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报告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精神家园的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中的开展情况密不可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对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品格的塑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主题和使命之一。当下青少年中存在着崇洋媚外的现象,极大的阻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在各地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也有许多宝贵的案例和经验值得学习。本文以扬州市中小学生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为例,致力于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开展状况及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一、引言
  纵观时下学校,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虽然是一个传統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屹立于世界,仅仅成为物质上的大国,显然是不够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教育应该是文明复兴的新动力,学校应该是文化发展的新中心。我们将会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学校如何根据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个性开展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学生和教育部门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期盼等相关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状况,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调查情况简介
  调查对象是扬州市中小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本次调查方式采用抽样调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首先,制作出调查问卷;然后,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向扬州市中小学生发放近200份问卷,有效的为186份纸质版问卷,对中小学教师发放近100份问卷,有效的为95份,然后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最后得出了结论和认识。调查地点是汶河小学、梅岭小学、东关小学、邗江实验小学、邗江中学、邗江实验中学、树人中学、扬大附中、扬中、市一中等。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
  1.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在本次调查中,所有受调查教师都认为中小学有必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中61.1%的教师认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17.9%的教师认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有10.5%的教师认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和通过学习将知识内化为行动。
  2.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在被调查的95名教师中,有94位选择了知识授受,90位选择了情感体验,87位选择了技能训练,82位选择了人际互动,在课堂上知识授受是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最容易的接触到传统文化。
  3.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师们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缺乏、来自中考高考的压力以及学生及家长的认识淡薄。
  4.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95.7%的教师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应该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国家提供资金及政策支持,由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提高教師自身素质,教学方法多样化来加强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5.希望得到的支持
  在调查中,大部分教师希望得到更为专业的培训,以及建立配套的资源库和增加外出考察的机会,这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其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够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资源储备。
  6.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
  主题班会成为了学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最主要形式,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学生的会议或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处理、解决班级问题,开展各项活动的有效途径。
  (二)学生
  1.四大名著阅读情况
  19.8%的人都多次看过四大名著,27.6%的人看过其中1-2部,48.9%的人看过其中3-4部,仅有3.7%的人完全没有看过四大名著。众所周知四大名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从这次的调查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读过四大名著,可见我们的青少年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热情。
  2.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
  在这次的调查中,7.5%的人是由于家庭熏陶而习得某一样传统文化技艺,18.3%的人是通过兴趣班学习,15.6%的同学是由于亲戚影响,39.8%的人是自己感兴趣而去学习,最后18.8%的人则是完全没有学习过。在学习过某一项文化技艺的同学中,学习的最多的三类是传统书画、传统音乐以及传统棋类。
  3.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主要是书本读物,其次是父母长辈的教导,家庭教育在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4.对传统文化未来看法
  在调查中,16.7%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与全球文化并行不悖,72.1%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会逐渐受到推崇,11.2%的同学则认为传统文化会逐渐被淡忘,不同的文化均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传承并发扬我们优秀的文化。
  5.经历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
  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主题班会和手工体验,在班级中开展更多的活动,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缺乏对当今传统文化的关注。有些教师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讲历史,将传统文化教育变成了“历史课”。教师偏向于用过多的时间来介绍古代的杰出人物,忽略了诸如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渗透。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让中小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多接触传统文化,而没有必要泥古非今。
  2.偏重知识,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也是中小学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有些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知识的灌输。其实,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民间工艺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才是传统文化的内核。
  3.应试教育阻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使社会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和一些考试科目,忽略了其他科目的教育,比如一些学生没有开足美术等传统文化科目,导致一些科目学生没有机会好好学习,而这些科目中,有很多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导致学生受不到一些传统文化教育。
  4.在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缺乏進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首先,在中小学学生的教材中,有些地方删除了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利于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5.学校和家庭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有些家长盲目用传统文化来作为“家教”、“家规”的内容,其实全都是封建伦理那一套三纲五常和“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容易对孩子产生误导,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当前的社会生活脱节。
  6.教育部门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没有出台相关的制度,监督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之前,教育部门没有对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进行足够的重视,导致各中小学没有落实好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从而导致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减少,阻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二)调查总结和展望
  1.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基地,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都需要在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同时,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起到应尽的传播责任。学校可以通过举行有关传统文化活动来传播。
  2.家长的积极引导。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者。中小学生还处于思想未成熟期,因此在甄别信息和获取知识方面难免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家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尽力帮助孩子克服这方面的困难。
  3.建议市级、各县(区)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基地,定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举行诸如诵读比赛、講演竞赛、手抄报评比等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纪念活动;爱老敬老教育社区教学实践活动等。
  4.教育部门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德艺双馨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坚持言传身教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给学生讲明白,以身作则来影响带动学生,使他们从思想上发生转变,逐渐把学生培育成有道德的人。
  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项目编号:x20160884。
  参考文献:
  [1]崔治礼.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新一代,2014(9).
  [2]王和勋.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6).
  [3]许红敏.浅谈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速读·中旬,2015(5).
其他文献
遵义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勇闯新路、兵民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为遵义会议精神的典型展现,“坚定信念”是遵义会议精神内在支撑,“勇闯新路”是遵义会议精神直接表征,“兵民为本”是遵义会议精神的政治本色。新时代意味着新的长征路,弘扬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勇闯新路、兵民为本的遵义会议精神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以“强省会”为特征的省会都市圈建设,是带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贵州以“强省会”战略引领贵阳都市圈建设,有利于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贵州区域发展布局,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贵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加快贵阳都市圈建设已具备时机、基础、趋势等有利条件,但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亟待提高和扩大、发展基础有待夯实、公共服务体系供给能力不平衡等制约因素,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发展、城乡统筹融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环境保护共保联治、深化合作交流等措施加以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生态产业化和产业化生态化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实践起步较早,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发展模式,但总体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均衡。文章以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实践为例,针对各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在探索全市生态资源供给的基础上,提出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于对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中央举全国之力实施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以西南、西北为重点的大三线地区,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生产生活尤为艰苦,但数百万三线建设者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对尽快建成大三线后方战略基地的初心使命、对新中国繁荣富强的不懈追求,用生命和热血、科技和智慧谱写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篇壮丽史诗。由此形成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不仅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而且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