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联系生活实际,于课堂内外在落细、落小、落实、落地上下功夫,努力探索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
落细 落小 落实 落地
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导向作用,结合时代进步发展、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中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因素,既将核心价值观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又搭建生活实践平台,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一、让爱国情感入脑走心
加强爱国价值观引导,重要原则是要“落细”,就是要直入头脑,积淀心中。一是保持一个常态:强化课堂阵地,坚决做到正面引导。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时代内容,教师在主题班会上要着重宣讲中国近现代历史、国情,宣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化,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宣讲“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深入分析负面信息背后隐藏着的祸心,使学生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民族自豪感,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增强青年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二是把握一个关键:深挖历史资源,增进爱国情感认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他们是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丰富而又活生生的资源。这其中要特别注重挖掘本地区为中国民族独立、改革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典型,通过“爱家乡、建家乡”找准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切合点。同时也必须紧扣时政热点,让学生第一时间“零距离”接触到新时期涌现出的先进民族精神和优秀代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时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三是创新一个模式:贯彻实践导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方面是从缅怀历史着手,促进学生思考。通过报告会、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为爱国主义搭建丰富多彩、直观深刻的教育载体,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观念扎根于学生心中。另一方面是从面对现实着手,促进学生作为。通过组织学生调研参观、訪问革命先辈及劳动模范,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变化,感受到国家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主人翁意识。
二、让诚信传统彰显传承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推崇诚信的传统,几千年的历史流转,诚信之人功成、失信之人落败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实践中,笔者通过以下途径将对学生诚信素养的引导落到实处。一是教育内容上,强调传承。一方面,通过开展经典诚信故事“悦读”活动,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以及学生撰写心得、评论,实现对人性基底的找寻,突显传统带给今人的心灵抚慰和滋养。另一方面,强化“互联网+”的观念,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媒体,定期发布古今“拥有诚信,则终身受益,失去诚信,虽一时侥幸得逞,但最终会遭到失败”事例,变单向灌输为互动交流,变无差别传播为分众式引导,让互联网成为传承历史经典的重要载体。二是方式方法上,强调慎独。古人非常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诚信修养时,我们要把慎独作为诚信的最高境界加以倡导,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道德反省能力,每天不停地反问自己:做到诚实守信这四个字了吗?每天是否诚恳地对待老师、同学?每天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做任何事情都实事求是?从而不断提醒自己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自觉践行诚信价值观的要求。学校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充满正能量的诚信环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行。三是行为结果上,强调实效。对中学生而言,做一个讲究诚信的人,最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做到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言行一致,履行诺言。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尝试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签订学生校园诚信承诺书,涉及学业诚信、做事诚信等内容,将诚信档案作为学生学业测评、评选优秀的重要依据,并加大对学生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教育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诚信”的价值,以此助推学生更加“言而有信”。
三、让友善互助外化于行
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凝聚社会、家庭、学校多方资源力量,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既给别人带去愉悦,也给自己带来方便。一是存善心,须真情。笔者开展了“寻找身边的感动”专题教育行动,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我们需要感动,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当学生将“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无私的奉献、感动于见义勇为的崇高、感动于生命的坚守……”等令人触动、感怀、振奋的人或事通过演讲、小报、征文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质朴纯真的感动多了,心灵自然得到净化。当他们眼睛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是美好的人和事,就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美丽,就会好好地对待生活,好好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二是践善行,须作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师生都要有一个坚守,就是雷锋不仅仅出现在三月份,他时刻与我们同在。一方面,教师要用“友善”的教育方式影响学生,对学生多一分亲情,多一分信任,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用“爱心”促使学生们不断进步;即使对于暂时的“学困生”也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肯定、鼓励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教师校内“亲子”助学活动,营造“行善”的氛围。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生日”时,开展“做一次家务”等孝顺父母、关心亲人行动;要求学生学会以身为度、推己及人,当遇到别人有困难时就随即伸手帮扶一把;要求学生在校园、马路上看到果皮纸屑随手拾起扔进垃圾桶;要求学生用各种举手之劳感动和带动更多的身边人。三是成善果,须共赴。我们都期待生活在尊老爱幼、知恩图报的环境中,只有这样,心境才会开阔、行为才会优雅、社会才会和睦。一方面,我们牢记“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的古训,定期开展教师群体“最美家庭”、学生群体“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倡导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让师生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友善的真谛。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及时发布师生“真诚友善、关爱他人”的报道,通过多一些行动、多一些关注获得社会的多一些点赞,从而不断地影响他人,传递友善,共同营造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联系生活实际,于课堂内外在落细、落小、落实、落地上下功夫,努力探索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
落细 落小 落实 落地
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育人导向作用,结合时代进步发展、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中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因素,既将核心价值观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又搭建生活实践平台,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一、让爱国情感入脑走心
加强爱国价值观引导,重要原则是要“落细”,就是要直入头脑,积淀心中。一是保持一个常态:强化课堂阵地,坚决做到正面引导。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时代内容,教师在主题班会上要着重宣讲中国近现代历史、国情,宣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化,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宣讲“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深入分析负面信息背后隐藏着的祸心,使学生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民族自豪感,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增强青年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二是把握一个关键:深挖历史资源,增进爱国情感认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他们是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丰富而又活生生的资源。这其中要特别注重挖掘本地区为中国民族独立、改革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典型,通过“爱家乡、建家乡”找准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切合点。同时也必须紧扣时政热点,让学生第一时间“零距离”接触到新时期涌现出的先进民族精神和优秀代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时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三是创新一个模式:贯彻实践导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方面是从缅怀历史着手,促进学生思考。通过报告会、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为爱国主义搭建丰富多彩、直观深刻的教育载体,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观念扎根于学生心中。另一方面是从面对现实着手,促进学生作为。通过组织学生调研参观、訪问革命先辈及劳动模范,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变化,感受到国家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主人翁意识。
二、让诚信传统彰显传承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推崇诚信的传统,几千年的历史流转,诚信之人功成、失信之人落败的事例比比皆是。在实践中,笔者通过以下途径将对学生诚信素养的引导落到实处。一是教育内容上,强调传承。一方面,通过开展经典诚信故事“悦读”活动,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以及学生撰写心得、评论,实现对人性基底的找寻,突显传统带给今人的心灵抚慰和滋养。另一方面,强化“互联网+”的观念,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媒体,定期发布古今“拥有诚信,则终身受益,失去诚信,虽一时侥幸得逞,但最终会遭到失败”事例,变单向灌输为互动交流,变无差别传播为分众式引导,让互联网成为传承历史经典的重要载体。二是方式方法上,强调慎独。古人非常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诚信修养时,我们要把慎独作为诚信的最高境界加以倡导,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道德反省能力,每天不停地反问自己:做到诚实守信这四个字了吗?每天是否诚恳地对待老师、同学?每天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做任何事情都实事求是?从而不断提醒自己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自觉践行诚信价值观的要求。学校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充满正能量的诚信环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行。三是行为结果上,强调实效。对中学生而言,做一个讲究诚信的人,最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做到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言行一致,履行诺言。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尝试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签订学生校园诚信承诺书,涉及学业诚信、做事诚信等内容,将诚信档案作为学生学业测评、评选优秀的重要依据,并加大对学生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教育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诚信”的价值,以此助推学生更加“言而有信”。
三、让友善互助外化于行
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凝聚社会、家庭、学校多方资源力量,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既给别人带去愉悦,也给自己带来方便。一是存善心,须真情。笔者开展了“寻找身边的感动”专题教育行动,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我们需要感动,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当学生将“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无私的奉献、感动于见义勇为的崇高、感动于生命的坚守……”等令人触动、感怀、振奋的人或事通过演讲、小报、征文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质朴纯真的感动多了,心灵自然得到净化。当他们眼睛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是美好的人和事,就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美丽,就会好好地对待生活,好好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二是践善行,须作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师生都要有一个坚守,就是雷锋不仅仅出现在三月份,他时刻与我们同在。一方面,教师要用“友善”的教育方式影响学生,对学生多一分亲情,多一分信任,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用“爱心”促使学生们不断进步;即使对于暂时的“学困生”也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肯定、鼓励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教师校内“亲子”助学活动,营造“行善”的氛围。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生日”时,开展“做一次家务”等孝顺父母、关心亲人行动;要求学生学会以身为度、推己及人,当遇到别人有困难时就随即伸手帮扶一把;要求学生在校园、马路上看到果皮纸屑随手拾起扔进垃圾桶;要求学生用各种举手之劳感动和带动更多的身边人。三是成善果,须共赴。我们都期待生活在尊老爱幼、知恩图报的环境中,只有这样,心境才会开阔、行为才会优雅、社会才会和睦。一方面,我们牢记“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的古训,定期开展教师群体“最美家庭”、学生群体“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倡导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让师生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友善的真谛。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及时发布师生“真诚友善、关爱他人”的报道,通过多一些行动、多一些关注获得社会的多一些点赞,从而不断地影响他人,传递友善,共同营造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