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贺州市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至2010年底止,贺州市共有20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全区科普惠兴计划先进集体,有8名个人被评为全国、全区农村科普带头人,共获得奖励资金310万元。此项政策惠及该市的31个乡镇150个村和一批农户,给贺州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催生了一批农民科技教育场所
贺州是一个建市不到10周年的新兴城市,长期以来,科协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时,常常因没有场所而造成培训计划落空。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后,贺州市有一批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获得全国、全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他们充分利用这些获奖单位的场所和技术,广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2007年以来,通过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举办的科技培训班225期,培训农技协骨干、会员、农村党员和群众2.3万多人次。在抓好集中培训的同时,还鼓励群众自发到协会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取经。据统计,近几年来共有1万多群众先后到富川绿园脐橙基地、八步区水果协会、平桂管理区马蹄协会、昭平茶叶协会等参观考察、学习取经。据悉,不论是参加集中培训的还是自行去考察学习的学员都能学到不少本领。按群众的话来说,听本地的“土专家”讲课,听得懂、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群众称赞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是搬不走的农村科普课堂。基层科协的同志也自豪地说,有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作为科普课堂,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再也不用为场地问题而发愁了。
改变了群众传统的经营理念
“过去总认为物以稀为贵,如今才明白生产上规模、产品上质量才能获得更好经济效益”。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群众尝到甜头后有感而发。
贺州市科协在引导乡村创建农技协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时,除了向群众讲清楚创建农技协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做法和好处之外,还注意引导群众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学习,鼓励群众把典型经验学到手,并用在自己家庭科技致富中。
几年来,贺州市把获得全国、全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科普带头人的事迹和经验印成宣传资料发给群众。通过典型带动来推动科普示范的创建工作。八步、富川、昭平等县区的水果、蔬菜、茶叶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围绕产业抓科普,辐射带动水果、蔬菜、茶业发展。八步区发展三华李10多万亩;富川种植脐橙16万亩;昭平县发展茶园13.6万亩,分别先后荣获“中国李子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这些典型为推动贺州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地群众这样评价:“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不但给我们带来了资金扶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经营理念,过去认为物以稀为贵,如今知道了生产上规模、产品上质量才能获得更好经济效益”。
提供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保障
由于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能够给农村、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这项工作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自愿配合。几年来,有了党委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增加了科协可利用的资源,壮大了科普工作力量。
从2010年5月开始,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万名农技协会员(党员)和基层干部大培训活动,计划从2010年至2013年,每年培训1万人次。通过培训,使农技协会员、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在抓好科技培训的基础上,他们还在协会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号召协会中的党员与非党员建立结对子关系,由党员向非党员传授1-2门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推荐1-2项创业项目;提供1-2条致富信息。通过开展这个活动,使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为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供人才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新型农民。
贺州市科协在结合中国“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中,将继续以基层党校、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农业信息网络为平台,大力开展政策宣传、信息传递和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让群众乐享更多的实惠。(邱瑜华)
(广西科协)
催生了一批农民科技教育场所
贺州是一个建市不到10周年的新兴城市,长期以来,科协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时,常常因没有场所而造成培训计划落空。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后,贺州市有一批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获得全国、全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他们充分利用这些获奖单位的场所和技术,广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2007年以来,通过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举办的科技培训班225期,培训农技协骨干、会员、农村党员和群众2.3万多人次。在抓好集中培训的同时,还鼓励群众自发到协会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取经。据统计,近几年来共有1万多群众先后到富川绿园脐橙基地、八步区水果协会、平桂管理区马蹄协会、昭平茶叶协会等参观考察、学习取经。据悉,不论是参加集中培训的还是自行去考察学习的学员都能学到不少本领。按群众的话来说,听本地的“土专家”讲课,听得懂、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群众称赞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是搬不走的农村科普课堂。基层科协的同志也自豪地说,有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作为科普课堂,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再也不用为场地问题而发愁了。
改变了群众传统的经营理念
“过去总认为物以稀为贵,如今才明白生产上规模、产品上质量才能获得更好经济效益”。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群众尝到甜头后有感而发。
贺州市科协在引导乡村创建农技协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时,除了向群众讲清楚创建农技协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做法和好处之外,还注意引导群众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学习,鼓励群众把典型经验学到手,并用在自己家庭科技致富中。
几年来,贺州市把获得全国、全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科普带头人的事迹和经验印成宣传资料发给群众。通过典型带动来推动科普示范的创建工作。八步、富川、昭平等县区的水果、蔬菜、茶叶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围绕产业抓科普,辐射带动水果、蔬菜、茶业发展。八步区发展三华李10多万亩;富川种植脐橙16万亩;昭平县发展茶园13.6万亩,分别先后荣获“中国李子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这些典型为推动贺州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地群众这样评价:“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不但给我们带来了资金扶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经营理念,过去认为物以稀为贵,如今知道了生产上规模、产品上质量才能获得更好经济效益”。
提供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保障
由于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能够给农村、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这项工作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自愿配合。几年来,有了党委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增加了科协可利用的资源,壮大了科普工作力量。
从2010年5月开始,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万名农技协会员(党员)和基层干部大培训活动,计划从2010年至2013年,每年培训1万人次。通过培训,使农技协会员、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在抓好科技培训的基础上,他们还在协会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号召协会中的党员与非党员建立结对子关系,由党员向非党员传授1-2门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推荐1-2项创业项目;提供1-2条致富信息。通过开展这个活动,使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为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供人才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新型农民。
贺州市科协在结合中国“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中,将继续以基层党校、科普惠农兴村服务站、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农业信息网络为平台,大力开展政策宣传、信息传递和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让群众乐享更多的实惠。(邱瑜华)
(广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