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方式的进一步推广,如何在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建设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阐述清单计价概念及其招标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的重点及具体措施,旨在为建设单位在招标阶段有效地控制造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为了在招标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建设单位必须依据2003年2月17日国家颁布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的优点,在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必须对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加强招标阶段各个环节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在招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述
1.基本概念
所谓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按照《计价规范》,依据投标须知、施工设计图纸等,编制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以及其他项目的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投标人则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企业定额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消耗量定额,并参考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市场价格信息,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充分考虑风险,自主报价,并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计价方式。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的优点
2.1有利于公平竞争。采用统一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统一的工程量计量规则、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规则及由政府发布统一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指导标准,为企业提供一个社会平均尺度,避免企业盲目或随意大幅度减少或扩大消耗量,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2.2有利于风险合理分担。工程量由招标人提供,价格由投标人根据市场及企业定额自主报价。工程量的風险由招标人承担,而投标人只要承担价格的风险,风险分担符合责权利对等的原则。
2.3有利于建设单位对投资的控制。采用以前的施工图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建设单位对因设计变更、工程量的增减所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不敏感,往往等竣工结算时才知道这些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有多大。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则一目了然,进行设计变更时就知道它对造价的影响。这样建设单位就可以根据投资情况来决定是否变更或进行方案比较,以决定最合理的处理方法。
2.4有利于规范招投标行为,提高双方管理水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报价反映的是工程的个别成本,而不是定额计价模式下的社会平均成本,促使投标企业改进施工技术,提供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及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促使投标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水平。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1.准确编制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编制工程量清单要注意以下几点:
1.1编制依据。必须全面了解工程有关资料,了解建设意图、技术规范、实地勘察现场情况。了解实际施工条件(工程现场的场地、用房、交通等施工条件和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为计算工程量打好基础,尽量减少日后工程变更。
1.2项目划分。要求项目之间界限清楚、项目作业内容、工艺和质量标准清楚,既便于计量,也便于报价;项目划分尽量要细,避免不平衡报价。
1.3清单说明言简意赅。包括工作内容的补充说明、施工工艺特殊要求说明、主要材料规格型号及质量要求说明、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等。尤其是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应准确表述。配套表格应设计合理、实用直观、具有操作性。
2.仔细斟酌招标过程文件
工程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有关程序,将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资料,如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投标书、中标通知书以及施工合同等等,其中有不少条款直接关系到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应认真分析、仔细斟酌,做到准确、详细、周全,条款之间、文件之间应避免出现相互矛盾。为此,应抓住以下关键点:
2.1明确单价包含范围。施工企业在中标后,经常会对投标报价所包含的范围和内容提出疑义,强调报价中未含建设单位所要求的所有施工内容,要求增加单价或变更原有报价。因此,应在招标文件中加入“在工程量清单中,特征描述不全者,图纸和引用规范正确,其报价视为包含”的条款,防止投标单位对工程量清单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的随意曲解,明确投标报价应该包含的内容,分清责任。
2.2防范工程量清单计算错误。计算工程量清单时,难免会出现计算错误,投标单位往往想通过对少算工程量的清单项目报高价,来达到在实际结算时多获得收益。因此可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在工程量清单中,分部分项工程量误差在2%(含)以内的不作调整,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综合考虑;超出2%(不含)以上者,要求中标单位中标后三日内提出,经招标人审查后方可调整,其综合单价不变,招标人调整后作为合同签订依据,一次包死。非设计变更在实际施工时与工程量清单不符,不予调整。”通过这样的条款,可以有效防止投标人报高价给建设单位带来的损失。
3.规避不平衡报价
所谓不平衡报价,就是投标单位在投标总报价确定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各项目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和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投标单位通过研究设计图纸,揣摩建设单位心理,对清单上在以后施工中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项目报高价、可能减少的项目报低价;同时对清单上能够早日结算收款的项目报高价,后期项目报低价。二是投标单位通过研究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对于清单上内容不明确,存在取消或变更可能性的项目报低价。为此,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3.1设立标底。虽然招投标法允许不设标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的招投标方式,但还是建议提倡设立标底,为评标时合理确定企业最低成本价提供一定依据,同时也可避免出现施工单位盲目压价或串标现象的发生。若没有编制标底,可用各投标单位的报价的平均数作为该项目的标底。 3.2制定指导价。招标单位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指导价为投标单位对各项目报价的最高限价;也可以任投标单位自由报价,但规定在总报价低于标底时,各项目报价均不得高于指导价,从而将不平衡报价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里关键在于指导价的确定是否合理,能否做到同市场价格基本一致,杜绝暴利,同时又包括合理的成本、费用、利润,防止建设单位过分压价。在评标分析时,评标小组可以借助指导价分析报价差异的原因,甚至用以估计报价是否低于成本。
3.3做足前期工作。招标单位必须把前期工作做足,深化设计,在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上将各项目的工作内容和范围详细说明,明确价格差距较大的各项贵重材料的品牌、规格和质量等级,认真计算工程量,确保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算细、算准,防止多算或少算工程量。对于某些确实无法事先详细说明的项目,可考虑先以暂定价统一口径计入,日后按实调整,从而堵死招标漏洞。对于暂定价格部分,待具体实施时,预先做好预算并进行審查,做到心中有数。
4.注重评标阶段报价合理性审查
在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不能只看总造价而不看每项单价,因为实际上总价符合要求的,并不等于每一项报价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的,并不等于每一项报价最低。为此应注重以下要点:
4.1抓住主要项目。要克服只看单价不看工程数量的弊病,工程数量大的单价要重点研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区分哪些报价过高,哪些报价过低。
4.2比较工作内容。要克服只看单价不看工作内容,不看施工方案,不看工作要求的缺点。如刷乳胶漆子目,刷两遍与刷三遍的单价是不同的;用高档牌子与用一般牌子的单价也应该是不同的。
4.3增加报价澄清程序。由于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建筑材料会引起造价不同,为保证评标合理、公正,以最终实现合理低价中标,在评标、定标过程中应根据《招标投标法》并参照国际惯例增加清单报价澄清程序,给投标人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要注意方案与报价的有机联系。
三、结束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体系及控制方法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受到投标企业报价水平、建筑市场信息化水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要做好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必须对在招标阶段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加强招标阶段各个环节的控制,同时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工程造价制度改革,从而真正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吴贤国.建筑工程概预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齐宝库,王洪涛,白庶.清单计价下的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李林,陈晓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J].基建优化,2007(4).
作者简介:薛志蓉(1966-),1989年毕业于辽源煤炭工业学校,经济师。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为了在招标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建设单位必须依据2003年2月17日国家颁布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的优点,在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必须对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加强招标阶段各个环节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在招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述
1.基本概念
所谓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按照《计价规范》,依据投标须知、施工设计图纸等,编制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以及其他项目的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投标人则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企业定额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消耗量定额,并参考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市场价格信息,结合市场竞争情况充分考虑风险,自主报价,并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计价方式。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的优点
2.1有利于公平竞争。采用统一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统一的工程量计量规则、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规则及由政府发布统一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指导标准,为企业提供一个社会平均尺度,避免企业盲目或随意大幅度减少或扩大消耗量,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2.2有利于风险合理分担。工程量由招标人提供,价格由投标人根据市场及企业定额自主报价。工程量的風险由招标人承担,而投标人只要承担价格的风险,风险分担符合责权利对等的原则。
2.3有利于建设单位对投资的控制。采用以前的施工图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建设单位对因设计变更、工程量的增减所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不敏感,往往等竣工结算时才知道这些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有多大。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则一目了然,进行设计变更时就知道它对造价的影响。这样建设单位就可以根据投资情况来决定是否变更或进行方案比较,以决定最合理的处理方法。
2.4有利于规范招投标行为,提高双方管理水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报价反映的是工程的个别成本,而不是定额计价模式下的社会平均成本,促使投标企业改进施工技术,提供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及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促使投标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水平。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1.准确编制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编制工程量清单要注意以下几点:
1.1编制依据。必须全面了解工程有关资料,了解建设意图、技术规范、实地勘察现场情况。了解实际施工条件(工程现场的场地、用房、交通等施工条件和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为计算工程量打好基础,尽量减少日后工程变更。
1.2项目划分。要求项目之间界限清楚、项目作业内容、工艺和质量标准清楚,既便于计量,也便于报价;项目划分尽量要细,避免不平衡报价。
1.3清单说明言简意赅。包括工作内容的补充说明、施工工艺特殊要求说明、主要材料规格型号及质量要求说明、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等。尤其是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说明,应准确表述。配套表格应设计合理、实用直观、具有操作性。
2.仔细斟酌招标过程文件
工程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有关程序,将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资料,如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投标书、中标通知书以及施工合同等等,其中有不少条款直接关系到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应认真分析、仔细斟酌,做到准确、详细、周全,条款之间、文件之间应避免出现相互矛盾。为此,应抓住以下关键点:
2.1明确单价包含范围。施工企业在中标后,经常会对投标报价所包含的范围和内容提出疑义,强调报价中未含建设单位所要求的所有施工内容,要求增加单价或变更原有报价。因此,应在招标文件中加入“在工程量清单中,特征描述不全者,图纸和引用规范正确,其报价视为包含”的条款,防止投标单位对工程量清单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的随意曲解,明确投标报价应该包含的内容,分清责任。
2.2防范工程量清单计算错误。计算工程量清单时,难免会出现计算错误,投标单位往往想通过对少算工程量的清单项目报高价,来达到在实际结算时多获得收益。因此可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在工程量清单中,分部分项工程量误差在2%(含)以内的不作调整,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综合考虑;超出2%(不含)以上者,要求中标单位中标后三日内提出,经招标人审查后方可调整,其综合单价不变,招标人调整后作为合同签订依据,一次包死。非设计变更在实际施工时与工程量清单不符,不予调整。”通过这样的条款,可以有效防止投标人报高价给建设单位带来的损失。
3.规避不平衡报价
所谓不平衡报价,就是投标单位在投标总报价确定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各项目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和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投标单位通过研究设计图纸,揣摩建设单位心理,对清单上在以后施工中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项目报高价、可能减少的项目报低价;同时对清单上能够早日结算收款的项目报高价,后期项目报低价。二是投标单位通过研究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对于清单上内容不明确,存在取消或变更可能性的项目报低价。为此,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3.1设立标底。虽然招投标法允许不设标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中标的招投标方式,但还是建议提倡设立标底,为评标时合理确定企业最低成本价提供一定依据,同时也可避免出现施工单位盲目压价或串标现象的发生。若没有编制标底,可用各投标单位的报价的平均数作为该项目的标底。 3.2制定指导价。招标单位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指导价为投标单位对各项目报价的最高限价;也可以任投标单位自由报价,但规定在总报价低于标底时,各项目报价均不得高于指导价,从而将不平衡报价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里关键在于指导价的确定是否合理,能否做到同市场价格基本一致,杜绝暴利,同时又包括合理的成本、费用、利润,防止建设单位过分压价。在评标分析时,评标小组可以借助指导价分析报价差异的原因,甚至用以估计报价是否低于成本。
3.3做足前期工作。招标单位必须把前期工作做足,深化设计,在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上将各项目的工作内容和范围详细说明,明确价格差距较大的各项贵重材料的品牌、规格和质量等级,认真计算工程量,确保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算细、算准,防止多算或少算工程量。对于某些确实无法事先详细说明的项目,可考虑先以暂定价统一口径计入,日后按实调整,从而堵死招标漏洞。对于暂定价格部分,待具体实施时,预先做好预算并进行審查,做到心中有数。
4.注重评标阶段报价合理性审查
在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不能只看总造价而不看每项单价,因为实际上总价符合要求的,并不等于每一项报价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的,并不等于每一项报价最低。为此应注重以下要点:
4.1抓住主要项目。要克服只看单价不看工程数量的弊病,工程数量大的单价要重点研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区分哪些报价过高,哪些报价过低。
4.2比较工作内容。要克服只看单价不看工作内容,不看施工方案,不看工作要求的缺点。如刷乳胶漆子目,刷两遍与刷三遍的单价是不同的;用高档牌子与用一般牌子的单价也应该是不同的。
4.3增加报价澄清程序。由于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建筑材料会引起造价不同,为保证评标合理、公正,以最终实现合理低价中标,在评标、定标过程中应根据《招标投标法》并参照国际惯例增加清单报价澄清程序,给投标人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要注意方案与报价的有机联系。
三、结束语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体系及控制方法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受到投标企业报价水平、建筑市场信息化水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要做好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必须对在招标阶段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加强招标阶段各个环节的控制,同时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工程造价制度改革,从而真正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吴贤国.建筑工程概预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齐宝库,王洪涛,白庶.清单计价下的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李林,陈晓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J].基建优化,2007(4).
作者简介:薛志蓉(1966-),1989年毕业于辽源煤炭工业学校,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