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沙特是国际舞台上的幕后角色。普通中国人对沙特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经济层面,比如说沙特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见识再丰富一点的人,会知道沙特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实际上,习惯隐藏在幕后的沙特,其实一直是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强国之一。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非常看重沙特在中东的角色,并将沙特视为美国在中东第二重要的盟友,仅次于以色列。曾两次出任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波斯湾事务主管的肯尼斯·波拉克这样描述美国中东政策的基石:“美国在中东的首要利益是石油,其次就是维护以色列、沙特等盟友国家的关系。”沙特之所以能成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强国之一,除了自身拥有惊人储量的石油资源外,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都位于沙特境内,沙特王室以“圣地守护者”的身份出现在伊斯兰世界中,增加了其权威性。
不过进入2015年以来,沙特已经不甘居于国际舞台的幕后,也因此惹出不少麻烦,甚至是笑话。比如沙特宣布将组建一个有34个国家参加的伊斯兰军事联盟以打击恐怖主义,但这个反恐联盟中包含的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却一脸无辜地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联盟,更没有参加这个联盟。此外,去年早些时候,沙特曾联合多个阿拉伯国家出兵也门,试图弹压也门境内的胡赛武装,但战果平平,甚至将战火引入自己边境线。
沙特外交政策的悄然转变是有着复杂的战略背景。沙特虽为富裕的石油王国,但军力薄弱。身处动荡不已的中东和海湾,面对伊朗等地区强国的威胁,沙特不得不寻求美国的安全庇护。然而,页岩油革命和新能源崛起,不仅使沙特赖以生存的石油大幅贬值,还导致其战略地位显著下降。美国减少进口沙特石油,使沙美关系的根基遭到动摇。在沙特看来,2015年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便反映了沙美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沙特战略地位下降,导致其重大安全利益被美国“出卖”。
确实如沙特王室自己感受到的一样,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正在发生某种变化。这一点可以从西方报纸上读出来,从西方政治家们口中听出来,从西方外交政策转变中看出来。对沙特怀有敌意的文章如今已成为西方媒体的标配。德国副总理西格马尔·加布里尔公开指责沙特为在西方活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提供资金,并补充称:“我们必须让沙特明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日子已经结束。”
西方对沙特突然激增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由“伊斯兰国”崛起带来的。西方政策制定者在寻找“伊斯兰国”世界观的根源时,他们越来越多地追溯到了沙特宗教机构所倡导的瓦哈比主义。事实上,“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萨拉菲主义与沙特的瓦哈比主义同宗同源,“伊斯兰国”还在其控制区内的学校使用沙特教科书作为教材,让沙特百口莫辩。自建国以来,沙特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瓦哈比主义。令奥巴马政府感到愤怒的是,沙特政府不肯出一兵一卒打击“伊斯兰国”,但却强行出兵干涉其南部邻国也门的内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对沙特的不信任感由来已久。比如“9·11”事件中19名劫机者有15名沙特公民,其策划者本·拉丹更是与沙特王室关系密切。尽管沙特政府一直试图撇清和基地组织的关系,但沙特始终无法拿出让人心服口服的证据。只不过,西方对沙特的石油依赖让这种不信任感只能停留在桌底下。不过,近年来美国的“页岩革命”使西方国家减少了对沙特石油的依赖,美国与沙特的不睦也逐渐公开化。美国对沙特的防范在过去一年确实在升级。外界普遍认为,原本不被看好的伊朗核谈判之所以能在2015年取得大突破,关键在于美国希望改善与伊朗的关系,以什叶派的伊朗制衡逊尼派的沙特,甚至不排除在未来用伊朗取代沙特的角色。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非常看重沙特在中东的角色,并将沙特视为美国在中东第二重要的盟友,仅次于以色列。曾两次出任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波斯湾事务主管的肯尼斯·波拉克这样描述美国中东政策的基石:“美国在中东的首要利益是石油,其次就是维护以色列、沙特等盟友国家的关系。”沙特之所以能成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强国之一,除了自身拥有惊人储量的石油资源外,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都位于沙特境内,沙特王室以“圣地守护者”的身份出现在伊斯兰世界中,增加了其权威性。
不过进入2015年以来,沙特已经不甘居于国际舞台的幕后,也因此惹出不少麻烦,甚至是笑话。比如沙特宣布将组建一个有34个国家参加的伊斯兰军事联盟以打击恐怖主义,但这个反恐联盟中包含的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却一脸无辜地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联盟,更没有参加这个联盟。此外,去年早些时候,沙特曾联合多个阿拉伯国家出兵也门,试图弹压也门境内的胡赛武装,但战果平平,甚至将战火引入自己边境线。
沙特外交政策的悄然转变是有着复杂的战略背景。沙特虽为富裕的石油王国,但军力薄弱。身处动荡不已的中东和海湾,面对伊朗等地区强国的威胁,沙特不得不寻求美国的安全庇护。然而,页岩油革命和新能源崛起,不仅使沙特赖以生存的石油大幅贬值,还导致其战略地位显著下降。美国减少进口沙特石油,使沙美关系的根基遭到动摇。在沙特看来,2015年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便反映了沙美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沙特战略地位下降,导致其重大安全利益被美国“出卖”。
确实如沙特王室自己感受到的一样,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正在发生某种变化。这一点可以从西方报纸上读出来,从西方政治家们口中听出来,从西方外交政策转变中看出来。对沙特怀有敌意的文章如今已成为西方媒体的标配。德国副总理西格马尔·加布里尔公开指责沙特为在西方活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提供资金,并补充称:“我们必须让沙特明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日子已经结束。”
西方对沙特突然激增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由“伊斯兰国”崛起带来的。西方政策制定者在寻找“伊斯兰国”世界观的根源时,他们越来越多地追溯到了沙特宗教机构所倡导的瓦哈比主义。事实上,“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萨拉菲主义与沙特的瓦哈比主义同宗同源,“伊斯兰国”还在其控制区内的学校使用沙特教科书作为教材,让沙特百口莫辩。自建国以来,沙特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瓦哈比主义。令奥巴马政府感到愤怒的是,沙特政府不肯出一兵一卒打击“伊斯兰国”,但却强行出兵干涉其南部邻国也门的内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对沙特的不信任感由来已久。比如“9·11”事件中19名劫机者有15名沙特公民,其策划者本·拉丹更是与沙特王室关系密切。尽管沙特政府一直试图撇清和基地组织的关系,但沙特始终无法拿出让人心服口服的证据。只不过,西方对沙特的石油依赖让这种不信任感只能停留在桌底下。不过,近年来美国的“页岩革命”使西方国家减少了对沙特石油的依赖,美国与沙特的不睦也逐渐公开化。美国对沙特的防范在过去一年确实在升级。外界普遍认为,原本不被看好的伊朗核谈判之所以能在2015年取得大突破,关键在于美国希望改善与伊朗的关系,以什叶派的伊朗制衡逊尼派的沙特,甚至不排除在未来用伊朗取代沙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