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初中生课堂是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将德育渗透到初中课堂之中是一线初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论及初中生课堂中德育的重要性,在初中生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课堂;德育引导;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育才以德为先”的德育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初中课堂中德育工作更是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要求:应该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特有的魅力,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与爱美精神,让学生体验初中教学的特征,形成基本的文学素养与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由此可见,德育工作在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将德育渗透到初中课堂教学中,成了初中班主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
一、正确认识初中生课堂中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发挥初中生的道德责任自主性, 给一个自我承担责任活动的空间, 己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初中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应值得重视,那就是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却忽略了德育方面的引领。如果只注重应试知识培养,不注重责任感等德育观念的培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做事态度,忽视对父母的责任和对老师、同学的责任的思想习惯,久而久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没有很好完成应该完成的教育任务,还有可能使学生成为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
教育的理念是育人,是为了孩子们的独立生存。因此,应该摆脱以往那种填鸭式教育观念。因为在这种观念下成长的孩子,看似是对孩子的呵护,实则是对孩子未来的伤害。应该教给学生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永往之前,拒绝原地踏步。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没有了什么,也不能没有了信念;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口袋可以空,脑袋是万万不能空的!在孩子面对逆境时,我们培养他们的抗打击能力,我们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念,我们要打磨他们的逆商!我们要让他们懂得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成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付出,需要我们的创新头脑,需要我们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需要我们坦然接受失败后还能够有信心、有能力、有勇气继续为梦想前行。
二、初中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联结点
“道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教学的核心因素在于团体动力因素之应用与掌握, 催化学生互动与分享承担道德责任的故事是其精妙之处, 教师往往因此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初中生课堂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初中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联结点。比如,自然风光与保护环境相关,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文物相关,人物的行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相关,其实初中课中的丝丝缕缕都与道德素养有紧密的关系,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连结点,恰当地在初中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俗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在初中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学生学好初中知识的关键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我觉得运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条很有效的教学途径。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初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巧用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游戏氛围作用下进行学习,从而树立良好的爱的理念。例如,孩子们可以从学习中华传统字画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保护文物的责任理念。
三、初中生课堂中德育引导的方式
教育学生用将大道理的办法,学生难以接受;用管、卡、压的方式管理学生,学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在初中生课堂中的德育引导要注意课堂讲授与学生年龄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如学习课文《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让孩子明白窦娥之冤,谁之过?从表面上看,是当时的法律使然,但当时法律合理吗?制定法律的人和执法的人是从什么角度去立法和执法的?特别是立法者和执法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意摆弄法律,更是将那个社会扭曲得没有一点人性。让学生了解,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有理想的骄子,为国家的民主进步而努力!
二是利用多种教学活动深化德育工作。比如,初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向校长申请举办学生道德好事宣传比赛活动,设立专门的评委会对参加此次责任感教育比赛的学生事迹进行评选,并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号召学生孝敬父母、关心同学、尊敬师长,从自身做起。通过这些比赛活动,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用担当的眼光去观察社会, 认识了解社会, 然后进行比较、甄别,逐步地形成一个明确清晰、合理合法的道德观念。
三是在教育形式上要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激发初中生爱校荣校、诚信感恩的情怀。通过爱校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引导初中学生培养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总之,在初中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教师作好充分的准备,找好两者之间的联结点,巧妙地将德育与基本文化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郭哲男:《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 张冲:《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
[3] 马顺学:《初中生德育教育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9期。
[4]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2011年版。
关键词:初中课堂;德育引导;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育才以德为先”的德育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初中课堂中德育工作更是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要求:应该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特有的魅力,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与爱美精神,让学生体验初中教学的特征,形成基本的文学素养与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由此可见,德育工作在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将德育渗透到初中课堂教学中,成了初中班主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
一、正确认识初中生课堂中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发挥初中生的道德责任自主性, 给一个自我承担责任活动的空间, 己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初中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应值得重视,那就是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却忽略了德育方面的引领。如果只注重应试知识培养,不注重责任感等德育观念的培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做事态度,忽视对父母的责任和对老师、同学的责任的思想习惯,久而久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没有很好完成应该完成的教育任务,还有可能使学生成为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
教育的理念是育人,是为了孩子们的独立生存。因此,应该摆脱以往那种填鸭式教育观念。因为在这种观念下成长的孩子,看似是对孩子的呵护,实则是对孩子未来的伤害。应该教给学生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永往之前,拒绝原地踏步。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没有了什么,也不能没有了信念;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口袋可以空,脑袋是万万不能空的!在孩子面对逆境时,我们培养他们的抗打击能力,我们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念,我们要打磨他们的逆商!我们要让他们懂得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成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付出,需要我们的创新头脑,需要我们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需要我们坦然接受失败后还能够有信心、有能力、有勇气继续为梦想前行。
二、初中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联结点
“道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教学的核心因素在于团体动力因素之应用与掌握, 催化学生互动与分享承担道德责任的故事是其精妙之处, 教师往往因此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初中生课堂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初中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联结点。比如,自然风光与保护环境相关,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文物相关,人物的行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相关,其实初中课中的丝丝缕缕都与道德素养有紧密的关系,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它们之间的连结点,恰当地在初中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俗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在初中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学生学好初中知识的关键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我觉得运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条很有效的教学途径。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初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巧用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游戏氛围作用下进行学习,从而树立良好的爱的理念。例如,孩子们可以从学习中华传统字画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保护文物的责任理念。
三、初中生课堂中德育引导的方式
教育学生用将大道理的办法,学生难以接受;用管、卡、压的方式管理学生,学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在初中生课堂中的德育引导要注意课堂讲授与学生年龄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如学习课文《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让孩子明白窦娥之冤,谁之过?从表面上看,是当时的法律使然,但当时法律合理吗?制定法律的人和执法的人是从什么角度去立法和执法的?特别是立法者和执法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意摆弄法律,更是将那个社会扭曲得没有一点人性。让学生了解,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有理想的骄子,为国家的民主进步而努力!
二是利用多种教学活动深化德育工作。比如,初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向校长申请举办学生道德好事宣传比赛活动,设立专门的评委会对参加此次责任感教育比赛的学生事迹进行评选,并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号召学生孝敬父母、关心同学、尊敬师长,从自身做起。通过这些比赛活动,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用担当的眼光去观察社会, 认识了解社会, 然后进行比较、甄别,逐步地形成一个明确清晰、合理合法的道德观念。
三是在教育形式上要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激发初中生爱校荣校、诚信感恩的情怀。通过爱校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引导初中学生培养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总之,在初中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教师作好充分的准备,找好两者之间的联结点,巧妙地将德育与基本文化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郭哲男:《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 张冲:《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
[3] 马顺学:《初中生德育教育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9期。
[4]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