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咨询个案:
儿童绘画班的老师向我介绍6岁的楠楠:“这个孩子平时很少说话,性格有些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她经常瞪着一双大眼睛看别的小朋友玩,我引导她加入,她却总摇头;小朋友主动和她招呼,她也不理不睬。她父母的性格都比较外向,特别是母亲,还是行政干部,对孩子的内向性格非常着急。”
老师将楠楠刚画的一幅《猫和老鼠》(见图一)拿给我。我觉得有些奇怪:猫一下子抓了4只老鼠,那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猫的脸上好像并没有喜悦的神情。
楠楠告诉我:“因为它没有得到表扬,所以不高兴。”
“它想得到谁的表扬呢?”
“爸爸妈妈。”
我追着问:“在你们家里,谁是这只猫呢?”
我以为她会说“是我”,没想到,她的回答却是:“妈妈!”
我又问:“妈妈想得到谁的表扬呢?”
“爸爸和我的表扬。”
“妈妈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想要表扬?”
“妈妈做饭、洗衣服、拖地……还要輔导我学钢琴,送我上绘画班,反正她说家里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做的。”
“妈妈做了这么多事,你和爸爸为什么不表扬她呢?”
“妈妈老是板着脸批评人,说我这不好,那不对,挺烦的,爸爸也这样说。”
“那你和爸爸有没有把这些想法告诉她呢?”
楠楠摇头:“我不敢,妈妈是猫,我是老鼠,我看见她就躲。”
楠楠妈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她对孩子的性格有哪些影响呢?于是,我约见了楠楠妈妈。
楠楠妈妈说:“我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还经常下乡搞调研。楠楠爸就是个‘甩手掌柜’,家里的事一般都是我做,做这些事倒也无所谓,问题是他们父女俩从来不说一句好话,好像我是欠着他们的……最让我着急的是,楠楠的性格完全不像我们,很孤僻。楠楠爸说是因为我说的太多了,女儿才说的少,这叫平衡。这话的意思好像是我影响了楠楠的成长……”
等楠楠妈说完后,我问她:“你觉得丈夫和孩子对你的认可非常重要吗?”
楠楠妈愣了一下,很快又说道:“那当然,我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如果他们不认可,那我的忙碌和辛苦又有什么意义?”
“可他们并没有要求你做这些事啊?”
楠楠妈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有些不高兴:“如果我们都不做家务活,那叫一个家吗?再说了,我又不是给谁打工,一定要人安排了才去做,那可是我自己的家啊。”
我顺着她的思路说:“就是,你又不是给人打工,为什么在自己家里做了事,还一定要让人认可呢?”
“这——”楠楠妈语塞了。
咨询手记:
1、妈妈的“追讨”,让楠楠逃避交往
在这个家庭里,谁是孩子?谁是大人?表面上看,是母亲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为孩子付出。实际上,母亲更像是一个讨着要糖果奖赏的孩童,如果“大人”不给她,她就会觉得委屈。这表明她内心里藏着一个未得到满足的小孩子。
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楠楠妈在童年时代没有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没有获得足够的爱,这成了她心里无法释怀的痛。成年后,她便将对父母的期望投射到自己最亲的人——丈夫和女儿身上。作为成人的丈夫可以以“你很烦”为由拒绝她的索取,而心理能量还很弱的女儿,采取的拒绝方式只有逃避。这种逃避的方式也被楠楠复制到和其他人的交往中。所以她常常会瞪着眼睛看别的小朋友玩耍,自己却不敢也不想走近。
妈妈为女儿内向的性格着急,而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她自己,以及她和女儿相处的方式。
2、解开妈妈的心结
楠楠妈告诉我:她是家里的老幺,从小父母就将她放在乡下,和姥姥一起生活。每次看到别的孩子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她都非常羡慕;父母每年只回老家来看她两三次,每次父母离开后,她都会委屈地大哭一场,觉得他们一点儿都不爱她。
我告诉她:“每个人都有一些无法释怀的心结,解开这些心结还是要找当事人,将别的不相干的人拉进来既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楠楠见了你就像老鼠见了猫,这也造成了她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那该怎么办呢?”提起女儿,她显得很焦急。
“你希望楠楠有什么样的性格呢?”
楠楠妈说,“我希望她能融入到小伙伴中,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与人合作,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告诉她:“孩子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打交道,你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要以身作则,给她做好示范、引导。”
3、让楠楠拥有一颗友爱、开放的心
我给楠楠妈提了三条建议——
第一。和楠楠做朋友。生活上,父母照顾孩子,这是为人父母的职责;精神层面上,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倾听她的心声,分享她的喜悦,和她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乐趣。
第二。鼓励楠楠适当向他人求助。比如,在马路上,鼓励孩子向行人问路:在公园里,当孩子羡慕别的小朋友新奇的玩具时,鼓励她上前打听是在哪儿买的。通过这些尝试,孩子慢慢会明白,人们大多是愿意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而不会索求任何回报。明白这一点,对楠楠来说很重要。以前,受“妈妈总是想得到表扬”的影响,她会认为,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帮助别人,如果一个人为你做了事,那是要求回报的,因为害怕给予回报,所以她会拒绝和他人建立联系。
第三。引导楠楠和外界友好相处。遇到熟人,主动打个招呼: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遇到陌生人,也可以给一个甜甜的微笑。对于身边的小事情,也要给予积极的、充满爱的关注:“小树被风吹倒了,我们将它扶起来吧。”“果皮会让路人滑倒,我们把它丢到垃圾桶里。”拥有一颗友好、善良、真诚、开放的心的孩子,很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别人也会很乐意和她交往。
最后,我还提醒她一点:要注重自我的成长,当心里有怨屈时要学会自我消化,必要时可以通过夫妻沟通来化解。“父母千万不能将不良情绪转嫁给孩子,那对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咨询后记:
半年后,老师给我看楠楠的三幅画。楠楠很高兴地告诉我:“这是小蜗牛过河(见图二)。小蜗牛要过河,树叶说:‘我来做你的船吧!’一条彩色的鱼游过来说:‘我来推船吧。’可是,它一个人的力气太小,它就叫来很多好朋友,大家一起推着蜗牛过河。另一幅画是福娃要去参加运动会(见图三),快迟到了,驼鸟说:‘我跑得快,我带你去吧。’福娃很高兴,举着旗帜唱歌;那个嘛(见图四),云宝宝哭得很伤心,小白兔和她是好朋友,她跑到山顶上对云宝宝说:‘你别哭了,有什么事就告诉我,我来帮你。’”
我满心欢喜,那不仅仅是因为楠楠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我称奇,更重要的是,这些画给了我这样的信息:楠楠拥有并展示出了一颗真诚而友好的心,她学会了与人合作。
编辑 朱璐
儿童绘画班的老师向我介绍6岁的楠楠:“这个孩子平时很少说话,性格有些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她经常瞪着一双大眼睛看别的小朋友玩,我引导她加入,她却总摇头;小朋友主动和她招呼,她也不理不睬。她父母的性格都比较外向,特别是母亲,还是行政干部,对孩子的内向性格非常着急。”
老师将楠楠刚画的一幅《猫和老鼠》(见图一)拿给我。我觉得有些奇怪:猫一下子抓了4只老鼠,那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猫的脸上好像并没有喜悦的神情。
楠楠告诉我:“因为它没有得到表扬,所以不高兴。”
“它想得到谁的表扬呢?”
“爸爸妈妈。”
我追着问:“在你们家里,谁是这只猫呢?”
我以为她会说“是我”,没想到,她的回答却是:“妈妈!”
我又问:“妈妈想得到谁的表扬呢?”
“爸爸和我的表扬。”
“妈妈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想要表扬?”
“妈妈做饭、洗衣服、拖地……还要輔导我学钢琴,送我上绘画班,反正她说家里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做的。”
“妈妈做了这么多事,你和爸爸为什么不表扬她呢?”
“妈妈老是板着脸批评人,说我这不好,那不对,挺烦的,爸爸也这样说。”
“那你和爸爸有没有把这些想法告诉她呢?”
楠楠摇头:“我不敢,妈妈是猫,我是老鼠,我看见她就躲。”
楠楠妈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她对孩子的性格有哪些影响呢?于是,我约见了楠楠妈妈。
楠楠妈妈说:“我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还经常下乡搞调研。楠楠爸就是个‘甩手掌柜’,家里的事一般都是我做,做这些事倒也无所谓,问题是他们父女俩从来不说一句好话,好像我是欠着他们的……最让我着急的是,楠楠的性格完全不像我们,很孤僻。楠楠爸说是因为我说的太多了,女儿才说的少,这叫平衡。这话的意思好像是我影响了楠楠的成长……”
等楠楠妈说完后,我问她:“你觉得丈夫和孩子对你的认可非常重要吗?”
楠楠妈愣了一下,很快又说道:“那当然,我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如果他们不认可,那我的忙碌和辛苦又有什么意义?”
“可他们并没有要求你做这些事啊?”
楠楠妈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有些不高兴:“如果我们都不做家务活,那叫一个家吗?再说了,我又不是给谁打工,一定要人安排了才去做,那可是我自己的家啊。”
我顺着她的思路说:“就是,你又不是给人打工,为什么在自己家里做了事,还一定要让人认可呢?”
“这——”楠楠妈语塞了。
咨询手记:
1、妈妈的“追讨”,让楠楠逃避交往
在这个家庭里,谁是孩子?谁是大人?表面上看,是母亲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为孩子付出。实际上,母亲更像是一个讨着要糖果奖赏的孩童,如果“大人”不给她,她就会觉得委屈。这表明她内心里藏着一个未得到满足的小孩子。
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楠楠妈在童年时代没有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没有获得足够的爱,这成了她心里无法释怀的痛。成年后,她便将对父母的期望投射到自己最亲的人——丈夫和女儿身上。作为成人的丈夫可以以“你很烦”为由拒绝她的索取,而心理能量还很弱的女儿,采取的拒绝方式只有逃避。这种逃避的方式也被楠楠复制到和其他人的交往中。所以她常常会瞪着眼睛看别的小朋友玩耍,自己却不敢也不想走近。
妈妈为女儿内向的性格着急,而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她自己,以及她和女儿相处的方式。
2、解开妈妈的心结
楠楠妈告诉我:她是家里的老幺,从小父母就将她放在乡下,和姥姥一起生活。每次看到别的孩子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她都非常羡慕;父母每年只回老家来看她两三次,每次父母离开后,她都会委屈地大哭一场,觉得他们一点儿都不爱她。
我告诉她:“每个人都有一些无法释怀的心结,解开这些心结还是要找当事人,将别的不相干的人拉进来既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楠楠见了你就像老鼠见了猫,这也造成了她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那该怎么办呢?”提起女儿,她显得很焦急。
“你希望楠楠有什么样的性格呢?”
楠楠妈说,“我希望她能融入到小伙伴中,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与人合作,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告诉她:“孩子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打交道,你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要以身作则,给她做好示范、引导。”
3、让楠楠拥有一颗友爱、开放的心
我给楠楠妈提了三条建议——
第一。和楠楠做朋友。生活上,父母照顾孩子,这是为人父母的职责;精神层面上,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倾听她的心声,分享她的喜悦,和她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乐趣。
第二。鼓励楠楠适当向他人求助。比如,在马路上,鼓励孩子向行人问路:在公园里,当孩子羡慕别的小朋友新奇的玩具时,鼓励她上前打听是在哪儿买的。通过这些尝试,孩子慢慢会明白,人们大多是愿意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而不会索求任何回报。明白这一点,对楠楠来说很重要。以前,受“妈妈总是想得到表扬”的影响,她会认为,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帮助别人,如果一个人为你做了事,那是要求回报的,因为害怕给予回报,所以她会拒绝和他人建立联系。
第三。引导楠楠和外界友好相处。遇到熟人,主动打个招呼: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遇到陌生人,也可以给一个甜甜的微笑。对于身边的小事情,也要给予积极的、充满爱的关注:“小树被风吹倒了,我们将它扶起来吧。”“果皮会让路人滑倒,我们把它丢到垃圾桶里。”拥有一颗友好、善良、真诚、开放的心的孩子,很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别人也会很乐意和她交往。
最后,我还提醒她一点:要注重自我的成长,当心里有怨屈时要学会自我消化,必要时可以通过夫妻沟通来化解。“父母千万不能将不良情绪转嫁给孩子,那对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咨询后记:
半年后,老师给我看楠楠的三幅画。楠楠很高兴地告诉我:“这是小蜗牛过河(见图二)。小蜗牛要过河,树叶说:‘我来做你的船吧!’一条彩色的鱼游过来说:‘我来推船吧。’可是,它一个人的力气太小,它就叫来很多好朋友,大家一起推着蜗牛过河。另一幅画是福娃要去参加运动会(见图三),快迟到了,驼鸟说:‘我跑得快,我带你去吧。’福娃很高兴,举着旗帜唱歌;那个嘛(见图四),云宝宝哭得很伤心,小白兔和她是好朋友,她跑到山顶上对云宝宝说:‘你别哭了,有什么事就告诉我,我来帮你。’”
我满心欢喜,那不仅仅是因为楠楠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我称奇,更重要的是,这些画给了我这样的信息:楠楠拥有并展示出了一颗真诚而友好的心,她学会了与人合作。
编辑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