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控审构造

来源 :中国刑事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影响了我国传统的刑事诉讼控审构造.认罪认罚案件中检、法仍然遵循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本原则,但在职权上进行了调整.囿于传统诉讼构造与认知,司法实践中产生了控审冲突的排异现象.随着认罪认罚案件控审构造在理论层面的廓清以及相关综合配套制度的完善,控审之间终将迈向常态化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在纵向构造上,审查起诉在诉讼阶段中的作用凸显,检察机关履行主导职责;另一方面,在横向构造上,合作性司法与对抗性司法理念的交织,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因素的融合,形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权法定从宽模式,呈现一种“类二元”审判构造.而无论纵向构造上的检察主导,抑或横向构造的“类二元”审判结构,都蕴藏着权力异化的潜在风险.在控审“合作”常态化运行的制度背景下,检察机关应当深入贯彻能动司法检察理念,敢于承担认罪认罚案件的主导职责,与审判机关共同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价值与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刑事辩护全覆盖是维护刑事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法律援助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8月审议通过,该法为刑事辩护全覆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国际司法文件和域外法律援助立法的考察,发现刑事辩护全覆盖的应然状态有三个特征:程序上要覆盖审判前、审判中、审判后全阶段;对象上不仅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包括受害人、证人等;适用罪名上应尽量涵盖所有罪名,或者至少涵盖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罪.近年来,法律援助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对象逐渐扩大,主体和援助方式逐渐增多,经费增速明显,但由于起点较低,目前与刑事辩护
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趋势为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刑事防控机制带来巨大的挑战,暴露出我国监管制度、犯罪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市场经济制度、基层政权建设存在不完善之处.有组织犯罪企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公权力管控弱化、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短板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健全协同应对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趋势的综合防控机制,具体包括有效应对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趋势的公权治理,精准应对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趋势的市场治理,综合应对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趋势的社会治理.《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的相关规定强化了全社会有组织犯罪的防控意
“人民至上”是唯物史观人民主体思想在文化领域的自证延伸,植根人民群众文化实践并成为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逻辑起点.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因循人民至上逻辑,是实现文化复兴“强国梦”的深沉动力和价值取向,要求确证和尊重人民群众创造中华文化、共享文化盛宴、评判文化成效的主体地位.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这种历史境况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一以贯之地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始终将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和美好生活文化需要放在至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