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深度阅读指导的一般路径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怎么上?学生阅读前,怎么激发兴趣、消除隔膜,让其“读起来”?阅读中,如何跟踪指导,让其“读进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后,如何点拨提升,使其有感受地“读出来”,走向文字深处?如果教师仅仅布置阅读任务,而不亲临读书过程,精心引导,必然收效甚微。那么,老师怎么做,才能引导学生读到文字背后的内容,走向深度阅读呢?
  一、读情了解
  《傅雷家书》这本书,缺少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故事,很多学生不太能有兴趣读下去;有的虽然迫于老师要求或考试需要,不得不读,往往也读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读不到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蕴。
  接到上课的任务,我最重要的事便是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要上展示课的是初三(1)班,他们初二时曾经按要求读过这本书。他们到底读得怎么样?有没有遗忘?怎么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呢?我设计了如下的“阅读任务单”。
  任務1:1979年4月,得知上海文联要为父母举行平反昭雪骨灰安葬仪式,傅聪千里迢迢赶回祖国。他捧着父母的骨灰盒,泪如雨下,思绪万千,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一幕幕。安葬完父母,他彻夜未眠,又给远在天国的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傅聪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任务2:一天晚上,傅聪仰望星空,回忆起父亲的谆谆教导。让他深受教育的话不断在脑海里浮现。请你写出五句这样的话,体会傅雷的家教理念。
  任务3:傅雷与孩子的书信交流是非常独特的,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学术素养和语言功底。傅雷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任务4:读完《傅雷家书》,你还有哪些疑问?
  因为时间太紧,我让每个小组完成其中的一项,其他三项也思考一下。
  设计这样几项任务意图何在呢?任务1,主要想看看这个班同学有没有耐着性子读下去;任务2,想了解学生在文字背后走了多远;任务3,了解学生的语感;任务4,便于设计教学,确定教学的起点。
  当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将学生作业的图片发给我后,我发现,任务1完成得不够理想,这说明他们初二时没有仔细看,有的虽然看了,又忘了。所以我又追加了一项任务:集全班之力整理书中的“难忘细节”,每人提供至少一个。因为“难忘细节”是这节课的突破口,学生对细节了解得越多,越有助于他们走向文字的背后,读到深层次的内容。
  二、兴趣激发
  这本书学生初二时已经读过了,如何才能让其有兴趣探究,有愿望重读呢?教师的激趣非常重要。激趣的方式很多,如设置富有期待感的问题或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呈现学生的阅读疑问等。《傅雷家书》这节课,主要是通过问题呈现和书信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堂上呈现的这几个问题是学生的共性问题,他们肯定有兴趣探究。如第8个问题“为什么傅雷会自杀”是很多学生都问的,他们肯定很想知道这个问题如何解答。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傅雷这个人,了解傅雷从容自杀的艰难的心路历程。傅雷决定自杀并不是他不坚强,也并不是一时想不开,而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慎重决定,也是他“赤子之心”的另一种表现——他是那样地爱祖国、爱工作,却被说成了“反革命”,还说他培养了一个叛徒儿子;而且,当时他的身体机能衰竭,已经不能正常工作。
  课堂上那位男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同学,也打动了听课老师,现场不由得响起了掌声。这个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傅聪还会回忆起以前的哪些细节?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怎样的傅雷和怎样的傅聪?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傅雷家怎样的门风?这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三、任务驱动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理解得再深一点,需要教师设计深度阅读的任务,甚至是任务链。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傅雷家书》这节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任务:
  任务1,整理《傅雷家书》的难忘细节。
  任务2,探寻傅聪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特质、教子方式、家风家训)
  任务3,探寻傅雷家书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劝之以法”。
  以上三个任务,可以“化零为整”,解决学生整本书阅读“肤浅化”“碎片化”等问题,让他们对这本书有个整体的把握,能够从“难忘细节”中体悟文字背后的意蕴,看到傅聪成长的深厚的家学渊源,看到傅雷治家的“中西结合”,聆听傅聪兄弟决定将家书公开出版的“心声”。这几个任务,有的在课前完成(如任务1),有的在课堂完成,有的留到课后(如任务3中的“劝之以法”)。
  其实,我在课前也设计了“阅读任务单”,共有四个任务:任务1,让学生根据情境写一封信,就是让学生整理书中难忘的细节;任务2,让学生思考傅雷的家教理念;任务3,了解学生的语感,让他们感知傅雷的语言风格;任务4,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阅读疑问。课前的这几项任务,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如,任务1学生完成得不好,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设计了“书信朗读”,对“仿说”活动进行强化;任务3(语言风格)完成得很好,上课就只是展示一下成果,教师稍加归纳。
  课前“阅读任务单”中的第一条侧重于整理“难忘细节”,第二条侧重归纳“家教理念”,第四条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困惑。这三个“课前任务”其实是为“课堂任务”做准备的。
  但是,从“课前任务”完成的情况来看,要想完成“课堂任务”,还需要老师搭些台阶、做些引导。所以在备课时,我嫁接了学生的书信,整理了孩子们的主要疑问,用表格统计了193封书信,摘录了一些含有“数字”的语句,按照年份摘录傅雷教育傅聪要爱国的语句。有了这些“助读资料”,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就顺畅多了。
  这些任务又是通过什么把它们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呢?傅雷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仅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我抓住这句话中的“家庭环境”来统领这些任务。   四、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会读或慧读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会读一类书、一群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佳境。
  通过《傅雷家书》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可用来阅读类似的书(如《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或《培根随笔》等)呢?
  方法一:分类整理。像《傅雷家书》这样的由一篇篇书信构成的整本书,可采用列表统计法进行梳理。如下面呈现的这个表格,将193封家信按照“谁写给谁”以及“写了什么”分类,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儿女的爱,永远是儿女对父母的爱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傅雷注重“以艺术培养艺术”的独特教子方式,因为家书中有73.1%的书信是谈艺术的。
  方法二:援疑质理。所谓“援疑质理”,就是学生或老师就整本书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循着问题探究,使阅读走向深入。如《傅雷家书》一书可就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书中不仅有傅雷写的信,也有朱梅馥和傅聪写的,为什么书名不叫“傅家书信”?(2)家信一般是很私密的,很多人不会愿意公之于众,为什么傅聪和傅敏要将家书整理出版?(3)傅聪成为世界著名钢琴家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你能看出傅雷的家教理念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透过表面读出文字背后的“深意”。
  方法三:路标式细读。名著阅读,最终还是要落在语言上,透过语言文字,品出作品的味道。如傅雷家信中是如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劝之以法”的?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路标”,引导他们贴近文字品读。
  示例1:请摘录《傅雷家书》中含有数字的句子,细品数字背后的亲情。
  这个“路标”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傅雷家信中的“拳拳父爱”,这种真情怎能不感动已为人父的傅聪?当他1979年万里迢迢回到祖国,捧着父母的骨灰,再想起以前的那一封封家信,怎能不心潮澎湃?学生摘录出以下句子:
  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出的第六信,很高兴。
  你的第八信和第七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
  从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你波兰第七信到现在,已有二十七天,算是隔得最长久的一次得不到你消息。
  十七天不接来信,有点着急,不知你身体如何?
  从以上句子里的数字中,不难看出“儿行千里父(母)担忧”。傅雷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关注着儿子的讯息,没有一天不在牵挂着儿子的身体、儿子的学业、儿子的安全……儿子的一切。这里有“动之以情”。
  示例2:从书中摘录傅雷勸说或教育儿子的语言。学生摘录出以下句子: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这样的句子让我们看出傅雷劝说艺术之高:擅长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劝说傅聪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控制情绪,败不馁,胜不骄。这就是“晓之以理”“劝之以法”。
  当然,整本书深度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读书的类型,引导他们掌握适当的方法。
其他文献
基于化学学科本质及特殊要求,我们将化学学科能力要素确定为实验能力、符号表征能力、模型思维能力、定量化能力。作为有着启蒙性质和基础性质的初中化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然而,从化学教学现状看,特别是中考化学复习的教学,“知识的简单罗列加试题的操练讲评”仍然是许多教师进行中考化学复习的主要模式,“被动记忆和机械训练”仍然是不少学生复习的主要方式。笔者于今年5月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
期刊
最近一次跨地区(江阴市与海安市)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上,我们把研讨主题确定为中考微专题,让专题复习的主题更加聚焦。由于承办地安排在江阴,为了贴近无锡地区中考风格,我们共同打磨研发了一节关注综合题中“直线表达式”的求解专题复习课。本文先简要整理该课的教学设计,再给出教学立意的相关阐释,以供分享和研讨。  一、综合题中“直线表达式”的求解专题复习课  活动1 自主先练,开课交流。  问题1 已知,平面直角
期刊
金老师《父母的心》一课,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1.亲近语言,走进父母心。  金老师先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述故事后并由此缩写故事内容。这一展一缩,强化了记叙的要素,并将主要事件推向前台。“为什么要三送三要回”一问,促使学生从内容、主题、写法等方面亲近文本,整体感知文本。“这是怎样的父母心”,使学生从细处体悟父母之心,“眼含热泪”“难割难舍”“痛哭失声”,体现了父母对每个孩
期刊
一、教学创意  1. 富有艺术的字词处理。  王荣生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了文言文字、词、句处理的4个原则:放过、突出、深入、分离。在本教学设计中,笔者对“颠”“失石”“不已”这类理解无困难的词,采用了放过的原则;对“圮”“啮”“坎穴”这类难词,只在PPT上标注,让学生知道即可,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临”“并”在现代汉语里不止一个意思,笔者在教学中适时地联系成语,补充一些词汇方面的知
期刊
工作室由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李旭东领衔。  工作室紧扣课堂改革主题,以课堂研究为载体,以“‘阅读力、表达力、文化力’三维学力课堂”为抓手,积极开发“群文阅读”“类文阅读”“种文阅读”的多样化课型。同时,工作室以专业阅读、专业讲座、教学研讨、教育科研、實验学校基地活动和“本真语文教育研究”网络论坛为工作形态,以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团队合作、专业自觉为发展路径,建成一支有先
期刊
种文阅读是特级教师李旭东开发的多种阅读课型之一。它以教材文本为种子,以多元形态将其栽种在学生阅读的土壤之上,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种文阅读教学或借助类文本(作者同期作品)来理解文本的背景,或拓展阅读素材来体悟文本深意,在忠于种子文本的基础上,让阅读文本更加丰富、阅读素材更加广泛、阅读积累更加深厚。下面就以李旭东老师执教的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一课为例,具体谈谈种文阅读教学的特色形态。  一、
期刊
摘要 初中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其文化素养、浸润生命意义重大。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品读经典;提高品德质量,研读经典,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 经典阅读 人文 品德 素养  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初中学生文化素养、浸润生命意义重大。初中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对古今中外众多经典名著的广泛阅读,能有效地熏陶情感、提升素养、滋润生命,收获成长与智慧。
期刊
摘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是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达到这一目的,数学教师就要理解数学的本质,熟知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体思考问题,从细处去理解知识点。教师多思多读,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细小的知识点,还有数学思想、数理逻辑。  关键词 数学概念 理解数学 稳定性  章建跃教授提出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中,第一个理解就是让教师要理解数学,这是数学教师必
期刊
摘要 剖析数学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其考查的目的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课程建设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 阅读理解题 初中 数学阅读教学  阅读是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初中阶段是人生阅读素养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期。帮助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素养水平不仅要在语文学科中推进,也需要其他学科跟进,通过跨学科的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在数
期刊
【教学目标】  1.透过难忘的细节理解傅聪成长的家庭环境。  2.把握阅读《傅雷家书》这一类书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傅雷家书》的阅读收获。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会读书的人,会用两只眼睛来读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表面,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阅读是有层次的,文字的表面是一个层次,文字的背后是另一个层次;读到内容是一个层次,读到思想又是一个层次。  (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