支付及香烟销售款回笼。广昌县为传统烟叶种植县,纳入本金融服务覆盖的8个烟叶主产县(市)之一,提高当地烟叶产业经济附加值,促使当地烟叶种植农户增收。
(2)金融服务方案。根据江西烟叶产业运作模式,基于产业链资金流向为其提供信贷融资服务和支付结算服务。烟叶产业链主要资金流向如下图所示:
①信贷融资服务。对农资经销商和农机具经销商,向其发放个人援助业贷款满足其资金需求,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周转量,重点支持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资经销商,以及年销售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农机具经销商。同时为降低风险,对发放给烟农、经销商的贷款采取烟草公司担保、公务员担保和多户联保的方式进行担保。②支付结算服务。建设县域烟叶产业链支付结算体系,按照“机到村、卡到户、钱到账”的原则,加大烟叶种植集中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全面代理烟草公司有关款项的收付结算业务,降低烟叶产业链现金交易比例。③主要举措。一是加大资源配置。组建服务团队,按照“专业化”、“专家化”的原则,分省、市、县三级成立烟叶产业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优先安排信贷规模,对重点项目、重点客户贷款实行信贷计划单列,有效满足烟叶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二是优化信贷政策。根据烟叶产业链上各类客户的特点,对信贷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效率。三是完善服务机制。建立联动机制,健全合作机制,下放审批权限,不断为江西烟叶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四是加强银企合作。积极与各级烟草公司开展沟通协作,借助烟草公司力量筛选客户,让烟草公司为烟农向农行贷款提供担保,以及通过烟草公司对烟农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其生产技能,监测气象灾害、病虫害等风险。
二、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盲点和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通过地方政府和当地金融机构在丰富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农村金融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总体上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金融机构服务薄弱 由于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及县以下基层营业网点进行大量裁撤及业务收缩,逐步淡出了农村地区,贫困山区和边远山区更是“首当其冲”。目前,大部分乡镇只有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还设有金融服务网点,且乡镇营业所机构仅仅提供农村存款和结算等业务办理,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空白地带。
2.金融信贷支持乏力
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变化影响较大,农民还款来源缺乏保障,农村信贷业务效益低、风险高,金融机构更愿意把资金投向流动性强、盈利性好、安全性高的项目上。出于控制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普遍层层上收信贷管理权限,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原则与政府服务“三农”的政策性要求之间矛盾凸显。
3.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在失去市场竞争外在压力及出于自身发展内在要求的双重作用下,金融创新容易失去原动力。加之很多基层网点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和技术职称低等现象,熟悉基层业务环境的金融产品研发人员缺乏,创新缺乏人力资源支撑,农村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各类农村经济主体逐渐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4.信用中介服务缺位
征信、评级、担保、保险、法律等中介服务都是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有待培育、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村信用担保、信贷保险等金融中介机构严重缺位,导致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有效抵押财产缺乏,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要求。
三、对农行创新农村金融扶贫和金融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建议
贫困地区发展缓慢,不仅是缺资金,还缺知识、缺信息、缺技术。因此,农行在金融支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既要“扶贫”,更要“扶智”。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调整物理网点布局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电子服务渠道体系建设,打通贫困落后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协助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解决农村金融“管理乱”的问题
农村金融扶贫创新首先要以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础,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才有基础。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当地农村信用体系建立。通过搭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了金融机构、地方企业及个人的信用信息交流。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政府行政资源,协助金融机构开展农户贷款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建立、完善客户经济档案和账户管理,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评定工作。通过整合信用服务资源,有效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和风险。
2.农村信贷担保模式,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
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融资难题,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和保障体系,探索扩大农村融资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催生、组建一批政策性、专业性农业担保机构,建立信誉担保、保证贷款体系,不断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模式,为农户和涉农企业发展生产提供担保。农行要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降低贫困地区农民贷款准入门槛,扩大农村信贷规模,使绝大多数有生产能力的农户能够得到信贷支持。
3.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村信贷“风险大”的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的脆弱性,农民风险抵御能力弱,涉农信贷资金风险大,造成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强,影响了涉农信贷的持续投放。针对此种现象,要探索建立涉农贷款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制度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同时加强对农户农技的指导和知识的普及,加大对农业灾害和市场变化的预警,通过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农户等多个主体实现贷款风险的分摊和缓释,防止或减少不可抗力等因素所造成的损失。
4.“财政贴息+银行让利”模式,解决农村区域“贷款贵”的问题
要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财政与金融的有效配合,破解“贷款贵”这一瓶颈。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增加各级财政涉农贷款专项贴息资金的同时,制定健全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补助补偿等优惠政策,创新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激励机制。农行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降低农村金融成本,加强与政府的联动,普及推广“双联惠农贷款”等模式,推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真正做到让农民“休养生息”、“放水养鱼”。
参考文献:
[1]农行江西分行关于《中央苏区广昌县扶贫开发工作配套帮扶方案》
[2]熊娜,陈池波.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实证研究.武汉金融,2013(2)
[3]蔡昉.中国收入差距和贫困研究.金融研究,2011(10)
[4]罗楚亮.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和农村贫困.经济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