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一个教育自己的过程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我所理解的“育儿先育己”的意义是: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子,自己首先要做到。后来发现在育儿育己的路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阶段:接触,了解
  4年前,我生了闺女,便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全职妈妈,凭着本心去爱孩子,陪着她做各种事,为的就是可以体会她的喜怒哀乐与成长。有空时也随便翻看一些育儿书籍。有一天,孩子把茶几上的所有东西全部推在地上,惹怒了爸爸,爸爸大声斥责了她。我看到女儿惊恐无助的眼神,但我没有过去安抚她,因为一直以来我和孩子爸爸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错了就要接受惩罚。后来我无意间听一个育儿讲座说到“爱不需要理由,爱需要方法”,于是我开始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做着一些改变。我给她足够的成长空间,任凭她把玩具堆放一屋子都尽量做到欣然接受,并享受和她一起搭积木,然后推倒重新再搭建各种看来不符合大人逻辑的形状。我深知,这是她成长的需要,因此我完全配合。
  第二阶段:摸索,进步
  女儿在2岁左右的时候,她什么都想自己做,有点小小的“叛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孩子的敏感期。这时我明白有些事确实需要我放手,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她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生活中的每一处奥秘,享受一个个“小儿科”的趣事。同时我也在慢慢摸索,同她一起成长。我深知她的成长需要很多时间,给孩子的爱是一种以放手为目的的爱,身教应该大于言传。
  第三阶段:释放,恢复
  我很努力地做着好妈妈。每晚孩子睡下,我都会回想今天我和女儿在一起哪里做得很好,哪里做得不好,哪里没有做到位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之后就想着如何改正,一点点进步。然而生活的琐事也会占去我的部分精力,有时让我感到力不从心,我的那些育儿方法时而奏效,時而无效,为此我深感挫败和沮丧。平静后我明白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当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也许会因顾忌不到而伤害了孩子。意识到这一点,我慢慢学着放松自己,让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情绪得到释放,同时努力恢复积极的精神状态,继续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进程中。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想要教育好孩子,应该先教育好自己,那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理解。
其他文献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
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于推动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深远
女儿彤彤从来不顶撞父母,从来没有因为想要什么而哭闹过,也从来没让老师批评过,最经常听到的一句关于彤彤的话就是“彤彤是个乖孩子”!我一直很为她骄傲,因为她懂事、乖巧、不发脾气!  但小张老师的一个电话却把我从自以为是的骄傲中惊醒。“彤彤妈妈,您需要和彤彤谈谈,今天咱们班表演节目,选萱萱作白雪公主,彤彤上来就把萱萱推倒了,我让彤彤道歉她也道歉了,但一会儿彤彤又把萱萱推到了。看来彤彤是生气了,可是反复推
1.回家关掉手机。瑞典政府的一项调查发现,33%的孩子抱怨父母总是埋头看手机。在家中或者当孩子放学回家时,家长最好关闭手机,听孩子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孩子会感受到家长
很多孩子做完作业之后,都会找父母给自己的作业签名。让父母签名,老师的意图其实就是想要让家长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通过签名引导家长了解和关注孩子的作业,通过家长的
2010年《海峡通讯》第11期刊有《魏文侯为何誉为战国第一贤君》一文,文章中称:“一年内邺县就重新繁荣起来,百姓安居乐业,出逃的民众纷纷回归……邻县的百姓向往邺县物埠民丰
摘要:如何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课堂提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课堂提问原则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89-1  一、目的性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预期达到的效果,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确这一节课课堂教学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简单原则:随着数据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判断力的重要性应该逐渐降低。这一论断听上去好像异端邪说,不是吗?现在的管理教育大都是对人们判断
问题导学型学习课堂是以一个个问题为核心动力,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笔者于日常教学中,对问题导学型课堂之策略进行如下尝试:巧设问题,于互动中激发兴趣;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妈妈出门前叮嘱孩子:“乖乖的,听姥姥的话!”也时常听到这样的夸奖:“这孩子真乖,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好像“乖”是好孩子的标准。但很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