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布拉特·奥古贾瓦拥有多种身份,他既是一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名优秀的歌手。基于这一点其诗歌风格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与发展。将其同类型诗歌加以翻译、比较,具有较高的借鉴、学习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战争;诗歌
一、原文及译文
А мы с тобой,брат,из пехоты,
А летом лучше,чем зимой!
С войной покончили мы счеты,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Война нас гнула и косила.
Пришел конец и ей самой.
Четыре года мать без сына.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К золе и пеплу наших улиц
Опять,опять,товарищ мой,
Скворцы пропавшие вернулись.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А ты с закрытыми очами
Спишь под фанерною звездой.
Вставай,вставай,однополчанин,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Что я скажу твоим домашним?
Как встану я перед вдовой?
Неужто клясться днем вчерашним?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Мы все войны шальные дети
И генерал,и рядовой.
Опять весна на белом свете.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我与你是同一个兵营的兄弟,
夏天的炎热总比冬天的寒冷好受些。
如今我们告别战争,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战争让我们斜了背弯了腰,
而它终于结束了。
四年来,母亲没有儿子的陪伴,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杳无踪影的椋鸟终于又归来了,
又回到了我们布满尘埃与灰烬的街道。
我亲爱的同志,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你却闭着双眼,
沉睡在祖国的星辰之下。
起来吧,起来吧,我的战友,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我该如何面对你的家人,
我该如何面对你的寡妻?
难道要让我兑现昨日的誓言?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我们都是因战争而失去理智的孩子,
無论将军,还是士兵。
春天又一次来到了,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二、结构方面
(一)交叉韵的使用 交叉韵是俄罗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押韵手法,也就是第一、三行押韵,第二、四行押韵,韵式为abab,如费特的《傍晚》(节选):
Прозвучало над ясной рекою,
Прозвенело в померкшем лугу,
Прокатилось над рощей немою,
Засветилось на том берегу.
明亮的河面上水流淙淙,
幽暗的草地上车铃叮当,
寂静的树林上雷声隆隆,
对面的河岸闪出了金光。「1」
如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节选)
《Мой дядя самых честных правил,
Когда не в шутку занемог,
Он уважать себя заставил
И лучше выдумать не мог.
我的伯父他规矩真大,
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还非要人家处处都尊敬他,
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2]
综合而言,俄语诗歌中的交叉韵有以下作用:
1.交叉韵使得音声显得整齐和谐,形成一种朗朗上口的音乐美。本诗的交叉韵中频繁出现韵脚 -ой,从各诗节中交叉韵的韵脚变化来看,重复同一韵脚使本诗作在行文方面显得更为流畅,情感回环往复,读听起来更能给人以一种撼人心魄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浓郁感;
2.交叉韵的使用丰富了诗歌语言的内涵。在诗歌中,当使用第五格时会出现特殊情况,如《傍晚》中река一词的五格有рекой,рекою两种变体形式,但此处为了押韵的需要,使用了较为特殊的рекою这一变体形式;
3.交叉韵的使用有利于诗人感情的抒发。本诗中因为使用反复手法,每一节中反复吟咏“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因而使用了大量-ой 韵脚。韵脚的押韵与反复手法相得益彰,能使读者更深切地理解到作者所要抒发的对久违的家乡的眷恋以及归心似箭的思乡情怀。
4.布拉特·奥古贾瓦本身是一位说唱歌手,其诗歌大都被改编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如《Голубой шарик》),其诗作的特点是,歌词的韵律不仅符合音乐歌词的要求,更能使得歌曲传唱度提高。 (二)反复手法的使用 本诗中使用反复手法,不断反复“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一句。在诗歌中反复手法的使用比较常见,其作用主要是为构建诗歌整体框架、抒发作者感情。构成整齐的诗歌格式,从而成格律美。
(三)第一人称的主位叙述 诗歌中常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给人以亲身经历之感,但在本诗中叙述主体有所不同,本诗中是以“战友”身份来叙述另一位已故战友的战争经历,这种写法更能渲染出悲伤的基调,即一个伤心无助的“我”与一个已故长眠的战士之间的对话。若以“死去的我”作为叙述者来看,本诗的后三小节则需更换写作内容,使得本诗后三小节的抒情作用大大减弱,无法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叙事手法的使用 叙事诗是根据诗歌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划分出来的一类诗歌类别,它在俄罗斯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叙事诗的特性在于,首先,它与抒情诗不同,它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流露和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不乏大量意象的使用(本诗中:行装、母亲、妻子等)以及诸多的暗喻;其次它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性小说,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没有小说鲜明、细腻,但它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会比传统的叙事性小说更为浓烈,使人可以在有限的篇幅里感受到诗人浓烈的情感。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它叙说了“我”的战友牺牲后,“我”的所感所为,从中映射出来作者对已故战友的深厚情谊及其归心似箭的思乡情感。
三、意象的选择
1、战士 作为战争题材的诗歌,战士自然是叙述的主体。本诗选取的是在战争前线流血牺牲的普通战士,而非指挥战役的军官。战士作为战争的主体,他们大多出身于平民,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次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为人民而战、为国家的危急存亡而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心系家国安危、铭记历史、感悟历史、珍爱和平的优秀道德品质。
2、母亲、妻子 “母亲”、“妻子”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类形象。俄罗斯向来在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歌颂母亲、歌颂女性。但此处母亲的形象不单单是指有生命的、现实意义的母亲。此处的母亲还可指代祖国,即俄罗斯文学艺术中常出现的“俄罗斯母亲” 形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后,“俄罗斯母亲” 逐渐超越了俄罗斯原有的民族边界,成为各加盟国共同的 “苏联母亲”。冷战时期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共修建了20多座以 “祖国母亲” 为形象的巨型雕塑,其中最著名一座便是名为 《祖国 母亲在召唤》。它坐落于伏尔加格勒马马耶夫岗上,雕塑高约 87 米、重量超过 8 000吨,其主体为左手水平伸展、右手高举利剑的 “祖国母亲”。这是全世界最 高的雕塑之一,也是目前没有宗教色彩的最高雕塑。这座巨型雕像充分表现出苏联人民在祖国母亲的强大感召下奋不顾身、英勇卫国的伟大精神和坚定信念[3]。
但在本诗中 “母亲失去儿子” 一句塑造了一个可怜、孤单、无依无靠的有生命的母亲形象,也塑造了一个因战争而伤痕累累、损失惨重的祖国母亲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与前苏联卫国战争相同的历史阶段,即抗日战争。纵览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作品,其中也有不少以妇女为直接描写对象的作品,如:
中国妇女抗敌歌 郭沫若
上前线,
上前线,
带着我们的针,
带着我们的线,
为前敌将士,
缝衣千万件。
使他们无劳后顾,
把战壕变成乐园。
站起来,
站起来,
战到最后一天,
守到最后一天!
上前线,
上前线,
我们也能提枪,
我们也能仗剑。
困兽犹能斗,
何况呈人面?
中华民族的死生,
担负在我们双肩。
站起来,
站起来,
战到最后的一天,
守到最后的一天!
上前线,
上前线,
已到生死关头,
已到存亡界线,
玉碎未必全碎,
瓦全何尝全?
祖国纵使成焦土,
留得精神能再建。
站起来,
站起来,
战到最后的一天,
守到最后的一天。[4]
该诗没有用大量篇幅着重指出“女性”,但从“带着我们的针,带着我们的线,为前敌将士,缝衣千万件。”这几句可以看出女性在战争的后勤保障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郭诗与布诗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郭诗中将女性形象与祖国形象分开来进行叙述,使得其抒情意图更加鲜明突出、抒情意味也更加浓郁。
4、儿子 上文中已经陈述,布诗中的母亲形象不单单是指现实意义上的母亲,也同样代指崇高意义上的祖国母亲。因此,此处儿子的意向也就并不单指与“母亲”一词相关联的儿子,也指的是人民、土地、自然、故土等等,也反映出俄罗斯全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与灾难;也映射出了俄罗斯人民的厚重深沉的乡土情怀。同样的主题在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拉斯普京的作品中也体现得非常鲜明,如拉斯普京认为,农村是涵养俄罗斯传统文化、精神根系和血脉的地方,也是保留、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的地方。俄罗斯人对乡土的眷恋、对于生死、过去与未来、发展与进步以及对古老的道德的崇拜等,无不凝聚着俄罗斯人对乡土的眷恋。[5]
5、鸟 鸟意象的选取在我们所分析的这首诗作中显得极为巧妙且别出心裁。俄罗斯文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动物形象,这与俄罗斯民族本身的文化传統与文学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在古代,俄罗斯先民曾经信仰多神教,他们将动物视为某些神灵的化身,提倡人与动物的平等地位,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不仅影响了随后“生态文学” 在俄罗斯的兴起,而且动物的意象也成为后世诸多作者美好情感与理想的寄托。在战争期间,由于战火纷扰,万物凋零,鸟儿纷纷四处逃散。此处的鸟归来暗指战争的结束,春天到来,体现出诗作者对战后光明和谐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与憧憬。
四、情感主旨 本诗创作于战争结束之后,诗作通过一个战争生还的士兵与死去战士进行对话的场景,从多方面来控诉战争的惨绝人寰,对人的身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创伤,进而给人以警示作用。全诗在呼吁和平的同时,也呼吁世人知晓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记住战争带给人们的惨痛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即使在和平的当下,也具有极高的劝诫性和呼吁性。
本诗的最后一个小节极其富有韵味,“我”已经帮助 “我”的战友料理完后事,“我” “整理行装,踏上归途” 的 “归程”究竟在何处呢?这一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亦或是解甲归田,亦或是再一次去料理其他战友的后事等等。无论何种情况,“我”的形象永远都是朴素、忠诚而善良的,这是符合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的,也是符合世界各民族性格的,因为,爱好和平,厌恶战争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期盼和追求!这首诗的升华意义也许正在于此。
结语
“珍惜和平、远离战争”是当下全世界人民的追求与诉求。在当下仍有许多地区有小规模的冲突时,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平、珍视和平,让和平的种子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和平”这一伟大的力量消灭一切阴霾,让人全世界人民能够享受同一片蓝天、感受同一缕阳光,拥抱同一片土地。
参考文献
[1]《俄罗斯诗学研究》,曾思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叶甫盖尼·奥涅金》,[俄]亚历山大·普希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3]《“俄罗斯母亲”在战争中的形象与作用》,王海媚,《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1
[4]《抗战诗歌》,刘增杰选释,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5]《浅析拉斯普京在《告别马拉焦》中蕴含的乡土情怀》,张扬,《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战争;诗歌
一、原文及译文
А мы с тобой,брат,из пехоты,
А летом лучше,чем зимой!
С войной покончили мы счеты,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Война нас гнула и косила.
Пришел конец и ей самой.
Четыре года мать без сына.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К золе и пеплу наших улиц
Опять,опять,товарищ мой,
Скворцы пропавшие вернулись.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А ты с закрытыми очами
Спишь под фанерною звездой.
Вставай,вставай,однополчанин,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Что я скажу твоим домашним?
Как встану я перед вдовой?
Неужто клясться днем вчерашним?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Мы все войны шальные дети
И генерал,и рядовой.
Опять весна на белом свете.
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
我与你是同一个兵营的兄弟,
夏天的炎热总比冬天的寒冷好受些。
如今我们告别战争,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战争让我们斜了背弯了腰,
而它终于结束了。
四年来,母亲没有儿子的陪伴,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杳无踪影的椋鸟终于又归来了,
又回到了我们布满尘埃与灰烬的街道。
我亲爱的同志,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你却闭着双眼,
沉睡在祖国的星辰之下。
起来吧,起来吧,我的战友,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我该如何面对你的家人,
我该如何面对你的寡妻?
难道要让我兑现昨日的誓言?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我们都是因战争而失去理智的孩子,
無论将军,还是士兵。
春天又一次来到了,
请整理行装,踏上归程吧!
二、结构方面
(一)交叉韵的使用 交叉韵是俄罗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押韵手法,也就是第一、三行押韵,第二、四行押韵,韵式为abab,如费特的《傍晚》(节选):
Прозвучало над ясной рекою,
Прозвенело в померкшем лугу,
Прокатилось над рощей немою,
Засветилось на том берегу.
明亮的河面上水流淙淙,
幽暗的草地上车铃叮当,
寂静的树林上雷声隆隆,
对面的河岸闪出了金光。「1」
如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节选)
《Мой дядя самых честных правил,
Когда не в шутку занемог,
Он уважать себя заставил
И лучше выдумать не мог.
我的伯父他规矩真大,
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还非要人家处处都尊敬他,
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2]
综合而言,俄语诗歌中的交叉韵有以下作用:
1.交叉韵使得音声显得整齐和谐,形成一种朗朗上口的音乐美。本诗的交叉韵中频繁出现韵脚 -ой,从各诗节中交叉韵的韵脚变化来看,重复同一韵脚使本诗作在行文方面显得更为流畅,情感回环往复,读听起来更能给人以一种撼人心魄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浓郁感;
2.交叉韵的使用丰富了诗歌语言的内涵。在诗歌中,当使用第五格时会出现特殊情况,如《傍晚》中река一词的五格有рекой,рекою两种变体形式,但此处为了押韵的需要,使用了较为特殊的рекою这一变体形式;
3.交叉韵的使用有利于诗人感情的抒发。本诗中因为使用反复手法,每一节中反复吟咏“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因而使用了大量-ой 韵脚。韵脚的押韵与反复手法相得益彰,能使读者更深切地理解到作者所要抒发的对久违的家乡的眷恋以及归心似箭的思乡情怀。
4.布拉特·奥古贾瓦本身是一位说唱歌手,其诗歌大都被改编成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如《Голубой шарик》),其诗作的特点是,歌词的韵律不仅符合音乐歌词的要求,更能使得歌曲传唱度提高。 (二)反复手法的使用 本诗中使用反复手法,不断反复“Бери шинель,пошли домой!”一句。在诗歌中反复手法的使用比较常见,其作用主要是为构建诗歌整体框架、抒发作者感情。构成整齐的诗歌格式,从而成格律美。
(三)第一人称的主位叙述 诗歌中常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给人以亲身经历之感,但在本诗中叙述主体有所不同,本诗中是以“战友”身份来叙述另一位已故战友的战争经历,这种写法更能渲染出悲伤的基调,即一个伤心无助的“我”与一个已故长眠的战士之间的对话。若以“死去的我”作为叙述者来看,本诗的后三小节则需更换写作内容,使得本诗后三小节的抒情作用大大减弱,无法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叙事手法的使用 叙事诗是根据诗歌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划分出来的一类诗歌类别,它在俄罗斯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叙事诗的特性在于,首先,它与抒情诗不同,它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流露和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不乏大量意象的使用(本诗中:行装、母亲、妻子等)以及诸多的暗喻;其次它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性小说,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没有小说鲜明、细腻,但它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会比传统的叙事性小说更为浓烈,使人可以在有限的篇幅里感受到诗人浓烈的情感。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它叙说了“我”的战友牺牲后,“我”的所感所为,从中映射出来作者对已故战友的深厚情谊及其归心似箭的思乡情感。
三、意象的选择
1、战士 作为战争题材的诗歌,战士自然是叙述的主体。本诗选取的是在战争前线流血牺牲的普通战士,而非指挥战役的军官。战士作为战争的主体,他们大多出身于平民,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次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为人民而战、为国家的危急存亡而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心系家国安危、铭记历史、感悟历史、珍爱和平的优秀道德品质。
2、母亲、妻子 “母亲”、“妻子”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类形象。俄罗斯向来在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歌颂母亲、歌颂女性。但此处母亲的形象不单单是指有生命的、现实意义的母亲。此处的母亲还可指代祖国,即俄罗斯文学艺术中常出现的“俄罗斯母亲” 形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后,“俄罗斯母亲” 逐渐超越了俄罗斯原有的民族边界,成为各加盟国共同的 “苏联母亲”。冷战时期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共修建了20多座以 “祖国母亲” 为形象的巨型雕塑,其中最著名一座便是名为 《祖国 母亲在召唤》。它坐落于伏尔加格勒马马耶夫岗上,雕塑高约 87 米、重量超过 8 000吨,其主体为左手水平伸展、右手高举利剑的 “祖国母亲”。这是全世界最 高的雕塑之一,也是目前没有宗教色彩的最高雕塑。这座巨型雕像充分表现出苏联人民在祖国母亲的强大感召下奋不顾身、英勇卫国的伟大精神和坚定信念[3]。
但在本诗中 “母亲失去儿子” 一句塑造了一个可怜、孤单、无依无靠的有生命的母亲形象,也塑造了一个因战争而伤痕累累、损失惨重的祖国母亲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与前苏联卫国战争相同的历史阶段,即抗日战争。纵览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作品,其中也有不少以妇女为直接描写对象的作品,如:
中国妇女抗敌歌 郭沫若
上前线,
上前线,
带着我们的针,
带着我们的线,
为前敌将士,
缝衣千万件。
使他们无劳后顾,
把战壕变成乐园。
站起来,
站起来,
战到最后一天,
守到最后一天!
上前线,
上前线,
我们也能提枪,
我们也能仗剑。
困兽犹能斗,
何况呈人面?
中华民族的死生,
担负在我们双肩。
站起来,
站起来,
战到最后的一天,
守到最后的一天!
上前线,
上前线,
已到生死关头,
已到存亡界线,
玉碎未必全碎,
瓦全何尝全?
祖国纵使成焦土,
留得精神能再建。
站起来,
站起来,
战到最后的一天,
守到最后的一天。[4]
该诗没有用大量篇幅着重指出“女性”,但从“带着我们的针,带着我们的线,为前敌将士,缝衣千万件。”这几句可以看出女性在战争的后勤保障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郭诗与布诗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郭诗中将女性形象与祖国形象分开来进行叙述,使得其抒情意图更加鲜明突出、抒情意味也更加浓郁。
4、儿子 上文中已经陈述,布诗中的母亲形象不单单是指现实意义上的母亲,也同样代指崇高意义上的祖国母亲。因此,此处儿子的意向也就并不单指与“母亲”一词相关联的儿子,也指的是人民、土地、自然、故土等等,也反映出俄罗斯全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与灾难;也映射出了俄罗斯人民的厚重深沉的乡土情怀。同样的主题在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拉斯普京的作品中也体现得非常鲜明,如拉斯普京认为,农村是涵养俄罗斯传统文化、精神根系和血脉的地方,也是保留、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的地方。俄罗斯人对乡土的眷恋、对于生死、过去与未来、发展与进步以及对古老的道德的崇拜等,无不凝聚着俄罗斯人对乡土的眷恋。[5]
5、鸟 鸟意象的选取在我们所分析的这首诗作中显得极为巧妙且别出心裁。俄罗斯文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动物形象,这与俄罗斯民族本身的文化传統与文学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在古代,俄罗斯先民曾经信仰多神教,他们将动物视为某些神灵的化身,提倡人与动物的平等地位,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不仅影响了随后“生态文学” 在俄罗斯的兴起,而且动物的意象也成为后世诸多作者美好情感与理想的寄托。在战争期间,由于战火纷扰,万物凋零,鸟儿纷纷四处逃散。此处的鸟归来暗指战争的结束,春天到来,体现出诗作者对战后光明和谐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与憧憬。
四、情感主旨 本诗创作于战争结束之后,诗作通过一个战争生还的士兵与死去战士进行对话的场景,从多方面来控诉战争的惨绝人寰,对人的身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创伤,进而给人以警示作用。全诗在呼吁和平的同时,也呼吁世人知晓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记住战争带给人们的惨痛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即使在和平的当下,也具有极高的劝诫性和呼吁性。
本诗的最后一个小节极其富有韵味,“我”已经帮助 “我”的战友料理完后事,“我” “整理行装,踏上归途” 的 “归程”究竟在何处呢?这一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亦或是解甲归田,亦或是再一次去料理其他战友的后事等等。无论何种情况,“我”的形象永远都是朴素、忠诚而善良的,这是符合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的,也是符合世界各民族性格的,因为,爱好和平,厌恶战争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期盼和追求!这首诗的升华意义也许正在于此。
结语
“珍惜和平、远离战争”是当下全世界人民的追求与诉求。在当下仍有许多地区有小规模的冲突时,我们更应该珍惜和平、珍视和平,让和平的种子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和平”这一伟大的力量消灭一切阴霾,让人全世界人民能够享受同一片蓝天、感受同一缕阳光,拥抱同一片土地。
参考文献
[1]《俄罗斯诗学研究》,曾思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叶甫盖尼·奥涅金》,[俄]亚历山大·普希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3]《“俄罗斯母亲”在战争中的形象与作用》,王海媚,《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1
[4]《抗战诗歌》,刘增杰选释,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5]《浅析拉斯普京在《告别马拉焦》中蕴含的乡土情怀》,张扬,《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