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对现行教育评价进行了回顾和反思,然后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观的可行性以及重要性。
【关键词】 学生评价 以人为本 发展性评价
一、研究背景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关教育评价,大家注意的焦点通常是“怎样评价”,而忽视了学生本身这个生命体,缺少对学生本身的关怀。
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奖惩方法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是最终的学生评价却让她大受打击。不得不反思,我们现如今的学生评价真的合理吗?
二、现在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仍沿用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制度,其实质是“德、勤、能、绩”模式。无可否认,传统的学生评价制度在教育发展的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却难以为继。这种制度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忽视学生的内在动力,因此,这种评价很难引起广大学生的响应和共鸣。
1. 从评价的作用来看
学生评价中通常把评价当作是对学生的管理手段,似乎便于教师把学生“管住”才是我们认为的评价的重要功能,却忽视了学生的“发展”的内在需求,缺乏人文关怀,不能体现学生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现代管理理念背道面驰。甚至很多时候,为了让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总是以“考试,比赛”等方式进行,使得学生迫于无奈去做这件事,而不是因为我想做,或者我愿意去做。学生也容易产生,我这样做,容易得到表扬,容易让老师喜欢我,而一旦缺乏某个源头,学生就会找不到存在的价值,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应该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学生,给孩子多点“赏识”呢?
2. 从评价的性质来看
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基本特点或重点是面向过去,以奖罚为目的,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测量、比较和鉴定的一次性评价。尤如对学生的期终成绩一次性测试一样,把学生分等级排序,自上而下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学生基本上没有参与。评价的定位是区分学生,末位淘汰达到分流的目的,而不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评价结果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建议和信息,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如何改进,全凭学生自己的体会把握。学生会被动地为了迎合评价“标准”而改变教学策略,限制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从而丧失教学个性和对教学的创造性,变成机械的、套“标准”的简单操作者,这有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种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动力,根本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 从评价的标准来看
学生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考核过程是由教师制定出评估考核办法,根据学生在平时的品德、能力、出勤、业绩等方面的表现加以量化,由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者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因其缺乏评价主客体的互动参与,再加上评价过程本身的程式化、静态化,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评价考核的科学性、实效性大打折扣。
学生的评价是自上而下的,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不注重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現在传统的教育评价所产生的问题,下面来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观的实施措施
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需要理论和实践保持一致并同时进行,下面,本文从实践角度谈谈“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观的实施措施。
1. 学生评价注重“分层”
这里所指的分层,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的情况下,根据现有能力和实际学习进行分层。具体操作办法:首先通过解说让学生们对此项评价的认可,设置基本的最低工作标准和奖励标准。第二,学生评价的目的是肯定过去成绩,促成现在努力,实现今后发展。因而教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评价,应该根据他们的付出多少、成绩、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评价。让学生时刻觉得自己是“被需求”“有价值”的。以创设环境调动学生内在发展需求为前提,通过评价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予以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主动从多种渠道获取评价信息,不断调控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2. 体现过程性,又要面向未来
学生评价强调对学生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动态监控,既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过程。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不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最大标准,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需求,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根本宗旨;使其自我反馈、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帮助学生制定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规划,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个阶段,每个班级特点,评价的内容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评价的方法更是灵活、常新的;评价的结果应该成为不断促进学生提高素质的手段,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张提.论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 学生评价 以人为本 发展性评价
一、研究背景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关教育评价,大家注意的焦点通常是“怎样评价”,而忽视了学生本身这个生命体,缺少对学生本身的关怀。
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奖惩方法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是最终的学生评价却让她大受打击。不得不反思,我们现如今的学生评价真的合理吗?
二、现在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仍沿用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制度,其实质是“德、勤、能、绩”模式。无可否认,传统的学生评价制度在教育发展的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却难以为继。这种制度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忽视学生的内在动力,因此,这种评价很难引起广大学生的响应和共鸣。
1. 从评价的作用来看
学生评价中通常把评价当作是对学生的管理手段,似乎便于教师把学生“管住”才是我们认为的评价的重要功能,却忽视了学生的“发展”的内在需求,缺乏人文关怀,不能体现学生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现代管理理念背道面驰。甚至很多时候,为了让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总是以“考试,比赛”等方式进行,使得学生迫于无奈去做这件事,而不是因为我想做,或者我愿意去做。学生也容易产生,我这样做,容易得到表扬,容易让老师喜欢我,而一旦缺乏某个源头,学生就会找不到存在的价值,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应该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学生,给孩子多点“赏识”呢?
2. 从评价的性质来看
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基本特点或重点是面向过去,以奖罚为目的,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测量、比较和鉴定的一次性评价。尤如对学生的期终成绩一次性测试一样,把学生分等级排序,自上而下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学生基本上没有参与。评价的定位是区分学生,末位淘汰达到分流的目的,而不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评价结果不能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建议和信息,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如何改进,全凭学生自己的体会把握。学生会被动地为了迎合评价“标准”而改变教学策略,限制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从而丧失教学个性和对教学的创造性,变成机械的、套“标准”的简单操作者,这有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种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动力,根本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 从评价的标准来看
学生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考核过程是由教师制定出评估考核办法,根据学生在平时的品德、能力、出勤、业绩等方面的表现加以量化,由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者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因其缺乏评价主客体的互动参与,再加上评价过程本身的程式化、静态化,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评价考核的科学性、实效性大打折扣。
学生的评价是自上而下的,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不注重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現在传统的教育评价所产生的问题,下面来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观的实施措施
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需要理论和实践保持一致并同时进行,下面,本文从实践角度谈谈“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观的实施措施。
1. 学生评价注重“分层”
这里所指的分层,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的情况下,根据现有能力和实际学习进行分层。具体操作办法:首先通过解说让学生们对此项评价的认可,设置基本的最低工作标准和奖励标准。第二,学生评价的目的是肯定过去成绩,促成现在努力,实现今后发展。因而教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评价,应该根据他们的付出多少、成绩、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评价。让学生时刻觉得自己是“被需求”“有价值”的。以创设环境调动学生内在发展需求为前提,通过评价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予以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主动从多种渠道获取评价信息,不断调控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2. 体现过程性,又要面向未来
学生评价强调对学生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动态监控,既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过程。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不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最大标准,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需求,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根本宗旨;使其自我反馈、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帮助学生制定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规划,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个阶段,每个班级特点,评价的内容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评价的方法更是灵活、常新的;评价的结果应该成为不断促进学生提高素质的手段,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张提.论发展性学生评价制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