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到家,他很不开心,很委屈地告诉我:“本来语文考试可以得100分的,可是有一道题,明明是对的,老师却判为错的,被扣了3分。老师还说我只知道想着‘吃’和‘玩’!”经细问,我弄清了事情原委。语文试卷上有一道看图写话题,画面是“太阳从东边升起、小朋友背着书包、小鸟在树枝上叫”。儿子写的话是:“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小鸟在树上唱歌,小朋友背着一书包好吃的东西,高高兴兴地去春游。”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小鸟在树上唱歌,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追问儿子为什么写“春游”,儿子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昨天说要春游,叫我们准备一些吃的,要用书包装,不准用塑料袋。”哦,我明白了,书包是可以装吃的东西的,小朋友背着书包不一定就是去上学的。儿子是有道理的,儿子的答案应该得到表扬啊。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不知该如何向儿子解释他的疑惑,如何安慰孩子受挫的心,因为我也同样感到困惑。在人类的历史上,推动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思想方法,而考试则要求人们必须承认“答案是唯一的”。这也是目前教育所普遍遭遇的一种尴尬。在困惑和尴尬的同时,我陷入了对目前和今后的教育教学的深刻思考。
  我认识到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人云亦云、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和怯于动脑的行为习惯,这与新课程提出的“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相违背,也与当今提倡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时代精神是不相符合。那么,如何避免、克服这一问题呢?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我们的教育要与新课程的“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1.新的教学观。
  新课程倡导,教学不仅要重结论,而且要重过程,不能以结论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也是不容质疑的。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而且要重过程。
  2.新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要把学生做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认识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而且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二、行为方式的转变
  1.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首先,教师要努力从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亲密的朋友和保护人,在教育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同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弱势群体”,如: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性格内向,以及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努力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注意不随意当众批评、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绝不羞辱挖苦学生。另外,对学生坦诚相待,取信于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合作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其次,要努力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帮助者。
  2.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3.评价方式的转变。
  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很多学科的“奥赛”中成绩举世瞩目,但我认为这不值得自豪,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值得深思的是在取得这举世瞩目的应试成绩的同时,我们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和科技水平总体上却谈不上举世瞩目。学科“奥赛”奖不是诺贝尔奖,不少人在思考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诺贝尔奖,那么,请想一想,因自小而来的强烈的考试意识而产生的这“答案唯一”的简单化研究客观世界的思想方法到后来仍然或多或少地在潜意识里束缚了我们科学家的头脑是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呢?这警示我们,评价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考一些记忆性的内容,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答案多元化的开放题,如研究型题目的设置。
  三、实践中的具体尝试
  1.多向求索,培养灵活性人格。
  灵活性人格表现为反应敏捷,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善于随机应变,具有较强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创新活动必需的人格因素。
  2.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0分钟也好,45分钟也罢,如果这些时间老师据为己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话,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仍只是一句空话。设想,如果教学环节都是教师展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还能有些什么收获?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
  3.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创新的时间与空间。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再是一句口号。
其他文献
摘 要: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朗读的有效性。声音、图像、动画等可以使文本立体生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感悟,与作者互通情感,从而有感而读。情蕴读中,文本才会被读活,学生才能真正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朗读 多媒体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
摘 要: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变声期,如何充分了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变声期 教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美育在中小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日渐得以重视,而唱歌教学则是中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是陶冶儿童性情,培养情操,表达感情的最初的、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在教
从熟悉到热爱,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许多例子都告诉我们这一真理: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蒙特卡洛世博会陈述现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张艺谋拍摄的申博宣传片,5分钟里获得5次掌声,说明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的旋律,在西方人中传唱不衰,深入人心;2008年5月18日,央视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爱的奉献》那熟悉的旋律一次次响起,泪水就一次次地湿润了眼眸……  
摘 要: 在众多抒发牛郎织女七夕情的文学作品中,秦观《鹊桥仙》不拘一格,立意高远,高调指出爱情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彼此感情的真挚永久,而不在于朝朝暮暮。  关键词: 秦观 《鹊桥仙》 别样七夕情    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引得历代文人墨客通过诗词寄托自己的情愫,表达对牛郎织女的美好祝愿,也使得“牛郎织女”的传说更加动人、意蕴丰富。如:“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国家命脉,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上的优势,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大力发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保障党的中心工作,我们的事业就会发达,经济就发展,国家就强盛。反之,便会遭受重大挫折和损失。  近年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在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
摘 要: 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渗透到教育领域,给教育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它将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直观、形象、有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从利用图片描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音乐,以声音触动情感;增加课堂容量,拓展知识面;更新语文教学方式四个方面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探讨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就是优化阅读模式,增强阅读效果的关键所在。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是阅读的重点;过程与方法是阅读的亮点;情感与价值是阅读的升华。协调三者关系是扭转传统教学中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现象。三维目标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和交流合作,也重视问题教学,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以活动促说,以活动促用,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实现三维目标。  一、以教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沿用到现在,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为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最致命的一点是学生普遍产生“厌作”、“怕作”心理。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障碍。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的源头出现了问题,即没有掌握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关键词: 作文素材 积累方法 有效阅读 科学收集 观察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明确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能完成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增强文学作品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