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手术与传统经皮肝胆道镜技术(PTCS)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PTOBF取石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PTOBF取石组)35例患者,对照组(传统PTCS组)3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同一疗
【机 构】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州 5101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州 510120,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信阳 46400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州 5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手术与传统经皮肝胆道镜技术(PTCS)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PTOBF取石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PTOBF取石组)35例患者,对照组(传统PTCS组)3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同一疗程取石次数、结石复发率、狭窄未解除率等。
结果PTOBF组取石率较传统PTCS组明显提高(82.9%比54.6%,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3±5.3) d比(17.4±7.0) d,P<0.05];同一疗程取石次数减少(2.2±1.3比2.8±1.0,P<0.05);结石复发率显著降低(17.4%比39.4%,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比30.3%,P>0.05)。
结论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相对于传统PTCS,具有取石次数少、取石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其他文献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是肾癌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好发年龄50~60岁,男女比例约为2∶1。该病患者在确诊时大约有25%~30%已出现远处转移,转移的部位多为肺、肝脏、骨、脑等,而转移至胆囊者极为罕见。其途径目前不明确,血道转移的可能性大。肾透明细胞癌出现胆囊转移时,通常提示预后不良。本文报道1例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IVb段是肝脏Couinaud分段的左内叶下段,有比较明确的分界标志。但在实际工作中,IVb段的实际分界和体表标志仍有出入。因此,作者建议在手术过程中,按照解剖性肝切除的原则,优先处理肝蒂,在出现缺血线后再沿缺血线断肝。本文介绍了一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腹腔镜肝脏IVb段切除手术流程。患者术后病理:II级中分化癌,5 cm×5 cm×4 cm。周围肝组织呈结节性肝硬化表现。术后随访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
本文选择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施行胆道镜液电碎石治疗(91例)和钬激光碎石治疗(95例)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资料。结果表明胆道镜液电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液电碎石术相比,钬激光碎石术具有操作灵活、创伤小的优点,虽单次治疗费用较高,但其总治疗费用较低,平均住院时间较短。
肝脏Ⅶ段的肿瘤切除术,因术中视野暴露困难等原因,临床上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本文介绍了1例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脏Ⅶ段(S7)切除手术流程。患者手术时间4.2 h,出血300 ml,肝门阻断4次,共62 min。术后病理显示为肝脏S7中分化肝细胞癌,大小1.5 cm×1 cm。患者术后随访至今(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当今肝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首选的综合治疗,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惑,如肝肿瘤的定位、边界界定、是否存在转移灶等。而近年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吲哚菁绿显影引导的肝切除术是肝胆外科新的进展及热点。该技术使肝胆外科手术更便利及弥补了当前肝切除术中部分不足。为此,总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开展的吲哚菁绿显影引导的肝切除技术及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
肝脏Ⅷ段的肿瘤切除术,因术中视野暴露困难,手术设备难以到达及出血不易控制等原因,临床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介绍了一例肝脏Ⅷ段中分化肝细胞癌患者术中超声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脏Ⅷ段切除手术流程。患者肿瘤体积34.9 ml,Ⅷ段体积206.6 ml,全肝体积1 035.6 ml。患者术后随访至今(4月余),未见肿瘤复发。
目的探讨吲哚箐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利用ICG荧光成像技术完成的68例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法、荧光导航方式、ICG注射时间及剂量、肿瘤显影特点、术后肿瘤病理结果等。结果68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65例按预先计划实施ICG荧光腹腔镜肝脏手术。其中32例实施ICG荧光成像引导下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施行的250例LP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0例患者(4.0%, 10/250)因各种并发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再手术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7例(其中2例合并胰瘘,1例合并胆胰瘘),胃肠吻合口输出袢穿孔1例,腹腔脓肿1例,术后胰腺炎1例。再次时间为首次手术后第1至82天。再手术
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要求在彻底去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肝脏的解剖和功能完整。作者认为,腹腔镜解剖性Ⅱ段(S2)肝切除适用于大通量中心的S2良性病变、肝功能不佳的S2肝细胞癌以及部分转移性肝癌。本文报道了1例S2肝内结石并肝脏萎缩患者行腹腔镜解剖性S2切除的手术流程。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术中导航工具,逐渐被更多的外科医生认可并接受。其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外科医生更精准地确定断肝平面和肿瘤边界,同时在探查术中胆漏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论是解剖性肝切除还是肝脏肿瘤的局部切除,都展示出很大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目前,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引导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吲哚菁绿注射时机、吲哚菁绿在不同肝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