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培养的学生,面临的是21世纪高科技、高竞争的挑战。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思想品德过硬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做了一些初探。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先进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373.5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38-01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调研与学生共听5节课。听完课后,总理谈了听课感受,强调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总理提出的这四点要求本身就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结合总理的谈话和这几年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经历,对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治内容中结合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于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就不能忽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思想政治老师更应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加以重视。
二、政治课堂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人才,首先就必须陪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中学政治课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中学政治教育中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也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政治课的枷锁,重新认识政治课和政治课教育,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突破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我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概念、观点较为抽象、单一,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书上的例子又较简单,有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所以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此,我琢磨了很长时间,都觉得难以下手。最后,我从相关资料上把宪法的有关条例都罗列出来,打算在这些条例中寻找与学生有关的条款,结果宪法中的关于爱护国旗的一个条例,使我茅塞顿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吗?我可以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入手,告诉学生宪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并与违法行为做斗争。在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事先拍好的升旗仪式的录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果然,学生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反响强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而且应该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培养和升华。教师应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的思想道德观点、原则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从而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学政治课教育不仅是知识目标的天堂,更应该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帮助他们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培养他们成为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三、教学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更加不能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体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需要创造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在学生阅读材料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当然,要使学生成为主体,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总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时时刻刻都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先进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373.5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38-01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调研与学生共听5节课。听完课后,总理谈了听课感受,强调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总理提出的这四点要求本身就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结合总理的谈话和这几年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经历,对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治内容中结合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于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就不能忽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思想政治老师更应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加以重视。
二、政治课堂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人才,首先就必须陪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中学政治课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中学政治教育中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也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政治课的枷锁,重新认识政治课和政治课教育,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突破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我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概念、观点较为抽象、单一,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书上的例子又较简单,有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所以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此,我琢磨了很长时间,都觉得难以下手。最后,我从相关资料上把宪法的有关条例都罗列出来,打算在这些条例中寻找与学生有关的条款,结果宪法中的关于爱护国旗的一个条例,使我茅塞顿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吗?我可以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入手,告诉学生宪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并与违法行为做斗争。在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事先拍好的升旗仪式的录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果然,学生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反响强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而且应该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培养和升华。教师应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的思想道德观点、原则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从而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学政治课教育不仅是知识目标的天堂,更应该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帮助他们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培养他们成为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三、教学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更加不能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体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需要创造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在学生阅读材料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当然,要使学生成为主体,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总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时时刻刻都注重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